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廖桂雄

演奏:高胡:张学琴二胡/中胡:黄志刚扬琴:黄丽萍

秦琴/中阮:黄鼎世笛箫:刘国强大阮:谢声驿

作者:张学琴
01
寻梦

山川万里,偕琴求道,2014年起,南下六次。蒙恩师黄志刚先生厚爱,众位岭南专家热情相助,三次在中国唱片(广州)有限公司录制专辑。岭南行如入宝山,解开了心头多年的思考。“广东音乐是文人音乐还是市井小调。”此际,真想再邀天上二位先师共聚,月下畅谈。

十年前笔者在民间乐团排练吴老师的京胡作品。吴华先生热爱传统文化,他编曲的《广东音乐四首》在维也纳首演,高胡领奏是先师崔金书先生。那时崔老师二十年未登台,吴华先生的大部分作品常在海外与民间社团排演,我偶然拿起高胡,没想到,拿起就放不下了。

崔老师讲,粤乐之美是从苦中来,待苦难尝尽方能悟其甘甜。《连环扣》《走马》跟着余其伟老师的录音模仿,熟记于心。

2014年4月,随团采风。

02
入梦

心怀传统,四海之内皆兄弟。

广州有上千个私伙局,没人觉得传统作品过时。粤曲粤剧盛行,耄耋老人与小娃娃友好合作,拿起高胡切磋一曲,兴味相投,如他乡遇故知。

第一次在沙湾三稔厅奏《平湖秋月》,学者何滋浦老师立刻看出我的开蒙师父是崔金书先生;第一次受卜灿荣老师之邀在广东曲艺团剧场演《凯旋》,同一场遇到四组演《凯旋》,敬爱的黄金成教授欣然上台助演,座中都是专业评委;《沙湾寻梦》多蒙江南雅韵师友支持,为节约成本买了廉价机票,遇台风“天鸽”,张珠老师录音前病初愈,赶来合作。


忘不了沙湾巷间粤曲绕梁,三稔厅风过蕉叶沙沙;朝闻莺啼,遥想《沙湾往事》;忘不了何老师陪我畅游宝墨园,路上唱起以《杨翠喜》的顿挫声腔,告诉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忘不了初逢张珠老师,埋头演奏《雨打芭蕉》的忐忑。

忘不了当年刘湘先生安排我去国家大刷院讲学习广东音乐心得。忘不了卜灿荣老师指教。卜老师赠我二弦,热情寄送总谱。忘不了余老师,李灿祥老师的深情厚爱。忘不了可敬的伯乐,江南雅韵师友杨总,彭正元先生,周老师几年来无私热忱的支持帮助。忘不了乐迷叶老,在我失意时鼓舞我坚守,粤乐连南北,海内有知音。

书法家歌唱家李春玉先生特为专辑封面题字。春玉老师说,你沉在湖底,浮云散了自会有更多人懂你。“人总是应该有一点精神,没有了精神支柱就什么事都办不成。看你一步步的成长,真为你感到高兴。要好好感谢你的老师。”2017年听到我的演奏录音,张舜贤医生发来信息。

独步岭南,某次回京,暴雨骤至,张医生嘱咐恩师黄志刚先生“风雨来的急,志刚请送一程吧。”滂沱大雨中,恩师车速很稳,京城孤客俏然落泪。

岭南人尚古风,情感深挚,《南海十三郎》看哭异乡人,

近年有缘学习张耀枢老师的大作《碉楼组曲》。欣赏到马伟雄老师的佳作《浩气黄花》《珠江晴波》、张舜贤先生的《海珠春晖》。巍巍山河,云霞有色,字字倾情。


恩师黄志刚先生曾是甘尚时先生的弟子,低调内敛,襟怀酒落如光风霁月。原是广州曲艺团的精英演奏家。在海珠乐团的十几年,与民间爱好者合作,任头架搞排练,做后勤,尊老爱幼,默默奉献,屡屡夺冠。专辑《出海》荣获大奖。

【名家文论】张学琴:沙湾醉梦

大羹必有淡味,恩师演奏的妙境难求,我是笨学生,不会粤语兼年纪大,恩师黄志刚先生特费心,《连环扣》《小桃红》总忘谱,《春风得意》《三宝佛》的情调更难解。惯拉京胡,运弓不免猛与蜜,又粗枝大叶。背曲如修行,渐入新境,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采风之前,我算半个爱好者,今愿做修行人,黄老师第一次带我去私伙局演奏《饿马摇铃》,三次带我完成录音,策划,选曲,抄分谱,亲力亲为,呕心沥血,远隔两地,每次的学习机会尤为珍贵,最喜欢吃恩师烧的广东菜。每次录音都没有时间排练,全靠恩师和各位高手助我。

黄鼎世老师讲“拉到三十首学琴就是老师傅了.”岂敢,今朝觉得一切刚开始。黄丽萍老师在曲艺团工作特忙,走在路上心里总默默思忖《走马》的多种加花;谢声驿老师与刘国强老师,对作品精益求精。每次录音都是学习,恩师与几位老师的演绎和气度柔化我,一路风雨淬励我。

“某一种文化如果长时间地被一个民族所沉溺,那么这种文化一定是触及到了这个民族的深层心理。”

百年粤乐风靡全球,人人会背《步步高》。老一代钟爱古典神的,新生代掀时代风潮,参差多态,各美其美。

今日也喜欢奏《凯旋》,亮拔不群,顾盼神飞,有英雄气。

03
醉梦

吴老师讲过京剧是以歌舞演故事,有教化功能,粤乐融古今,糅南北。三十六陂春水,二十四桥明月,美善相乐,有文人风。意随心转的加花减字,摇曳生姿的句法剪裁是演奏家个人审美修养的体现。依于仁,游于艺,文野皆妙。

“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私伙局如世外桃源,气氛轻松融洽,众人沉浸切磋,陶然忘机。是一种愉悦,一种释放。在岭南音乐的怀抱里古今交融、时空飞腾,让人渐渐沉迷,昄依传统。小提琴、萨克斯、三弦、夏威夷吉他等四十多种乐器在此改变基因,洋为中用,融入粤乐霓虹。在这里,融合是秩序,释放是天赋,秦腔、昆曲、地方小调或西洋音乐进入岭南都化为粤味,听提琴版《惊涛》《醉月》,惊异于广东人民的创造力与民族自信,西洋乐器居然学会了风雅的东方语汇。粤味不可捉摸,愈久愈新,愈淡愈远。不信,请听粤曲版《江河水》《霸王别姬》,细品醇与甜。


所有修习者,都乐于接受这套语汇的陶冶和熏陶,其睦邻乡里的社会价值更为难得。

粤谚云:“咸鱼白菜,各有所爱。”吾独爱粤地风俗之古朴,更爱粤乐清奇之风骨,纵观粤乐,恍见五千年中华文化基因,遨游于时代的’满园春色”;低吟浅唱,也成了修行于心底的“流水行云”,入目哪管什么异国风情,流淌的依然是类似于《平湖秋月》《杜鹃啼》那般景色,心中浮起的还是血脉中古老的歌吟。老秦人在广东遗下的诗情曲韵,偶露峥嵘。数千年的沧桑巨变,趋于平淡,会心处,寄情丝竹,俯仰情深,书斋清静可奏琴,繁华之地闻妙音。娱意繁华,或寄情乡野,曲奏干回,自得其趣。数次访粤,躬身自省,获益良多。有人讲她世俗,有人爱她苍古,殊不知,同一首曲,也是千人千面,“酸甜苦尽在弓梢”。

我的岭南行,追寻的是深藏在音乐里的传统文化记忆。在这里,印证了人类最早的四大古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从远古神话到诸子百家,从《诗经》《楚辞》到明清小说,中国真正延续到现在的是一种文化体系,正在等待我们去发现并激活。多么希望世界已变为地球村的当下,我们能保护这一份古意与纯真,从旋律走向田野,回归东篱,追寻农耕文明之根。

北京秋意渐浓,郎朗青天,海棠红满枝。

深爱《春风得意》。咬得菜根,方解真味。

明年春天,同去岭南,

演奏家介绍

     张学琴,中央民族乐团弓弦演奏家,《锦瑟》《琴童》撰稿人。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二胡师从于张韶先生、张尊连教授,张玉明老师。曾与著名琴师李亦平先生、孟宪德先生学习京胡,与粤乐大师崔金书先生、黄志刚先生、卜灿荣先生,何滋浦先生学习高胡艺术。随团出访欧洲等地任京胡独奏,多年来热爱并研究传统艺术,乐此不疲。

     2017年,在长三角江南丝竹音乐联谊会支持下,与广州众位粤乐大师联合录制《沙湾寻梦》。张学琴敬畏传统,学习传承,有理论重实践是较为全面的胡琴演奏家。

《思念》《走马》广东音乐张学琴专辑欣赏

《鸟惊喧》《鱼游春水》广东音乐张学琴专辑欣赏

《小桃红》《凯旋》广东音乐张学琴专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