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李沧美协

按年龄排序

李连一 《崂山北九水——崂山石》

静观崂山奇石,石峰耸立,魅力浩荡。山恋起伏,碧波荡漾。悠然灵秀,犹如山水之间一幅画卷。绝美风光,如诗如画。

刘德《为贾岛造像》

贾岛 唐朝诗人,字阆仙,号碣石山人人称诗奴一生穷告潦倒律举不中,元贞九年因生计无着于北岳恒山出家,法号无本,贾岛诗作历来诸多诗家有僻评缅翻着他的诗集随处可见荒岸.穴蚁藏禅、瘦馆.秋萤、寒草他的奇僻还休现在句式的运用上长于五律重词的垂炼与孟郊齐名著有《长红集》。

姜世钰《霞飞胶州湾》

近年来青岛的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交通,非常便利,数国内前茅,胶州湾大桥更是海上飞鸿全国闻名,愿讴歌青岛,相信李沧的发展更加稳健昌盛!

吕思成《春和景明》

伟大祖国75岁生日,迎来了李沧区建区30周年。喜逢盛世,欣喜创作,山水画——"春和景明"。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寄托。它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图景,以及对内心平和、生活和谐的一种追求,来形容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状态。

刘寰世《心向白云闲》

《心向白云闲》此作品主要表现作者 寄情祖国大好河山,千山万水,如同一幅永恒的画卷,让人心生向往。

李恺心《古梅花逢春》

画《古梅逢春》是一幅表现古梅迎春绽放的作品。画面中,一株历经千年风雨的古老梅花,树身苍拙古朴,傲然挺立,苍劲的虬枝如铁般盘曲 伸展,朵朵梅花昂首怒放,笑迎新春的到来。这幅画作不设颜色,意在表现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雅品格。

孙增弟《得寿》

作品《得寿》画面表現的是一只猴子坐在石头上抱着一个刚刚从桃樹上摘下來的鲜桃,猴子的头又转向右边结满硕果累累桃树望去,猴子对只摘了一个桃子並不满足它正在思考如何再摘更多的桃子。

桃子在中国古今的迂意中象征着長寿,因此能得到桃子就代表能夠長寿。故作品《得寿》通过猴子得到了桃子就迂竟代表人们也就能更長寿。

邱振亮《荷香清韵》

荷花是中国传统中国画常見的题材。荷花既有和和美美的寓意,又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内涵。本幅作品以写意画法创作,构图丰滿充实,芼墨洒脱清爽,意境清新幽远。

王孔民《古苑晓云》

因画展要求表达李沧区变化,想竹子庵公园亦算旧貌换新颜内容,其原名玄阳观、为崂山古迹,建成公园供人们游览休闲。夏季苍松翠竹郁郁葱葱、所以用汁绿铺底,石绿渲染,加以晓云缭绕。因受实景所限构图安排待日后改进。

左垂钊《五指擎天》

五指擎天 ,海上神奇第一山,五峰如指依半天,夜矗松涛摘星斗,朝探云潮迎紫烟,冬来雪飞立苍宇,春至海风涌狂岚,云缭雾绕真仙境,访山寻幽有道缘。崂山五指峰位于崂顶巨峰正北。山峰东西排列,五指矗立,高低错落,秀姿峭拔,雄峻苍茫,被誉为仙掌奇峰。

臧作骝《指墨山水》

指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绘画中的画种之一,自清代高其佩始创之今已三百余年。指画之法基于笔画之功,指画之妙又在于笔画所难事得之处。其凝重生辣、坚如铁铸、凝如石刻、墨痕狼藉、韵味独具。余笔耕五十余载,近些年以指代笔别具意趣!

蒋瑞祥《碧海.红瓦.青山》

此画题目是《碧海.红瓦.青山》,青山主要表现,最美村庄崂山仰口青山村的风光。此画由写生后创作。主要表现,大海,民居,山石三大块。

透视关系采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采用高视点,表现大场面,野外写生时只能看一点,所以要多观察,多视角搜集素材创作时,才能合成一体。  写生不是照搬实景,要用取舍。移位,夸张等手段再创造,进而达到最美效果。

张崑先《风生水起》

这是一幅采用中西结合画法来表现城市山水的探索之作。风生水起,巨浪拍岸,表达一种向上的力量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五月的风红色雕塑及远处建筑和山体,形成山海城一体的画面表现了青岛城市特色和风貌。表达了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精神内涵。

李长庆《崂山那个什么潭》

西江月公元二O二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带学子外师造化。
艳阳白石山雀,小桥溪水潺潺。
山花烂熳春已去,手握画笔偷闲。
脩篁迎风起舞,苍松抱石接天。
展卷写滿崂山路,九水明漪涟涟。

词成于纹山精舍南窗之下。

胡建《青岛北站》

创作初衷:目睹李沧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近卅年的发展,深有感触,有感而发。並多次到现场体验,要发展交通必先行。青岛北站的建设、崛起是我们共和国繁荣富强的一个缩影。于是情聚笔端,一挥而就。

表现手法:具象 写实。

于显勇《百果山的小桥》

“龙腾万里 山高水阔”李沧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建区3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谈

百果山下的小桥—-从这副水彩画表现了李沧区这些年的巨大变化,从前这里是荒山野岭,现在这一带变成了美丽的旅游区,每当节假日,人们带着孩子老人到此旅游,从这座小桥过去有木栈道石板铺路亭台楼阁美不胜收。      

李建国《春云出岫图》

山水画《春云出岫图》~此作品主要表现祖国山河壮美秀丽,人民群众安居祥和,居 住环境静谧葱郁、丛林修竹茂密、烟云缭绕的家乡山水风光景象。

刘文亭《乌江龚滩古镇印象》

八十年代末、我和同行们到四川写生。到过龚滩古镇,龚滩古镇地处西阳、彭水和贵州省沿河三县接合处。是一个因盐而兴起的千年古镇。被誉为“绝壁上的音符”我这幅作品是想表现古镇的风貌和文化特色。

孟国华《青岛风光》

创作背景: 美丽的青岛里院,是青岛百年建筑群重要部分,通过旧城改造,焕发出时代的活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及艺术家。同时青岛风景也是我绘画永恒的主题,以情抒怀 以微尘之力传播青岛美。

董福利《池上风景》

水彩画《池上风景》是一幅写生作品;画面以概括而洒脱的手法,表现了池上河边春天的景色;画面重点刻画了晴朗的天空,清净的河水和葱翠的绿树,运用了远近对比,色彩明快,干湿结合的水彩技法……,让画面更生动的体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

赵秀勋《万代荣华》

《万代荣华》是突出荣华富贵,天长地久的寓意。取万代(黛)兰的生生不息的名称。配下部分白描龟背竹,寓义龟寿不老。以万代兰为主线,用绚丽的色彩强调其万代长寿的主题。在技法上采用双钩写意的墨线,控制重彩的艳丽,使整个画面表现了即突出主题,但不失夸张;即大胆对比,又不失整体的平衡。

徐明瑜《微风荡漾》

作品《微风荡漾》用极简的一条线在画面上随意舞动、缠绕翻转,自由自在的游走在画面的空间中,在线条的交错中生成了花鸟鱼虫的意象形态,线条象在空中被微风吹动的浪漫,荡漾在美丽的空间中,展现出中国艺术的线条之美。

窦凤《光照返岭》

水彩画《光照返岭》表现了宁静祥和的乡山村风光,一幢红房子在绿树和海平面的衬托下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增添了画面丰富的层次感,斜线与水平线的构图展现返岭的起伏地形特点。整幅画色彩鲜明,构图讲究,表现了水彩画的通透特点及水与彩的艺术氛围。

刘玉平《万壑松风图》

自80年代初,在恩师梁天柱先生精心指导下,开始研学黄宾虹先生绘画艺术。四十多年来,由浅入深,逐渐认识到宾老作品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神。透过他“五笔七墨”之技法所呈现的洗练凝重,苍浑清润,理解了浑厚华滋的深层含义。我作画始终追求“自然质朴、天人合一”的道家文化精神,既师古人,亦师造化,作品主要取材于承载着深厚道家文化的海上仙府—嶗山。    这幅《万壑松风图》从整体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正所谓艺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苏海青《海军节日的欢腾--海之焰》

创作背景:中国海军从一船一舰战火之中成长起来的,当今  拥有海洋 拥抱世界  强海军   雄民族  富国家。

戴淑娟《游春图》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穿越五千年再创《游春图》,不同时期,不同感悟,中国画的灵魂是永恒的。继承传统,笔墨当随时代。

周延平《春风拂面紫烟飞》

作品《春风拂面紫烟飞》牡丹是国人向往美好千年不变的题材,新时代给她赋予了新寓意。壮丽、坚质、富美为祖国为人民礼赞!

贾真耀《啤酒嘎啦》

我在疫情期间的三年里,画了一批水墨画,都是些生活过往所见物品,也是在本地区生活过的人一种怀旧之情。“忆往昔”系列之一《啤酒嘎啦》是其中的一幅,为青岛市美术馆所收藏,本次展览这幅是根据旧稿改动了一下后重新画的一幅,画的主要意思就是画中所题:“全国啤酒属青岛,青岛的蛤蜊属沧口。”

李大山《岛城-夏日》

       红瓦绿树相映,圣保罗教堂的砖红塔楼,为此作品的主题。油画作品采用中国绘画传统元素写意风格的表现手法,注重画面轻松,写意与油画语言的随意表达。以期,西方油画与中国绘画传统元素相融合的追寻与探索。

苟范诗《紫气东崂山》

 水彩画《紫气东崂图》   背景:崂山人杰地灵,以其雄伟的山势、变幻的岚光和祥云,成为闻名遐迩的海上第一名山。在新时代展现出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气象。

于晓君《晋人诗意》

天地间,山水间,依山临水听风,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与自然的理想关系。中国先贤创造了体道悟道的中国山水画,二千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参入发展,延续至今。

赵鹏飞《红色西北》

《红色西北》画面通过线条和笔触刚劲有力,勾勒出西北的广袤与雄浑。色彩上,大胆运用鲜艳的红色调,象征着革命的激情与活力,传递出强烈的历史厚重感。               
如果本文让你驻足,
 可以时时关注“美术青岛”公众号,
    获取更多惊喜;
   也可以点个赞鼓励一下辛勤的小编。
责任编辑:纪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