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统治阶级为了更好的管理全国的事务,按照职能不同把百官分别编到了不同的部门,这些部门由皇帝统一领导,各司其职主理国家不同的事务。
譬如工部管基础设施与房屋建设,户部类似于财政司,管理天下税收钱财。
在明朝,职能部门分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统称为六部。六部一般设立在皇城,方便皇帝随时了解政务。
但明朝却与众不同,不仅在皇城设有六部,连在南京也有一套六部。
那么,南京为何要设立六部,其和北京的有何不同,南京六部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呢?
南京六部的作用不可忽视
北京的六部虽说权力更大,管辖面更广,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南京六部东衍生物,是先有的南京六部,后才建立的北京六部。
因为明朝一开始的都城是南京,故而六部都集中在南京。
明成祖朱棣为了更好的加强北方建设,更好的抗击蒙古人南侵,才把都城迁到了北京。
由于朝廷各单位在南京早已根深叶茂,这场迁徙,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把国家的行政中心搬去另一个城市,大量的工作还是得靠南京的机构来运作。
像六部,内阁这样的重要的部门,一旦出了乱子会造成国家秩序的混乱,所以想要搬迁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徐徐图之。
为了不影响秩序,南京六部没有一下子撤掉,而是被保留下来,直到功能慢慢转移到北京,南京六部的职能才被逐渐弱化。从筹划到迁都,花了十几年的时间。
不过即使后面北京六部已经能成熟运作了,南京的六部依然没有被撤销。
别看它在总体权限上比不上北京六部,但其作用仍然是比较大的。
管理南边的事务
明朝最富庶的地方是在南方,也就是今天的江浙沪,湖广地区。南京六部之中的户部掌管这些地方的各种税收,譬如粮税,盐税。
明朝最富裕地方的税收,最大的生意买卖以及北上运往京城的货物粮食,几乎都由南京户部管辖。
通过南京户部,还可以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支持,促进经济发展,为朝廷提供更多的资金。
而南京的兵部,吏部,刑部也有对应的地方管理权。像南京地区设置的49个卫所,直接归属南京兵部尚书管理,北京的兵部是无权干涉的。
同样的,南京的吏部管理南边地区百官的事务,包括京察考功,督查等,南京地区的官员每隔六年要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全程由南京吏部操办,北京吏部也无权干涉。
其余的工部,刑部也是大同小异的执行制度。
刑部在南京地区大力打击犯罪行为,维护地区治安;工部则推动南京地区的设施建设。
而南京礼部,则与各部门有些不同。礼部承担着皇室登基,丧葬,嫁娶,晋封以及祭祀活动等职责。
自迁都之后,皇室成员都定居北京,这类的活动自然也是在北京操办,因此南京的礼部的存在感不高,是六部之中最清闲的。
之所以没有撤销,一是因为这个部门可以用来安置一些退居二线的朝廷老臣,他们已经年老不能再伤神,南京礼部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名誉岗位;二是还可以暂时安置权斗失败的朝廷重臣,等待时机让他们复职,以此来维持朝廷局面的稳定。
除此之外,南京礼部研究南京地区的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还起到传承地方文化的作用。
这样看来,南京六部可以说没有一个是白拿俸禄的。
古代交通不方便对地方的管辖难免鞭长莫及,南京六部的存在就很好解决了这一点,最显著的作用就是加强了对南边地区的统治,有效防止地方动荡。
其他作用
明朝的内阁宰辅几乎都担任过南京的礼部尚书,不仅是内阁大臣,明朝的许多官员都是从南京六部中走出来的,故南京六部又像是朝廷的“人才储备库”。在南京表现优异的,也有可能升官到北京。
到了明仁宗继位后,他恢复了南京六部的全部建制。
北京距离蒙古等地区的各游牧民族比较近,自古以来游牧民族和汉人就有交战的先例,万一战局不利,京师方面还可以退到南京以保存实力。如果这时候南京常年疏于管理,形势就会更加的被动。
但若是南京有一套现成的治理班子,情况就会好很多,只需要交接就可以马上投入使用,在南京办公。这就相当于给朝廷在南京留了一套“备用系统”,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而事实上,这份考虑到了明朝存亡之际的确发挥了作用,明孝宗被满人困在北京的时候,南京的兵部就主动派出了大军去增援。
既然南京六部的架构十分完善,只作为备用,不能物尽其用。明仁宗恢复南京六部建制之后,就让太子去到南京历练,熟悉六部流程事务。还有宣德帝朱祁镇,英宗朱祁钰,都在南京六部“实习”过。
在南京六部的经历,是为了让储君们熟悉国家事务而打基础,类似于现代的大学生正式录用之前,都要经历过一阵子的实习期。南京六部就是储君们“实习基地”般的存在。
结语
统治者做的选择,应当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的,保留南京的六部,一定有它的必要性。
南京六部的存在,并非可有可无,它不仅保持了对南京地区的有效管理,加强了对整个江南地区的控制,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还促进了南方地区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为明朝的繁荣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君王,其做的决定还需要深谋远虑,考虑国家更长远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能看见的好处,保留南京六部,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来源:中国知网《明代南京六部的重要作用与历史地位》刘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