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北瓷器之 灰胎 白胎。
一亓

2016-12-26
阅读 7051

      一直以来,北方瓷系,以钧瓷为例,受其胎土工艺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表达出大开大合的风格。不拘小节,不注重细节。只玩钧瓷还好,接触南方瓷器精致灵巧以后,就很容易否定钧瓷,觉得北方瓷种笨重,各种“瑕疵”多。
      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的?今天我就从我的理解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星航钧窑煤烧作品花插

白胜利老师钧瓷作品,炉钧釉侧把圆满壶,灰胎

        亦师亦友的哥哥在景德镇归来,谈起南北方瓷器差异聆听教导,茅塞顿开。
        谈话是以一场对话开始的,老师跟景德镇的制瓷匠人交流,谈到这一块,老师说,我们要向景德镇青花学,做工精细,可塑性很强。我们的东西太笨重。景德镇匠人很吃惊答到,我们还要向你们学呢,钧瓷厚重,大气,青花整体给人玻璃感,塑料感,太过浮漂。没有钧瓷那么厚重。
        当然了,这位匠人也是很谦虚的在表达,景德镇作为中国瓷都,可以说是中国瓷器的圣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代表瓷种。这一点是不能否定的。

       好吧,说到这里,我已经是提心吊胆了,南北方的话题争论,是非常敏感的,前几年的那场桃子剥皮不剥皮的风波,至今历历在目。我的观点很明确,你剥也好,不剥也好,只要好吃,我都可以接受的。
      我是怀着很谦卑的心,来谈论这些的。我爸从小教育我,一个有素质的人,从不刻意贬低别人。

晋佩章大师作品,朱雀尊。钧瓷窑变花釉。

       既然说到吃,我们不妨展开说一下,等等,又有可能被骂标题党了,你不是说瓷器吗?怎么又说到吃了?请大家稍安勿躁,容我慢慢道来。
      

       瓷器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瓷器,记载的是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大师说过,饮食文化是地域文化的缩影,按照这样的逻辑,瓷器是可以和饮食在一块讨论的。而且来说,自古至今,很多的瓷器都是为饮食服务的。所以两者的关系还是密不可分。

     当然了,如果让我给大家讲文化,我真是蒙了,几斤几两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那我就给大家说说吃吧,毕竟我也是一190斤的吃货。
       
首先,请大家欣赏一下,我今晚上吃的,我们郏县的饸饹面。

郏县饸饹面

      朋友们,尤其是南方的朋友,看到这个,是绝对的视觉冲击,好大一碗啊。其实不仅仅是我们河南,山西的刀削面,陕西的裤带面,山东的大烙饼,北方出土的宋元钧瓷的碗一类的,口径低于20的很少见。这把北方的饮食文化演绎的淋漓尽致。北方农村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画面,几个村民,汗流浃背,捧着一只大海碗,拿着几个生蒜瓣,蹲在青石板上,那叫一个得劲。
      

      这中间,流露出我们北方对饮食的一个追求,简单,直接,敦实。好听的,叫豪爽,不好听的叫俗,郭德纲说,俗,人食五谷为俗,雅,牙佳为雅,嘴巴说出来的是雅这个关于雅或者俗的问题,我们就不在此讨论了。

      而,作为一个在外打拼的北方游子,却有着深刻的感悟。不管再远,一回到家,吃上一碗母亲做的热气腾腾的手擀面,很简单的咀嚼,直接下咽,瞬间吃完整碗,最后再喝下一口热汤,呼出一口气,整颗心都踏实了,这才算到家了。
      
    

赵占超老师作品,钧瓷玉石釉点斑,灰胎。

      
       有幸在江西南昌待过一年,对江西的饮食,还是比较熟悉的,那叫一个讲究,4口之家,一块吃饭,八个菜,满桌的碟盘,然后每人一小碗米饭。饭菜的精致程度,连餐具也十分讲究,真的让我叹为观止。我刚拜托一位广东的朋友,让她给我介绍一下广东饮食,就是家乡菜,几十秒的时间,朋友直接发过来如下内容:

      清蒸鱼,豉汁蒸排骨,梅菜蒸肉饼,卤鱼卤排骨,烧鹅烧排骨,手撕鸡,白切鸡,豉油鸡,香煎鱼骨,玉米红罗卜骨头汤,菜干蠔士龙骨汤,花旗参竹丝鸡汤,花胶鸡汤。

【美学.钧瓷】浅谈南北瓷器之 灰胎 白胎。
       
      别说吃,我见都没见过,别说见,有些我听都没听过。或许这只是广东家常菜的一小部分吧,但是这已经能够说明了广东的饮食文化,真的是向往,长见识。
       
       几位扬州的朋友,在朋友圈,晒出来的各种美味佳肴,也让我一阵舔屏。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南方朋友对饮食要求,精细,讲究,全面而多方位的享受。

张建钊老师,煤烧钧瓷作品,灰胎

好吧,先搁下吃的话题,我从我认知的瓷器灰胎,白胎,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北方瓷器多用灰胎,近几年有白胎的介入。

灰胎的特点是杂质较大,胎土可塑性低,做出来的器型不精细,尤其是透明的地方漏底胎,有点杂质的感觉。对釉的影响较大,使深色釉更为深沉,浅色釉略有杂色。瓷化程度不高,真是因为这样,出土的宋元时期钧瓷残片,除了釉以外,胎上还会有一层薄薄的护胎釉。即使再高的温度去烧,即使是烧二次,也会特点虚的感觉,不瓷实。
      但是灰胎却能够赋予一件作品特有的庄重感。这对于瓷器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一种感觉。

宋代钧瓷大支钉烧,残片,标本。灰胎,有护胎釉

宋代钧瓷残片,宋代天青釉窑变,挂红。灰胎,有护胎釉。

钧瓷一厂,80年代,灰胎钧瓷新工艺作品。

      南方瓷器多用白胎,以景德镇青花瓷为例,胎土瓷化程度高,杂质较少,对釉色表达影响不大。有些作品不用上釉,直接烧胎就可以得到瓷器的质感。可塑性较高,给匠人们精益求精的空间很大,可以做到纸薄,甚至透亮光。做出的瓷器精致,优雅,是那种难以形容的细腻感。
      

      近现代,钧瓷中也有运用白胎做瓷的,如80年代钧瓷新工艺作品,大部分都是白胎。

钧瓷二厂80年代钧瓷新工艺作品,白胎。

       好,我们已经简单的了解了灰胎,白胎的特点,那么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大家去欣赏另一种文化载体《国画》,会发现,作画的宣纸,不是绝对的白色,尤其是山水画,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几千年民族智慧的结晶,不难发现,从国画上,就体现出古人对山水画的一种要求,气势,庄重。

        而现代的照片纸,是绝对的纯白,只有纯白色为底,才能完美的表现出各种色彩。同样的红色,在白纸和宣纸上面的表达是不一样的。

       或许宣纸于照片纸,就是灰胎和白胎。
       在釉色表达上,灰胎更为沉稳,大气,庄重。
        白胎则更为鲜艳,真实。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到底那种胎质好呢?有些传统的钧瓷师傅,对白胎钧瓷是很不屑的,他们认为是白胎用在钧瓷上,是一种走了捷径。白胎钧瓷太浮漂,缺乏钧瓷应有的庄重感。白胎还不是钧瓷的文化。又有朋友说了,既然白胎增色,而且可塑性高,能增加钧瓷的灵动感,成品率又优于灰胎。何乐而不为呢?_
       好吧,对不起,这不是今天我要跟大家探讨的话题。我只把灰胎白胎的特点从我的观点讲出来就好了。
       其实大家不用去纠结这个的。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对于各种瓷种来说,却是竞争非常残忍的时代,都是在不断地创新,精益求精。尽可能的把自己的特点更好更大的展现出来。而对于玩家这是一个非常幸福的时代,我们会有很多选择性,百花齐放,万家争名,给我更多的选择空间,不同的瓷器,如同各种美味佳肴,呈现在我们面前,吃辣的?酸的?甜的?咸的?全凭自己做主。

张建钊老师,传统煤烧钧瓷作品,笔筒,灰胎。

      观点表达,已经出了,说吃的比较多,可能小一更专长于吃吧。我不会,也没有那个能力,把灰胎白胎的各种胎质,各种烧制方法,给大家云里雾里的讲出来,我觉得作为一个玩家,不需要知道那么多,而最难得的,是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张建钊老师传统煤烧钧瓷作品,小鹅颈瓶。灰胎。

       灰胎如面食,是北方人的性格宣泄。
       白胎如米饭,是南方人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
       我们这里的婚丧嫁娶宴请亲友,八宝糯米饭,是孩童时共同的期盼。
       而一碗长寿面,则是南北方庆生时最美好的祝愿。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个很好的纪录片,他把大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在老百姓饭桌上就讲出来了,讲透彻了。而当下社会,南北方的文化差异一再缩小,不仅仅是在饮食上体现,在瓷器中也有体现,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就是一个目的,用勤劳的双手,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记载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白胜利老师,钧瓷炉钧釉,莲花壶乘 灰胎

原产地部分作品欣赏。

张建钊老师,传统煤烧钧瓷作品,灰胎

晋家钧窑,钧瓷窑变花釉作品,福羊,灰胎

白胜利老师,钧瓷作品,钧瓷炉钧釉六方井栏杆壶。灰胎

钧瓷二厂,80年代钧瓷彩瓷釉作品,狮吼香薰炉,白胎。

愿意结交更多的老师朋友钧瓷爱好者,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小一微信号749257876
一亓九窑工作室,欢迎大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