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帕努伊岛于1722年被荷兰航海家雅各布·罗格文发现。

当时,他率领船队在南太平洋航行,意外地发现了这座孤岛。由于发现该岛的日期是复活节,所以就将其命名为复活节岛。

这次发现让这座原本与世隔绝的岛屿进入了外部世界的视野,此后便逐渐被更多人知晓。

当时岛上约有两三千居民,他们是波利尼西亚人的一个分支,处于石器时代的文明阶段。

这些居民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传统,不过岛上的生态状况却很差。

曾经覆盖岛屿的拉帕努伊棕榈,是一种和智利酒棕榈相似的树木,其树干上没有树枝,是制造搬运工具与船只的理想材料,果实可以食用,还能用于制糖、酿酒,对复活节岛居民的生产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因为人类过度砍伐以及老鼠啃食种子等原因,这种棕榈树在1400年左右灭绝了。

还有哈兀哈兀树,这种树的纤维可用来制作绳索,在岛民建造房屋、运输石像等活动中,对于绳索制作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今也已灭绝。

唯一幸存过的托罗密罗树,密度较大,适合木雕,也可以用来烧火。

但在环境恶化、植被大量减少后,全岛只剩下一株托罗密罗树在苟延残喘,不久后,这棵仅存的树也死了。

幸运的是,它的种子被带到了瑞典的哥德堡植物园培育并保存了下来,日后得以重返复活节岛。

岛上只剩下稀疏的、高度不超过三米的灌木。

由于森林被过度砍伐,土地变得贫瘠,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野生动物也仅剩下老鼠和一种小蜥蜴等少量物种,整个岛屿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象。

环境破坏后,复活节岛的岛民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在环境破坏之前,岛民能够乘坐用棕榈树制成的船只出海捕捉海豚等海洋生物,海豚曾是他们食物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食物总量的三分之一。

然而,随着树木大量减少乃至灭绝,岛民失去了建造船只的材料,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出海捕鱼,公元1500年后,海豚的骨头从人类的生活垃圾中消失了,渔业资源也难以被利用。

社会结构也逐渐瓦解。在环境破坏之前,岛内已经形成了政治体系和社会阶级分化,有酋长、祭司等统治阶层。

然而,随着资源枯竭,没有足够的食物来养活这些上层人士,原本复杂的社会结构无法继续维持,统治阶层的地位逐渐衰落。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秩序的混乱,各个氏族和部落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导致岛内战争频繁发生。

全岛各处都散布着当时的石制匕首与长枪等武器,岛民们的居住地点也从地面转移到了遍布全岛的地下洞穴内,以此来躲避战争的威胁。

这使得人们无力继续石像的建造和运输,大量未完工的石像被丢弃在采石场和运输途中。

这些石像平均高约13英尺(4米),重13吨,最高的达22米,最重的超过300吨。

它们雕刻得十分精美,每一尊都有着独特的面貌特征,脸上鼻梁高挺、眼窝深陷,有些石像头上还戴着奇特的帽子。

但当时很多石像已经被推倒或破坏。

这些石像大多是用凝灰岩(由固结的火山灰形成的轻质多孔岩石)雕刻而成,被放置在被称为“阿胡”的祭祀石台上,并且它们的脸部大都朝着大海的方向。

据推测,复活节岛环境被破坏之后,资源变得有限,随着人口增长,对食物、土地等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

不同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所以推倒对方部落的石像就成了一种打击对手、彰显自己部落胜利的方式。

跑者李军:复活节岛的石像为啥被推倒

石像在当时被视为部落的精神象征和祖先的化身,推倒它们能够对敌对部落的心理和信仰造成巨大冲击。

在激烈的冲突中,推倒石像是一种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报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