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在死者床跟前,靠前边,先点悼头纸,盖中堂,用火纸◇形,贴门心,挡门神,放鞭炮,孝子脱去死者的衣服,用温水、湿毛巾从头部、先中、后左、再右,洗毛巾,再从脖子到丹田,从肩膀到脚、左右、直抹,穿衣,长子套试,红色贴身,其数量,男不三,女不四,下身必须红色贴身,试套后,必须用红线将领子缀上,以免其乱,先穿袜子,穿下身衣,上身从下往上穿,用麻辫捆三道,事先编织的灵萡,担在两根板凳上,将尸体头应着门,俏偏东。

Image

灵前放一小桌,左右各放5个供飨馍,中间一块半熟的刀头肉,其上两支红筷子交叉,红色象征生命,交叉代表着阴阳,两个长明灯放在小桌最前方左右,把死者的被子扔在上房中间。
撒孝(白布),儿子7尺,女儿,儿媳7尺,女婿腰带一丈,五服之内5尺7寸,孙子蓝布条儿,重孙红布条儿,缀在胳膊或头布上。

孝子戴孝,做引魂幡,砍一个4尺9寸长的槡木或麻杆,用一个小软树枝儿捏成w型,绑在棍上方,其上用五色线系一个长菱形长约3尺,上写:男的,敕令,民故显考×公,讳××之引魂宝幡,女的,敕令,民故显妣之引魂宝幡。

Image

岁数把儿:正宗的用柳木棍长3.5尺,麻杆棍儿细棒儿,7寸,据亡者的年龄,50岁50根,60岁60根……把细棍儿用麻丝儿,火纸,毛条儿2尺长的白纸条儿捆在柳木棍上方,毛腿棍(哀杖),剪成2.1尺长,白纸毛条缠大头,下边留半尺不缠,烧铺,报庙,送城,出棺时孝子拿上,表示哀杖之意。
入殓:棺材内第一层铺小灰,小灰上面铺棉花,棉花上面铺白布,尸体抬放其上,右手拿打狗棍,左手拿炸狗蛋儿,口含铜钱,以免托生哑巴。

Image

换汤:五服内,端条盘儿,上面搁三碗面条儿,火纸,在灵前三叩首,主祭人回礼。第二天下午,唢呐班接客,迎接吊孝,三朋四友,亲戚邻居,吹奏民间乐曲,地方剧种《游场》、《曲剧》、《豫剧》、《越调》、《宛梆》。
烧铺:第二天吃过晚饭,长子扛大幡,次子扛岁数把儿,拎香纸筐哩,撒小灰,拎罐儿,舀面条儿哩,在前头,唢呐班第二,孝子第三,撒12个灰圈,每个圈儿内舀一勺面条儿,扔一张火纸,12个圈代表12个月。第三天上午,姑娘抬猪头大馍,抻孝幛,放鞭炮。

第三天上午送城:男者,有社火马,女者有八抬大轿,男者穿过的旧衣服搭在马背上,女者穿过的上衣搭在轿上,到送城的终点烧掉,其他葬仪与烧铺相同。

Image

合顶,合口:出殡前,死者心爱之物放在尸体两边,铁器之物不能放(因铁器镇魂)孝子看最后一眼,合顶者(匠人)先钉天花板儿,然后合顶,钉抓钉时,长子跪在棺材下,喊爹(妈)躲钉!
合顶毕出棺:执客拿一把菜刀在碗上狠狠打一下,菜刀在左扇门一下,右扇门一下啪!啪!两下,“出棺”!
摔老盆:老盆放在棺材前头,孝子头应老盆跪下,起棺时舅舅摔老盆,没有舅,老表代替(具体情况太复杂,不多赘述)。

Image

下棺:下棺前,先由长子下坑扫墓,扫帚从前到后扫三下,再用锨拆三下,葬食罐儿放在前头,△之内,葬食罐儿,内装换汤时的面条儿,三块猪肉,红筷子穿7个小饼儿,用红布裹起来,五色线扎紧,其意代表锅。
撒五样粮食,硬币,夫妻双亡者,横穿搭桥布,摆弓箭,三根中间一根长直,左右两根45度向后射,然后下棺,择时者按时间下棺,不定时者,随时即可,放鞭炮,吹喇叭(唢呐班)落圹后,执客喊“谢客”,唢呐班奏乐,结束。
作者简介

Image

梁尚端,高中文化,南阳市新野县人,民间文艺工作者,唢呐生涯60年。1975年考上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通知书将一个“端”写成“瑞”字,一字之差。入赘他乡至今。南阳市民俗研究会理事、新野作协民协会员,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会员。80年代开始习作,先后在《半月谈》《神州民俗》《三农》《南阳民俗》等杂志上发表文章(论文)59篇。

Image

网络文刊百姓文化视点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展示名家精品 发现推介新秀

文友交流 资讯采编 影视制作 朗诵播音

编辑部

文学顾问:张银河

顾委会:张志芳、张慧、马士龙

值班编辑

周一南阳张志芳、周二三郑州赵新泉、周四五南阳毛德山、周六日南阳曹会林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