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 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一 往来横塘的小船

这首迷离恍惚的抒情词里面,提到了好几处地名:横塘、月桥、花院、朱户、蘅皋、一川、满城。

满城的城,当然是指苏州城。一川,就是满川,指词人放眼望去的郊外湿地。蘅皋,指水边长满香草的洲渚。城郊外的这片湿地洲渚,是故事发生的地方。月桥花院,指那位女神 的住处。弯如弦月的拱桥、长满鲜花的庭院,梦幻得很,只不过都是他自己的胡思乱想,没有人知道它究竟在哪里。无奈之下,不禁叹息说只有春天才知道。听上去像是抱怨天知道在什么地方。

这些散落的地点都被词人的取景照相机故意虚化掉了。只有一个地名是真实的:横塘。

地势低洼的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修建有许多导引洪水、蓄流灌溉的水利工程。南北向的叫横塘,东西向的叫纵浦。这些古老的塘浦反复蓄洪后很容易荒废,或者年深月久缺乏维护,或者被附近的百姓围占开垦,慢慢失去了功能,最后面目全非,变成了沼泽湿地,甚至仅仅剩下一个普通的地名。唐宋时代的南京、苏州、杭州、宜兴、嘉兴等许多州郡,都有叫横塘的地方。

苏州的横塘在古城外的西南面,离南城门盘门的直线距离大约八到十里远。《大清一统志》记载,横塘在苏州城的西南十里。是一个横贯南北的大塘。南面抵达齾塘,北面抵达枫 桥,分流而东,所以叫横塘。又说,横塘镇在苏州西南十三里。《姑苏志》记载那里有横塘桥。桥上有亭,亭扁大书“横塘古渡”四个字。那一带风景非常优美,古人形容其地“风景佳胜”(《大清一统志》卷五十五“苏州府二”)。

横塘是当年苏州城外的水路交通枢纽。它连通胥江、越溪、京杭大运河,与石湖近在咫尺,乘船往南行,可以直下太湖。西行、北上都非常方便。居住在石湖的范成大写诗说:“南 浦春来一绿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横塘》)清代吴宽《过横塘》诗赞美说:“夏半横塘风日多,画船载酒压晴波。高田得雨皆斻稻,长荡翻云足芰荷。”一个写春天送客于横塘,一个写夏天载酒游横塘,诗情画意的不行。

我们要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

《青玉案》词大约作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参见钟振振校注《东山词》、吴熊和主编《唐宋词汇评》)贺铸早年四处奔走,宦海沉浮,遭遇很不顺利。元符元年(1098)六月,他母亲去世。为了给母亲守孝,他辞去了江夏监宝泉监的职务(参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钟振振《贺铸年谱简编》,《东山词》附录),搬迁到苏州居住。古人丁忧期通常为三年,实际守孝二十七个月。元符三年(1100)九月丁忧期满。从情理上说,丁忧期间,他不大可能陷入热恋。到了建中靖国元年,黄庭坚在流放蜀中和客居荆州那段时间里,读到了贺铸的这首《青玉案》,激赏不已,作诗《寄贺方回》说:“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宋·叶梦得《建康集》卷八)感叹秦观去世后,这世上只有贺铸能写出令人肠断的佳句。断肠句,指的就是《青玉案》这首词。所以学者们推测这首词应该写于建中靖国元年的春夏间。

贺铸在苏州城里有固定的住处,在城外的横塘还另外建造了一处别墅。关于他的这两处住处,宋人龚明之记载说:“贺铸字方回,原来是浙江山阴人。后来迁徙到苏州的醋坊桥。…… 贺铸有小房子在苏州的盘门之南十多里处,地名叫做横塘。贺铸往来于醋坊桥和横塘之间,作《青玉案》词。”(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

范成大《吴郡志》也有同样的记载,说:“贺铸字方回,本越人。后徙居吴之醋坊桥。作《吴趋曲》,甚能道吴中古今景物。他有小房舍在盘门外十里横塘,常扁舟往来,作《青玉案》词。”(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五十)

醋坊桥,在今天苏州城的观前街东头。北宋隆兴年间,官府曾经在此处建造储藏香醋的仓库,因而得名。见《咸淳临安志》。不过有点问题。元人陆友仁考证说,贺铸在苏州的住处,龚明之和范成大都记错了。“贺方回故居在吴中升平桥,所居有企鸿轩,《吴郡志》误作醋坊桥。”(元·陆友仁《砚北杂志》卷上)后来的《姑苏志》、《苏州府志》也都支持同样的说法,说贺铸旧居应该是在升平桥,而不是醋坊桥。那里有越人贺铸的旧居企鸿轩,还有一处水轩,贺铸亲笔题写“升平地”三字。

尽管宋代、元代的古籍记载有点出入,但我们可以不去管它。在后面的推理中,我们假设两种记载都是正确的:贺铸五十岁前后经常客居苏州,致仕后干脆把家迁到苏州,在那里 定居。中间曾经几度搬家。大概是先住在醋坊桥,后来又搬到了升平桥。之后又在城外横塘物色了一处地方,建造了一所不大的乡间别墅。

假如这几个地点没有问题,那么我们可以推导出以下判断:(一)晚年的十多年里,贺铸退居苏州,并不是固定住在某个地方,而是经常来往于城内居所和横塘别墅。具体原因不知道。也许是为了去度假游玩、校书写作,也许是为了到城 外种菜、养殖、收租,弄点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回来,也许有家人朋友在那里,没事喜欢跑去聚聚。反正两边往来是他的生活常态。(二)他往来两地的交通工具是小船,扁舟往来,走的是水路。(三)他的《青玉案》词,就写于横塘,或者就写的是横塘一带发生的事情。反正与他扁舟往来两地有直接的关系。我们猜测,大概是在某一次划船去横塘的途中,发生了什么故事。

这三点结论,是我们破译《青玉案》词的重要前提。

贺铸写过一首秋怀诗,他这样写道:“吴门客鬓再经秋,城郭篮舆久倦游。平静松江三万顷,不应无处着渔舟。”(宋·贺铸《庆湖遗老诗集补遗》《吴门秋怀》。)篮舆是一种人抬的简易坐轿。意思是说自己来苏州居住已经第二年了,在万丈红尘的城里已经住厌了,坐篮舆也坐烦了。城南吴松江那里接近浩淼的太湖, 三万顷太湖,应该容得下我的一只小渔船吧?

这是他的心迹表白,向往过上范蠡那样泛舟烟波的生活。贺铸重来苏州,多年的结发妻子赵氏已经去世。他自己越来越怕与人交往,各种社交场合都尽量躲避不去。所以漂泊感和 孤独感强烈,特别想找个远离社会的地方。所以常常出城到横塘去小住。我们在他的两百八十多首词里面,读到许许多多坐船泛舟的描写。南宋人说他“扁舟往来其间”,看来确实是 真的。

他是从哪里坐船,往来横塘的呢?

古苏州的城门先后有十二座。其中八座存在较久。唐人记载说吴王阖闾城有八座陆门,八座水门。八座陆门是:西面的阊门、胥门,南面的盘门、蛇门,东面的娄门、匠门,北面 的平门、齐门。宋人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里面记载的八座城门,没有平门,另有一座葑门。(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上“门名”。)范成大《吴郡志》记载的八座城门,也是没有平门而有葑门。(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三“城郭”。)

横塘在苏州古城的西南面,离南面的盘门最近。盘门有水门与城里河道相通,进出苏州最为方便。城西的胥门连着胥江,沿胥江而下,可以直接划船到横塘,也是非常方便的水路。 北宋时这座城门似乎并没有封死。更西北些的阊门比较远,去横塘有点绕路,但也能通过水路抵达,进入城里。贺铸在妻子死后重来苏州,走的就是这个城门:“重过阊门万事非,同 来何事不同归。”伤心得不得了。明人记载说:“石湖之东,一溪北流横塘,曰越來溪。自此 与木渎水合流,出横塘桥,东入胥门运河,曰胥塘。北流阊门运河,曰彩云港。”(明·王鏊《姑苏志》卷十)这条越來溪,在楞伽山的东南面,传说是越王勾践率大军北上破吴的入侵线路。所以叫越来。溪旁有越城,旧时还残存有当年的雉堞。溪上又有越城桥。

贺铸多次在词中描述他坐船的线路。出盘门的水门转而向西,前往横塘,大概是词人最常走的线路:“窈窕盘门西转路,残阳映带青山暮。”(《渔家傲》)另一条线路则是从横塘回到城中住处,走阊门那里的水路,进城已经是黄昏时分:“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忆江南》)

就这样日复一日,往来于城中和横塘之间。有时是清晨,有时是黄昏。有时下雨,有时晴天。有时候喧闹无比,红尘万丈,有时冷清荒凉,四野无声。就在这来来往往的过程中, 爱情突然降临了。

二 什么叫闲情

我们相信,贺铸的这首词讲述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主角是词人和一位女子。凌波,女子在水面上走路的姿态。曹植《洛神赋》里描写洛神宓妃在水面上飘飘然行走,就是这个样 子。所以这位女子在他眼里,就是美丽的女神。女神走远了,留下个窈窕背影。词人目送着背影渐渐远去,惹动起一片闲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但是很多学者心存疑虑,不太相信。一直在斟酌它到底是虚构的想象,还是真实的遭遇,是意淫,还是纪实,不敢贸然断言。沈祖棻先生分析说:“作者大概是在横塘附近曾经偶然 见到过那么一位女子,既不知其住址,也无缘与之相识,甚至也没有一定想要和她相识,但在她身上,却寄托一些遐想、一些美人迟暮的悲哀。”(参见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词典》第四百九十七页。)说他虽然写了相思,却并非以爱情为主题。主要是发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

这个看法,大概是受清代学者黄苏的影响。黄苏在《蓼园词选》里分析说:“贺铸所居 住的横塘肯定没有宓妃去,然而那里波光清幽,词人经常目送芳尘。只不过孤寂自守,无与 为欢。惟有春风相慰藉而已。后面一段描写幽居肠断,不尽穷愁,惟见烟草风絮,梅雨如雾,早晚面对如此风景,词人无非是描写他郁勃岑寂的处境罢了。”

他们都不相信真有过一段故事。都认为那不过是词人自己抒发抑郁无聊的情怀。

也有个别学者怀疑过,会不会真有其事。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猜测,说不定真有那么一位伊人在,并非泛写闲愁。但又没有什么证据。

要弄清楚这是不是一段真实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问一问读者:这首词所有的字眼里面,哪一个词,是最重要的关键词?我们认为,应该是“闲情”。

古人欣赏这首词,主要是欣赏描写闲情的三个比喻。觉得它们太聪明了,简直妙绝了。赏析它们的话说了很多,偏偏忘记了追问闲情是什么。

闲情”这个词,在有些版本里是“闲愁”。但是在另一些古老的宋本里面,它是“闲 情”。吴昌绶《景刊宋金元明本词》所用的宋本、朱孝臧《彊村丛书》所用铁琴铜剑楼藏宋 本《东山词》上卷,原文都作“闲情”。这个宋本,应该就是当年贺铸亲手整理编辑的那个 版本。所以我们认为“闲情”是对的,“闲愁”不对。冯延巳《蝶恋花》曾经描写过这种叫 做“闲情”的情感:“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读者一定会感到困惑,有些学者也糊涂了:悠闲的情绪,百无聊赖的自作多情,能有多大事啊,又是一川,又是满城,又是连天细雨,用的着这么夸张形容吗?结果就是,都不敢 断定它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词。

这是根本没有读懂古人的用心。闲情,不是悠闲之情,也不是百无聊赖之情。闲是防闲的意思。闲情,在古代文人的笔下,是一种特殊的爱情。它指一种暗中萌生的爱慕,一种见 不得人的痴心妄想,一种需要想尽办法去压抑、去掩盖的暗恋,这种爱慕暗恋只能克制在内心,无法实现,无法得到,是永远可望而不可得的痴情。一句话,单相思。

贺铸一定读过陶渊明。陶渊明曾经写过一篇《闲情赋》,讲述这种单相思的绝望和感情上的挣扎。说自己为了亲近他的心上人,情愿做她的衣领,她的罗带,她头发膏泽,她的眉 黛,她身下的卧席、她脚下的丝鞋、她的身影、她的蜡烛、她手中的竹扇、她膝前的桐琴。——只要能够跟她在一起,做什么都愿意。这在男尊女卑的古代,是相当惊世骇俗的:大男人为了没有救的疯狂爱情,竟然不惜如此自贬,匍匐在女神的脚下。

当然,这并不是他陶渊明的首创。他自己承认是模仿了张衡的《定情赋》、蔡邕的《静情赋》。在他之前,王粲还写过《闲邪赋》,阮瑀还写过《止欲赋》,应玚还写过《正情赋》, 曹植还写过《静思赋》。所谓“闲情”,就是闲邪,需要止欲。把贺铸的词与陶渊明的赋放在一起对比,读者会发现,贺铸巧妙地把陶渊明的“十大愿意”,换成了他的“三大形容”。做什么都行,变成了比什么都多:比春草多,比柳絮多,比梅雨多。所以他在古人之外另辟蹊径,自铸新辞,赢得了一片喝彩。

除此之外,贺铸还悄悄置换了他与美人的“艳遇”过程。这个过程是他个人的,刻骨铭心,无法忘记,不能用古人的经历来代替。只不过他讲述的“艳遇”过程比较简单:说那位女神没有来横塘,背影越走越远。自己只能目送她的芳尘远去,最后消失在视线之外。于是 禁不住猜想:她住在哪儿呢?她与谁住在一起呢?词人久久站在长满蘅皋的水边,望着天上的暮云发呆。就这样,不知道过了多久。天上的云朵冉冉飞过,地上的暮色苍茫四起,越来 越浓重。没有意淫,也没有狂想,更没有行动,只是心里有点乱。词人彻底陷入了毫无希望的恋爱中。

三 惊鸿一瞥的细节

《青玉案》究竟描写的是什么故事,贺铸在横塘究竟怎么了,为什么会弄出这么大的闲情来,以至于写出如此不朽的作品,学术界一直没有找到答案。这让后代读者感到无比遗憾,就像我们一遍遍欣赏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却不知道画中的女人是谁,又为什么在那里向我们微笑。

找遍北宋当时人的各种文献,我们在他的好友李之仪的文集中,见到有这样一段记载:

前面是贺铸的词。苏州的那位女孩气质温婉,很有韵致。贺铸一遇之下便喜欢上了。于是想下聘礼娶她。在这之前两人已经眉目成情。自从他退居苏州后,蓬首垢面,不再与官场 和社会上层来往,从春天等到冬天,终日盼望着那位女子。连那些传记里描述的痴情男女,都比不上他如此专一。贺铸屡次对我说起这件事,都无比的惆怅伤心,为不能马上娶到她而 难过。有一天夜晚,突然听到外面有人敲门。原来贺铸突然前来拜访。开始我还奇怪,这么晚来干什么。果然,他是来告知那位女孩死讯的。贺铸拿出两首词,就是他曾经跟我说起过 的那两首词,说:“我眼睛里储满了一升眼泪,就等着吟咏爱情绝唱。”于是吟起词来,呻吟之声不绝,眼泪在眼眶里滚动着,几乎要掉下来。天底下的尤物都如此短命,不仅仅今天遇 见。我哪里是铁石心肠的人啊,与我有同感的读者,请品读它们吧。(宋·李之仪《姑溪居士前集》卷四十《题贺方回词》:“右贺方回词。吴女宛转有余韵,方回过而悦之,遂将委质焉。其投怀固在所先也。自方回南北,垢面蓬首,不复与世故接。卒岁注望,虽传记抑扬一意不 迁者,不是过也。方回每为吾语,必怅然恨不即致之。一日暮夜,叩门坠简,始辄异其来非时,果以是见讣。继出二阕,已尝报之。曰:已储一升许泪,以俟佳作。’于是呻吟不绝,泪几为之堕睫。尤物不奈久,不独今日所叹。予岂木石哉!其与我同者,试一度之。”)

李之仪是贺铸当年客居京城开封时,结交的一位朋友。这个人比贺铸大五岁,也是个很不幸的词人。“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卜算子》)就是他的手笔。晚年居住在长江边的安徽当涂,日子过得非常潦倒。后来贺铸调到太平州做州通判,太平州州治所在地就是当涂,两人住得应该很近,所以往来密切,经常诗酒唱和;加上同病相怜,性情相近,再加上有共同的好友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因此关系处得很好。这篇记载是一段题跋,也就是写在别人作品后面的附记。作为非常熟悉的好友,我们相信他记载的话都是真实的,没有任何虚构。

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哪些判断呢?

(一)贺铸客居苏州不久,就爱上了一位当地女子。这大概是他妻子死后,他“重过阊门”单身而居一段时间之后发生的事情。这位吴女大概长相还可以,但未必美貌惊人。否则李之仪必定会有描述形容。只说她“宛转有余韵”,意思是气质比较吸引人,并不是相貌吸引人。文章后面提到的“尤物不奈久”,只是发感叹,并不是真说吴女就是绝色尤物。另外,李之仪也没有提到她的姓甚名谁,门户是什么背景。大概贺铸自己也不知道这些情况,只是 偶然路遇,一瞥之下便动了感情。所以无从说起。

(二)贺铸的这段爱情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李之仪只写了三句话:一是“过而悦之”,二是“将委质焉”,三是“投怀在先”。这些当然是贺铸亲口告诉他的。过而悦之,可以解释 成路上遇到便喜欢上了,也可以解释成前去拜访时喜欢上了。总之是在某个场合偶然相遇,一见钟情。不是日久生情。将委质焉,意思是想要去下聘礼,还在计划打算中,并没有真正去做。投怀在先,先已经有了肌肤接触。这可能是实有的细节,也可能是形容男女坠入情网, 未必真有投怀送抱之事。我们推测应该是后者,也就是两人相遇,彼此顾盼有情,仅此而已。

(三)不能肯定贺铸给李之仪看的,究竟是哪两首词。它们会不会有一首就是《青玉案》,不好说。但李之仪的这段题跋是为贺铸的某两首爱情词写的,则肯定无疑。也就是说,贺铸当时确实写过两首爱情词,咏叹这段没有结果的单相思。而且是写于吴女去世之前,不是悼亡词。这么重要的爱情纪实歌唱,贺铸一定非常偏爱和在意。所以这两首词,肯定会收在贺 铸的词集里。

(四)这段没有结果的单相思,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在折磨着词人。路遇相爱的事情大概发生在那年的春末黄梅季节,经历了夏天、秋天,直到冬天岁晚将尽,才传来对方的死 讯。期间贺铸曾经多次去找李之仪,向他倾诉内心的焦虑痛苦。每次都为不能马上娶到她,而伤心欲绝。换句话说,这段感情始终停留在单相思阶段,直到结束,都没有任何进展。

有学者认为,李之仪记载里所说的“垢面蓬首,不复与世故接。卒岁注望,虽传记抑扬一意不迁者,不是过也。”这一段话说的不是贺铸,而是那位吴女。说两人相爱后,贺铸东奔西走,吴女整天蓬头垢面,不再与外界接触。按照这样的理解,害相思病的就不是贺铸,而是吴女了。我们认为这样理解不妥。两人没有其他来往,吴女害相思病如此严重的情况,贺铸是无从得知的。南宋初年叶梦得所写的《贺铸传》里,说贺铸“退居吴下,浮沉俗间,稍务引远世故。”这与李之仪所说的“不复与世故接”完全吻合,指的都是贺铸。

我们想知道的是,这首千古流传的《青玉案》词,写的就是这件事情吗?如果就是,那么李之仪当时看到的词有两首,另一首词在哪里呢?是不是还保存在他的词集里面,从来没 有被人注意到?这么重要的爱情歌唱,贺铸怎么可能漫不经心地扔掉呢?

我们翻检了全部贺铸的几百首词,在流传到今天的宋人残本里面,找到了一首《感皇恩》,最终认定它就是《青玉案》的姊妹篇。这两首词,就是当年贺铸拿出来给李之仪看的那两篇 爱情绝唱,就是李之仪题跋所谈论的两首词。我们来仔细比较这两首词的文字异同: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

兰芷满芳洲,游丝横路,罗袜尘生步。迎顾,整鬟颦黛,脉脉两情难语。细风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花底深朱户,何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感皇恩》)

之所以断定《感皇恩》是《青玉案》的姊妹篇,我们至少有四条证据:

第一,贺铸的词集是他生前亲手编辑的,取名叫做《东山乐府》。他还曾经把编好的词集拿去让好友张耒帮助写序。这部词集在南宋广为流传,多次刊刻,并且有不同的版本。今天流传下来的宋本只剩下半部,只有一个上卷。见朱祖谋的《彊村丛书》、吴昌绶的《景刊宋金元明本词》。在这个残缺的景宋本《东山乐府》里面,就那么巧,这首《感皇恩》就紧 接在《青玉案》词后面。这一定是词人贺铸自己在编辑词集时,特意把它们放在一起的。因为它们当时就是为同一事件而作。让姊妹篇永远在一起,不动声色地向世人讲述它们的辛酸 故事。很合理的推测,对不对?

第二,两首词许多文字痕迹彼此吻合,如同双胞胎长得同一副面孔。不仅是因为它们为同一件爱情事件而写,并且有可能写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心情状态下。仔细比较你 就会发现:它们都写到了柳絮,都写到了梅子黄时的风景,都以水边洲渚为故事的发生地,都写到了自己对那位美丽女子住在什么地方的强烈好奇。而且,它们都写到了黄昏下雨的景 象。

第三,两首词用了同一个词韵。按照戈载《词林正韵》,两首词用的都是仄声韵里的语御遇韵。其中路、去、户、处、絮、雨六个韵脚重复使用。全词的韵脚半数相同。以情理推测,词人写完第一首词之后,意犹未尽,觉得还有感情需要表达,接着又写了第二首。当时沿着惯性思路和惯性韵律吟咏下来,不自觉使用了同样的韵脚。

第四,两首词都用到了《洛神赋》的联想比喻。一个开篇就说凌波,以凌波代指眼前的女子。一个说罗袜尘生。《洛神赋》原文里描写洛神宓妃是“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在水面上迈着细碎优雅的步子,袜子罗裙拂起尘埃。这一定是词人初见到那位美丽女子的第一印象, 也是他始终难忘的深刻印象。所以同一个比喻,同一个联想,一写再写。

如果我们的推断是正确的,那么,这两首作品就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解码。将两首词放在一起分析,细节内容彼此视为“互文”,相互填补模糊的空缺。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段爱情故事的大致梗概。

(一) 相遇季节

某一年的春末夏初。那时节天空中飘荡着游丝,城内到处是飞扬的柳絮,城外的河边也是杨柳依依。满山遍野的梅子已经有部分开始黄熟。具体时间大约是阳历四月前后,也就是 夏历的春三月、夏四月前后。所谓人间四月天。这个时候青年男女最容易惹动思春情怀,性激素与荷尔蒙也是分泌最旺盛的时候。特别容易因为小事而触动爱情。两首词一首说梅子黄 时,一首说半黄梅子,可见当时梅子并没有完全成熟,还不到江南的梅雨季节。

历来注释贺铸词的学者,很少从物候学(Phenology)的角度去还原历史场景。按照吴 越地区的生活经验,一川烟草,是阳历三月、四月时候的景象;满城风絮,是阳历四月、五月前后的景象;梅子黄熟,是阳历五月、六月的景象。根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建中靖 国元年那年春夏,夏历比阳历大约早一个月左右。因此这几种物候所横跨的三月、四月、五月、六月,大致相当于夏历的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古人以三月为春末,四月为夏初, 五月已经是仲夏天气了。由于贺铸在词中明确提到了“春知处”、“梅子黄时”,这两个时间 段都必须兼顾平衡。我们判断,《青玉案》所描写的这场邂逅,有可能发生在那一年的春末 夏初。仲夏时节的景象,可以理解为事件发生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词人沉浸在痛苦的单相思之中,是相思时段,不是相遇时段。作词的时段稍晚于事件时段所致。

读者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按照近代以来气温物候推演出来的结论。我们在谈到范仲淹《渔家傲》的时候,曾经说过,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三寒冷期,平均气温要比今天低。那么,这场凄美的爱情是不是发生在更晚一些的时候?如果是这样,“只有春知处”可能是虚写,或者追写,并不是指作词当时的实际季节。《青玉案》的写作时间应该更晚一些?很难说。这需要专业的地理学者来协助指认了。

(二) 相遇地点

大概在苏州城外前往横塘的河边。那里岸上应该有可供行人往来的道路和亭驿,附近是长满兰芷芳草的洲渚。两首词都提到了蘅皋、芳洲、兰芷,可见他们相遇是在郊外的水边。不排除以下四种可能:两人分别坐着小船,在河面上相遇;词人舍舟上岸,在路边与吴女相遇;词人在船上,女子在岸上彼此相遇;词人在岸上,女子在船上彼此相遇。后两种推测可 能性不大,第一种推测可能性也不大。从两首词都说到芳尘和道路来看,吴女似乎是在岸边的路旁走过,贺铸登岸与她相遇。《感皇恩》词里说“人南渡”,这个人,应该是贺铸本人。他们可能是在岸上相遇之后,词人怅然若失回到船上,划着船继续往南走,去他的横塘别墅。

(三) 天气情况

偶然相遇发生在白天的某个时候。然后词人就陷入了爱情,胡思乱想不能自拔。一直磨蹭到黄昏,都没有回到横塘住处。大概一直逗留在小船上。当天傍晚时分下起了雨。《感皇 恩》说“向晚一帘疏雨”,《青玉案》说“梅子黄时雨”。可见他对那天的黄昏雨记忆深刻,难以忘怀。

(四) 相遇细节

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除了词人自己,恐怕永远没有人知道。两首词里面写到的相遇细节,只有简单的五点:迎顾、整鬟颦黛、脉脉难语、目送芳尘去、人南渡。如果把李之仪提 到的过而悦之、将委质焉、投怀在先三点也放在一起,并案分析推理,那么整个事件的轮廓是:春末的一天,词人从苏州城里划船出来,前往南郊的横塘别墅。中途在一处渡口泊舟登 岸,略作休息,在他漫步观赏风景时,不经意间遇到一位美女从对面走来。两人迎面打量对方,眉目间脉脉含情。也许仅仅是贺铸自己萌生了爱情,那位女子并没有察觉。反正遇到了, 惊鸿一瞥。她独自坐在那里,整理着鬓发钗鬟,柳眉弯弯如远山一痕,给词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惹下了天大的单相思。贺铸当时可能也在旁边坐着,悄悄打量着美人儿。可能是女 子有长辈家仆陪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两人始终没有打招呼说话,就这么擦肩而过。典型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后来她站起身来走了,词人呆呆地站在那里,望着她的背影往城里走去,直到消失看不见。最后,在傍晚的春雨中,他伤心地划着船慢慢南行,回到 横塘住处。

这其中有两点疑问值得注意。一是李之仪说他们“投怀在先”,与贺铸自己的描述不符 合。整个邂逅过程没有语言交流,更没有肢体接触。也可能“投怀在先”是后来的事,是这场邂逅之后某天发生的男女私下约会。反正与《青玉案》词的场景无关。第二,男女邂逅之际,吴女是否同时也爱上了贺铸,无法确认。可以确认的是,他们之间没有交谈,因此贺铸也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住在什么地方。另外,现代心理学发现,女性在异性面前摆弄整理长发,是一种不自觉的性暗示。通过这样妩媚的肢体动作,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吴女在贺铸面前整理头发,眉目顾盼,很有可能也动了春心。

(五) 记忆形象

这位突然出现的女子,也许就是苏州城里寻常人家的闺秀。可能生活条件比较优裕,穿着打扮得体,肤色眉黛清爽,让人觉得赏心悦目。词人没有描写她的美貌,朋友李之仪也没 有说她如何漂亮。但是男人一旦动了真情,眼睛里就只有西施了,什么样的女子都无比漂亮。贺铸在两首词中都把对方想象作洛神宓妃,当然是觉得她美若天仙。凌波、罗袜尘生,是曹植《洛神赋》里描写女神的字眼。曹植笔下的洛神,美丽得不像话,简直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明眸善睐,仪静体闲。什么美丽的辞藻都用上了。贺铸眼前的这位女子,也是突然出现在水边洲渚,也是罗裙飘飘,步履细碎。于是词人觉得自己简直是遇到了洛神,简直是曹植附体。眼前的吴女真是一样秾纤得衷,修短合度。一样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一样丹唇外朗,皓齿内鲜。尽管他什么都没有说,但一声女神,读者在想象中就什么都看见了。

(六) 内心挣扎

两首词的结尾,都描写了自己难以克制的内心焦虑。先是断肠苦吟,接着又断魂飘忽。单相思的念头无边无际,弥漫在春天里。读者能不能猜到,那时候词人满心想着的是什么?是对方的相貌?还是对方的表情?还是对方的心思?托哪里的媒人?都不是。贺铸苦苦琢磨的事情,是对方究竟住在哪里。因为他很想去找她。不知道姓甚名谁,不知道对方住址,没有联系办法,等于没有任何希望。人海茫茫,去哪里寻找她呢?

两首词都表达了这样的强烈好奇和关注:“花底深朱户,何处?”她住的红漆大门里,长满了鲜花芳草吧。这户人家究竟住在哪里呢?“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她一定是大户人家的闺秀吧?开满鲜花的院落,水边弯弯的小桥,她住的地方到底在哪啊?只有春天才知道吗?还有,她与谁生活在一起呢?

现代心理学发现,我们越是爱一个人,就会越关心他(她)的一切。整天想知道他跟谁在一起,他在干什么,他平常喜欢吃什么,遇到这样的事他会怎么想……贺铸在两首词里面,表达了对那位女子住处和日常起居的强烈关心,反过来也证明,他确实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爱情。

当然,后来贺铸终于打听到了她的住处,并跟她建立起了某种毫无希望的联系。打算过托媒,拜托过线人。否则她后来夭折的噩耗,贺铸是怎么知道的呢?

四 单相思的语痕拼接

利用几片破碎的历史证据,通过谨慎推理,我们再现了九百九十多年前曾经发生过的那段故事。对于它的真实性,我们没有怀疑,但是它的清晰度太低了,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模糊得让人将信将疑。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历史证据,来还原它,充实它,完善它。

有一个地方能够帮助我们:词人自己的作品集。按常人情理,如果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样让他肠断欲绝的伤心爱情,他贺铸一定不会仅仅吟咏一次、两次,便罢手完事。他一定 会翻来覆去地追思、怀想、回味,一定会翻来覆去地吟咏,再三诉之于笔墨。他的诗词集里面,应该有更多的语言痕迹可供比对、坐实,证据越多,读者越能够相信。

贺铸的诗不怎么写男女私情,在那里我们找不到什么证据。但词集里面,我们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南浦东风落暮潮。祓禊人归,相并兰桡。回身昵语不胜娇。犹碍华灯,扇影频摇。重 泛青翰顿寂寥。魂断高城手漫招。佳期应待鹊成桥。为问行云,谁伴朝朝?(《摊破木兰花》)

绣幕深朱户,熏炉小象床。扶肩醉被冒明珰。绣履可怜分破、两鸳鸯。梦枕初回雨, 啼钿半□妆。一钩新月渡横塘。谁认凌波微步、袜尘香。(《南歌子》)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 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生查子》)

天与多情不自由。占风流。云闲草远絮悠悠。唤春愁。试作小妆窥晚镜,淡蛾羞。夕 阳独倚水边楼。认归舟。(《添声杨柳枝》)

这几首词是最像《青玉案》的爱情小唱。如果《青玉案》、《感皇恩》是第一落点的原唱,那么这几首词则是第二、第三落点的再三咏叹,复沓叠声。它们的语汇都差不多,风格也差 不多,创作时间估计也都差不多,描写的都是那次横塘邂逅,以及对那位吴女的无穷思念。

第一首《摊破木兰花》最值得认真注意:说的地点是南浦,也就是横塘、蘅皋。季节是三月上巳。祓禊是古代民间风俗,每年三月上巳春暖花开,人们要到水边去采集香草,用来 招魂续魄。还要沐浴除诟,祓除身上的不祥。还有各种消灾祈福仪式和娱乐活动。这种古老的风俗在江南地区尤其盛行。这个时间节点,与《青玉案》稍微有所不同。有大约一个月左 右的时间差。我们的解释是:“祓禊人”是泛指,是说春天外出踏青的那位女子归来,正好 与自己相遇。“相并兰桡,回身昵语不胜娇。犹碍华灯,扇影频摇。”写两人邂逅的细节,这 是《青玉案》词没有展开的部分,让人读了遐想联翩。河道不宽,他们的两条小船挤在一起。那位女子还嘟嘟囔囔说了点什么。这个水上遭遇的细节,是前面两首词里所没有的。也许是先有水上的这段邂逅,然后才有岸上的那段邂逅。青翰是指自己的小船,魂断, 《青玉案》词写的是断肠,《感皇恩》词写的是断魂。这个词反复出现,具有特定情感的标志性。最后一问“为问行云,谁伴朝朝?”就是“锦瑟华年谁与度”的翻版,想知道对方究竟与谁生活 在一起。

第二首《南歌子》特别描写了想象中的女子住处,虚构了她的生活场景。熏炉、象床、宿醉、绣履,都是意淫想象。表现出词人对心上人到底住在哪里、到底过着怎么的生活强烈 好奇。“绣幕深朱户”是住处幻想,就是《青玉案》里的“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就是《感皇恩》里的“花底深朱户”。词在最后也写到了邂逅的地点横塘。而且再次重复了洛神宓妃的比喻,凌波微步、罗袜尘香,在第一落点的原唱里都出现过。

第三首《生查子》“闭月花房小”,是对女子住处的想象,仍然是“月桥花院”的画面。“画眉人”指他自己。用的是汉代张敞替妻子画眉毛的典故。意淫说她早上起来,在那里边思念着我,边照着镜子流眼泪。“南浦波”写水上邂逅的地点,也是经常出现在词人笔下的语汇。“芳草”就是芳洲上的那些“兰芷”,就是《青玉案》里的那一川烟草。

第四首《添声杨柳枝》“云闲草远絮悠悠”,完全是《青玉案》外景的复制再现。云闲就 是“飞云冉冉”,草远就是“一川烟草”,絮悠悠就是“满城风絮”。楼上眺望归舟,尽管是化用古人的意境,但特别贴合他们。温庭筠《望江南》词为读者熟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女人倚靠在楼上窗前,盼望着心上人的小船出现。痴情得很。“认归舟”,认的是词人从横塘回城的小船。可怜的词人只有这样 意淫,才能证明那位吴女确实爱他。

还有更多的语痕旁证,姑且列举在下面:

沈侯销瘦,八咏新题就。惆怅酒醒兼梦后,带眼如何复旧?几时一叶兰舟,画桡鸦轧 东流。新市小桥西畔,有人长倚妆楼。(《清平乐》)

月月相逢只旧圆,迢迢三十夜,夜如年。伤心不照绮罗筵,孤舟里,单枕若为眠?茂 苑想依然。花楼连苑起,压漪涟。玉人千里共婵娟,清琴怨,肠断亦如弦。(《小重山》)

吴门春水雪初融,触处小桡通。满城弄黄杨柳,著意恼春风。弦管闹,绮罗丛,月明 中。不堪回首,双板桥东,罨画楼空。(《诉衷情》)

枕上阊门五报更,蜡灯香灺冷,恨天明。青苹风转彩帆轻,樯头燕,多谢伴人行。临 镜想倾城,两尖愁黛浅,泪波横。艳歌重记遣离情,缠绵处,翻是断肠声。(《小重山》)

这几首词都写到了与小船有关的相思爱情。在某个月桥花院的小楼上,自己爱慕的那位女子,也在那里愁肠百结,思念着自己。我们把其中的关键词提取出来,放在一起打量:兰 舟、画桡、妆楼、孤舟、花楼、玉人、肠断、吴门、小桡、满城、杨柳、春风、画楼、阊门、青苹、彩帆、倾城、断肠……这些语汇连缀起来,眼熟的风景和人物浮现出来,我们便看到 了那首不朽的《青玉案》。

五 情圣为什么这样羞怯

这样的爱情故事,真让我们感到吃惊。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你那么美丽的痴情放在她面前,她却浑然不觉;世界上最难堪的等待,莫过于你爱上了别人,上帝却永远不给你一个机会。一见钟情的爱是危险的爱,也是犯忌的爱。它与悲剧只隔着半步距离。古代如此,今天也是如此。

读者会追问: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士大夫怎么会有这样卑微的爱情?不可能啊。看中了人家女儿,托媒就是了,下聘礼就是了,花钱买就是了,年轻的女子多得是。或者明媒正娶,或者纳为侍妾,再不就收作使女,养作家姬,哪用得着这么小心翼翼地暗恋,这么愁肠千结地折磨自己?莫非他们之间隔着伦理道德的鸿沟,吴女是青楼女子,或者是名门贵族的已婚女子?

贺铸是宋太祖原配孝惠皇后的五代族孙,妻子赵氏,也是宗室后裔,是济国公赵克彰的女儿。都是金枝玉叶,再怎么旁支隔代,也得算得上皇亲国戚。贺铸的祖上从七世祖贺景思 开始,一直到他的父亲贺安世,世世代代都是朝廷的武官。尽管后来家道中落了,自己生活很窘困,但毕竟门户放在那里,地位放在那里。他没有考过进士,当年是靠着祖上的恩荫补 为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走的是武官晋升序列。宋代武官的地位不高,比不上文官。文官每三年磨勘考绩一次,武官要五年才能磨勘考绩一次。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贺铸实在不想再 做武官了,在苏轼、李清臣等朋友的帮助下,办了转业手续,从武官转为文官,成了品级较低的士大夫官员。后来曾做过泗州、太平州的通判。官品尽管不太高,但毕竟也是朝廷命官。他那么豪放骁勇的个性,爱上一个陌生女子,却始终不敢声张,不敢大胆追求。这与传说中的贺铸形象完全对不上号,与他的门户地位和身份都不吻合。

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我们大胆推测,这可能跟他的相貌有关。当最奇丑的相貌遇到了最绝世的才华,最绝世的才华又遇到了最美丽的痴情,烈火焚情,人世间便有了这样不朽的歌唱。

贺铸相貌奇丑。据当时人记载说,他长得面如铁色,哆口,身长七尺。皮肤不仅粗糙如铁,而且黝黑。口角也是歪斜的。宋代的一尺约合今天公制的 31.4 厘米(参见丘光明《中国古代计量史》)。身高七尺相当于 2.198 米。这个身高,无论古今都算是巨人了。他头发稀疏半秃,发髻盘在头顶上,几乎插不住发簪,小得可怜。当涂的那位狡黠的朋友郭祥正不厚道,曾经嘲笑他头秃发髻小,又没有胡须,说:“你真是贺梅子”。梅子谐音没髭。笑话他“梅子黄时雨”尽管写得好,人却长得难看。弄得他很生气,反唇相讥郭祥正是“郭训狐”。狐谐音胡。郭祥正的胡须和鬓髯又密又长。他曾经写过两句诗为王安石所称赏:“庙前古木藏训狐,豪气英风亦何有。”训狐是猫头鹰。贺铸讥讽他满脸胡子拉碴,像猫头鹰。(宋·周紫芝《竹坡诗话》)

贺铸知道自己长相欠佳,不太愿意交往上层的朋友,有心理负担。他自己曾经说这是虎头相。从武官转业为文官之后,他写过一首诗,说自己“自负虎头相,谁封龙额侯?”(宋·贺铸《庆湖遗老诗集》卷五《易官后呈交旧》)虎 头相究竟是什么样的面相,我们说不清楚。不知道是不是圆饼脸、额头有横纹,或者脑袋特别大。宋代的《麻衣神相》说:“燕颔虎头,男子定登将相。”以为这种相貌飞而食肉,是能够封万里侯的面相。

现代心理学还发现,相貌较丑的人很难有平常心。相貌意识,是他们终身的心理负担。相貌过于漂亮的人也很难有平常心,也常常会有沉重的心理负担。只不过趋于虚荣膨胀罢了。相貌丑,往往会分化出来两种极端的人格: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卑微地活着,低调、寡言、认命、温顺、勤劳、随和,以求少招惹别人注意,少引来别人的讥笑挖苦和厌恶。少数人会发愤读书,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会狂放逞雄,来证明自己不是弱者;会高谈阔论引人侧目,来证明自己对相貌满不在乎;或者,干脆选择堕落放荡的生活方式,来弥补人生吃了亏的空虚。

贺铸的相貌和背影,非常像一个人:两百四十年前的那位晚唐诗人温庭筠。他们两人都长得奇丑无比,却都写的一手极其缠绵、非常柔美的婉约小词。不过,温庭筠选择了放浪堕落,贺铸却选择了呼喝狂野。人生的道路有所不同。贺铸“少有狂疾”(宋·贺铸《庆湖遗老诗集·自序》)。这四个字是他自己说的,这个狂疾不是癫狂的癔病,而是癫狂的性格。朋友则说他如羽人剑客,侠气盖一座,驰马走狗,饮酒如长鲸。温庭筠的浪确实引起了当时的广泛注意,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炒作自己的目的。贺铸的放却一直没有什么效果,除了几位朋友欣赏之外,朝廷士大夫官员似乎很少注意到他,也几乎没有什么人谈论过他。中年以后,他只好讪讪地将这份放纵收敛起来,束之高阁,变成了凄苦心境的酿造者。史书说他退居吴下后性情大变,稍务引远世故,不再那样激烈地褒贬议论别人,整天坐在窗下校对古书(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四十三《贺铸传》)。前后的人生态度和心理落差非常大。

长得丑还不是唯一的原因。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仕途特别不顺。下层武官的身份,让他觉得很没面子,低人一等,在与文人士大夫的交往中,抬不起头来,内心有强烈的自卑感。

他是武官世家出身,十七岁开始就在下层武官的职位上做事,角色类似于今天的保安、城管、警卫。这是大多数文人士大夫所不屑的。他自己也很不屑。这也是贺铸一辈子都觉得 自己不被主流接纳,郁郁不得志的重要原因。元祐六年(1091)他四十岁,觉得再也不能这 样混下去了。于是辗转托人,又让朋友帮助写陈情信。最后在苏轼、范百禄、李清臣等朝臣 的推荐下,得以由武班序列的西头供奉,转为文官序列的承事郎,官品由从八品降为正九品。就像今天军人转业到地方,对应的行政级别要降一级或者两级一样。然后一点点磨勘,慢慢 做到泗州通判、太平州通判。李清臣给朝廷写了推荐书,称赞贺铸“老于文学,泛观今古, 词章议论,迥出流辈。”(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意思是他文章写得老辣,读书读得多,思想观点远在同辈其他人之 上,是个才华横溢的文士,应该回归到文人士大夫行列中来。

他的那封陈情信,是他的朋友李昭玘代他写的。这封信陈述自己的生存状况,修辞遣句相当卑微,不像贺铸的为人。信中说,他在下层担任监门管库工作,要么像木头桩一样呆坐, 要么像皂隶一样奔走,动辄有上司呵斥,不能事亲养家,垂头塞耳,气息奄奄。后来又去将作监监管金属铸造,驱策吏卒,大呼小叫,烟熏火燎,干的都是贱者之事。一个月里面,只有几天能够饱食甘卧。家里面母亲老、妻子病、孩子弱,自己又多病多灾,是“百步十踬,一食三噎”。走着走着就会摔倒,吃饭的时候经常哽噎。说得十分可怜。(宋·李昭玘《乐静集》卷十一《代贺方回上李邦直书》)

这封陈情信帮他改变了命运,如愿以偿转入文官序列。改换文资后,他上给朝廷的谢恩文,也是李昭玘帮助起草的。这个时候的贺铸,我们推测,狂放性格可能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怪诞张狂、难以与人相处的古怪性格,喜欢骂人的火爆脾气,可能是贺铸与他人交往的障碍。我们发现,贺铸这个人似乎与谁都处不长。好友叶梦得说贺铸交往的朋友里面,只有一个信安的程俱,跟他维持了终生的友谊。《宋史》说贺铸当年名声鹊起,诸公贵人争相延请,希望他到门下来客居。贺铸是“或从或不从”。有的接受,有的不接受。对那些自己不 想见的人,即使心里有想法,也始终不去说人家的坏话。他那么锋利的口吻,那么有攻击挑衅的冲动,竟然能够如此克制,也算不容易了。这些记载里面,少不了有美化拔高的成分,与李昭玘代拟的陈情信对不上号。不过我们相信多少也有点事实根据。

我们感到奇怪。很难理解,这个又穷又丑又古怪的词人,到底是一个性情暴躁的武夫呢,还是一个沉静温婉的秀才。两种水火不相融的性格,怎么会同时出现在他身上?

他性格暴躁,屡见当时人记载,应该没有问题。个性怯懦,有那么多的婉约缠绵的作品为他作旁证,也应该没有问题。他的朋友们都为此感到困惑。程俱是他最好的穷朋友,后来 为他的诗集作序说:“贺铸少时侠气逼人,驰马走狗,纵酒狂饮如长鲸,意气风发。然而空寂无聊之时,却埋头静坐在窗下校勘书籍,作牛毛小楷,雌黄不离手,象个贫寒书生。”(宋·程俱《北山集》卷十五《贺方回诗集序》)南渡词人叶梦得后来也与贺铸往来密切,他写的《贺铸传》里面,也说贺铸确实有口才,最喜欢议论抨击他人,口吻锋利。稍微有不顺眼的,便极口贬低不留情面(宋·叶梦得《建康集》卷八《贺铸传》)。

贺铸晚年性情大变,害怕社交,拘谨胆怯。程俱那篇《贺方回诗集序》里还说,贺铸这个人“形貌生得高大壮硕,有如羽人剑客,但戏笔作小词,却竟然雍容妙丽,极尽幽闲思怨 之致。平时慷慨激昂,性格豪迈,说起理财事务来头头是道,并不像是无意于用世者。然而遇到士女轩裳摩肩接踵的聚会,却又极为拘谨胆怯,像羞涩的闺女一样。”(宋·程俱《北山集》卷十五《贺方回诗集序》)说他这个人实在不可理解。贺铸去世后,程俱为他写了《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里面也提到了他这种拘谨 胆怯的性格,说:“观其抗髒任气,若无所顾忌者。然临仕进之会,常如临不测渊,觑觑不敢前。竟疾走不顾。”意思是别看他平素行侠任气,无所顾忌。但遇到仕途上提拔考核、调官改任、需要跟上司陈情时,却常常胆小如鼠,如临不测深渊,战战兢兢,左顾右盼,最后还是选择放弃,逃之夭夭。这些记载,与李之仪题跋里面提到的贺铸晚年“垢面蓬首,不复 与世故接。”情形完全吻合。

我们是这样理解的:他有可能属于高智商低情商的人,情绪人格很不稳定。中年以后性格又出现了巨大的反转,完全走到了自己的反面,并不是两种极端性格同时存在。程俱、叶 梦得都是他中年以后交往的朋友,时代已经比较晚了。所以见到他性格的另一面,觉得不可理解。

不管是因为貌丑,还是因为贫穷,还是因为低级武官的身份,贺铸有一定的心理障碍是肯定的。这种心理障碍导致了他不敢大胆地爱别人,并付诸行动。有学者分析他逃避社交聚 会,远离社会官场,是不是还有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是一种现代社 会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害怕处于众目睽睽的公共场合,怕别人注视自己、谈论自己,尤其担心自己会当众出丑,处于难堪下不了台的地步。患者害怕当众说话打招呼,害 怕当众吃东西,害怕自己脸红被别人发现,害怕与别人对视,因此往往表现得过分紧张焦虑,呼吸急促,手心冒汗,眼神飘忽。

这些表现与早年的贺铸格格不入。但只要联系到他的相貌,一切又变得容易理解。尽管他已经转为文官,但对于出现在公开场合,总是感到紧张焦虑,心理上觉得不自然,不自信,非常压抑。所以做了两任州通判之后,主动以病为由辞职。后来害单相思害得那么痛苦,又那么不能自拔。所有的这些不幸纠结在一起,压垮了他那颗脆弱敏感的心,也成就了这首不朽的小词。

六 无边无际的闲情

(一)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凌波,用曹植《洛神赋》的典故,代指他遇到的那位水边美女。说我的女神,你为什么不到横塘来呢,我徒然看着你的背影,渐渐远去。词人一落笔,就定型了自己仰视的角度、弱者的身份、失望的心态。这在宋词中非常少见。

今天的社会男女平等。但在爱情这件事上,我们仍然习惯地认为,天底下只有男追女,哪有女追男。女追男叫做倒追。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爱情这事很少由男女双方自己追来追去,主要还是家庭之间商量来商量去。只有男方家庭挑选女方,女方家庭挑选男方。哪有男人自己低三下四暗恋女人、追求女人的呢?除非她是金枝玉叶的公主,是京城李师师之类的名妓,否则士大夫文人犯不着低三下四去追求她们。士大夫的体面还是要顾及的。所以,这是贺铸特别让我们感到惊奇的地方。

(二) 锦瑟华年谁与度

这句词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的女神,你跟谁住在一起来着?你的美好青春是怎么度过的?我们猜想,贺铸刻意使用了“锦瑟华年”四个字,这四个字来自李商隐,是浓缩李商隐《锦瑟》里面的两句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把十四个字的两句,压缩成了四个字的简单词汇。这里面,透露出他内心的各种想象:那位神秘的女子一定过着薰香 弹琴的优雅生活吧?她一定多才多艺,喜欢音乐,她一定是在琴瑟书香的伴随下长大的吧?没有说出口的潜台词是:我的女神,她结婚了吗?她过着单身生活吗?

读者可要仔细,词人在使用某个典故的时候,不会仅仅记得那一句、两句,而是全篇都萦绕在脑海里。像这样刻意使用的典故,贺铸一定是把李商隐《锦瑟》诗的全篇反来复去吟 咏过,他需要古代的知音,他需要同病相怜。他笔下没有出现的那些句子:“沧海月明珠有 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也一定让他低回不已,惆怅 惘然,甚至怆然泪下。梦幻一样的爱情,谁能抓得住呢?

(三)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前面我们已经告诉读者,这是词人的意淫。无论男女,人一旦爱上了别人,就会止不住地想着对方;一旦狂热地爱上了别人,还会不停地想象对方的表情,猜想对方在干什么,住 在哪里,跟谁在一起,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贺铸不止一次地写到自己猜想对方的住处,可见是陷入了狂热的单相思。说只有春天才知道她住在哪里,等于说她与春天在一起。能够与 春天住在一起,当然只有女神才配得上。这话听上去好幽怨,好美丽,也好可怜,像是一声无奈的叹息。

(四)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天上的春云冉冉飞过头顶,水边的洲渚已经暮色苍茫,我为心爱的人儿写下痛心的诗句。彩笔,大才子所用的笔。南朝诗人江淹才华横溢,中年以后做了官,再也写不出好作品来了。据说他曾经做到一个怪梦,梦见大诗人郭璞前来跟他讨要东西,说:“我有一支五色彩笔, 留在你处多年,请还给我。”江淹听了,去怀中一摸,果然有一支彩笔。于是取出来还给郭璞。醒来后,就再也写不出什么名堂了。当时人都嘲笑他江郎才尽。

过片的这两句,与水边邂逅吴女的事情发生,有一个时间上的推移。相遇、惊呆、目送,不管是发生在上午还是下午,这时候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词人惊觉到横塘水边天色已晚。自己坐在船中,或者横塘家中,提笔写下了伤心的诗句。

(五)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闲情,前面已经讨论过,是防闲之情,特指单相思的爱情。都几许的都,是总共的意思,意思是把它们放在一起共有多少。词人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黄时雨三种春夏之交的景 象,来比喻闲情之多,之广,之久,无边无际,是这首词最成功的地方。历来为众多名家所激赏,赞叹的话不知有多少。最重要的一点,是已经有学者发现,这些描写不仅仅是比喻, 它们还是眼前真实风景的还原。是既写了环境,又写了比喻,一箭双雕。既渲染了词人内心无边无际的愁绪,又还原出了故事发生时的背景环境。

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决不是信手拈来。它多少有点像苏州古老的双面绣:绣出来的花鸟虫鱼、人像宠物,无不活灵活现。绣品没有反面,两面都是精美绝伦的正面。玉人巧手藏 匿了所有的线头痕迹,将画面处理得天衣无缝。贺铸也达到了这种境界,无与伦比的形容,同时也再现了故事发生的现场景象。

贺铸写诗写词,特别喜欢到古人那里寻找灵感。这是他一贯的做派。他曾经自豪地说:“我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常使他们疲于奔命。”他喜欢李商隐、温庭筠,是有原因的。李商隐这个人特别有才华,却遭遇坎坷,得不到朝廷重用,做了一辈子的下层幕僚。感情那么丰富细腻,最后还是郁郁而终。贺铸觉得自己太像他了,所以李商隐《锦瑟》里凄美的诗句特别能够打动他。连那虚无缥缈的爱情都那么像。温庭筠也是,温庭筠相貌长得奇丑,为人又风流不羁,文笔非常之美丽,婉约缠绵得很。这些特点也都非常像他贺铸。

《青玉案》词流传出来后,黄庭坚极口赞美,许多朋友竞相追和,盛传一时,成为众口交誉的不朽名篇。也有人不服,认为贺铸化用别人的诗句,算不得本事。宋人记载说:“世 人都推贺铸所作的’梅子黄时雨’为天下绝唱。其实他不过是借用了寇准的诗句。寇准曾经 有这样两句诗:’杜鹃啼处血成花,梅子黄时雨如雾。’”(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潘子真诗话》)古人传说杜鹃鸟啼鸣时会呕出血来,叫做杜鹃啼血。这种鸟满山啼鸣时,鲜血化作山坡上的一朵朵鲜花。而梅子成熟时节阴雨连绵,只是这雨丝下得太细太柔,细密得像飘忽的雾一样。贺铸没有资格叫“贺梅子”,寇准 才有资格叫“寇梅子”。这有点故意跟别人过不去。贺铸借用过的句子太多了,岂止这么两句。要说借用,寇准也不是原创。唐代就有诗人写过这样两句:“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七百九十六引《东皋杂录》

后来贺铸的名句天下盛传,模仿他的诗人越来越多。“一川烟草”成了最受欢迎的对象, 贺铸自己也像当年的李商隐、温庭筠,要为他人疲于奔命。北宋末谢逸的《蝶恋花》词:“独倚栏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南宋人洪炎《公实示间字韵诗怅然有感次韵奉和》诗:“一川烟草松萝外,何处梯云叩九关。”喻良能《春雨》诗:“试挂西窗看霁色,一川烟草画难成。”刘儗《菩萨蛮》词:“东风去了秦楼畔,一川烟草无人管。”都是例子。

七 阅读小结

一 这是一首真实描写邂逅遭遇的爱情词。这段苦涩的单相思恋情,是贺铸客居苏州那段时间里发生的最重要的人生事件之一。它不仅成就了不朽的《青玉案》,而且还在某种程 度上改变了词人的性格,影响了词人的生活态度。很长时间里,他都无法振作起来。他最后选择退居苏州,潜心于窗下校书,不与世人往来,与这场失败的恋爱可能没有什么关系,也 可能很有关系。

二 贺铸的武官身份和奇丑相貌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尤其是他的奇丑相貌。这不是以貌取人,而是借鉴现代心理学知识,分析词人行为方式产生的原因。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 运,而相貌又常常影响了性格,甚至决定了性格。当一个相貌丑陋的痴情才子爱上了陌生美女的时候,悲剧的结果已经没有悬念。何况是路旁河边的一见钟情。

三 关于这段凄美的爱情邂逅,贺铸曾经不止一次地歌唱过,吟咏过,先后为它写下了无数哀婉动人的曲子词。换句话说,《青玉案》不是唯一的歌唱。《青玉案》和《感皇恩》两 首词,是这场爱情的第一轮首唱。在这之后,在长达大半年的漫长等待过程中,在吴女死后的若干年里,贺铸还写过多首其他作品,讲述这段伤心往事。它们都是解读《青玉案》的现 场旁证。

四 《青玉案》词写得太美了,为贺铸赢得了锦心绣口的美名。尽管他也是北宋词坛上的豪放词人,但我们却认为,他的豪放不如他的凄苦和缠绵更本色,更真实,更有艺术价值。他年轻时的豪放多少带有轻狂的成分,像是有意示人,来证明自己的桀骜不逊。不如他中年以后归于老熟沉静,归于呕心沥血,不再想证明什么,反而写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他把 武官的资历换成了文官,同时也把狂野的心境换成了凄苦的心境。

原创:肖鹏 王兆鹏

词学研究公众号  2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