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1843年,上海作为第一批“五口通商”之一的口岸正式开埠。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工程教育还处于落后的状态,只有部分在上海的外国工程师和传教士开始了一些零星的现代化建设。因此,上海始终缺乏统一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格局呈现局部有序而整体无序的特点。直到1920年起,随着中国留学生从海外学成归来,他们带着满腔的热忱和先进的建筑理念,纷纷在上海设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20世纪20年代,上海市在今天的杨浦区内规划了新的城市中心。这一计划包括区域的选址、道路系统、详细分区规划和行政区规划与建设等。区域内包括政府大楼、各部门办公楼以及运动场、图书馆、博物馆、医院、公园等项目。当时的上海市政府聘请一位年仅31岁的建筑师来担任市中心区域建设的“主帅”,这位年青有为的建筑师,便是后来与梁思成齐名,被中国建筑业奉为“北梁南董”的董大酉。
建筑师简介
董大酉
1899~1973
浙江杭州人
摄于杨浦区图书馆
1922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现清华大学)。同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筑科学习,获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开办董大酉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作品遍布上海、南京、西安、天津等城市。董大酉是中国最早的工程师学会会员,曾任中国建筑师学会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等重要职务。
在设计这一全新规划的区域时,董大酉展现了他深厚的建筑学功底和独到的设计理念,他不仅参考了华盛顿特区的城市布局,设计了大片的规整草坪,还亲自主持设计了一系列重要建筑,如:现上海体育大学办公楼、现杨浦区图书馆、现长海医院影像楼、现江湾体育场等,这些建筑至今仍是上海城市历史中的重要遗产。
当时的城市中心规划设计图,源自《中国建筑》第一卷,第六期
推荐路线:长海医院影像楼→上海体育大学办公楼→杨浦区图书馆→江湾体育中心
古典主义复兴
古典复兴的设计手法大体有三类
仿古的“宫殿式”、折中的“混合式”
以及“以装饰为特征的现代式”
01.混合式
长海医院影像楼
「杨浦区长海路174号」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长海医院影像楼历史照片
长海医院影像楼于1935年建成,坐东面西,与现杨浦区图书馆相对,形式也基本相似,造型仿北京城的鼓楼,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该楼的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重檐歇山黄色琉璃瓦顶,四周平台用仿石望柱栏杆围护,外墙用人造石砌筑。两侧高2层,仅底层开窗,顶部用玻璃顶棚采光。长海医院影像楼的内部装潢也与外观风格一致,楼内中央至塔楼梁枋、天花均有大量结合了北京故宫和江南格调图样的花草纹彩绘,为旋子彩画中等级最高的金线大点金,显得富丽堂皇。
长海医院影像楼现状
长海医院影像楼与杨浦区图书馆是一对“双子楼”,同期施工,建筑平面都呈“工”字形,属于混合式古典复兴建筑。两栋建筑的外观和形态大体相仿,都在两层平顶楼房的新式建筑上,中间局部突起3层门楼。用庄严的黄琉璃重檐歇山顶辅以华丽的装饰性斗拱,四周平台环绕中式石栏杆,集中地展示中国传统风格。这两幢建筑突破中国古典建筑的三段式构成,建筑形体由功能确定,是对“宫殿式”做法的一种改良。
长海医院影像楼现状细部
02.混合式
杨浦区图书馆
「杨浦区长海路366号」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杨浦区图书馆历史照片
杨浦区图书馆始建于1934年8月,有沪上“小故宫”的美誉,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杨浦区图书馆现状
这是一座安置在古城楼式建筑内的图书馆,坐西朝东,整体建筑仿北京钟楼样式建造,将新古典主义的构图手法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有机结合。庄重大气的裙楼上,门楼飞檐大顶,梁柱斗拱,浓墨重彩,上方黄色琉璃瓦是图书馆最为显著的标志,门楼屋顶为古典重檐歇山式,上部点缀着吻兽饰件,整栋建筑雕梁画栋、重檐歇山、琉璃瓦顶、天花彩画,极具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华贵气息。在民族风貌外表下,内部设施则力求现代化,电梯、卫生与消防设备等一应俱全。
杨浦区图书馆现状
门楼是整栋建筑中最出彩和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屋檐之下金碧红绿的彩绘,让上方黄色琉璃屋顶与下方朱红门窗之间有了转换与过渡,让建筑形象更显辉煌绚丽。门楼外围,有石栏杆、装饰斗拱、彩绘、琉璃瓦等,垫拱板上的“退晕三宝珠”火焰、如意宝瓶彩绘、护栏上的云纹图案等体现了传统吉祥的寓意和古典意境之美。二楼的目录室借鉴西方建筑设计了顶部采光天窗,天窗之下架设彩绘梁枋,抬头之际,小格窗框外的风景也别有韵致。
杨浦区图书馆现状细部
03.宫殿式
上海体育大学办公楼
「杨浦区长海路399号」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体育大学办公楼历史照片
1933年10月正式落成,又名“绿瓦大楼”,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目前是上海体育学院的办公楼“绿瓦大楼”。
这一建筑是当时新城市中心区域中最先建成的一栋,位于这一区域的中轴线上,是中国古典复兴设计手法的经典实例。
上海体育大学办公楼现状
上海体育大学办公楼是仿古的宫殿式建筑,主体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观造型上,大楼采用“涂彩飞檐梁柱式”。建筑东西长93米,中部为主楼,为歇山顶、绿色琉璃瓦屋面,两侧屋面为庑殿顶。其纵向也采用的三段式构图,底层处理成仿石的基座;二、三层处理成木构柱枋形式;顶部为大屋顶,檐下斗拱仿清式做法。外立面和室内细部装饰,如屋脊、仙人走兽、斗拱、雀替、梁枋彩画、门、窗、格扇、栏杆等,均仿清官式做法。
上海体育大学办公楼现状细部
04.装饰特征
江湾体育场
「杨浦区国和路346号」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江湾体育场历史照片
江湾体育场由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三大建筑构成,占地300亩,于1935年建成,是当时远东地区设备最完全,也是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场,可容纳6万名观众。2023年2月,江湾体育场入选“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名录。
江湾体育场整体呈椭圆形,整栋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其外墙为中国古典红砖清水墙,连绵如城墙一般,另有120个通向看台的罗马式拱券形门洞。墙面除了清水红砖外,还使用了看似大块白色岩石的“斩假石”装饰面,这种装饰手法因首创于沪,又称“上海石”。
江湾体育场现状
主体建筑运动场看台两侧司令台设计成三孔券门牌楼式建筑,由三座高八米的拱形大门进入大厅,再由六座拱门进入内厅,红地砖、黄粉墙、宫灯、花窗凸显民国时期的特色,顶部左右两端各设古铜色金属大鼎一只。游泳池为露天标准游泳池,由人造汉白石筑成。
江湾体育场的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的典范,它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如飞檐翘角、红砖墙、拱形门洞,又有西方现代建筑的特点,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跨度屋顶。体育场的设计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江湾体育场现状细部
“
在中华民族意识日益觉醒的时代背景下,近代中国建筑师们深刻认识到,传承与创新是推动建筑文化发展的双轮驱动力。这一认识促使建筑师们积极探索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既保留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古典主义复兴风格的建筑便是当时在这一思潮下应运而生的主流选择,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成为了建筑师们表达连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设计理念的重要探索与实践。
”
*本文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杨浦区图书馆、《中国建筑》图书、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官网。
素材: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
编辑: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来源:
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公众号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