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帛书
在美国的赛克勒美术馆中,收藏有一副来自遥远东方的古老帛书,它的名字叫做“楚帛书”。著名学者李零先生曾经这样描述它:帛书(楚帛书)的出土是简帛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像帛书这样图文并茂,内容详尽的重要古代文献,以前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件堪称国宝级的帛书究竟从何而来,又是怎样漂洋过海去到了异乡呢?这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还要从八十年前的长沙开始说起。
1942年的一天,四个“土夫子”悄悄来到了长沙城东南郊一个叫做子弹库的地方。所谓“土夫子”,是湖南一带对于盗墓者的称呼,他们起初是以挖掘用来做煤球的黄泥为生,后来干脆做起了盗墓的勾当。
任全生、漆孝忠、李光远、胡德兴四个“土夫子”来到子弹库后很快就有了收获:他们打开了一座战国时期的楚墓,将能找到的宝物搜刮一空后,悉数卖给了长沙唐茂盛古玩店的老板唐鉴泉。因为交易很顺利,志得意满的任全生把墓中的一块“破旧丝布”免费送给了唐鉴泉。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的是,这件被他们认为并不值钱的东西,竟然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战国帛书!
唐鉴泉在得到帛书之后不久,就以3000法币当时折合约60美元的价格将这张帛书与其他一些古玩,一并卖给了长沙的另一个古董商人,这个人叫做蔡季襄。
▲蔡季襄
蔡季襄,祖籍吴县,1898年出生于长沙。蔡家开设有绸缎庄、典当铺和钱庄,是个殷富的大户人家。所以蔡季襄在父亲死后,继承了丰厚的遗产。蔡有一个亲戚叫做叶德辉,此人是湖南名绅、前清御史,喜爱收藏、也擅长鉴别字画。在叶的影响以及指导之下,蔡也喜欢上了收藏文物,并对古文字颇有些研究。
▲叶德辉
蔡季襄在拿到帛书后,小心将帛书上的泥土和污秽用毛笔洗干净,将帛书展开,并对其进行临摹和研究。自此,一个被尘封了千年的文化宝库被徐徐打开了。1944年6月19日,日军攻陷长沙,蔡季襄一家辗转逃到了湘西。在湘西,蔡季襄把多年研究帛书的成果写成了《晚周缯书考证》,以纪念逃亡过程中惨死的妻女,而这本书也成了最早记录和研究楚帛书的文献。
据1944年石印版《晚周缯书考证》中的记载,帛书被蔡季襄拿到时就已经因为保管不当而损坏过半,再加上年代久远,丝质帛布的颜色呈现深褐色,导致文字难以辨别。于是在1946年,蔡季襄带着帛书来到上海,希望用先进的红外线摄影技术来辨认帛书上模糊不清的字迹。蔡刚到上海不久,一个他在长沙认识的美国人就敲响了他下榻的吴宫大酒店的房门。
▲柯强
这个人叫做柯强,表面的身份是长沙雅礼中学的老师,但其真实身份是当时美国战略情报局的一名TG。他曾在长沙四处搜集文物,并把文物倒卖到美国,在此期间他与蔡季襄结识。
柯强弄清了蔡的来意之后,谎称自己有一部红外线摄像机并把帛书骗到了手。第二天,蔡去找柯强索要帛书未果,他哪里知道:直到离开人世,他就再也没有见到那张珍贵无比的楚帛书。
原来,柯强早就盯上了这份帛书。帛书到手之后,他立即让同为美国情报人员的舒尔特斯于1946年7月把帛书带去了美国,从此国宝流落异乡至今未归。
舒尔特斯
舒尔特斯把帛书带到美国后,当年8月把帛书转交给自己的助手史克曼,并寄存于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1946年9月16日之后又借存于福格博物馆。近二十年后的1964年,柯强把其中相对完整的一张帛书卖给了赛克勒(Arthur M. Sackler)博士。赛克勒一度将帛书存放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后来他又先后出资兴建三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博物馆,并最终把楚帛书存放于其中的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成为镇馆之宝。
▲赛克勒(Arthur M. Sackler)
1992年6月12日,柯强把一直留在自己手中的帛书部分残片全部匿名捐献给了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至此,由柯强带到国外的帛书终于完整齐聚:全部帛书被分为6个盒子存放,其中第一帛书,也就是《四时令》,单独放在1个盒子里。残帛,所谓的第二帛书,也就是柯强后来捐献的部分,被分别放在5个盒子里。从1942年帛书在长沙被四个土夫子挖掘出土,到1992年在异国他乡再次齐聚,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十个春秋。
那么,这件珍贵的国宝上究竟记载了些什么内容呢?
创世神话
帛书是丝帛材质,在这块长47厘米,宽38.7厘米的丝帛上,有大面积的文字两篇,图像十六幅。帛书上面的图文分布大致是这样的:帛书中部有两篇文字,字体是战国时期流行的楚文字,一共有900余字,一篇正写另一篇则是倒着写的,分别为八行和十三行;帛书四周每条边都有三幅彩图,共十二幅,每幅图旁边都配有少量文字。帛书四角上还有四种植物的图像,一般认为这四种植物就是前面提到的创世四神子。
文字中的十三行段记录了天地四时和吉凶,主要强调顺令知岁、顺天敬神的重要性。这段记录对于研究战国时期楚国的人文气候宗教信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大脸怪重点要说的是其中的八行段,因为在这部分内容里,上古神话中如雷贯耳的十二位大神齐聚一堂,其阵容堪称是蔚为壮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更令人惊奇的是,帛书中对这些大神所担负的职责都有较为具体的描写,他们共同谱写了一幅完整壮丽的创世神话乐章。
接下来,大脸怪就将逐句为诸君解读帛书八行段中的内容,需要提示的是:因为帛书上的文字非常古老而且存在缺失和模糊不清的情况,我们这里将按照主流的译文进行解读。
▲八行段原文
八行段开篇第一句就提到了一个重量级大神“熊雹戏”,楚人祖先熊姓,这里称“雹戏”为大熊,意思说这位“雹戏”是楚人的祖先,而“雹戏”就是众所周知的伏羲。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整个世界都充满了黑暗浑茫的水,一片混沌懵昧、无明无别,风雨淤积不畅。就在这样的世界中,楚人的远古祖神大熊伏羲从雷泽中诞生。
紧接着另一位重量级的大神也登场了,原文中称其为“女填”,根据别处出土的楚简记载,所谓“女填”就是“女娲”。
帛书中说伏羲与女娲结合,并生下了四个神子,四神子在混沌世界中创造了大地,并将天和地分隔开来,按照阴阳参合的原则化育了万物,并诞生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禹和契(xiè)。禹就是成功治水并建立夏朝的大禹,而契则是那位“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殷人之祖。四神命令禹和契淹填洪水,并继续创造和管理大地。
▲八行段原文
接下来的一句话中,讲述了四神继续创造世界的具体内容。四神测量了天空,并在天地之间上升下递、继续创造万物。因为世界刚刚诞生之时,河流被山川阻隔而淤滞不畅,所以四神命令阴阳二气互相冲撞激荡,产生的巨大能量使泷(lóng)、汩(gǔ)、益、厉四条河流变得通畅。
这时天和地已经初现雏形,并开始有了初步的秩序,帛书的下一句话中四神又创造了另一个极其重要的东西——时间。帛书说那时候还没有诞生太阳和月亮,所以四神就根据自己管理的区位,以步测的方式推定一年的时间,并将其区分为春夏秋冬四时。
在第二段落的开头帛书记载了四位神的名字,但因为其中的字迹存在残缺,大致能辨认为:青囗干、朱四单、翏(liù)黄難、囗墨干。从名字来看,这四神的具体形态似乎是青红黄黑四种颜色的植物,在帛书中也有所描绘,这个我们稍后会说到。
在四神初步开创了世界后又过了很久,另一个重量级的上古大神登场了,他就是帝夋。帛书中说,帝夋创造了太阳和月亮。帝夋生日月的神话在山海经中同样有所记载,《大荒南经》中说“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大荒西经》中说“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日月诞生之后,世界开始有了光明,但是由于日月运行紊乱,爆发了一场大灾难:大地开始裂开,山陵也都翻侧倾倒。于是四神子开始采取补救措施,他们修补天空以使天空能够完整地覆盖大地,并让天盖有序地顺向进行旋转。天盖旋转这一条,对应的是远古人们对于夜空的观察,天上的星斗都在围绕北极星旋转,在彼时的认知中星斗是固定在天盖之上,是天盖带动星斗旋转。
在修补好天盖之后,四神子又用青、赤、黄、白、黑五木之精华加固天盖。这一条,与我们熟知的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接着大神炎帝与火神祝融登场了,帛书中说炎帝命令祝融召唤四神降临到人间大地,奠定了天之三维与地之四极。并告诫世间的生灵:如果违逆九天的诸神,天下就会出现巨大的灾难,所以绝不要蔑侮天神!此后,帝俊开始制定日月运转的规则,使它们有序运行,让世界不再造成混乱和灾难。
至此,一个完整有序的世界在一干上古大神的各司其职之下,终于诞生了。然而,创世的过程并未就此结束,另一位大神将完成最后的细化工作。
上古天国的叛逆者水神共工登场了。帛书中说,共工根据帝夋制定的日月运行规则推定了十干、进一步明确了四季以及闰月的规律,制定了神圣的历法。于是天地神灵都按照这个历法规定的秩序运行,从此不再发生错乱。共工此后将制定历法的原则传给相土,所谓相土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后土,是共工之子。
根据《海内经》中的记载:祝融是炎帝的直系后人,祝融降处江水之后生下共工,共工生下了后土,也就是相土。
相土又将一昼夜分为霄、朝、昼、夕四个时段,使时间划分更为精准。
至此,创世完成,以上就是八行段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楚帛书中的这段记载,是有史以来现存最完整的华夏创世神话,没有之一。它所描述的是整个宇宙的形成及其秩序确立的全过程,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三大阶段,分别是:天地的开辟及宇宙秩序的初步确立、然后是宇宙秩序的破坏及其重整和巩固、最后是宇宙秩序的精密化,这是一个包括了原创世和再创世的完整创世神话。更让人惊叹的是,伏羲、女娲、帝夋、炎帝、祝融、共工等上古大神悉数登场,他们有序分工、紧密配合,共同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创世壮举。
帛书中最后一位出场的共工之子相土(后土),是协助共工完成时间精细化的神。
《山海经.海内经》中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相土(后土)之子叫做噎鸣,噎鸣是上古时间之神,他生下了十二个岁神,这十二岁神协助噎鸣掌控时间的有序运行。令人寒毛直立的是,在帛书的四周正好描绘了十二位奇形怪状、难以描述的神人形象。
这十二个神人或者说神兽,一般被称为十二月令神。
每个神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能够与《尔雅·释天》中十二月神一一对应。
除了名字之外,每个神像的旁边都有一小段的文字,写的是对应月份适宜的行事和禁忌。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依次了解一下帛书上这十二个神人。
▲取
第一位神人名叫“取”,值守春正月。他与其说是人,其实更像一只带着长长藤蔓的瓠瓜。细看之下,他长着人的面容,鸟的身体和蛇的尾巴。神像旁的题记说,正月是燕子回巢的季节,应尽量避免杀生。如果在正月里领军出征,将帅会受到责罚,战争也会失败。
▲如
第二位神人名叫“如”,值守春二月。这位神人形状更加奇特,他长着4个类似脑袋的东西和2个鸟的身体,与其说他是个神人或神兽,其实更像一台奇怪的机器。神像旁的题记说,在二月可以领军出征,也可以修筑城池,但是不适合迎娶妻妾。
▲秉
第三位神人名叫“秉”,值守春三月。这幅神像远看只有黑黢黢的一块,细看之下才能辨认出它原来是一个方形的脑袋,面部的耳鼻口和睫毛依稀可见。神像旁的题记残缺较多,只能分辨出“畜生(牲)分”几个字,无法理解含义。
▲余
第四位神人名叫“余”,值守夏四月。这位神人的形象,非常类似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像。他的身体像两条蛇纠缠在一起,头部像牛,但是却长着四根牛角。神像旁的题记说,四月是良辰吉日,适合婚娶和迎亲,也适合生育后代。
▲皋
第五位神人名叫“皋”,值守夏五月。这位神能轻易辨认出人形的轮廓,但是他的脖子在中间又分出来一个山字形,其上并排长着三个脑袋。细看之下,他似乎双手拿着两条蛇,双脚各踩着一条蛇。题记说,五月的太阳和月亮光芒太盛,不适合祭祀活动,但适合缉拿盗匪。
▲且
第六位神人名叫“且”,值守夏六月。他是清晰可辨的猴子形象,双手拿着两条蛇,身后还有一条尾巴。神像旁的题记说,六月雨量充沛,容易发生洪水。水师出征不能选在六月,否则必败。
▲相
第七位神人名叫“相”,值守秋七月。他的形象是“人面而鸟身”,面带微笑,头上似乎还有两只长长的角,但只有一只爪子。题记说,七月适合修建粮仓,不适合修建堤坝。另外,七月容易出现盗匪,应注意防范。
▲臧
第八位神人名叫“臧(zāng)”,值守秋八月。他很像一头嘴里吐出长长舌头的牛。题记说,八月不适合盖房祭祀,也不适合婚嫁。
▲玄
第九位神人名叫“玄”,值守秋九月。初看这幅神像让人一头雾水,不过仔细辨认再加上一点想象的话,似乎画的是一只鸟,左边是两只爪子,右边是两只张开的翅膀。在脖子的前端似乎浅浅地画了一个没有完成的头部素描,能够清晰地辨认出两只眼睛和长长的鸟喙。题记说,九月适合砍伐树木和采集茅草,用来修筑房屋。
▲阳
第十位神人名叫“阳”,值守冬十月。他是一只神鸟,头上有凤凰一般分叉的羽冠,身体和尾巴上却有着豹子一样的纹路。题记说,十月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在神鸟的守护之下,诸事不忌。
▲姑
第十一位神人名叫“姑”,值守冬十一月。他是一位面目狰狞的牛首人身神,很像上古传说中的蚩尤。神像旁的题记说,该月最适合发生战争、会盟诸侯、攻伐城池和清剿盗匪。
▲涂
第十二位神人名叫“涂”,值守冬十二月。他与其他神人相比,更像是一位我们想象中的神话人物。他方头大耳,人身鸟爪,嘴里似乎衔着一条蛇,身上还穿着带有装饰的衣服。这个形象,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山海经》中人首鸟身的北海之神禺强。神像旁的题记残缺较多,只能分辨出“不可*攻”几个字,无法理解含义。
以上就是《楚帛书》描绘的12位神人。不得不说,这些上古神灵虽然形象怪异,却让我们对楚人的神话世界产生了无尽的想象。帛书题记中的民俗禁忌,也不能完全理解为迷信,它们源自先民们对大自然的观察,是千百年来累积的生存经验。在那个对世界认知尚且稚嫩的时代,这些就是彼时人们眼中的“科学”。
▲人物御龙帛画
1973年,考古人员在当年“土夫子”的指引下,对出土帛书的楚墓进行了正式发掘,在子弹库一号墓中又出土了一副帛画,后来被称为“人物御龙帛画”。这幅帛画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以后再说……
喜欢上古神话故事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的上古神话那些事系列文章和视频,我是只说自己观点的大脸怪,谢谢您的观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