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行舟丨文
吕彦直,字仲宜、古愚(1894-1929),安徽滁县人,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在短促的一生中,他为弘扬民族文化,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由他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群,是中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吕彦直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
吕彦直
1894年7月28日,吕彦直出生在天津,其父吕增祥在天津为官。他从小就表现出对文学、艺术的非凡天赋和痴迷。1901, 未满7岁的吕彦直即遭遇丧父之痛, 1902年随其二姐吕韫清(字静宜、叔宜)、二姐夫严璩(字伯玉,时任清政府驻法公使馆参赞)迁居巴黎, 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在巴黎时,吕彦直常参观罗浮宫博物馆,酷爱绘画和雕塑艺术。
吕彦直在法国拍摄的照片
数年后回国,进北京五城学堂习国文。曾受教于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琴南,学习祖国灿烂文化。这对他后来发扬民族文化,融汇东西方艺术,不无影响。
1911年,吕彦直考入清华学堂(今清华大学前身)留美预备部读书。1913年毕业,以庚款公费派赴美国留学,入康奈尔大学,先攻读电气专业,后改学建筑,接受西方学院派教育,5年后毕业。
吕彦直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时设计作品“公园里的餐厅”
毕业前后,他曾作为美国著名建筑师亨利·墨的助手,参加金陵女子大学(今南京师范大学)和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校舍的规划、设计,用中国传统风格设计现代建筑,初显才华。
1921年,吕彦直回国,寓居上海,先在东南建筑公司供职,从事建筑设计,较有名的作品是上海香港路4号的银行公会大楼。后与人合资经营真裕建筑公司,不久在上海开设彦记建筑事务所。这是我国早期由中国建筑师开办的事务所之一。期间,他的建筑设计多为小巧、舒适的花园式洋房。他研究中国古典式建筑,在设计上努力融合中西建筑艺术的精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投标中山陵时,他已有7年的建筑设计的实践经验。
吕彦直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时的设计作品“西弗吉尼亚的春宅”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病逝,南京紫金山主峰西侧之中茅山坡地为宋庆龄、孙科为孙中山所选墓址。同年5月,筹备委员会决定向海内外悬赏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强调陵墓设计应突出中国特色,建筑应简朴、庄严、坚固,整体建筑预算费用以银元30万为限。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向世界悬奖征集建筑设计方案,海内外著名的建筑师纷纷报名应征参选。
当时,年仅31岁名不见经传的吕彦直在上海闻讯也毅然报名应征。在交纳了10元应征保证金后,他领取到了12幅墓地地形照片和2幅紫金山地形标高图,自此开始了艰苦浩繁的设计和创作劳动。为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不辞劳苦,多次带着墓址地图,冲破江、浙军阀混乱时的沪、宁交通险阻,登上紫金山的中茅山南坡,反复踏勘墓址地形。艰苦的实地勘察,为他充分地利用地形地貌,设计出一个最能体现孙中山先生精神风貌的陵墓建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最终绘制出陵墓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等9张设计图和1张祭堂侧视油画,并撰写了《陵墓建筑图案设计说明》。
1925年9月20日下午2时,孙中山家属宋庆龄、孙科和葬事筹备委员举行联席会议,一致认为:“吕彦直之设计图,结构精美雄静,一望令人生凄然景仰之情,墓在祭堂后,合乎中国观念尤有西洋之余风,形势及气魄极似中山先生之气概及精神。”联席会议当即评定,授予吕彦直的警世钟形图案一等奖,范文照二等奖,杨锡宗三等奖。随后将所有应征设计图案公开展览5日,征求意见。9月27日下午4时,再次会议,复将一、二等奖图案进行比较,最终决定采用吕彦直的设计图案“作为中山先生陵墓图案,并请吕君为建筑师,主持计划建筑详图及监工事务”。
正式受聘为中山陵园建筑师后,整整两个月,吕彦直开始往返奔波于军阀战火弥漫的沪、宁之间,他闭门谢客,不舍昼夜地埋头苦干,工程详图制作出来后,吕彦直终于积劳成疾,以致1926年3月12日中山陵奠基典礼举行时,病魔缠身的吕彦直竟未能出席。此后有关工程事务,均委托好友黄檀甫全权处理,但技术工作,仍须亲自裁决。因此,每一分部工程的图纸大样和做成的模型均须送往上海,由他亲自审查、修改。选用的建筑材料,除必须按他指定的商标、产地之外,还要选送样品,经南洋大学试验并超过美国标准,他才签字准用,否则定要返工。
中山纪念堂和纪念碑设计(吕彦直,1926年)
图片来源:《图画时报》,1926年10月10日
在南京中山陵的建筑工程进入高潮之际,吕彦直又承担了广州越秀山中山纪念堂和中山纪念碑的建筑设计。他设计的两份建筑图案,因其构思别致、水平高超,又以首奖入选。
1928年初,他被确诊为癌症。1929年3月18日,这位才华横溢的建筑师在上海不幸逝世,年仅35岁,终生未婚。
在他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鉴于吕彦直对建造孙中山陵墓的杰出贡献,明令全国,予以褒奖。褒扬令刊登在1929年6月11日第189号《国民政府公报》上:“总理葬事筹备处建筑师吕彦直,学识优良,勇于任事。此次筹建总理陵墓,计画图样,昕夕勤劳,适届工程甫竣之时,遽尔病逝。眷念劳勚,惋惜殊深,应予褒扬,并给营葬费二千元,以示优遇。此令。”次年5月28日,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通过决议,在中山陵奠基室内立石碑纪念吕彦直。这块纪念碑原来镶嵌在中山陵祭堂西南角奠基室内的东墙脚下,后毁于战乱。
吕彦直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设计的广州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我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和积极的影响。以中山陵为起点,在当时的首都南京和国内许多大城市,陆续涌现出了一批中西合璧形式的建筑,形成中国近代建筑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