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宋钰杰)“天池河的渡,水浕司的路,背脚佬不敢打杵,货郎鼓子不敢摇鼓。”走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水浕司村时,不少上了岁数的村民都会这样说,这句顺口溜曾广泛流传于这片土地。
山高路陡、民风剽悍曾是水浕司村的真实写照。水浕司村下辖19个村民小组,在册人口3300余人,是全县第二人口大村,但在很长时间内,碍于交通路网不畅,产业发展受阻。“水浕司村所在地形呈’两面坡一条河’,历来是五峰荒野古树茶的摇篮,最早的古茶树树龄达330余年。”水浕司村党支部书记陈作圣介绍,由于过去连村公路没修通,出门赶集只能靠步行,许多茶农赶不上趟,最好的鲜叶也卖不起价。
为实现强村富农,近年来,水浕司村兴交通、斩穷根、引项目、抓产业,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随着龙头企业的强势入驻,水浕司村的茶叶产业也再次迎来了高光时刻。
今年4月,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庆贺中法建交60周年纪念活动上,来自五峰的“茸缘茶”作为参展产品在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论坛上获得推荐,而这款茶叶的产地正是水浕司村。
老茶园再放荣光早有先兆。2022年10月,占地20000平方米的天池岭茶农旅综合体项目在水浕司村落地开工,2023年3月,一期项目天池茸缘茶厂建成投产,不仅解决了周边60余名群众就业,还成功带动1200余户茶农增收。据天池茸缘茶厂负责人杨自成介绍,自生产线开动以来,已累计完成春茶加工超25万斤,今年鲜叶收购标准最高达150元/斤。
只有解决了交通梗阻,产业兴旺才能水到渠成。从2021年起,村党支部便开始积极谋划翻修水浕司村连通外界的多条“羊肠小道”。其中尤以中岭至后茶园这条互通路最为让人头疼,修建过程也最为艰难。
“过去卖茶卖货只能肩挑背驮,这3公里路可谓是浸满了村民们的泪与汗。”陈作圣说,中石路沿线有村民近千户,但多年来只有一条宽不足2米的泥巴路,行走十分艰难,驾车只能另外绕行几十里路,“上山抵鼻子,下山碰腿子”是这一带老百姓的亲身体验。
2022年初,在70多位村民的联合倡议下,中后路翻修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可经过初步预算,仅材料和基础施工费就需要超30万元,这对于没有专项项目资金的村里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就在大家为此犯难的时候,“共同缔造”的东风到来为大家打开了格局。陈作圣带领村党员干部与沿线村民一起开展茶话会、屋场会,宣传讲解共同缔造理念,号召大家一起投资投工投劳,修好大家共同的致富路、便民路。
或许是这条“肠梗阻”困扰了村民们太久,而共同缔造理念正契合了长久以来的民心,这次动员竟出乎意料地顺利,村民向安义出资10万元,村民们也纷纷响应,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无力的献计,中后路于2023年5月底正式动工了。
由于中后路全程都是悬崖峭壁,沟坎多,岩石坚硬,为了避免毁林开山,只能用路面钻机将岩石钻碎以后再用卡车拉走。“施工过程中钻坏了四个’啄木鸟’,石头拖了884车,8300多立方米。”村民唐勇是当地退休教师,作为建设者中的一员,利用闲暇时间记载了施工过程中的用资用工统计。
在他的日志本上,记者还看到了许多修路过程中的感人瞬间。中后路的修建过程中,村民唐培旭家的4亩茶田遭到了损坏,是损失最大的一户村民,但他们夫妇没有丝毫怨言,还无偿为修路工人供饭端茶。修到村民唐培怀山头上时,他对挖机师傅说:“你不要怕损坏我的田,打坏了就打坏了,你的安全第一。”还有沿线的许多农户也都拿出生活物资,全力为修路工人做好后勤服务,在大家伙为自己、为子孙造福的信念驱使下,众人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经过6个多月的奋战,中后路终于修通了。
随着中后路这条东西向横线的贯通,车程已从之前的几十分钟缩短到只需五分钟,并与大坡至后茶园的东西横线及三条南北纵线一起,形成“三纵两横”的农村路网,有效串联起了水浕司、油菜坪、楠木河与黄粮坪4个村子,造福片区7000余名村民。“弯远路不富,走近路才富,我们再次用实践验证了这句老话。”陈作圣满怀感慨地说。
【责任编辑: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