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城墙在近代历史上也经历了重大变化。民国初期,定州城墙保持较为完整的状态,但在战乱和城市发展中逐渐破败。解放后,由于城市建设需要,部分城墙被拆除。如今,定州市政府正在努力保护和恢复古城墙遗址,以供人们了解和欣赏这一重要的历史遗产‌。

     编者收集了定州古城老照片,择其要者略加整理,重新编排,以为纪念。本人基本历史知识不足。为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定州古城的历史,但是由于资料有限,水平不高,加之时间紧迫,编选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不吝指正。

图片

航拍定州城门迎泰门(南门)

图片

航拍定州城东北角遗址

  相传定州城初为辅佐齐桓公称霸春秋伟业的管伸所筑、以定州命名的建置始现中国历史的时间,当为公元400年。

  晋大元九年(384年),后燕攻克中山,后燕建兴元年(386年),慕容垂在中山称帝,改卢奴为弗违,设中山尹,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魏王拓跋珪攻克中山,置安州。北魏元兴三年(400年),取“平定天下之意”得名“定州”。然而定州的资源条作与自然环境使之成为“天下要冲之最”、“国家治乱之枢纽”、“御敌严守之屏蔽”、因而征战不断、屡遭屠城。定州民从来都是抗节不屈,就其历史、定州堪为壮烈之城。

图片

定州明清州城图—《直隶定州志(道光)

图片

民国直隶地图定州古城

图片

“锁眼”系列侦察卫星:定州古城(1960年)

图片

2024年定州古城区分布示意图

图片

定州古城 城门平视图 胖昊 绘

图片

定州城门[月城、瓮城、城楼]复原图 胖昊 

  定州城廓范围很大,明洪武初,都督平安又将城墙拓展,周长26里余13步,高3丈,有4门,各建月城,城上有楼门,各有重门4面。1619年,定州东边城防告警,州牧沈庭英又巡阅城墙一周,随处修补,因此雉堞完整,楼橹焕然一新。门上题匾:北曰瞻宸,南曰迎泰,西曰望恒,东曰观海。1684年,知州东鲁秦生镜,捐修城墙,不扰民力,按照万历年间旧例,自南门西扇至西南角楼,由忠顺营官兵负责修理,剩下的归属州官修理,历时八九个月,城墙竣工。共修城垛1500余丈,修补城楼3座,补建北城楼1座,环城河宽10丈,深2丈。1810年,嘉庆皇帝将要巡幸五台山,州牧薛学诗听说嘉庆帝回銮会路过定州,就于当年重修南、北二门。1821年,州牧袁俊又修东、西二门,并一直沿用到清末。

图片

定州城墙遗址各种的老照片

图片

1937年日军占领了定州西门老照片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图片

原地重拍民国的定州西门望恒门今昔对比

为后人留下珍贵的记忆!

致敬西德尼·戴维·甘博洋镜头里的定州城墙原始影像

找到老照片拍摄的原地点和原拍摄位置

东门观海门

图片

图:定州东关与定州东门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提供 彭德尔顿 摄(1934年)

下图2024年 摄

图片

图:定州东门观海门远景

《甘博的摄影集》西德尼·戴维·甘博 摄(1932年)

下图2024年 摄

图片

左图:定州东门观海门瓮城

《甘博的摄影集》西德尼·戴维·甘博 摄(1932年)

2024年 摄

图片

左图:定州东门观海门近照

《甘博的摄影集》西德尼·戴维·甘博 摄(1932年)

2024年 摄

图片

定州众春园内东城墙遗址

图片

众春园内北城城墙再现恢弘大气

南门迎泰门

图片

上图:定州南门迎泰门瓮城

《甘博的摄影集》西德尼·戴维·甘博 摄(1932年)

2024年 摄

图片

上图:定州南门迎泰门近照后面开元寺塔

《甘博的摄影集》西德尼·戴维·甘博 摄(1932年)

下图2024年 摄

图片

南城门摆放明代前期的铸造铁炮

图片

让定州老乡都有老城门洞的回忆回味!

西门望恒门

图片

上图:定州西门望恒门内

《甘博的摄影集》西德尼·戴维·甘博 摄(1932年)

下图2024年 摄

图片

左图:定州西门望恒门内

《甘博的摄影集》西德尼·戴维·甘博 摄(1932年)

2024年 摄

图片

左图:定州西门望恒门内近照

《甘博的摄影集》西德尼·戴维·甘博 摄(1932年)

2024年 摄

图片

左图:定州西门望恒门瓮城

華北交通ア一カイプ 提供图片(1940年)

2024年 摄

图片

左图:定州西门望恒门瓮城外

華北交通ア一カイプ 提供图片(1940年)

2024年 摄

北门展辰门

图片

上图:定州北门展辰门外

《甘博的摄影集》西德尼·戴维·甘博 摄(1932年)

下图2024年 摄

图片

左图:定州北门展辰门瓮城

《甘博的摄影集》西德尼·戴维·甘博 摄(1932年)

2024年 摄

图片

北门展辰门小区有一段城墙遗址

图片

上图:定州城西北角内与八角亭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提供 彭德尔顿 摄(1934年)

下图2024年 摄

图片

  定州市八角井始建于明代,井壁呈八角形,由特制琉璃砖垒砌,俗称八角琉璃井。据道光州志记载,明代知州宋子质于明万历末年(1619年)于井北建龙母庙,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井上建八角亭一座,文革期间亭毁井填。1988年该井被列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定州八景之一。

参考文献:《定州现存千余米古城墙遗址 文保部门呼吁多加保护》作者:今日保定频道《定州》作者:林茜、《明清时期的河北定州古城墙》作者:斌哥谈历史介绍等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感谢阅读,感谢欣赏

感谢胖昊的拍摄与分享

欢迎大家吐槽、收藏或者转发!

本篇图解系胖昊原创、自行拍摄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图片

图片

1932年河北定县(今定州)老照片

直隶文化

 2024年10月03日 19:49  听全文

1932年河北定县(今定州)老照片30幅

导读

定州啊,这地方是帝尧最早被封到唐国的地方。在战国初期的时候,这里是中山国到了大唐时期呢,这里叫定州,它下面管着十一个县,据唐杜佑《通典·州郡·博陵郡》载,分别是安喜、北平、鼓城、恒阳、新乐、义丰、望都、无极、唐昌、深泽、陉邑。 

河北定州是个好地方,历史可老长了,特别灵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老祖宗在这儿生活、传宗接代了。定州这个名字呢,是从北魏天兴三年(400年)开始有的。定州还有个说法,叫“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

图片

在清代的时候,定州升成了直隶州。到了民国时期呢,定州就被叫做“定县”了。1932年之后,定县有两次成为专署的驻地,一直到1986年,定县就升级成为定州市了。在照片里,定县的城门看起来巍峨又壮观。

定县,这可是古国都市,在华北是很重要的城镇呢。那以前的定县是个啥样子的呀?

我收集了30多张河北定县的老照片,这些照片是在上世纪30年代拍的。它们展现了90年前定县的城市和人文景象,特别让人惊叹。原来的照片是模糊的黑白照,为了看着更舒服,我给照片上了色,还修复了清晰度。

图片

30年代的时候,河北定县有个城门前面是啥样儿呢?那时候定县有四座城门,北门叫瞻宸,南门叫迎泰,西门叫望恒,东门叫观海。照片里的这个城门啊,门楣上头写着“古中山国”四个大字。

图片

城门前面大道的两边有好些商铺,都开着门做买卖呢,可热闹了。

图片

图片

照片里的这个建筑呢,就是定县鼓楼。城台又高又雄伟,鼓楼前面有一条街道,街道两边有好些商铺。这张照片是摄影师站在城墙上拍摄的。在远处,立着一座古塔,那就是定县很有名的开元寺塔,塔的身子长长的,样子很好看。

图片

30年代的时候,有个定县专署大院,这大院以前是座寺庙呢。院子里松柏长得特别高大,还能看到不少士兵。1913年的时候,定州被废了,改成了定县。1932年之后,这里当过两次专署驻地。到30年代末,定县分成了定南和定北两个县。再后来,定北县又分成了定唐和望定两个县。

图片

照片里的这座古塔叫定县开元寺塔,它在定州城内南门里的东侧。开元寺塔又高又修长,有84米,塔的平面是八角形的,总共十一层。这座塔在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就开始建造了,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中的一个。

图片

这是30年代定县衙署里面的样子。定县衙署在唐代就开始建了,之后各个朝代又不断扩建、维修,到清代就定型了。现在,定县衙署原来的地方就只留下定武书院了,其他的历史遗迹都没了。现在重新建起来的定州衙署,看起来庄严大气,又古朴典雅。

图片

30年代初的河北定县,正是初春的时候。有个老太太拉着自己的孙子逛庙会呢,街上人特别多,到处都是人挤人的,热闹得很。这时候,有人对着她们拍照,老太太和小孙子就好奇地瞅着镜头。

图片

这张照片拍的是定县城隍庙里头牌楼的一角。牌楼上挂着一块竖匾,匾上“城隍庙”三个大字特别显眼。这个木牌楼呢,斗拱层层叠叠的,飞檐高高挑起,透着股古色古香的味道,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图片

30年代的时候,定县东关有个东门。这东门的大门是用青砖砌起来的,墙上还贴着布告呢。从那个又高又大的拱形门洞看过去,定县的城墙和城楼又高又大地立在那儿,看得可清楚了。在这张照片里,有个当地的男人正从东门下面走过。

图片

河北定县打古时候起就是传统武术的发祥地,当地民间武术结社挺常见的。照片里是当时定县城里的一个私人武馆,有两位武林高手正在过招比武呢,那可是性命相搏。长枪就像蛟龙跃出大海一样,双刀舞得上下飞转,一点空子都不露。双方打了几十回合,也没分出个高低来。

图片

定县城里的一条街上,立着一座牌楼。牌楼门额上头写着“删述六经”四个大字。孔子对六经进行了删定工作,六经就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照片里,牌坊下的台阶上,坐着些休息的老百姓。

图片

30年代的时候,河北定县办了一场农展会。当地有菜农把自家地里种出来的好南瓜,拿到这个农展会上去参赛了。他们种的南瓜,脑袋大,产量又高,味道还很特别呢。最后得了奖。

图片

照片里看起来像是一座寺庙的山门。在门楣上头有“灵泉磨”三个大字。笔者没找到和“灵泉磨”有关的文字记录。定州当地的朋友,要是有谁了解“灵泉磨”的,大胆地分享出来给大家吧。

图片

30年代的时候,在河北定县有一户农家,他家院子外面有两个男的在搓麻绳呢。定县当地的人啊,先把青麻收割好,捆成一捆一捆的,然后放到河底的淤泥里头。过一阵子再把青麻拿出来,这时候青麻的皮就很容易扒下来了。扒下来清洗干净,再晒干,就能做成麻绳了。麻绳这东西吧,抗阻力挺强的,还耐腐蚀,也耐摩擦呢。

图片

30年代的时候,定县的冬天,有个老人在自家院子门口晒太阳呢。他穿着棉袍,手上拿着个烟袋锅,正吧嗒吧嗒抽烟。这种烟袋锅啊,在北方是挺常见的。

图片

30年代的时候,河北定县有一座古塔。这塔的塔身是八面形状的,有13层那种密檐式的构造,塔身从上到下一般粗,看起来特别独特。塔的下面似乎也是一座寺庙呢。不过,笔者并没有找到关于这座塔的文字资料。

图片

30年代的时候,河北定县的乡下农村里,有个老伯弯着腰在地里收谷子呢。以前啊,在河北定县,谷子可是主要的粮食作物。谷子是禾本科植物,一年生的草本,它的果实去掉皮之后就是咱们平常说的小米,金黄色的小米煮成稀饭可营养了。

图片

金秋十月,河北定县的农村里有个打谷场,场上堆满了谷穗。谷穗摊在地上,牛拉着石磙来回碾压,谷粒就从谷穗上掉下来了。照片里是刚碾压过一遍的谷穗,中间还放着一把桑树叉子呢。这种画面,在过去的七八十年代的农村还能看到。

图片

定县郊区有座小寺庙。这庙特别小,是砖瓦盖的,就一间屋子。门楣上头和屋檐底下,画着各种各样人物故事的场景呢。庙门是锁着的,大概只有初一、十五才会开吧。

图片

30年代的时候,站在城墙上,定县城北门外的景色全能看到。往远处看,定县城墙有几处塌了,城墙下面是一大片望不到头的田野。近处的田地中间有个小水塘,水塘边上有几棵柳树,这小水塘可是田地灌溉的主要水源呢。离这不远的地里还有一座小土地庙。

图片

河北定县有一条街道,街边有个流动理发师正在给顾客理发修面呢。以前啊,这种流动理发师可多了,他们挑着担子满街转,要是有人想理发,他们立马就能停下来。以前,理发可是门手艺,靠着这个手艺也能养活一家人。

图片

这同样是30年代定县的一个城门。城门又高又壮观,城门前面有一条很宽的马路。因为车辆常年轧来轧去的,地上有挺深的车辙印儿。在照片里,有个男的坐在马车上,正打算进城呢。

图片

解放之后,由于城市发展有需求,定县就把东、西、北这三个城门给拆了。城墙因为被取土,慢慢就没了。现在还留存着三座明代的南城门门洞呢,这可是河北省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

图片

30年代的时候,河北定县有个广场正在搞抗日集会呢。主席台上面挂着个条幅,写着“定县各界反日救国市民大会”。定县各界的重要人物都来到了集会现场,把主席台都站满了。台下全是人,挤挤挨挨的,大家情绪特别高涨。随着一声声特别响亮的口号声,大会慢慢达到高潮了。

图片

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河北定县搞起了平民教育运动,还请了些外籍教师来讲课呢。照片里的这个建筑,就是当年平民教育运动的教室。教室门口的墙上,“除文盲”三个大字特别显眼。现在想想,当初搞这个平民教育运动,那可真是有远见啊,在那个时候就走在时代前头了。

图片

30年代的时候,河北定县的农村里有个男子,他是专门给人修家具的。他就坐在一户人家的柴草垛边上,正在捣鼓一只木桶,打算把它修好呢。他旁边停了一辆手推车,车上放的都是修理用的工具。这人每天都拉着这辆车,在大街小巷里转,哪家有家具要修他就去。就说这会儿吧,他正一门心思地修那只木桶呢,等修好了,就能拿到点报酬。

图片

30年代的时候,河北定县城里有一条柏油马路。以前啊,这样的路可不多见。马路两边有些小商铺和民房。近处有一家店,店门口支着遮阳棚,门口竹筐里装满了食物,看样子是个饭店。

图片

30年代的时候,定县东城墙外边是啥样呢?那城墙瞅着还挺完整的。城墙外面有护城河,可河里头已经没水了,河床都成了大马路了。河道两边的树长得可茂盛了,有几个当地人在树下乘凉呢。

老照片:1930年代河北定县(今定州)老照片(49幅)

直隶文化

 2024年09月14日 20:44  听全文

老照片:民国时期河北定县(今定州)的乡村风景(1931-1932)

甘博,美国人,是个热爱摄影的人。1908年,19岁的李光耀首次到中国,在杭州、上海等地转了一圈后,就对这个神秘的东方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去过中国四次。

图片

1931年到1932年,甘博在定县(今定州),在河北保定与石家庄之间,拍下了大量的照片,把当时的定县农村生活的真实画面拍得栩栩如生。

图片

一条小路穿过村庄,一辆马车在路上行驶,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一位妇女带着一个小孩,带着一只小狗,站在村头。

图片

定县一处乡间市场,由席子搭成的棚屋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活灵活现地展示了本地的乡间市场。

有长有短的竹子立在市场的一块空地上。有些人还在挑选着,准备带回去盖房子。

图片

每逢庙会,理发师们都会扛着货物,在市场上随意找个地方开店,剃头、刮脸、耳朵什么的。

在集市的角落里,停着许多的牛车和马车,这是当年农村的主要交通工具,可以载客,也可以运送货物。

图片

一座农舍的内部,是一座用泥巴搭成的房子,院子里的地面和屋顶上都铺满了干草。这幅画的前景是一只骡子。

图片

一位男子弯腰捡拾着面条,将面条放入一旁的一个小碟子中。那时候的人很清楚,粮食是多么的宝贵,多么的不容易。

图片

两个男人坐在墙边,娴熟地摆弄着纺车,把棉花纺成棉花,然后再把它们送到市场去卖。

竹编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在我国源远流长。画面中,一个头戴棉帽的男人,正坐在地面上,用竹子编成一个小小的篮子。

图片

一对抱着一只猪的爷爷和孙子。猪体型较瘦,属于中华本地的一种,由于饲养数量较少,所以目前很少能看到。

图片

根据甘博的调查材料,定州乡下的许多地方,都可以买到“婴孩”、“双刀”等牌子的香烟,但由于价格昂贵,能买得起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价格低廉、价格低廉的烟草。

图片

用茅草搭成的简陋棚屋,人们可以在那里看管农作物和瓜田,以防果实被盗或遭动物毁坏。

一座座坟墓矗立在荒原上,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但看起来很是古朴,雕刻得很精致,上面还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万年春”两个大字。

图片

一头毛驴,背着两个篮子,里面装满了各种东西,还有一个小孩。大人们悠然自得地骑着驴,地上凹凸不平,驴走路还算稳重。

图片


罗伯特·拉里莫尔·彭德尔顿(Robert Larimore Pendleton)是一名美国的土壤科学家。1932年,他来到河北省中部偏西的保定定县(今定州)进行考察。

本组图片是他从定县东北方向的翟城村前往定州县城沿途所拍摄的,真实记录下了九十多年前中山府的昔日景象。

图片

前往定县

1932年,定县东部的翟城村,罗伯特·拉里莫尔·彭德尔顿骑着毛驴,站在他旁边的是陪同兼翻译的李先生。

图片

翟城村

在翟城村的路边,一名男子扶着一块由单块片岩做成的圆形物体,彭德尔顿称之为“井盖”。或许真的是井盖,因为旁边就有一座架在水井上的水车。

图片

武器

翟城村北部的一处院落,门上带有门钉,不像普通人家的院门。旁边竖着两把青龙大刀,其中一把刀头已损毁。根据介绍,我们知道:每把刀重达118斤,是冷兵器时代用来测试军官候选人实力的工具。

图片

做笤帚

翟城村的一名男子正坐在家门口用地麦刨笤帚。地麦又称落帚、扫帚苗、扫帚菜 。彭德尔顿不认识这种植物,将其称为“棕色玉米”。

图片

砘田

一名翟城村的妇女拉着一个类似石磙一样的东西走在田野里。这种工具叫做石砘子, 主要作用是将耧铧翻暄的庄稼地轧实,起到保墒作用。

图片

客栈

东亭镇一家客栈内的景象,是彭德尔顿站在卧房门口拍摄的,对面是客栈的餐厅。院子里停放着两辆马车,一名站在旁边看热闹的男子半个身子出现在镜头中。

图片

水车

水车是从前灌溉田地的主要农具之一。这是唐河口附近的一架水车,一头蒙着眼睛的骡子正在转着圈拉动它。水车位于一座葡萄架下,不远处有一座非常简易的土房子,是农夫躲避日晒和休息的地方。

图片

猪倌

彭德尔顿和李先生来到定县城的东门外,遇到一个拿着鞭子放猪的小男孩。他们正饶有兴趣地看着一群黑猪,背景是一片花生和高粱地。

图片

东门
定县东门外的景象,前景是一座拱形门,通过门洞可以看到通往东城门的大石桥以及远处的观海门城楼。

图片

农场

彭德尔顿一行到达定县农场门前, 车夫将大车停在一座巨大的指示牌下,车上装满了行李。

图片

远望

彭德尔顿从住处远眺定县城, 近景是城外农场的设施和苗圃,远处是定县的标志性建筑——料敌塔。

图片

料敌塔

从定州大街上近看料敌塔。料敌塔坐落在定县南门内东侧,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

图片

塔基

从东南方向看宝塔的底座。料敌塔为八角形砖塔,共十一层,塔身通高八十余米,参照塔下的李先生便可知塔的雄伟。清末时,塔的东北角坍塌了一部分,使内部的塔柱暴露在外。

图片

街道

从农场向西看刚刚铺好的街道,道路不宽,但是很平整,迎面来了一位骑着自行车的男子。路边有一座精美的照壁,说明旁边就有一座寺庙。

图片

商铺

定县农场附近的新铺设好的路面,街道两边是一些简陋的商铺,道路没有完全修缮,很多地方还是坑坑洼洼的。

图片

民居

新修路边的民居建筑,几名当地百姓百无聊赖地站在门前张望。矮墙内是一个猪圈,猪粪通过墙上的方孔推出堆在墙外,两辆大车装满了肥料准备往庄稼地里运。

图片

县衙

定县城内的县衙,由一座寺庙改建而成,进大门可见一座凉亭,前方的大殿是县长办公的地方。

图片

北墙外

定县北城墙之外的景象,广阔的麦田里,有一座六角形的小寺庙,旁边是一口圆形的池塘。远处的定州城墙为土墙,很多地方已经损毁,人们可以沿着土坡直接爬上去。

图片

筑墙

两名男子采用“干打垒”的方式筑墙,他们将模板固定后,在中间填上黏土夯实,然后去除模具,一截墙便建成了。这种建筑方法简易而且成本低,在当年很受欢迎。

民国时期定县的四门和城墙(1931-1940年)

风吹草语 寒岚藏奇

 

导读
定州有着悠久的文明史,从尧受封为唐侯(今定州唐城村为其故城),距今已有4000多年。
本组图片拍摄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拍摄者分别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土壤科学家彭德尔顿、美国摄影家甘博以及侵华日军的摄影记者。

图片

定县东关东门(1931)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大石桥的桥头和远处的东门(观海门)城楼。

图片

定县东门大石桥 (1933)

图片

东门瓮城入口(1932)

图片

进城的驴车(1932)

一名士兵正站在东门城门洞里, 一辆驴车正从瓮城门洞入城。

图片

东门城门和城墙(1932)

城门外是一大片空地,有三两名男子正背着手遛弯。远处城墙上的白色块为“白敬宇眼药”的广告。

图片

东城墙外景象

可以看到当年的护城河已经干涸,但河床两边的树木依然郁郁葱葱。

图片

定县南门(1932)

南门又称“迎泰门”,不远处就是著名的料敌塔(开元寺塔),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高八十四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古塔。

图片

南城门楼(1932)

近看城门楼破损得已经很严重,屋脊上的龙吻已经缺失,城门楼的一侧被挖出一个大洞。

图片

定州西门(1932)

西门外是广阔的田野,地上那两条深深的车辙非常引人注目。

图片

西门前的行人(1932)

定州西门又叫“望恒”门,当年人们出入已经不再走瓮城的门洞,而是在城墙上挖了一个缺口通行。

图片

西门城门楼(1940)

1940年,侵华日军摄影师在同一角度拍摄的西门。

图片

西门前的行人(1940)

一名日军哨兵站在城门前,几名妇女正在出入城门。在日本士兵的前面,一个中国小孩子正在行礼。

图片

出城的人(1940)

照片上的中年男子推着自行车走出城门,手里拿着所谓的“良民证”向日本人鞠躬,很显然,这是日本人要求必须做的。

图片

城门内的道路(1932)

图片

定县北门外的街道(1932)

门前有站岗的卫兵。上面也有很大的眼药广告。

图片

北门城墙之外(1931)

这一片区域为北门西北麦田,眺望北门附近的城墙,已经破损得非常严重。

图片

中山国(1932)

古中山国。当时为县衙,门上写着“打倒贪官污吏”的字样。

图片

古中山国(1940)

日本人侵占了定县之后,这里就成了伪河北定县县公署所在地。

图片

坍塌的城墙(1940)

因为年久失修,部分城墙已经损毁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