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界认为,米芾的字是我们掌握古人笔法,尤其是上追魏晋隋唐的“捷径”,初学者以他为师,可以少走弯路,出成果也更快。这是因为米字有两大特点:其一是笔法丰富且有来源,米芾早期作品有“集古字”之称,他将二王、初唐四家、颜柳、杨凝式诸家技法熔于一炉,笔不虚发。

其二,米芾的字在古法基础上又有个性、有意趣,这比过于追求韵致的晋书和法度过于森严的唐人法帖更便于上手,而且个性鲜明又不离法度的作品,也给我们留下来自由发挥的空间,入帖快,出帖也容易。

清代书法家王澍称赞米芾:“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而当代沙孟海用“书坛’滚刀肉’”形容他,这都能看得出米芾取法极广、天赋极高。他的书法生涯可以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期,早期个性稍逊、略显拘谨,中期则纵横狂逸,晚期苍劲老辣,克服了早中期的弊病。

米芾传世作品很多,而能称为一生“扛鼎之作”的,是他写于临终前一年的《舞鹤赋》。此作是他最后一件作品,也是真正达到“人书俱老”的杰作。论用笔之畅快多变,正符合苏轼所说:“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启功先生当年欣赏《舞鹤赋》《研山铭》时,激动地表示:“我今年90多岁了,能多看一眼就没白活!”《舞鹤赋》是米芾奉敕所写,宋徽宗深爱此帖,不仅珍藏于宣和书院,还命人摹刻上石。此作纵35.5厘米、横796厘米,共98行、447个字,字径大小约6厘米,洋洋洒洒、气势如虹,每个字都那么痛快。

《舞鹤赋》曾被忽必烈收藏,盛赞它“空前绝后”,柯九思则将这一评价写在了此作卷首。《舞鹤赋》用笔丰富多变,动作极多。逆锋起笔,再顿笔、衄挫、蓄力,中锋、侧锋并用,书写得畅快淋漓。

此作笔画遒劲自然,起笔、收笔乃至中截处都有轻重、虚实、粗细、巧拙对比。转折处方折、圆转皆备,既见骨力,又不是韧性。出锋果决,收笔干脆。《舞鹤赋》结字奇宕险绝,因字赋形,字迹大小错落,欹正交杂,左右高低、敛展不同,上下间也有收放、轻重变化。

纵观全卷,酣畅细腻,字字见真章,每一个笔画都值得我们好好临摹欣赏,是我们学习笔法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