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回顾了下近代的蒙古历史,下面回到正题,内蒙古究竟是如何解除性病危机的?

在外蒙乔巴山致力于解决民众性病泛滥、人口减少的问题时,民国政府也意识了问题的严重性。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召开蒙古会议,要求改善蒙区的医疗卫生条件,但是由于时局动荡,财政紧张,相关政策一直没有落实。1933年,内政部官员贺扬灵在调查蒙绥地区后汇报说,蒙古社会整体还没进入近代,富人生病也是能请喇嘛抓副药念念经,穷人得病后只能等死。这种局面一直到1950年后,才在新中国政府的大力治理下得以扭转。

蒙古往事(7)新时代的内蒙古

新中国对蒙古地区社会问题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外蒙古。政府先是打出“灭鼠驱梅”的口号,派出以马海德为代表的大批援蒙医生来到了草原。在对内蒙古自治区梅毒等传染病做了普遍的摸底调查后,开始建立内蒙古性病防治所。并逐步建设地区医疗机构和防疫防治体系,在城镇、工矿区、农村牧区、林区形成了紧密的医疗防治网。

蒙古往事(7)新时代的内蒙古

50年代的援蒙、援藏医疗队

蒙古往事(7)新时代的内蒙古

50年代的援蒙、援藏医疗队

蒙古往事(7)新时代的内蒙古

50年代的援蒙、援藏医疗队

到1953年,援蒙医疗队在牧区共治愈了性病患者9.3万余人。治疗期间,政府不仅免费医疗,还对患者从衣、食、住等各方面给予照顾。短短几年,就把给牧区群众造成灾难,危及蒙古民族生存的梅毒病给消灭了。

到了1957年,内蒙古全区就建立了医院137所、医疗保健所1667个、专科病防治机构28个、卫生防疫站31个、妇幼保健所235个、中蒙医和西医医师近8000人。现代化医疗体系在内蒙得以建立。不到十年的时间,蒙古族人口就从建国时的83万人增加到111万人,草原上的人丁开始兴旺起来。

在生理疾病遭到根除的同时,内蒙古的社会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工业现代化开始在草原上发力,城市纷纷建立,孩子们开始读书识字,牧民们也用上了水和电,放牧骑着摩托车,出门坐着吉普车,一切都开始好了起来。

蒙古往事(7)新时代的内蒙古

骑摩托车放牧的蒙古牧民

蒙古往事(7)新时代的内蒙古

读书的蒙古小孩

而近几十年里,在享受了新时代的福利之后,很多文人以及不怀好意的特殊群体,却开始怀念逐草而居的游牧时代。我在08年读初中时,也曾在宿舍打着手电通宵读过《狼图腾》、《藏獒》等关于描写草原生活的小说。神秘的异族文化、陌生的题材,再加上特殊的时代背景,十几岁的我也曾中二的心向往之。对那个遥远的草原起着莫名的好感,对汉人的“羊性”怒其不争,对草原的“狼性”倍加推崇,现代化以及农耕文明仿佛成了毁灭草原的元凶。

蒙古往事(7)新时代的内蒙古

小说改编的电影《狼图腾》剧照

而当成年之后,更多的了解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接触了草原文明的发展历史,以及草原普通人民的悲惨生活之后,我才意识到年少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

蒙古人民700多年来都在经历着那种1000亩草场才能养活一个人的艰辛生活。30%的婴儿夭折率,19.5岁的人均寿命,无处不在的鼠疫与梅毒,变化无常恶劣环境。当然还有无止尽的部族战争、竭泽而渔的封建朝廷,敲骨吸髓的贵族王爷。那种生活真的会有人怀念吗?

草原上最好的时代就是现在这个时代。就是这个机械轰鸣与人声嘈杂的新时代。那些口口声声喊着帝国荣耀,嘴上挂着血统、血盟的老贵族们,才是普通牧民最大的敌人。而最适合这些自命不凡、高人一等的封建遗老的地方,就是历史的垃圾堆。

现如今,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口为424万人,中国境内蒙古族人口为598万人,全世界的蒙古族人口已超千万。时隔700多年,蒙古族人口终于有从逐渐消亡中恢复,并超越了蒙古帝国鼎盛时的水平。对于普通游牧民来说,被封建王朝统治的漫长噩梦终于结束了。

而这,都要归功于这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