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相信大家总能看到那些挂着“防水补漏“广告牌的车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安徽补漏帮“。

可令人费解的是,尽管这个行业看似炙手可热,但我们却很少看到他们工作的场景。

不过可别以为他们是出来体验生活的“大少爷”,相反他们可都是实打实的打工人,并且每年赚得还不少,赚个十几万都是常事,有的甚至赚得更多。

那么,这些补漏工人究竟靠什么在这看似无利可图的行业中大赚特赚?难道这其中还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神秘的"安徽补漏帮"

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大家常常能看到一种非常特殊的面包车。

这些车辆通常贴着醒目的“防水补漏“广告牌,车牌多为“皖“字开头,所以他们被统称为“安徽补漏帮“。

“安徽补漏帮“起源于安徽省的亳州市,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当时,一些亳州人发现在外地从事房屋防水补漏工作可以赚到不少钱。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也因此加入到了这个行业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群体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不久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这个群体之所以被称为“帮“,是因为他们往往是以家族或者乡村为单位组织起来的。

他们通常以小型面包车为工具,载着各种补漏材料和工具,游走在全国各地的街头巷尾。其业务范围遍布全国的各个城市,从北京到广州,从上海到成都,几乎无处不在。

然而,“安徽补漏帮“的神秘之处,不仅在于他们的广泛的分布范围,更在于他们独特的赚钱方式。

据传言说,一个普通“安徽补漏帮“的补漏工人,每一年都可以轻松赚到十几万元,甚至还有可能赚到更多。

这个数字,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许多城市白领的年收入。那么,他们究竟是怎么赚到这么多钱的呢?

暴利背后的秘密

想要了解“安徽补漏帮“的赚钱之道,大家不妨一起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在四川成都,一位小区业主李女士遇到了令人头疼的房屋漏水问题。她家的卫生间位于顶楼,每逢下雨就会漏水。李女士曾经找了多家正规公司修理,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就在李女士一筹莫展之际,她偶然间在街上看到了一辆贴有“专业防水补漏“广告的面包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当时就联系上了车上的补漏工人。

很快,补漏工人就来到她家查看漏雨状况,并且还带来了几桶看起来很专业的修补材料。他们自称这些都是进口的高科技防水材料,并且保证修完之后一定不会再漏雨了。

补漏工人随后便紧锣密鼓的开始施工,将带来的材料进行混合之后就通过高压注胶机注入到漏雨那面的墙体里面。

李女士惊讶地发现,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补漏工人就用掉了大量的材料。当她询问是否需要用这么多时,补漏工人却解释说是为了确保彻底的解决漏雨问题。

等到工作完成之后,补漏工人直接开出一张让李女士瞠目结舌的账单:总计10000多元。

虽然她感觉这个价格太贵了,但是考虑到之前多次修理都是“治标不治本”,这次这么贵肯定有效果。

随后,李女士在经过讨价还价之后,最终还是支付了将近7000元给补漏工人。

可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几个月以后,李女士的卫生间再次出现了漏水的情况。当她联系工人要求保修时,却发现对方的电话已经无法接通。

随后经过上网查证,李女士这才知道自己是被“安徽补漏帮”给套路了,而且受骗的还不止自己一人。

套路深深

“安徽补漏帮“的套路并非单一的骗术,而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作业系统“。

他们通常会采取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高额的利润:

一是寻找目标。他们会在街道上四处巡视,寻找有漏水迹象的建筑。有时,他们甚至会主动上门,声称发现房屋有漏水隐患,需要及时处理。

二是制造恐慌。当找到目标后,他们会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声称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这往往能激发业主的紧迫感,促使他们尽快的做出决定。

三是展示其“专业性“。他们会使用一些看起来很专业的工具和材料,比如高压注胶机、所谓的“纳米材料“等。这些东西给人一种高科技的印象,增加了他们的可信度。

四是过度施工。他们会故意使用大量的材料,远远超过实际需要。这不仅增加了成本,也给业主一种“工作量大“的错觉,为后续的高价费用埋下伏笔。

五是高价结算。等到工作完成,他们会开出一张远远超出市场价的账单。面对业主的质疑,他们会搬出各种理由,如材料昂贵、工艺复杂等。结算完毕以后,他们就会溜之大吉。

而且“安徽补漏帮”的骗术,也一直在不断的升级。有报道称,一些“安徽补漏帮“成员开始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发布广告,甚至建立自己的网站,以此来吸引到更多的客户。

行业内幕

“安徽补漏帮“的“事业有成”,不仅仅依靠他们逐渐加深的套路,更重要的是他们严格的行业规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传内不传外“的原则。

据了解,在他们的家乡,如果有10户人家,那至少有8户从事补漏房屋行业。这种高度集中的现象,正是“传内不传外“原则的直接结果。

一位曾经的“安徽补漏帮“成员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当他在外地做得风生水起时,不少朋友都想把家人送来跟他学习,但之后都被他一一拒绝了。

在这之中,不乏有人愿意花费重金学习他的手艺,也被他婉言谢绝。他说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意,如果教会了别人,他们可能就会来抢他的客户。

这种做法虽然看似自私,但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安徽补漏帮“的市场垄断地位。通过严格的控制“技术”的传播,他们确保了行业的高利润率,不会因为从业者增多而下降。

然而,“传内不传外“并不意味着完全不传授技艺。在“安徽补漏帮“内部,技术传承仍在进行,只是方式更加谨慎,他们通常会选择自己的子女或近亲作为传承对象。

可即便如此,他们在教授技艺时也会有所保留。这既保证了家族生意的延续,又避免了核心技术的外流。

这种严格的行业规则,加上他们的流动性和隐蔽性,使得“安徽补漏帮“成为一个难以监管的群体。这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巨大挑战。

结语

“安徽补漏帮“的存在,折射出我国房屋维修市场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推动行业规范化。

只有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培育更多正规的维修企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让“安徽补漏帮“这样的现象成为历史。

资料来源:

《0.3平方米防水收费1700元!江湖“补漏帮” 套路了解下》—上游新闻—9月14日

《网友建议打击补漏帮坑蒙拐骗,安徽省委督查室:已转交研究》—环球网—2020年8月23日

《“补漏帮”的另一个江湖:有人一年净赚十几万》—闽南网—2013年6月24日

《58同城疑仍存“防水补漏骗局”:注胶花逾万元仍漏水,店铺拒退全款》—澎湃新闻—2024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