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2014-05-01
“西鳌山上鳌园寺,东鳌山下苍龙潭”。
苍龙爷是遮山的保护神,相传就居住在山东北的苍龙潭中,黑石嶙峋间,潭水澄碧,永不干涸。
抬起头,看了一眼房屋后的遮山,袁天宝老人接着说。
苍龙爷性格一如老顽童般活泼随和,常喜欢变成一个白胡子老头到附近村庄找人下棋聊天。
一来二去,村民们都知道,那个仙风道骨模样的白胡子老头是苍龙爷变的,但大家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甚至还有村民家的小孩淘气的去揪苍龙爷下颌那长长的胡子。
三伏的一天,苍龙爷棋瘾上来,就溜达到东边朱岗的朱好家朱老汉切磋切磋棋艺。
两人是老棋友,往常是来者不拒,摆开棋盘,调兵遣将,只杀到天昏地暗方才罢手。
却不巧,这朱老汉这天急着要凉晒刚打好的三亩地的麦子,就一口回绝了苍龙爷的殷殷之情。
这苍龙爷棋瘾上来,浑身难受,见朱老汉一百个不同意,就通报了天庭早上刚下发的通知:上午11点要下大雨。
今儿可千万别晒麦子,苍龙爷规劝道。
要说,这叫私自泄露天庭机密。
看看蓝天白云,晴空万里,朱老汉是一百二十个不相信,说是苍龙爷为下棋诳他,就也上了犟劲儿,拉着架子车,径直在村头麦场摊开满当当的麦子。
那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朱老汉家的麦子收成不错,金灿灿的麦粒在阳光下闪着金灿灿的光,在金灿灿的遮山背景掩映下,看着就叫人舒坦、开心。
看着一地的麦子,朱老汉立马忘了刚才和苍龙爷的不快,在树荫凉里打起了呼噜。

太阳渐渐走到走到头顶,11点的时候,风雨交加,疾风骤雨下的是噼里啪啦。
可怜朱老汉一地的麦子瞬间被大雨顺沟冲了个干干净净。
眼瞅着一年的收成眨眼间打了水漂,朱老汉那叫一个又急又气。
他记起苍龙爷说过11点要下雨的提醒,就更加恼羞成怒,认定这场雨就是苍龙爷故意的,就心生报复之心。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朱老汉会下棋,能断字,也会些蛊盅巫术之道。
就在当天夜里,用牛皮装着两样镇物扔到了苍龙潭里。
苍龙爷下完了雨,忙完了工作,吃罢了晚饭,正在睡觉,被朱老汉的牛皮布袋打了个正着,龙身旋即被镇物死死缠住,动弹不得。
苍龙爷疼痛难忍,左右摆动,奋力挣扎,直至将苍龙潭北侧潭壁撞破,直至在遮山周围犁滚出七十二道沟,直至挣断了尾巴,这才脱出身来。
要说,这朱老汉真的冤枉了苍龙爷。
老百姓常常认为刮风下雨就是龙王爷的事,殊不知,天庭也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什么时间刮风,什么时间下雨,刮多大等级的风,下多少毫米的雨,那可都是上级下达的计划,乱来不得。
随意调整指标,或自行其是,那可是玩忽职守的砍头之罪。
龙王爷只不过是照章办事罢了。
《西游记》中,龙王对大圣说的就很清楚:“我虽司雨,不敢擅专,须得玉帝旨意,吩咐在那地方,要几尺几寸,什么时辰起住,还要三官举笔,太乙移文,会令了雷公电母,风伯云童。”
《西游记》第十回“老龙王拙计犯天条,魏丞相遗书托冥吏”,泾河龙王就是因私自下雨被杀,这才引出秦叔宝尉迟恭两大门神闪亮登场和唐玄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故事。
苍龙爷是正儿八经的躺着中枪。
但此时,苍龙爷栖身的苍龙潭已被撞坏,遮山上,苍龙爷再无安身之地。
于是,苍龙爷就又到了遮山东边小苏扒一带,这里有三个泉眼,汩汩而出,泉水澄澈,积水成湖,而后流入潦河,和北山三潭齐名,称为:南三潭。
相传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后,云游四海间曾到此隐居。
为了防患,让大儿子住在山南,苏东坡和小儿子住在山北此地,留下了他一段隐居的田园生活,也留下了“小苏扒”的村名。
挣断了尾巴的苍龙爷,显得老态龙钟,步履蹒跚,没有了往日的和蔼诙谐,见了村民,也不再主动热情开玩笑,村民都叫它:秃乙巴苍龙爷。
据东杨庄附近的村民说:迄今,有两潭干旱时节不再喷涌泉水,但仍有一潭依旧水量充沛,终日不绝。
但据说,秃乙巴苍龙爷早已不在这里,而是又辗转去了枣阳,时间、原因不详。
也有村民说,秃乙巴苍龙爷走后,这潭里又来了条白龙作恶,兴风作浪,危害乡里。
人们就越发想念那个白胡子的老头,就建起苍龙庙,供奉苍龙爷,希望苍龙爷重回故里。
而在一天夜里,三潭那边电闪雷鸣,厮杀阵阵,天亮的时候,村民看见一条白龙被砍成三截,已经一命呜呼。
村民们都说,那是秃乙巴苍龙爷感应现身,为民除害。
但作为遮山保护神的苍龙爷还是一去不返。
但很长时间,敬奉苍龙爷的小庙香火却一直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