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室收藏,不仅荟萃历代珍品,宫廷制作也异常兴盛。至乾隆时期,宫廷画师、铭刻圣手齐聚紫禁城,代表了清宫收藏的最高水平。
乾隆帝嗜砚、藏砚、铭砚,并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编写《钦定西清砚谱》二十四卷,录砚240方。
2020西泠秋拍历代名砚及古墨专场,呈献乾隆御铭宋端石三十六洞天砚,砚长10.3厘米,宽6.2厘米,高5.4厘米,小巧可爱,作抄手式,砚背有石眼三十六枚,制成眼柱(现存眼柱三十四枚,两枚残,尚可见残痕),材质与2019西泠秋拍之七光砚相同,砚侧有隶书铭文“三十六洞天”,砚首有乾隆御题诗一首,文曰“端溪古石宋时制,式是玉堂翰苑珍。意寓洞天三十六,伊人应厌利名人”。因砚台尺寸所限,铭文字体较小,但摄影放大来看,此砚铭文刻法气息与七光砚极其相似。
关于此砚的记载首现于《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御制诗四集第九十一卷中有题为《咏宋端石三十六洞天砚》御制诗一首,内容与此砚铭文相同。《四库全书》御制诗是以年份排列分卷,第九十一卷前有标注时间为壬寅,乾隆壬寅为四十七年(1782),据此可以推测,此砚入藏内府时间应该就在此时,而在此四年之前,《西清研谱》已于乾隆四十三年成书,这正是此砚未能收入《西清研谱》的原因。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
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一第二十六页。
关于此砚的第二次记载出现在乾隆诗咏此砚的第二年,即乾隆四十八年,《清宫内务府活计档案》,其中有载“乾隆四十八年(1783)2月22日 二十二日员外郎五德催长打达色等来说,太监鄂鲁里交宋端石三十六洞天砚一方(随嵌玉一块,紫檀木砚盒,懋勤殿),传旨着配册页二册,外随插套,先呈样,得时交香山陈设,钦此。于二十三日将嵌玉一块,紫檀木刻诗砚盒一件内盛砚一方,外配得合牌册页样二册随插套样呈览,奉旨,册页样交懋勤殿,着六哥画插套照样准做,此。”据此记载可知此砚原陈设懋勤殿。
▲《清宫内务府活计档案》
懋勤殿为乾清宫西庑中三楹,取懋文勤武之义,为乾隆帝书斋,收储御用文房类器物颇多。作为政务之暇的消遣,乾隆帝常在文学侍从、内廷画家的陪同下阅赏品鉴内府收藏的书画雅玩,而阅赏的场所主要就是在懋勤殿和南书房。乾隆帝先题诗,后设懋勤殿,再亲选此砚,重为装配,并着“六哥”画插套,六哥为皇六子爱新觉罗 · 永瑢,时为内务府总理,督皇六子永瑢亲办,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此后,此砚一直奉旨藏于香山行宫,据《清宫瓷器档案》载“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立学古堂陈设清册 …… 前一路右设砚(二十号)宋端石三十六洞天砚一方(紫檀嵌玉匣盛) 左设 册页(二十六号)六阿哥画山水册页一册……”。学古堂为香山行宫的皇帝寝殿,殿内多有珍宝陈设,乾隆帝十分青睐香山美景,不仅题诗多首,还大规模扩建香山行宫,并将其定名为“静宜园”。
此后百余年,三十六洞天砚再未见著录,静宜园于咸丰十年(1860)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两遭战火,园内建筑,除见心斋和昭庙外,皆荡然无存,此砚当在此时流出宫禁。
此砚后入日本高僧(1874~1928)之手,桥本独山曾任鹿王院住持,后又主管相国寺,对中国文化深有研究,富有收藏。桥本独山得此砚后,为配砚囊及木盒,并于锦囊及木盒上加盖印记。
桥本独山之后,此砚于丙申仲秋(1956年)入林熊光之宝宋室所藏。林熊光,字朗庵,精鉴赏,富收藏,著有《宝宋室笔记》。林氏专为此砚录志,其中记录其流传“未审何时流入日本为对云阁所藏。阁主独山禅师主持京都相国寺,蓄佳砚甚富,寂后散出,乃入宝宋室,喜而志之”,也谈到“《西清砚谱》成于乾隆四十三年戊戌,是后十余年间砚入内务府而为乾隆题识者当亦不尠焉,是砚未见于谱盖成书后所收者也”。
此砚收录于日本二玄社所编《古名砚》一书,此书为古砚收藏较为权威的专著,也是古砚鉴赏价值极高的重量级巨作。
御铭砚是文房界的“顶流”藏品,此砚可谓西清遗珠,可宝之!
清乾隆 · 御铭三十六洞天砚
铭文:三十六洞天。端溪古石宋时制,式是玉堂翰苑珍。意寓洞天三十六,伊人应厌利名人。乾隆御题。
砚囊钤印:对云阁主
木盒钤印:对云阁 朗盦所藏
题跋:宋端三十六洞天砚。宝宋室藏砚。此乃清宫遗砚,端溪旧岩宋制,形小而雅,颇足珍赏。本有三十六洞天五字隶书铭,未知出于谁手。乾隆御题云:伊人应厌利名人,信哉。按西清研谱成于乾隆卌三年戊戌,是后十余年间,研入内府而为乾隆所题识者亦不尠焉,是研未见于谱,盖成书后所收者也,未审何时流入日本,为对云阁所藏。阁主独山禅师主持京都相国寺,蓄佳砚甚富,寂后散出,乃入宝宋室,喜而志之。丙申仲秋,朗庵。钤印:宝宋室林熊光 朗盦所藏
出版:《古名砚》第二卷P8,P39,二玄社,1974年。
著录:1.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一第二十六页。
2.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四十七卷。
3.《清宫瓷器档案 · 乾隆五十五年立学古堂陈设清册》
说明:1.桥本独山旧藏,林朗盦递藏。
2.配红木天地盖,锦套及双层木盒,上有桥本独山及林朗庵钤印。
3.附林朗庵题跋一帧。
10.3×6.2×5.4cm
铭者简介:乾隆帝(1711〜1799),名爱新觉罗 · 弘历,清高宗,年号乾隆。雍正帝第四子。在位六十年。好学诗文,乾隆三十七年纂修《四库全书》,并命撰《会典》、《一统志》及各省通志等,文德武功为清代诸帝之最。嗜书画,纵情翰墨,囊括历代法书名画入藏内府,先后命侍臣编纂《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等。喜在古画上题诗句,书法赵孟頫,圆润秀丽,兼擅山水、花卉,偶写佛像。
藏家简介:1. 桥本独山(1874〜1928),日本高僧,曾任鹿王院住持,后又主管相国寺,对中国文化深有研究,富有收藏。
2. 林朗庵(1897〜1971),名熊光,号朗庵、磊斋,室名宝宋室,台湾人。早岁留学日本,上世纪三十年代旅日经商。雅好文物,深于金石学,收藏颇丰。辑有《磊斋玺印选存》。
继春拍“冬心砚”
创文人砚拍卖纪录
2020西泠秋拍
历代名砚及古墨专场
“沈石友砚”、“齐白石砚”、“纪晓岚砚”同场
再度见证文人收藏
全面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