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堪称今年热度最高、话题度最多、吸引力最大的综艺吧!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比故事会更抓马,比电视剧更精彩。」
每周四都能给观众新鲜的审判对象。
咱们在之前的文章中简单聊过杨子在内娱“当爹”的种种迹象。有人还没从上一波热度走出来呢,新的话题人物麦琳已经冲到了大众的眼前。
近日,一场以麦琳为名的“围剿”行动正在进行。盛怒的网友将麦琳的社交账号、过往照片都扒了出来,攻击她的长相、学历、口头禅、笑声……一众网友们心疼李行亮被操控,揣测麦琳在“吃绝户”,判断她是“空心人”……
网友自动将杨子、麦琳和留几手,总结为大爹、大妈与大童组合,并称他们是“吸食灵气三人组”。
麦琳,陷入了人人讨伐的境地。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再见爱人4》中的话题人物之一——麦琳。
01谁是麦琳?她为何被审判?
麦琳是综艺《再见爱人4》的嘉宾之一,她也是歌手李行亮的妻子。
那么她为什么会被网友钉在审判架上,狠狠的审判呢?
接下来咱们就来捋一下麦琳麦琳身上的“七宗罪”。(以下简称“麦麦”)
在《再见爱人4》第一期中,她介绍自己是婚龄12年的全职妈妈,是她对丈夫李行亮关心备至的贤惠妻子。
而在婚姻检测里,她和李行亮的得分也是所有嘉宾中最高的。杨子和黄圣依在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他俩几乎没有,她能脱口而出李行亮的生日、身份证号码、重要纪念日等等,麦麦还说:“我的人生排序,亮子是第一位,我会把自己排在最后一位。”当时还有不少人被感动到!
但在后面的节目中她的一些表现使得她“全职主妇”的身份被质疑。如,她行李收拾得不利索、脚下出现了卫生纸等等。
而在刚入住民宿时,明明是李行亮套的马桶垫,她却说是她干的,还笑着对和李行亮说:“你说我老了会不会得老年痴呆啊。”也因为这个片段她被部分网友确诊为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甚至觉得李行亮都被她逼出了抑郁症。
其次。有一次李行亮惹麦麦生气了,为哄她,李行亮一大早偷偷飞去上海,买了麦琳最爱吃的青团。
但!
李行亮的举动并没有打动麦麦,而是得到了麦麦的抱怨。她觉得李行亮好不容易去趟上海,结果啥事也没干,只是买了青团,属于是浪费了机票钱,并且这个青团,她第一口吃到的也不是自己喜欢的口味。
所幸,李行亮每个口味都买了一个。
不然就会像麦麦说的那样,「要不会被我骂死好吗。」
这段故事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部分网友指责麦麦「身在福中不知福。」
而麦麦之前在节目开始时塑造的节俭人设,也遭到了网友们的质疑。麦麦不舍得给自己买衣服,垃圾桶用的是塑料桶,因为省钱不舍得换电脑还造成文件丢失……都是她节俭的证明。
然而,当她面临张泉灵的询问「收到什么礼物,才让自己感觉到被爱?」,她毫不犹豫的说道:“当下的话,有个包包会让我有面子一点。”
随后,网友扒出疑似麦麦的二手交易平台账号,里面曾卖过一款奢侈品包,配的文案是「家里包包实在太多了」。而这哥账号的真实性,还尚未证实。麦麦就已经被钉在被审判的十字架上。其中,还有她主动请缨要当导游,结果却因为熬夜,导致晚起没做攻略,还把导游手册弄丢等,都被审判。
最令网友气愤的是,她还试图影响李行亮的工作。之前,李行亮想做一张city pop类型的专辑,但麦琳以“音乐类型小众、浪费钱”为由,试图阻止他的想法。而在李行亮的阐述中,这件事如果麦麦不同意是进行不下去的,“我们家是谁凶谁说了算”。麦麦又一次登上被审判的位置。
节目中还有其他麦麦被审判的诸多地方,小编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去节目中看,或去网上搜索相关片段。
愤怒的网友开始一股脑的涌到麦麦的社交账号上宣泄着自己的不满,在李行亮的社交账号下发表着安慰、心疼的话语……更有甚者在评论区劝两人离婚。
网上一时掀起千层浪,麦麦和替麦麦说话的人,都在被审判。
但,麦琳真的如此罪大恶极吗?
或许不尽然!
回看李行亮和麦麦的婚姻史,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02婚姻往事
2009年,李行亮的麦麦相识。彼时,两人都是新进公司的销售。培训时李行亮一句“大家好我叫不紧张”,引起了麦琳的注意,两人开始有了交集,到后来发展成恋人。
2010年,李行亮《快乐男声》。当时李行亮在长沙封闭比赛,麦琳每周都会去现场观赛,“她通常躲在很角落,为了不被记者拍到画面”。 麦琳还在帮李行亮管理后援会,搬运管理应援物资,安排粉丝现场应援等等。

李行亮心疼麦麦的默默付出,也毫不掩饰的,高调的当着镜头官宣了自己的女朋友麦麦。当时,记者还找到麦琳做了采访。(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上网查看原视频)
当时,麦麦在深圳有一份待遇不错且稳定的工作。后面,为了能更好的让李行亮参赛,她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全身心的在背后支持李行亮。
李行亮也没有辜负麦麦和粉丝的期待,最终以全国6强的身份成功出道。
之后,两人便一起到了北京生活。理想的美好被现实击垮,两人陷入了经济危机。
《快乐男声》的热度褪去之后,李行亮鲜少能接到演出。为了生活,麦麦就去批发市场进耳环在网上售卖,借此来缓解经济压力。麦麦从曾经连碗都洗不干净、爱打扮的女孩,开始学着操持家务,学习做饭,省吃俭用……冷的时候,她脚上连一双保暖的棉鞋都没有。这样艰难的生活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直到2012年,李行亮参加《中国好声音》后才有所改变,日子才慢慢好过起来。那一年李行亮还发布了《愿得一人心》这首歌,全网爆红。2013年李行亮还写过一篇《我和麦麦的爱情故事》的小作文,记录他和麦麦的点点滴滴。
2014年,两人举办了婚礼。婚礼上,李行亮仿照麦琳最喜欢的电影,亲手设计和打造了一个彩色小屋。那时的麦麦高兴地说:“我对幸福的定义是,亮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结婚,生子,和大多数人的人生剧本一样。
结婚没多久的两人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为了生这个孩子麦麦没少受罪。她骨架小,生第一个孩子时耻骨骨裂,再加上喂奶,全身上下都在疼,那时的她几乎每天都会被疼哭。
那时两人的生活条件依旧没有很好,租住在一个两居室里。一个房间是李行亮的工作室,另一个房间是他们一家人的活动空间。孩子晚上哭闹,麦麦害怕影响李行亮第二天的工作,就会马上爬起来哄孩子。生活真的很难,她曾跟朋友讲过那时的自己,她说抱着孩子,看向窗外的时候,她会默默的流泪。
后来,她又怀孕了,只是孩子七八个月的时候,胎停引产。
再后来,2021年,她生下二胎。
那时,他们的经济条件有所好转,准备换房子。却不曾想遇到卖家临时爽约,一房两卖。
因为这件事两人曾发生过多次正常。但最终,两人买了这套房子。在装修问题和骤降的房价问题中,麦麦曾多次抱怨,发牢骚。那时的她还处在哺乳期,一边带孩子,一边要和中介打官司,她压力巨大,开始暴饮暴食,曾经瘦小的她身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也开始变得自卑,敏感,多疑,刻薄……
那个曾经瘦小却充满力量的女孩儿开始被“生活的琐事”吞噬。
《再见爱人4》中,李行亮介绍,麦琳名下有新公司90%股份,网友也是展现了超绝的执行力,迅速查到这个公司,麦确实有一家控股90%的公司。这个公司是在2023年12月份成立的,公司参保员工只有3人。于是网友开始自动发散思维,认为李行亮出道这些年,都在麦琳的掌控之下。
但细心的网友就会发现,李行亮原话里的意思是:2023年前,经纪公司更为强势,麦麦无法干涉李行亮的工作。2023年,李行亮和原经纪公司合约到期,自己成立了公司后,麦麦觉得她是不得不介入李行亮的工作才成立了这家公司。
实际上,李行亮本人参与经营的公司华音鼎天,成立于2009年,这家公司并没有麦麦任何股份。而节目中提到的,曾遭到麦麦反对的city pop风格的专辑,早在2019年就已经推出。过程中麦麦表达了不同的想法,但最终的结果就是麦麦还是选择了支持李行亮花费3年时间,做了这张专辑。
03“杀死“那个“疯”女人
所以,网友审判,麦麦的是什么?是她抠门又虚伪?是审判她精神控制李行亮?还是她手里攥着李行亮的血汗钱,妄想“吃绝户”? 亦或是审判她目光短浅,无法触及李行亮的精神世界?
她抠门儿是事实,但李行亮也承认,如果没有麦麦的“抠”,他们买不起现在的房子。曾经的苦日子让她学会了抠门儿,即使是后来有了钱,抠门节省的习惯还是无法从根源上改掉。作为利益既得的李行亮也并非并非完全无辜。
在本期节目中,李行亮表示希望麦琳多关注个人,减少对他的掌控欲和压迫感。可当有人提出,让麦麦将50%的关注给她自己时,李行亮又立刻反对。他希望自己在麦琳生命中的占比是最高的。
他是矛盾的,他想要麦麦的付出,却不想要麦琳的掌控。
麦麦有非常强的容貌焦虑。听到留几手说自己的画像看着像男人,当时就有点绷不住,只能用假笑掩盖内心的难过。而李行亮没有及时注意到麦麦的尴尬,甚至还觉得假装开心的她更接近日常状态。生完孩子身材发福的麦麦,有容貌焦虑,而日常相处中李行亮的一些行为正好插在她内心的恐惧上,他无形中加重了麦麦的恐惧和焦虑。如,李行亮在节目中评价麦琳的外貌时,嘴上不断强调自己不在意。却总是把变胖变丑的客观现实说得非常直白。
而“飞的青团”事件。也并非麦麦一人的问题。张泉灵用孩子的教育举例,她将李行亮和麦麦的关系,概括为母亲与儿子。
麦麦像一个母亲一样为“儿子”无条件付出。
同时希望从她精心培养的“孩子”身上,获得一个母亲应有的骄傲与虚荣感。
麦麦明明掌握家里的财政大权,想要包包却不自己买,期待李行亮送她。
就像妈妈明明有钱,却还是期待孩子给自己买东西一样,而孩子真的买了之后,妈妈嘴上还会怪孩子乱花钱,实际心里是满足的。
麦麦对李行亮就是如此,她要的是买这个举动。
这些事件中麦麦纵然有错,但李行亮并非完全无辜。
而说她吃绝户的人或许没有发现,麦麦的两个孩子都随父姓,生二胎时,李行亮还送给她送了一面“李家的功臣麦琳”的锦旗。
说她目光短浅,不理解李行亮精神世界的,音乐世界的,可以回看节目,其中被问到最喜欢的音乐时,她脱口而出的都是李行亮的歌。
在婚姻这场考试中,他们有的拒绝答题,有的是一问三不知,有的是靠死记硬背记住标准答案……但不能就此判定他们是好人或坏人,因为,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如今,审判麦琳,吐槽麦琳,成为流量密码。而节目还没有过半,相信后面还会有更多让人或生气或无奈的事情。
而当审判逐渐走向妖魔化时,或许我们该冷静下来看待问题。
我们作为观众毕竟没有亲历过他们二人的曾经,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其实很难评判对错。或许我们审判的、义愤填膺的事情,人家夫妻俩乐在其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