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初微

前阵子,有一道面试题引起了全网热烈讨论。

面试官问:“如果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你还会选择我们吗?”

你该如何作答?

有人说,企业会着重考虑求职者的忠诚度,应回答:“不论如何,我都会坚定地选择贵公司。”

也有人表示,第一种回答不符合人性,有投机取巧的嫌疑,应该实话实说:“不会,我会选择更好的工作。” 

第二种回答尽管坦诚,但似乎太过直接、不够理智。

这样看来,无论回答“是”与“否”,都会让自己落入两难的境地。

面试作为求职的必经之路,问题是表象,核心是考察。

图片

洞察底层,消除模糊

每一次求职面试,其实都是一场速配,面试官需要在短时间里,快速识别出适配企业的潜在人才。

换言之,“判断求职者与企业间适配性”,是面试时所有发问的底层逻辑。

一个好的求职者,能洞悉底层并加以配合,主动给出“自身独特优势”的相关信息,并积极争取,也因此可能会获得超出预期的结果。

有位朋友,曾分享过他们公司一位求职者的经历。

最初,求职者的简历并未达到公司岗位的硬性条件,被一口回绝。

但他多次主动上门沟通,详细且真诚地介绍自身情况。

在他一次次主动争取下,面试官发现了他有公司所需要的创新才能,也发现他的理念与公司文化相当契合。

最终,企业打破了一开始设立的招聘原则,决定对他进行面试,而他还在这个过程中意外获得了涨薪。

其实,对HR而言,每场面试都是在解读“冰山模型”。

水面上显露的是“是否符合岗位要求”的履历经验、技能方法,而水面下,隐藏着求职者的个性思维、处事原则。

而这,正是面试官想要挖掘的“是否有与企业契合的价值观”“是否具有适应岗位的软实力”“是否有长期合作的驱动力”等。

这位求职者成功的原因,在于不纠结“水面之上”的岗位硬性条件,主动向公司展现出“水面以下”的隐性优势——认同企业文化,能为公司带来实际的长远效益。

在面试官还在寻找蛛丝马迹时,有能力的求职者,已经换位思考、主动出击、给予信息、消除模糊,让面试官充分理解、认同自己。

但事实上,可能很多求职者并不清楚公司的真正所需,在源头上没有消除模糊,就自然给不出面试官想要的答案。

一场成功的面试,是高效的双向筛选。

面试官想听到的答案是:你需我有,相比其他人,我们的匹配是不二选择。

图片

博弈之间,主动争取

对于那道网上热议的面试题,还有一种回答:既然进退两难,不如让面试官放心,告诉他现在还没收到其他公司的offer。

一位朋友,也是这样的“答题思路”。

在面试之前,他就决定“自降身价”,给出一个“让面试官放心”的薪资。

面试官当即就爽快地发出录用邀请,还催促他当周入职,生怕他反悔。

入职几个月后,他从同事那听到了真相:他报出的薪资几乎比同级别岗位低50%不止,面试官觉得占了大便宜。

其实每场面试都是一场博弈,当你轻易露出底牌之时,两边砝码已经转移,天平也将严重倾斜。

很多人疏于平日的关注与积累,存在信息闭塞,不了解真实的市场情况,对哪些能匹配自身经验能力,心里完全没底。

于是临时抱佛脚,在面试中毫无遮掩地开启“真心话大放送”模式,将个人动机、背后压力、急切需求完全托底。

时间一久,要么发现同岗位的人,薪资比自己高得多;要么发现与自己拿同样薪资的人,过得比自己轻松,进入觉得“不平衡、不合适”的离职、跳槽、再求职的循环。

一位人力资源专家,分享过她曾发现的一个怪象:很多职场精英,在自己领域内工作时游刃有余,但进行“谈判博弈”时,就会把“10分实力”反向展现出“5分水平” 。

那些看起来资历不够,却成功拿下超预期级别offer的求职者,却不少见。

看似稳得的机会,往往不仅依赖个人的相关能力,还藏在“会博弈”的底气与细节里——在短时间内,能最大程度地呈现自身优势,传递你所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

投资自己,主动求变

前段时间与一位邻居闲聊,才发现:职场上的“中年危机”更可怕。

邻居黯然感慨:自己在二三十岁时,在公司能力出众,处于职场上升期,但由于没有刻意积累行业人脉,现在年过40,想要找工作时发现无人可找、没人能帮。

他说:“多年过去,身边一直是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自己总是在同一个圈子里打转,从来没有想过,要主动求变,进入新圈子向外探索。”

“直到中年了才发现,仅靠自己在职场完成的工作,其实没有什么竞争力。”

“如果当初在职场站稳脚跟后,主动创造机会,让更多人了解我存在和价值,也许我会进入到更大的潜在市场,绝不会像现在这么被动。”

万物皆在变化,但人性总会趋于做让自己舒服、习惯的事情。

哪怕一个人经历再资深,拥有再多光环,若一直按过去的惯性盲目做事,也很容易陷入无效努力的陷阱中。

有位求职者曾诉苦,自己每次参与面试都感觉良好,能力素质也符合岗位要求,简历也顺利通过了,但每次都没有下文,十几次求职,最后一个工作都没拿到。

无疑,这位求职者陷入了“完成即可”的假努力中,没有主动寻求“面试失败”事件背后,能真正带来提升的有效反馈。

如果长期处于无进展变动的“温水”中,就该警惕了。

人生很长,不对外探索、主动求变,就没有抵御未来潜在风险的底气,更重要的,也不会知道那些潜在的自我发展可能性。

必要时,打破无意识的惯常行事规律,进行客观自我评估、及时调整预期、采取有效策略,才是持续精进、投资自己,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核心。

已无更多数据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