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竞争形势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近10年来,我国人口总数从13.67亿增加到14.1亿,但猪肉的人均消费量却从2014年的42.6公斤,降到了2023年的42.2公斤,并且猪肉价格也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这显示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国民餐饮消费多元化,猪肉虽每年维持着较高的消费总量,但消费占比在持续下降。

值得重视的是,将来随着人口总数逐渐下降、猪肉消费占比持续降低,猪肉消费总量也将有所降低。农业农村部研判,未来猪肉消费或减少500-1000万吨,到2035年,我国肉类消费需求量约1亿吨,人均约72公斤,其中猪肉消费量约35-38公斤。

这对生猪市场而言,无疑将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集约化发展之下,我国生猪产能常年处于饱和状态,并且生产水平快速提升。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我国生猪出栏率从1978年的55%提升到现在的160%,2023年的PSY也已达到20.4左右,料肉比降到了3:1。

从2024年的生产数据也能看出,全国能繁母猪的存栏三季度维持在4000万头左右,但是6月7月8月规模场的新生仔猪数量却连续3月高于4000万头,并且8月份继续环比增长0.7%(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可见,生猪生产力的提升已非常明显,即便母猪产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也可以生产足够的仔猪来满足需求。未来10年,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猪肉需求的持续减少,养猪的竞争压力或越来越大。

那么,如何才能应对这种持续提升的竞争压力,做到基业长青呢?

养猪的长效运营

养猪的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成本,在猪周期到来的时候少亏钱,盈利期多赚钱。

实际上,只要能够做到长久正向经营,养猪整体是能够盈利的。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从2009到2023年的15年中,出栏一头猪的年均收益为353元。可见,虽然过去15年猪周期上下起伏明显,并且其中还有非瘟后的“超长猪周期”,但是养猪的整体盈利仍旧可观。

那么,养猪该如何才能做到长效运营、整体盈利呢?

毫无疑问,首先最重要的基础就是“非瘟防控”,2018年以来无论是大猪企还是小猪场,如果不能很好地防控非瘟,那么即便平常有着再好的成绩、再大的规模,最终也会遭受惨重的损失。

其次,除了非瘟以外其它疾病的防控也是“长效运营”的关键,现在我国养猪业面临着“新病频发、旧病新发”的复杂态势,光是蓝耳和猪瘟每年都会带来重大损失。

对于猪场而言,其实将这些重大疫病抵御在外,就已经领先多数同行。

此外,猪场的“持续经营能力强”也是拉开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首先猪场在环保层面一定要过关,其次现在猪场的人员变动较大、养猪业人才缺口大,那么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对于猪场的兴旺也非常重要。

而从完全成本来看,养猪是一项长期事业,对于饲料原料价格的把控或许非常困难,但是市场上也总有许多新技术、新方案,帮助养猪实现整体的增效降本,也总有一些大猪企、小猪场实现了优秀的养殖成本。

重点在于,一家猪场是否有想法、有行动来学习和落地这些新技术,这是猪场间拉开差距的内核原因所在。

猪好多网为了帮助广大养殖户朋友获取最新的前沿生产技术,特别邀请了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行业机构、集团猪企、产业链相关企业于2024年11月27-29日在江西南昌共同举办“2024母猪产业大会暨第二届规模猪场母猪批次化生产产业峰会”,本届盛会将以“新质赋能·聚势共进”为主题,围绕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形势、母猪高效繁育策略、批次化生产技术创新与高效应用等话题,汇聚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产业上下游专业人士,共同分享真知灼见。

也许有朋友会说,批次化养猪已经全面普及,也能算得上是前沿技术和需要学习探讨的技术吗?

实际上,“母猪批次化生产”确实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模式,最早的东欧和东德在1974年就开始采用母猪定时输精技术作为管理措施,2000年以后,欧洲国家就以母猪批次化生产模式所带来的生产力,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与地区……

但即便批次化生产技术发展久远,国内猪场间的差距也非常明显,仅仅是PSY、健仔数、母猪非生产天数等等繁殖方面的差距都很大,更不用说标准化流程下人效、管理方面的差距。而这些要素,恰好是一家猪场在未来10年能否做到“长效运营”关键所在。

而“母猪大会”正是致力于为每家规模猪场带来最前沿、实用的新技术,其中既包含对批次化技术的最新理解和增效方案,也包括对于精准营养、生物安全等一系列重要层面的新技术。

如果您也想要学习这些新技术,持续改善和提升猪场的生产管理方案,或者与业内优秀的养猪达人沟通交流……都欢迎您来参加将“2024母猪产业大会暨第二届规模猪场母猪批次化生产产业峰会”。

2024年11月27-29日,江西南昌——我们期待与您一同,聚势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