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一场葬礼往往承载着许多传统习俗。即便是在今天,许多的年轻人都说“百无禁忌 ”,但是像葬礼的话,很多的规矩还是得遵守的。这个也叫入乡随俗,而且也是对逝者的最大尊敬。

说起农村葬礼的规矩,那其中的说道可不少,今天就来说一说摔孝盆,这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环节。那为什么一定要摔孝盆呢?而且还必须是长子、长孙来摔呢?

咱都知道,农村的葬礼那可是有着深厚的讲究。这摔盆啊,可不是随随便便一摔就完事了。这里面的说道可多了去了。

先说这盆,它有个特别的名字,叫“阴阳盆”。老人们都说,人去世后会经过望乡台,那里有块三生石,记着亡灵们的前世今生。等亡灵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桥上有孟婆端着孟婆汤等着呢。

这葬礼上摔的盆,就是给亡灵盛孟婆汤用的。俗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阳间的东西是不能带走的,必须摔碎了才能带走。

因此要是不摔这个盆,亡灵就喝不到孟婆汤,那可就成了孤魂野鬼,得受尽苦楚。所以啊,家里人在葬礼上必须得把这个盆给摔了。

而且这个瓦盆还是特制的,其中在底部还有孔呢。为啥有孔呢?这是逝者的家人希望孟婆汤能从孔里流出来点,这样亡灵就不会把在世的亲人给忘了。

说不定投胎转世后,还能再续前缘呢。当然了,这个是民间的迷信说法了。

不过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和知名的历史人物范蠡有关。传说范蠡那可是个大富商,特别是瓷器生意做的非常好,很快就成为了富可敌国的首富了。

可到范蠡娶了西施,到老了也没有孩子,正愁着家业传给谁呢。他老婆西施就说“人在物在,人去物去”。

农村葬礼为什么要摔盆?而且还必须长子、长孙摔?

于是范蠡找了个同族后辈,在葬礼上把祖传的老瓦盆给摔碎了,还把全部财产都给了他。

从那以后,就有了在葬礼出殡前摔盆的习俗了,并且谁摔盆,逝去之人的家业就都由摔瓦盆的人继承了。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现在很多地方都还保留着。

那么,再来说另外一个问题,为何摔瓦盆的都是长子长孙。为啥非得是他们,而不是其他的人呢?

其实前面也已经说到了,摔盆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谁摔盆,那就谁继承逝者的财产和地位。

另外,咱都明白,对于长子的责任可大了去了。不仅得供养老人,还得管教弟弟妹妹。这么重的担子挑着,那自然就有优先继承财产的权利。

在古代,这可是没啥可怀疑的事儿。摔盆的人那叫孝子,按老规矩,可以承继死者的大部分家产。

那如果长子、长孙不再了,或者是没有长子呢?其实这个也是有规定的,一般都是有侄子来摔,而且是没有成家的侄子,就是没有结婚。

这样相当于侄子就是逝者的“长子”了。这样也不奇怪,因为继承了别人遗产,那也得尽做别人“儿子”的义务。

关于摔盆,还有很多的规定要遵守。比如这个盆,必须是在出殡前摔,而且得摔得越碎越好、越响越好。

这又是为啥呢?因为这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就是盆子摔得越碎,就越契合岁岁平安。

咱老百姓可不就图个平安嘛,发财都不是最大的幸福,平安才是。所以在葬礼上,孝子都得卯足了劲,想把瓦盆摔得四分五裂。

为了把盆摔碎,一般都会在边上放一块砖头,这样盆是瓦的,摔在砖块上肯定碎掉了。

要是这盆没摔碎,那可麻烦了,不过也有一个办法能解决,就是赶紧让后面抬棺的人把盆踩碎,但可千万不能捡起来摔第二次。

另外,古人有出殡前摔盆的习俗,也有其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人出生的时候交临盆,而去世了把盆摔碎,这个叫有始有终。

而且把盆摔碎,也是让离世之人体面地下葬,就是古人认为的孝道。而这摔瓦盆更是葬礼的重中之重。

除此以外,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在出殡前摔孝盆,其实也是让前来祭拜的亲友们跟逝者完成一个告别仪式。“摔丧盆”就是这么个最好的机会。

等盆一摔,此后所有人都得调整心态,迎接新生活。表示逝者已经走了,活着的人就要好好的生活,从此阴阳两隔了,不要过度的挂念了。

这些传统习俗虽然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它代表着农村人的一种情感寄托和对逝者的尊重。在农村人的心里,亲人去世是件大事,得按照老规矩来,让逝者走得安心,也让活着的人心里有个慰藉。

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有些习俗会慢慢改变,但这摔盆所蕴含的亲情和孝道,永远都不会被忘记。它会一直留在农村人的记忆里,成为农村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