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美剧《空战群英》中,B-17机群穿行于德军高射炮弹的爆炸黑云之间。

英国官方关于对德战略轰炸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德军)高射炮数量充足,但相对而言其雷达引导能力低下,即使在数量最多的时候也不能证明是一种非常致命的武器。”还有一些学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高射炮击伤了很多飞机,并迫使轰炸机飞得更高,但是击落的寥寥无几。”支持这种观点的一个证据是,有统计表明德军88毫米高射炮平均消耗16000发炮弹才会击落1架盟军轰炸机,这意味着巨大的资源浪费,甚至被视为拖垮德国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威名远扬,被称为“反一切炮”的88毫米高射炮担当本职角色时真的如此不堪吗?这还要从德国本土防空体系的构建及高炮部队的实战记录中寻找答案。

构筑德意志的铁穹

作为战争史上最早实践战略轰炸理念的国家,德国曾在一战时期用齐柏林飞艇和“哥达”轰炸机从空中向不列颠播撒恐怖。或许正因为对空中力量的深刻理解,德国人很早就对防空作战给予关注,其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普法战争。在一战期间,德军地面防空部队击落了1588架飞机,超过其他参战国的总和。一战结束后,德国军队受到《凡尔赛和约》的严格限制,仅可保留小规模防空部队和旧式高炮。然而,一纸条约无法禁锢思想,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军继续深入研究防空作战,并为未来重建强大的防空力量而暗中准备。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一战时期德军装备Flak 16型88毫米高射炮,也是日后Flak 18型88毫米高射炮的前身。

1929年10月至1930年3月,在魏玛国防军内部刊物《军事周刊》上刊登了一系列探讨防空作战的文章,这些文章精准预见了在下一场战争中“庞大的空中舰队将通过轰炸迫使德国屈膝投降”,同时提出了多种防空举措,其中首要事项就是发展重型高射炮,此外还包括通过烟幕发生器制造烟幕保护目标,用探照灯照射使敌方飞行员致盲,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构建防空掩体,对工人进行应急救援和消防训练等等,几乎所有措施都在后来的战争中得到运用,可谓勾画了德国本土防空的蓝图。

在理论建设的同时,防空部队的重建也在同步秘密进行。1930年1月,魏玛国防军正式组建了高射炮兵部队,由冈瑟·鲁德尔中校负责这一新兵种的组织建设和装备发展。对于未来德国防空体系的构建,鲁德尔提出三大关键因素:首先是高性能的高射炮,能够与在10000米以上高度飞行,时速达600千米/小时的敌方轰炸机交战;其次是高射炮兵必须具备在夜间或浓云密布的气候条件下作战的能力;最后,要考虑到未来敌方轰炸机将敷设更多的装甲,以抵御高射炮的攻击。事实证明,鲁德尔的观点极具前瞻性。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德军“高射炮兵之父”冈瑟·鲁德尔,后来晋升高射炮兵上将。

在防空作战的早期研究中,德军已经提出高炮集中指挥的方法,即由一部射击指挥仪同时管制多门高射炮进行集中射击。与之相适应,德国蔡司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受德国军方委托开发新型指挥仪,于1930年交付,被命名为P27型高射指挥仪,通过高精度光学测距仪与弹道计算机的结合,确定目标方位、高度和速度,解算射击诸元,有效指挥射击,到1939年时已经升级迭代为P40型,成为德军高炮部队的标配。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德军高射炮兵则依靠对空听音机和探照灯搜索目标。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德军高炮部队标配的P40型高射指挥仪,通常一部指挥仪可以管制4门高射炮。

在火炮装备方面,鲁德尔将新型88毫米高射炮作为主战装备,因为在威力、机动性和运作成本方面最为均衡,更大口径的高射炮虽然威力更强,但过于笨重,不便机动部署且造价高昂。1933年12月,FlaK 18型88毫米高射炮走下克虏伯兵工厂的生产线,进入德军高炮部队服役。FlaK 18型高射炮初速可达840米/秒,最大射高9900米,在熟练炮组操纵下射速可达15~20发/分,配合性能优良的火控设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射炮,而且其对地射击能力也相当强悍,后续又推出FlaK 36/37/41等改进型,从1933年到1945年全系列产量高达21000余门,缔造了无数的战场传奇。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今日陈列于博物馆内的Flak 36型88毫米高射炮,堪称史上最负盛名的高射炮。

在88毫米高射炮之外,德军还陆续开发了FlaK38/39型105毫米高射炮、FlaK40型128毫米高射炮、Flakzwilling 40/2型128毫米双联装高射炮等重型高炮,其射高达到11000~14000米,但重量成倍飙升,产量也较少,多数部署在固定阵地上,比如高大的防空塔。在重型高射炮之外,德军还装备了大量20毫米、37毫米轻型高射炮,用于对付低空飞行目标,从而构成了由低到高的多层次防空火力体系。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1945年部署在柏林某防空塔内的Flakzwilling 40/2型128毫米双联装高射炮。

1933年1月,纳粹党上台,执掌大权的希特勒以异于常人的敏感认定高射炮兵是守护德国本土的重要力量,因此在重整军备过程中赋予高炮部队极高的优先度。1935年3月,德国空军正式成立,高射炮兵成为空军的一个独立兵种,其首要职责是协同战斗机部队保卫德国本土免受敌方空袭,同时还要为地面部队提供防空掩护,必要时还要支援地面作战。德国陆军和海军也拥有自己的高炮部队,但规模和获得的资源都远不及空军高炮部队。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1935年9月,Flak 18型88毫米高射炮在纽伦堡击毁上亮相,它与从空中飞过的战斗机群共同构成德国空军的新形象。

在纳粹高层的大力支持下,德国空军高炮部队在1933年到1938年间迅速膨胀,到1939年9月二战爆发时,已拥有超过70000名官兵,组建了657个重型高炮连(装备2628门88毫米/105毫米高射炮)、650个轻型高炮连(装备6700门20毫米/37毫米高射炮)和188个探照灯连(装备2052部探照灯),他们奉命保护全德国范围内2359处重要目标,包括重要的工业企业和军事设施。如果说战前德军高炮部队的建设有何缺陷,雷达研发的滞后要算一个,虽然早期预警雷达“弗雷亚”在战争爆发时已投入使用,但真正具备火控能力的“维尔茨堡”雷达直到1941年夏季才服役。尽管如此,在二战爆发时,德国依然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装备最精良的地面防空力量,也难怪已经晋升高射炮兵上将的鲁德尔自豪地宣称:“高射炮将是未来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捍卫帝国心脏地带

1939年9月二战爆发伊始,英国皇家空军就对德国本土展开空袭,却在德国人构建的空中防线面前撞得头皮血流,在战斗机和高炮的双重截击下损失惨重。1939年底,皇家空军放弃了昼间轰炸,转而以夜间轰炸为主要作战方式,并在随后的战争中贯彻始终。然而,黑夜为轰炸机群提供了保护,但也增加了瞄准难度,而且缺乏四发重型轰炸机,夜间导航技术也不完善,使得夜间空袭效果不佳。1941年8月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仅有10~20%的轰炸机将炸弹投进距预定目标8千米以内的范围,加上10~30%的哑弹率,整体轰炸效果相当惨淡。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美剧《空战群英》中德国高射炮兵奔赴战位的镜头,从背景中的风车判断应为荷兰境内。

尽管战争初期德国本土的防空压力并不大,但随着德军在欧陆上连战连捷,控制区域逐渐扩大,德国空军高炮部队的规模也急速扩张,到1940年底已达到528000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射炮兵属于技术兵种,官兵多具备电气或机械工程的学历背景,素质较高。到1942年初,仅部署在德国本土和西线的防空部队就有866个重型高炮连、621个轻型高炮连和273个探照灯连。为了阻止盟军轰炸机入侵德国腹地,德国空军将高炮部队主要部署在两道防线上:第一道沿法国北部、比利时、荷兰、丹麦海岸线部署,这片空域是盟军机群进出欧陆的必经之处,被称为“轰炸机高速公路”,除了负责早期预警外,这条防线可以在盟军出击和返航时两次进行拦截;第二道防线则是沿德国西部边界,从瑞士边界到北海海岸设置的防空区,由高炮和战斗机共同守卫,此外德国各大城市也都重兵布防。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德军88毫米高射炮连正在进行夜间对空射击。

德军高炮迎击盟军轰炸机群的射击方式有三种:首先是持续跟踪射击,利用光学瞄准具或雷达获得精确目标数据,以领航机为瞄准点实施连续射击,直到机群脱离射程,由友邻单位接替射击,这种方式最具效率,对盟军机群威胁最大;第二种是预设集火射击,用于夜间或云层较厚的天气,且难以获得有效雷达指引的情况,利用相对粗略的目标信息判断盟军机群航线,并设置若干集火地点,组织高炮集中射击;第三种是弹幕射击,同样用于夜间或恶劣天气且雷达失效时,集中尽可能多的高炮在盟军机群轰炸航线上的某个区域进行密集射击,形成一个盒状弹幕区,迫使盟军机群转向规避或硬闯弹幕,此种方式最耗弹药。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德军高炮部队装备的“维尔茨堡”火控雷达。

德军高炮部队在战争初期在技术装备上取得的最大进展是获得了实用的火控雷达,并建立了有效的雷达引导体制。“维尔茨堡”雷达由德律风根公司研制,1940年交付首台原型机,经过改进后于1941年夏季正式列装,早期型号探测距离为24~38千米,后期型号提升至70千米,测距精度为±10~15米,能够为高炮和探照灯提供稳定的目标跟踪,极大提高夜间防空能力。随着“维尔茨堡”雷达的装备,夜幕不再是轰炸机的保护色,英军夜间轰炸的损失明显上升,一度陷入低谷。英国轰炸机司令部在1942年进行的为期三个月的跟踪调查显示,70%的装备损失和人员伤亡是由高炮造成的。然而,相比急剧扩张的高炮部队,雷达始终供不应求,到1944年时德军仍保有5560台对空听音机。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德军高炮部队装备的对空听音机。

对德战略轰炸在1942年2月迎来转折点,英国皇家空军发布第5号通令,决定采取面积轰炸,即不再追求精确命中目标,而是以整座城市作为目标加以大面积摧毁。同时轰炸机司令部迎来新任司令阿瑟·哈里斯上将,他上任后不久即在5月30日组织实施了首次“千机轰炸”,并验证了“轰炸机流”战术,1047架轰炸机以中队为单位,按照预定高度和时间对德国第三大城市科隆连续实施空袭,持续时间长达90分钟,希望以此压垮德军防空体系。这一战术收到了预期效果,英军在科隆上空损失了22架飞机,其中16架被高炮击落,当晚的总损失为41架,相比整体出击规模,这个损失率相当低,而科隆有1.8万栋建筑被毁,超过5.5万人伤亡。继科隆之后,埃森和不莱梅遭遇另外两次“千机轰炸”,德军防空部队表现拙劣,令希特勒对戈林大为失望。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描绘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群空袭科隆的画作,这座城市在1942年5月遭受首次“千机轰炸”。

1941年12月美国参战后,美军第8航空队于1942年春进驻英国,从8月开始对西欧德占区实施小规模空袭,以获取经验。与英军不同的是,美军信奉昼间精确轰炸理论,坚信具备强大武备的B-17和B-24轰炸机足以抵御德军战斗机的攻击,但忽视了德军高炮的威胁。最初的行动损失轻微,增强了美军高层对昼间轰炸的信心,但一线人员对于德军高炮火力的恐怖深有感触。1942年秋,日后以“火烧东京”闻名的寇蒂斯·李梅上校就任第305大队指挥官,他向第97大队指挥官弗兰克·阿姆斯特朗上校咨询德军高炮的情况,得到的回答是:“如果你保持高度直线飞行哪怕10秒钟,敌人就能把你打下来!”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1942年夏季在英格兰上空编队飞行的美军B-17“空中堡垒”轰炸机群。

尽管英军祭出“千机轰炸”大招,美军“空中堡垒”也登上舞台,盟国轰炸机部队与德国防空部队之间的决战并未在1942年正式揭幕,截至1942年底,盟国对欧陆投掷的炸弹吨位仅占战争期间全部投弹量的6.5%。对于德国防空部队而言,真正的严峻时刻将在1943年到来。

鏖战空中无敌舰队

1943年1月,英美两国首脑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决定两国空中力量对德国实施联合战略轰炸,即“直射”行动。基于高层决策,英国轰炸机司令部在1943年春夏对德国鲁尔工业区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空袭,而美国第8航空队也在积极准备,发动针对德国本土目标的远程空袭,从而开启昼夜交替的轰炸模式。来自英美空军的压力从德国高炮部队的进一步扩充就可见一斑。在1943年初,部署在德国本土的高炮部队有659个重型高炮连和558个轻型高炮连,到同年6月已增至1089个重型连和738个轻型连,而到1944年1月达到1234个重型连和693个轻型连,部队总数较1942年增加了61%。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德军88毫米高射炮阵地(左)与严阵以待的高射炮兵(右)。

大量增加的高炮部队与从其他战线回防的战斗机部队一道,对盟军的空中攻势展开激烈而顽强的抵抗,令对手经历了一个“血雨腥风之夏”。在1943年6月英国皇家空军对鲁尔区的系列空袭中被击落了207架轰炸机,占一线作战力量的三分之一。1943年8月17日,美军第8航空队对施韦因富特和雷根斯堡展开大规模空袭,付出高昂代价,376架轰炸机中被战斗机和高炮击落了60架,另有173架被击伤。盟军尝试通过低空轰炸规避德军的高炮火力,1943年8月1日,166架B-24低空空袭普罗耶什蒂油田,结果33架被高炮击落,10架被战斗机击落,另有56架被击伤。连番挫折迫使盟军一度暂停进攻,寻求新的克制之道。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1943年8月17日飞往施韦因富特的美军B-17机群,此次轰炸遭受重大损失。

1943年7月24日夜,791架英军轰炸机空袭汉堡,它们使用了名为“窗口”的秘密武器,即干扰铝箔,使得德军防空雷达系统陷于瘫痪,大多数高炮和夜间战斗机错失目标,英军仅损失了12架飞机,空袭大获成功,“窗口”很快被普及使用。但是,铝箔的干扰效果并不持久,容易被高空强风吹散,同时德军通过升级雷达和完善通信等措施加以反制,到1943年秋季基本恢复了防空能力。除此之外,盟军轰炸机还采取避开防空阵地、疏散队形、提升飞行高度、加速飞行、机动规避等措施降低德军高炮的威胁。

盟军最大的优势还是与日俱增的物质力量,虽然在1943年损失了大量飞机,但后方工厂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飞机,在弥补损失的同时还继续扩充部队规模。到1944年初,美军第8、15航空队可以单日出动3000架重型轰炸机,而英国轰炸机司令部也能同时出动1300~1400架重型轰炸机。与之相对应,德国在本土和占领区的地面防空力量也在1944年2月达到顶峰,部署了13500门重型高射炮、21000门轻型高射炮、7000部探照灯、2400个阻拦气球。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1943年基尔夜空中交织的高射炮弹道,德军高射炮部队以密集弹幕迎击英军轰炸机群。

然而,德军高炮部队最大的危机来自其内部。1943年德军在东线战场和北非战场遭遇重大失败,损失大量兵员。为了弥补前线损失,德军从高炮部队中抽调大量人员转入地面作战部队,高炮部队成为德军最重要的兵源储备。他们留下的空缺则被来源各异、缺乏训练的替补人员填补,其中包括由工人和公务员组成的兼职防空炮兵,他们白天工作,晚上执勤,还有帝国劳工阵线成员、女性辅助人员、希特勒青年团员、外籍志愿兵,甚至还有苏联战俘!以1944年10月的第14高炮师为例,全师62500人中仅有28000人是正规空军官兵,其余都是替补人员,兵员整体素质的下滑直接导致高炮部队作战效率的降低。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战争后期,两名年纪轻轻的高射炮手在一名老兵指导下操纵20毫米高射炮,他们明显是十几岁的青少年。

尽管如此,由于数量众多,德军高炮部队直到战争末期依然保持着对盟军轰炸的抵抗力,在1944年最初4个月中,美军第8、15航空队有315架轰炸机被高炮击落,另有10563架被击伤。随着“野马”战斗机被用于远程护航,以及盟军对德国航空工业和石油工业的系统打击,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遭遇灾难性的损失,到1944年秋季,盟军已基本掌握了欧陆的制空权,高炮部队几乎成为保卫德国领空的唯一支柱。1944年11月,美军第8航空队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当年6到8月间损失的700余架轰炸机中有三分之二被高炮击落,而13000架轰炸机在战斗中受损,98%是高炮火力造成的。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1944年美军B-17机群在德国梅泽堡上空遭遇的密集防空炮火。

到1944年底,由于东西两线战局恶化,越来越多的高炮部队被转入地面作战部队开赴前线,进一步削弱了本土防空力量。据统计在战争最后8个月中有555个重型高炮连和175个中/轻型高炮连被调往前线,就连柏林也不能幸免,有30个重型连、13个轻型连和全部探照灯连被解散,兵员转为步兵参加抵抗苏军进攻的战斗。即便如此,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德军高炮部队依然能够给盟军以迎头痛击,比如1945年2月3日,第8航空队出动1003架轰炸机空袭柏林,没有德军战斗机升空拦截,但猛烈的高射炮火还是击落了25架轰炸机和8架战斗机,并击伤了其他397架飞机!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1945年5月被遗弃在柏林战场上的88毫米高射炮,背景中是国会大厦。

1945年4月25日,美军第8航空队实施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595架轰炸机没有1架被击落,但有200多架飞机被高射炮弹击伤,4架被判定全损。在战争的最后时刻,大多数德军高射炮都将炮口放平,向地面目标开火,其轰鸣声最终消失在柏林的废墟中……

低效高炮拖垮德国?

战后,人们在评析德国本土防空作战时,习惯用击落飞机数量来作为衡量防空作战效率的标准,在这方面高射炮似乎天然不及防空战斗机高效。正如今年年初播出的美剧《空战群英》中所表现的那样,大多数惨烈坠机都出现在德军战斗机的猛烈攻击之后,而德军高炮的存在不过是点缀在天幕中的朵朵黑烟而已。基于这种直观印象,以及德军高炮部队极为庞大的规模,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德军高炮部队是大而无当的废物,在占用大量资源的情况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巨大浪费,甚至将其视为拖垮德国的重要原因之一,真的如此吗?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一架美军B-24轰炸机被德军高射炮凌空打爆。

实际上,事实表明即使以击落数字评价,高炮部队的战绩也丝毫不逊色于战斗机部队,特别是在战争后期。据统计,美军第8、15航空队在欧陆上空损失的轰炸机中有5380架毁于高炮,而被战斗机击落的为4274架。同时,以击落数字为衡量标准直接忽视了高射炮的更重要的作战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高射炮火力迫使轰炸机群飞得更高,从而降低投弹精度,这其实才是高射炮最重要的作战目标。在二战时期轰炸机的轰炸精度始终是一个技术难题,即使拥有“泡菜桶神话”的诺顿瞄准具其轰炸精度也同样感人(详情参见本号历史文章《美军拼死守护的诺顿瞄准具有何神奇?它的秘密真的守住了吗?》)。根据粗略地估算,飞行高度每升高1500米,就可以使高射炮的精度降低50%,反过来轰炸机从4500米高度投弹的误差是1500米高度的两倍!1945年3月,欧洲战区美国战略空军司令卡尔·斯帕茨上将承认,高射炮是影响轰炸精度的最大因素。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一架机首被打烂的B-17轰炸机,德军高射炮击伤了数以万计的盟军轰炸机。

其次,高射炮击伤轰炸机会带来多重隐藏效果。德军高射炮弹多采用定时引信,在距离目标9~24米范围内起爆,释放大量破片。这些破片虽然不能直接击落轰炸机,但足以切断各种管路,导致飞机故障,难以操控,从而脱离编队,沦为德军战斗机的猎物,即使受伤的飞机能够返回基地,也需要加以修复,降低了飞机的妥善率,影响其出击规模。数据表明,德军高炮击伤飞机的数字远高于击落数字,在1942年12月到1945年4月,有66954架美军轰型轰炸机被高炮击伤,其中14889架被严重击伤,相当一部分失去修复价值。

再次,高射炮破片会给轰炸机机组成员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正如《空战群英》所表现的,飞溅的弹片会夺人性命,致残致伤。对于德军战斗机,机组成员还能使用机载武器进行反击,而对于高射炮则毫无反抗能力,这种心理落差加剧了恐惧效果,令人士气低落,引发怯战情绪,以至于会放弃攻击,提前丢弃炸弹,因此罹患应激障碍的机组成员不得不暂离岗位,接受治疗。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在美剧《空战群英》中,一名机枪手被高射炮弹片击中,当场阵亡。

贬低德军高炮部队的言论经常引用88毫米高射炮击落1架轰炸机平均耗弹16000发的数据。然而,这一数据是基于战争后期本土防空战高潮阶段的弹药消耗情况,其背后的因素相当复杂,包括88毫米高射炮的庞大装备数量,炮管的过度磨损导致精度下降,大量替补人员的低劣素质和缺乏训练,以及盟军的反制措施和盟军轰炸机的飞行高度等。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军高炮部队击落1架轰炸机的平均耗弹量为3400发,按此计算交换比其实对德军有利,当时3400发88毫米炮弹的成本为267440马克,约合106976美元,而一架B-17的造价为292000美元,B-24为327000美元,而“兰开斯特”为320000英镑,从经济角度而言还是划算的。

关于德军高炮部队浪费大量人力资源的指责,其实只看到了人数规模,而忽视了人员构成。1944年秋季,德军高炮部队人员高达1110900人,相当惊人,但其中448700人并非正规军人,约占总数的40%,包括220000名兼职炮兵、劳工阵线成员和中学生,128000名女性辅助人员和98000名外籍志愿者和战俘。在正规军中有21%年龄在39~48岁,35%在48岁以上或者身体状况不适合前线服役。换而言之,在战争后期德军高炮部队其实以老弱妇孺居多,而大量优质兵员从1943年开始就已陆续调出充实其他作战部队了。

平均耗弹16000发才能打下一架飞机,无敌88炮竟是防空废材?

■影片《帝国的毁灭》中操纵88毫米高射炮的希特勒青年团员。

平心而论,德军高炮部队在战争期间的急剧膨胀是与盟国日益增长的轰炸规模相适应的,这无可厚非。对飞越欧洲大陆的盟军轰炸机而言,猛烈的高射炮火力从始至终都是严峻的威胁,并造成了可观的损失。如果没有德军高射炮竭力阻挡盟军对德国城市和工业基地的轰炸,德国将比现实中更快地走向崩溃。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上将的评语更能说明德军高炮部队的效能:“我们从未征服德军高射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