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本次“只此定窑”展览主要分成两个板块——“杵臼之交”和“远古萌兽”。今天我们将带领大家进入展览的第一板块,深入探知定窑中的“杵臼之交”……

杵臼之交

“杵臼之交”典出《后汉书·吴祐传》,形容朋友之间不论贫富、身份,都能如杵和臼般紧密相依,互相成全。这一典故在宋代流行的茶道——煎茶和点茶的茶器中得到完美诠释。

在散茶瀹泡成为主流之前,中国的饮茶方式以煎(煮)茶、点茶为主。

在宋代的茶道中,无论团饼茶还是散形茶,皆需研末。因此,把茶变成茶粉的研磨器茶臼和棒杵的组合是具有代表性的茶器之一。

宋文人马子严的《朝中措》中有“蒲团宴坐,轻敲茶臼,细扑炉熏”的记载。方岳在《次韵牟监薄》写道:“隔竹已敲茶臼雪,不知何日又清斋。”

宋代的茶臼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磨器,又名茶研钵、擂钵、乳钵,通常为碗状,腹或深或浅,器内多涩胎无釉且有纵横交错的划痕,目的是增加研茶时的摩擦力,一般与棒杵配合使用,将碾碎后的碎茶研磨成粉,以便后续使用。

图片

还有一类茶臼是捣茶器,在茶叶加工制作过程中用于捣烂蒸青鲜叶,也就是《茶经》中提到的“杵臼,一曰碓duì,惟恒用者佳”。

这类茶臼体量相对较大,臼腹也相对较深,使用的时间越长越好用。使用方法是把鲜叶採摘下来稍加摊放后,放入蒸笼杀青,随即入臼用杵捣至糊状,后入圈模,制成或圆或方或花形的饼茶,最后烘乾成为唐宋常用的饼茶。

袁高的《茶山诗》中写有“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说的就是这种茶臼。(如下图中的步骤3)

图片

唐宋饼茶制作方法

本次展览的第一条线索名为杵臼之交,以确保茶香得以释放的重要工具茶臼为名,展示宋代茶道中茶器的使用。线索整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煎茶法所用器物,包括定窑的白釉风炉、茶釜、茶臼等。

图片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把煎茶法所用到的与炙茶、碾茶、煮茶、饮茶、贮茶有关的茶具均定义为茶器,共二十四事。包括风炉、笤、炭挝、火筴、釜、交床、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筴、鹾簋揭、碗、熟、盂、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都篮。

图片

茶经二十四器

宋代的煎茶与唐代类似,茶器亦延续唐代的使用。

白居易写“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苏轼写“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生动的氛围感和情景,描绘出煎茶的画面感。

第二部分为点茶法所用器物,除了展示定窑的各种形制类型的杵臼,还包括汤瓶、渣斗等。

图片

宋代点茶形成于五代宋初,流行于两宋时期。

制作工艺分为炙茶、碾罗、候汤、烘盏、点茶。

宋代的点茶同样注重茶器的选择和使用,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选取点茶道茶具十二种,又称“十二先生”,并为每一样茶器赐以官名或爵位。包括烘茶炉、茶臼、茶碾、茶磨、水杓、茶罗、茶帚、盏托、茶盏、汤瓶、茶筅、茶巾。

图片

《茶具图赞》茶具十二种

陆游写“已炊藟散真珠米,更点丁坑白雪茶” ,黄庭坚写“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优美的意象,刻画出点茶的优雅与美感。

图片

第三部分为日常的陈设器,以定窑的白釉瓶、罐,绿釉烛台等日常用器为内容,形制设计巧妙,装饰变化多样。

图片

杵臼之交,以宋代茶道中不经意的精美和考究展示大宋的风雅,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