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摇旗在李自成的将领中挺出名,可实际上他并非李自成部队的核心将领,早期地位也不咋高。他后来名声大,主要得感谢姚雪垠老先生,在《李自成》里把郝摇旗这角色刻画得特别生动,让读者印象老深了。

郝摇旗是陕西延安的,老早就参加农民军了,估计是最早跟着高迎祥闹事儿的那一拨,高迎祥是延安安塞的。郝摇旗个头挺高,在高迎祥的队伍里当掌旗官,这人在战场上特别猛,老是举着大旗冲在前面,所以在军队里就叫他郝摇旗了。

这人本来叫啥,没法确定了。百科资料讲他原名叫郝永忠,那纯瞎扯,这永忠的名儿是到了南明朝,隆武皇帝给他赐的。还有说他原名叫尧奇,跟摇旗谐音,要真是这样,那也太巧了吧!

得嘞,咱说在冷兵器那时候啊,旗帜对一支军队来讲,就好比指挥系统似的,通常情况下,旗帜是跟着主将的。要是郝摇旗老是举着旗往前冲,那就能看出高迎祥是个带头往前冲、特别猛的将领。

崇祯九年,高迎祥遭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围堵,就学当年魏延那招,打算从汉中走子午谷去突袭西安。没成想,这招轻易就被孙传庭给看穿了,人家在谷口设下重兵埋伏,把高迎祥的队伍打得大败,高迎祥也被抓了,随后给送到北京凌迟处死了。高迎祥那时候是农民军的头儿,理论上讲,所有起义军都该归他管,可实际上呢,大家还是各干各的。像高迎祥这种大坏蛋被凌迟,那也是他活该,更关键的是,前一年掘了凤阳皇陵的,他就是罪魁祸首。

高迎祥没了后,李自成接了高迎祥那拨人的班,当上了新闯王,可李自成没法把高迎祥的地位整个儿接过来,像张献忠、罗汝才这些个别的农民军将领,这时候对李自成还没完全服气呢,没准儿还瞧不上他呢。

这事儿挺好懂的,公司董事长那可是功劳不小,大家都挺信他的,结果呢,给关进去还判了个无期,接手的是原先一个业务部门的经理,你想想,那些副总们,能甘心吗?

郝摇旗没啥这方面的烦恼,他原先在高迎祥队伍里的地位不咋高,后来到了李自成手下,也没啥大改变。

郝摇旗跟高迎祥是同乡,一块起事的,在军队里他的勇猛也是出了名的,可为啥他地位不咋高呢?大概是因为他那粗野豪放的性子,这人还有个外号叫郝疯子,不太会把控自己的情绪,做事的方式比较偏激。

虽说没啥高地位,但在军中混了好些年,郝摇旗也有了自己的小队伍。他手下人不算多,战斗力还行。郝摇旗带队伍的法子,还是农民军那老一套,喝酒吃肉特豪爽,想咋来咋来,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可随意了。不像李自成那边,干啥都得讲规矩。

那郝摇旗归入李自成的队伍后,最让他不习惯的就是李自成定的那些军纪啦。

咱来讲讲军纪哈,多唠几句。明末那时候的军队,军纪普遍老差了,明军里也就卢象升的部队和黄得功的部队还算稍微好点儿,别的像左良玉那帮人就甭提了,那是一点儿底线没有,比流贼还狠呢。。。就算是曹文诏、曹变蛟这样的名将,他们手底下的军队也常干出格的事儿,好比抢粮食杀人,杀老百姓冒领军功啥的。。。孙传庭在陕西训练军队,刚开始的时候军纪还行,后来因为补给上有难处,就只能把军纪放松了,这一松可不得了,士兵们就开始瞎折腾,孙传庭为了保住部队也只能由着他们了。。。

满蒙军队的纪律,那简直没法说,压根没把汉人当人看。先不说后来的江阴、扬州、嘉定,就说早期多次入关的时候,那都不晓得杀了多少无辜汉人呢。而且就算是他们自己的族人,他们也分个高低贵贱,对那些底层的奴才,也是想打就打,想杀就杀。

农民军里,好多人的军纪可不咋地。虽说这些农民军不少是因为自己遭了迫害,这才起来造反的,可等他们自己有了伤人的权力后,压根儿就不想着约束一下自己,反倒胡作非为,还说这叫啥快意恩仇呢。

李自成在义军中算是挺特别的,他一直挺看重军纪,不过这也是相对来讲,李自成的队伍也干了不少坏事,只是跟其他队伍比起来,还算好一些。

执法不严格或者选择性执法的话,起码李自成那伙人还有清楚的规矩呢。可在罗汝才、张献忠那儿,基本上就是老大做主,老大咋说全看当天的心情咋样。

郝摇旗那伙人都是些糙老爷们儿,到了李自成这儿,各种管着他们,他们越来越觉得受不了啦。

没过多会儿,李自成就让洪承畴和孙传庭在潼关南原给设下埋伏打垮了,差不离儿全军玩儿完,李自成就领着少得可怜的一点儿残兵藏到了商洛山里。这里头有郝摇旗那一股,大概也就几十人。后边传说李自成就跑出去了 18 个人,就是那商洛十八骑,后来他靠着这点人又起来了。这估摸是说得太邪乎了,好几万的大军,就算败了,也不能就收罗到 18 个人呀,咋的也得有上千人呢。

在商洛山里窝着,那日子过得可太苦啦!对李自成原先的那些老部下,向来都被军纪管着,吃苦也习惯了,可能还勉强能受着。可郝摇旗那帮人就不行了,压根儿受不了。接着就一块儿冲郝摇旗闹腾,嚷着要离开闯王,自己单干。要是连好饭好菜都吃不上,那拼命造反图个啥呀?

郝摇旗没辙了,只得去找李自成把事儿说清楚。一来要是不这么干,他就管不住手下那帮人,自己的根基就得垮了;二来他自己估摸也受不了这种穷苦日子,受不了这种约束。

反正啊,他咬牙跟闯王谈了一回,那可是冒着掉脑袋的危险,要知道李自成先前确实杀过一些想跑的军将呢……但这回,李自成没难为郝摇旗,还给他了一些战马和武器,并且跟他说,闯营的大门随时给他开着,他郝摇旗啥时候想回来都行。

李自成这人吧,他这种宽厚挺少见的。对那些不太要紧的人和事呢,他会故意显得挺宽容,可对自己的核心利益,那他可在意得很呢。。。反正总体来讲,他可不是个大度的人,有时候还挺小心眼,爱记仇呢。。。

这次对郝摇旗这么宽容,郝摇旗没想到,闯营的其他将领也挺吃惊。。。李自成大概是觉着郝摇旗那部分人确实没法硬留了,就俩办法,要么杀了,要么放他们走,积个善缘。。。李自成选第二种挺正常的。。。后来郝摇旗带着部队又回闯营了,就是因为这时候积下的善缘。。。

郝摇旗跟李自成分开后,也就是又干起了老本行,到处打劫。他具体都经历了啥,现在也没法弄清楚了。听说他弄了一伙儿僧兵,有好几百人呢,后来把这些人全都带到闯营去了。

明末人物志——郝摇旗

再去投奔闯营的时候,李自成那可跟过去大不一样了。想当年在商洛山中,那真是差点就走投无路了。不过李自成没灰心,鼓舞着部下,努力振作。在那商洛山里,能让队伍的规模和士气保持住就特别难了,还想发展,还想重新崛起,哪有那么容易啊!

那得是张献忠、罗汝才这帮老伙计又反了,把官军的安排给搅乱了,李自成这才得了些机会,带着人从商洛山冲出来。刚出来的时候,主要还是逃命,被左良玉他们在后面追着打,惨得不行的时候又躲进了鱼腹山。就连特别能扛的李自成都受不了啦,好几次想抹脖子,都被刘宗敏他们给拦下了。

后来也不知道是哪个大能耐想出来的招儿,李自成从鱼腹山悄悄溜出来,没去湖北,也没奔四川,倒是穿过陕西闯进了河南。嘿,这下可好,真跟龙进了大海似的,从此就踏上发展的高速路啦!没多少日子就把中原大地给搅了个遍,聚起了百万人的大军呢!

占洛阳,困开封……李自成在河南那是一通折腾,整得是鸡飞狗跳。

打下开封后,谁都明白李自成牛得不行,这时候他当盟主,没人敢说个不字,那是妥妥的了。。。就张献忠还有点不乐意,跑西边发展去了,至于那罗汝才、袁时中、贺一龙啥的,李自成也没惯着,咔咔几下全给解决了。。。

襄阳搞建制这事儿,那是顺理成章啦。

公元 1643 年,那是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襄阳搞了个建制。他大封功臣,依据功劳大小给诸将封了侯、伯、子、男这些爵位,还把军制调整完善了一番。他把全军编成了五营,有前营、后营、左营、右营、中营,分别叫中吉、左辐、右翼、前锋、后劲,用黑、黄、白、红、青的旗帜来区分它们。

事儿将领依据职权差别,被分成了权将军、制将军、左果毅将军、右果毅将军这么几个等级。

不一样的将军等级匹配不一样的爵位,权将军跟制将军能封侯,果毅将军以及威武将军可封伯、子或者男。

那权将军田见秀,负责提督各个军营的事务,被封为泽侯。

权将军刘宗敏,被封为汝侯,统领“中权亲军”。这军中,帅标正威武将军是张鼐,封义侯,由威武将军党守素当他的副手。帅标左威武将军是辛思忠,果毅将军谷可成给他当副手。帅标右威武将军是李友。帅标前果毅将军是任继荣。帅标后果毅将军是吴汝义。

左营这边,制将军是刘芳亮,被封为磁侯,左果毅将军是马世耀,右威武将军是刘汝魁

右营:制将军是刘希尧,这人外号叫改世王,以前是革、左五营的领导。左果毅将军是白鸣鹤,右果毅将军是刘体纯。

前营这边,制将军是袁宗第,被封为绵侯,左果毅将军是谢君友,右果毅将军是田虎。

后营这边,制将军是李过,被封为亳侯,还有左果毅将军张能,以及右果毅将军马重僖

制将军贺锦(那可是号左金王,之前革、左五营的头儿):“在各位将领当中那是相当厉害的”

这便是李自成大顺政权的“五营二十二将”,那五营属于李自成的野战主力军,而二十二将是李自成最为核心的军事干部呢。。。在军事将领里面,刘宗敏的名气最响,实际权力以田见秀和刘宗敏为最大。。。

郝摇旗没在这核心将领的名单里,这时候啊,他在闯营里也就算个二线的,估计跟他中间有段时间脱离了有关。就算没这脱离的事儿,郝摇旗是高迎祥的旧部,想进李自成的核心层也难,除非立了大功。

有些文章说这会儿郝摇旗被封侯了,那根本不可能,就算在最核心的那 22 将里,能封侯的也就那么几个人罢了。。。郝摇旗的南安侯那是南明时候才封的呢。。。

郝摇旗声名大噪,那是在南明的时候。

永昌三年(1645 年),那是襄阳设制后的第四个年头。李自成在山海关一片石吃了大败仗后,一路狂逃,从北京跑到西安,又从西安溜到湖北,最终在九宫山被打散,窜进深山,还让乡民给杀了。。。李自成挂了后,郝摇旗、张鼐等原来闯营的人,折腾着到了湖广的湘阴、浏阳那旮旯,兵都快到长沙了。他们跟南明巡抚何腾蛟以及长沙守军干了好多仗,大顺军虽说胜仗多败仗少,可也没整出个能站住脚的地儿,只好到处周旋,跟南明、满清这些势力,一边打,一边还得有联系。郝摇旗先是给清军送了投降的文书,后来又和刘体纯等人跟何腾蛟达成了一起合作抗清的协议。

后来啊,郝摇旗找了大顺军的袁宗第、蔺养成、王进才、牛万才等人,先后跟何腾蛟弄了一样的协议。

李自成在九宫山去世的消息是郝摇旗告知南明朝廷的,所以南明隆武帝因为他“有指示的功劳”,把郝摇旗的名字赐为“永忠”。这就是郝永忠名字的由来啦

同年八九月的时候,李过等人领着大顺皇后高氏在荆州的松滋屯兵呢,其他那些人,像田见秀、张鼐、袁宗第、刘体纯啥的都去那儿会合了。这田见秀之前向清军投降过,这次回来那可是投降完又反叛了。

郝摇旗没走,还在何腾蛟的营里听候差遣,被任命为“援剿右部总兵官都督同知”呢。

顺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 年),隆武帝下令亲自出征,从福建去江西,想干出点成绩来。让何腾蛟派兵去接他。何腾蛟没办法,只得遵旨,可心里其实压根就不想去迎接。

那何腾蛟这人可不地道,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他让郝摇旗打着护驾的旗号从衡州动身,说是要走郴州去赣州那边,可背地里又偷偷告诉郝摇旗“别真去啊”,意思就是你做做样子赶路就行,可别当真去了。

五月十七号,郝摇旗带着自己那拨人马从长沙出发,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到九月初二才到郴州。这时候呢,隆武帝已经在汀州让清军给俘杀了。隆武帝没了后,南明就把永历帝给立起来了,郝摇旗被封为南安伯。。。隆武皇帝算得上南明最有上进心的皇帝啦,可再有上进心也白搭,权力都在下面那些权臣和军阀手里攥着,皇帝没啥实际作用,就跟个吉祥物似的。。。

1647 年,顺治四年,清军占了湖南,郝摇旗带着队伍撤了,从桂阳、永州、道州这些地方,跑到了广西桂林。九月的时候,清军把永州拿下了,十一月又去攻全州。南明的督师何腾蛟在兴安待着,叫上南安伯郝摇旗、新兴伯焦琏、宜章伯卢鼎,一块去救全州。这四个营一块儿到了脚山,离全州二十里地,郝摇旗立马领着自己那部分兵马,从小道朝着在全州城下的清军就打过去了。郝摇旗冲在前面,带着自己的精锐骑兵直接就冲向清军的大营。清军被打得大败,赶紧往北逃跑。郝摇旗接着追上去打了二三十里地,灭了好几千清军,清军统帅、怀顺王耿仲明自己一个人跑了,狼狈地退到六十里外的黄沙镇,和明军对着干。

这场仗被永历皇帝夸作中兴的头一份战功,头功得算永忠的。。。没过多久,郝摇旗被提拔成南安侯了。。。这时候郝摇旗才算当上侯呢。。。

大顺军、大西军还有南明各部虽说联合一块了,可实际上都心怀鬼胎,各打各的小九九。郝摇旗立了大功成了侯爵,可还是没法让南明士绅完全信他,军饷供应上老是被为难,麻烦事一堆。军饷没着落,郝摇旗的部队为解决军需,只好搞了个跟刘宗敏在北京时差不多的极端政策,追赃助饷。他们在校场扎营,每天抓乡民,把人腿用绳子绑着,审问官员好不好、家里穷富啥样,审了百十来个人后,就在每个人名下画圈,按多少分军饷高低,然后照着去索要。地方官员也跑不了,“司道府各官分别要交千万不等”,每个人都有规定的数儿。

能想到,这极端的政策让郝摇旗跟南明地方政权的矛盾猛增……彼此瞅对方越来越别扭……

顺治五年,清军攻打广西,督师何腾蛟让各南明军队派兵去帮忙,一块儿打清军。郝摇旗按要求派了一千精锐骑兵去增援。二月初一,清军在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带领下,大规模进攻广西。南明将领胡一青等人撇下前来帮忙的郝摇旗的部队将士,护着何腾蛟匆忙逃往桂林,使得郝摇旗那一千多精锐骑兵在兴安被清军重重包围,城被攻破后全都战死了。这事儿把郝摇旗给气坏了。

这不满越发严重后,郝摇旗就不听南明的命令了,改成按自己的想法来办事了。

一开始郝摇旗不肯留守桂林,非要护送永历皇帝往南边去,这架势好像是要拥帝自重,搞得永历皇帝心里很不踏实,半道上就把郝摇旗的队伍给甩了,自己一个人跑到南宁去了。

郝摇旗此后在广西、贵州和湖南交界的地方待了一阵子,这时候,他差不多是没上级,没物资供应,啥都得自己解决。

郝摇旗就听督师何腾蛟的话,那段时间他帮何腾蛟报了个私仇。当时郝摇旗的军队缺吃的,估计何腾蛟答应给他补粮草,然后私下让郝摇旗去攻打靖州陈友龙的老窝,肯定不会有公开的指令。陈友龙是南明的将领,跟何腾蛟有旧仇,何腾蛟这就是公报私仇。八月份,正和清军打仗的陈友龙被迫撤兵,在武冈和郝摇旗的部队打起来了,陈友龙的军队打输了,郝摇旗把他的军队都给吞并了,就因为这,南明这边更恨郝摇旗了。

顺治六年正月,何腾蛟在湖南湘潭让清军给抓了,随后还被处死了。这最后一个能有点互信的大佬没了以后,郝摇旗就不再听永历朝廷的调遣和管束了,自己一个人在贵州东南部的黎平府折腾。跟清军打仗吃了大亏后,他跑到广西庆远,就在广西、贵州交界的那片地方活动。

后来听说闯营旧将刘体纯等人早就在湖广西山那旮旯屯耕安家了,郝摇旗就带着队伍去了湖广,跟大顺军剩下的人又联系上了,在房县羊角寨安下了老窝,好歹算是暂时稳住了。那时候大顺军剩下的人还一直用着永历年号呢,原来明朝给的封号也接着用,说是为了收拢人心,好让自己站稳脚跟。。。可郝摇旗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在军队里立了个明韩王朱本铉。。。

顺治七年十二月,郝摇旗被南明给封成了益国公。到了顺治九年,大西军头儿孙可望派了人到西山,想跟大顺军剩下的人联系上。李来亨、刘体纯这些人都赞成跟大西军和好,可就郝摇旗不乐意,还是一门心思只奉韩王为主。

郝摇旗在西山十三家里头,那可是实力最强的,跟清军打仗的时候,那绝对是主力。在郧阳保康、竹山、竹溪还有襄阳均县、南漳、光化、谷城这些地儿,多次跟清军干仗,郝摇旗这伙人胜的多输的少,还打进过夷陵,还有竹山、竹溪这些地方,就连顺治十四年的时候,郝摇旗还带着精锐骑兵把襄阳给攻破了。。。襄阳这地儿那是南北的重要地方,向来都有很多兵守着,当年张献忠就曾远距离快速进攻,把襄阳给拿下了,今儿个郝摇旗也照这么干。。。

在西山那儿,郝摇旗的处境越发艰难,可他一边练兵搞屯垦,一边坚决抗击清兵。清方多次来招降,郝摇旗他们压根没理会,依旧靠着险要地势坚守。瞅着时机就出击,还能弄点成果呢。

1662 年,康熙元年那会儿,清军在西南打了个大胜仗。南明的永历帝让吴三桂给勒死了,很厉害的抗清将领李定国也在边境病死了。这下子,清军就把陕西、湖广、四川三省的兵力集中起来,一块儿去围剿在西山的大顺军剩下的人。

在反围剿作战里,郝摇旗的队伍、袁宗第的队伍、李来亨的队伍都被清军给打败了。清军一个劲儿地往前逼,大顺军各个部分就决定把兵力集中起来反击。六月二十号,郝摇旗跟刘体纯带着各个部分老营的精兵,和李来亨等队伍在三对河会合。二十二号,李来亨、刘体纯、郝摇旗等大顺军在七连坪一块儿攻打湖广清军,把三万多清军给打败了,接着追着打,一直打到南阳河、兴山县,打死打伤好多清军,清湖广提督董学礼一直逃到夷陵,都不敢再出来打仗了。。。在西南抗击清军的时候,原来的农民军多次打了胜仗,一方面是清军变得骄傲了,另一方面是来西南的主要是绿营兵,绿营兵的战斗力和满蒙骑兵是有差距的。。。

反围剿成功后,郝摇旗跟李来亨、刘体纯、袁宗第、拓天宝、党守素、马腾云带着五万多七部大顺军,接着又往西朝着四川那边进攻,把四川的清军给围在了巫山县城。接下来的十多天里,打了南明时候规模最大的一回明攻清的攻城仗,打得那叫一个激烈,只可惜最后没成功,还折了不少兵将,就撤回去了……

巫山攻城失败后,大顺军剩下的人没了主动打仗的本事,这时候清朝廷又加派满蒙八旗兵去帮湖广四川的军队。情况很不好,郝摇旗手下好多人都投降清朝了,郝摇旗部下的总兵罗茂同带着八十九个军官、二百多兵士投降了;总兵马进玉、王之炳、张大盛、武自强等人领着副将、参将、游击等四百九十五人也投降了。

可郝摇旗自己坚决不肯投降,带着所剩不多的残兵跑到了刘体纯的老窝陈家坡。12 月 25 号,陈家坡被清军打下,刘体纯上吊死了,郝摇旗和袁宗第就撤到八石坪,接着又顶着大雪跑到大宁黄草坪。26 号,清军死追着不放,郝摇旗、袁宗第等人因为人少打不过,被清军抓了,没多久郝摇旗和他儿子郝应锡就被清军给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