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新型隐球菌

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图片

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水果、奶类、土壤、鸽子粪和其他鸟类的粪便中,为条件致病菌,大多于宿主免疫力低下时致病。

图片

新型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可单独发生,但更常见于患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衰竭性疾病时,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淋巴瘤等。隐球菌是一种嗜神经性微生物,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经过血液系统到达中枢神经系统。

病原体

图片
图片

临床表现

图片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通常隐匿起病,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程。病情缓慢进展,逐渐加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颅内压逐渐增高所致的持续性加重的头痛、恶心、频繁呕吐、视物模糊,可伴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发作性抽搐,病情进展迅速的患者可出现嗜睡、昏睡等意识障碍。

2.神经系统查体表现为颈强直、Kerning征阳性,视力、听力减退,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盘水肿,边界不清,可合并视网膜出血和渗出。

3.颅内压持续增高或隐球菌直接侵犯可引起视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等脑神经损害,累及脑实质可出现占位效应,查体还可见偏瘫、共济失调、病理征阳性等神经系统定位损害体征。

4.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还可伴有其他系统的病变,包括呼吸道、皮肤、前列腺、泌尿道、眼、骨骼以及血液系统。其中呼吸系统表现多样,可无任何症状,也可出现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皮肤可出现斑丘疹。

诊断要点

图片

1.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的头痛患者,伴有低热、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

2.有肺部隐球菌感染、长期免疫抑制剂使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等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3.腰椎穿刺检查提示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证实存在脑膜炎症病变,脑脊液墨汁染色发现带有荚膜的新型隐球菌。

4.神经影像学发现脑实质内肉芽肿、囊肿、脓肿形成、进行性脑积水和(或)广泛的脑膜增强反应。

治疗要点

图片

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抗真菌药物通常包括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结合非AIDS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和指南推荐,目前主要分为诱导期和巩固期治疗。

1、诱导期治疗

诱导期首选低剂量两性霉素B(0.5~0.7mg·kg-1·d-1)联合氟胞嘧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胞嘧啶也可作为诱导治疗方案。

2、巩固期治疗

诱导治疗至少4周以上且病情稳定后可进入巩固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宜选择高剂量氟康唑(600~800mg/d)±氟胞嘧啶。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程较长,宜个体化,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脑脊液常规、生化恢复正常,脑脊液涂片、培养阴性后可考虑停药。对于有免疫低下基础疾病患者、脑脊液隐球菌涂片持续阳性、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持续高滴度,以及头颅MRI示脑实质有异常病灶者,均应相应延长疗程。

图片

患者的自我管理

图片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可以通过饮食调理、生活调理、心态调理、运动调理、按摩调理等方式进行调理。

1、饮食调理

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可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苹果、橙子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2、生活调理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也要避免熬夜,以免导致免疫力下降,不利于病情恢复。

3、心态调理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度紧张、焦虑,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4、运动调理

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慢跑、游泳、散步等,可以增强体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对于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5、按摩调理

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按摩,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可以缓解身体疲劳,对于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以通过药物调理、心理调理、作息调理等方式进行调理。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审核:李矜玥、吴燕华

文字:苏璐颖、陈雅君

编辑:陈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