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万物都有灵魂
世上万物都有灵魂。太阳系的灵魂自然就是太阳了。假如太阳湮灭了,太阳系的一切就都不复存在。地球上的人类即使再有智慧,也难逃灭亡的命运。这不是概率的问题,而是时间的问题。
所幸太阳还有一定的寿命,地球也还有一定的寿命。除了人类不知死活地自我毁灭,随着太阳、地球一起毁灭的事件,大概率在我们这一辈是不会发生的。
不要以为只有人类有灵魂,也不要以为崇尚灵魂就是迷信。哪怕一块顽劣的石头也是有灵魂的。石头敲打起来叮当有声,就是灵魂的反应;石头被雕琢成有用的物件,就是让石头更有灵气。这一点,曹雪芹早就在《红楼梦》中就已经点破了。一块当初女娲补天遗漏的顽石,被一僧一道携入凡尘,投胎于京城贾家。孩子落地,口中衔玉,上镌“通灵宝玉”四字,于是就给孩子起名贾宝玉。石头的灵气来自主人公的灵魂,也来自神仙的点化。现实一点说,更来自作者的生花妙笔。正是因为“通灵宝玉”四字,让整个故事情节都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惹得二百多年来,无数文人雅客都纷纷钻进红楼去探秘、揭秘。
一部《红楼梦》,引起无数文人雅客探秘
其实,何止《红楼梦》。古典四大名著起码有三部与石头有关。《红楼梦》自不必说,《西游记》中的灵魂人物孙悟空就是一石头变的,《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都是被镌刻在天降石碣上点了名的。所以,看起来冰冷的石头是绝对有灵魂的。
石头有灵魂,拥有生命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更有灵魂,所以,《西游记》中的许多妖怪,就是这些有灵魂的生命变化出来的。“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传说妖怪吃人、害人,扫除妖魔,澄清玉宇,是完全应该的。
然而,同是鬼魅,《聊斋志异》就与《西游记》大相径庭。出现在蒲松龄手下的鬼魅,有可恶的,但更多的却是可爱的。灵魂不同,秉持的意念不同,给人间社会造成的影响就不同。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岁月在流逝,当年熟读《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的青年人都已变老。当灵魂中经常一闪念的时候,我们会清醒地看到时光的荏苒,年华的任性,人生的无常。我们往往把岁月比喻成一条长河,来去无踪,但在我看来,灵魂更像一条河。这条河时而清澈,时而浑浊,时而斑斓,时而丑恶。清风吹进内心深处,雾气被撩开的刹那间,灵性的雨滴,就会滋润你的魂魄。什么诗情画意?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想象而已。当灵魂的河融入岁月的长河,大浪淘沙,才知道你是不是一块“通灵宝玉”。
如果是,那是有着很高的价值的。人们看得起你,并不是因为你的善良和诚实,而是因为你的价值。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价值高低不等。活在世上,说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你只是一块破石头,人们就会把你一脚踢开,哪怕你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可惜世上识货的人不多,趋炎附势的却能排出长队,绕地球好几圈。
失去了价值,人们就会把你当垃圾一样扔掉
无论是有价值的,还是没有价值的,无论是真玉,还是假玉,人都活得不是一般的累。好多伤感,好多悲哀,好多愤懑,好多遗憾,虽然一半来自生活,但另一半却是来自自己。看淡一些虚幻,平静一下心情,也许,生活就会让你开心好多。
灵魂像一条河。醒着的人不一定眼睛都睁着,闭上眼睛也可以用心打量这个世界。而醒着的人也不一定是灵魂的清醒者,眼睛睁得再大也可以使内心沉沉睡去。生活不完全是刀光剑影,也不完全是柴米油盐,而是灵魂的自我关照、自我唤醒、自我洗涤、自我启程。假如没有灵魂的河水,你的思想就藏满了污垢;假如灵魂的河水是浑浊的,你就永远洗不干净自己。有句话是,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灵魂像一条河。这条河时而清澈,时而浑浊,时而斑斓,时而丑恶。我们在岁月的河岸前行,既追求当前的诗情画意,也向往美妙但却虚幻的远方。我希望永远做一个清醒的人,不会在追求的路上迷失了自己。
希望做一个清醒的人,不要迷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