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位于主要癌症发病率的第三位。而我国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低于10%,明显落后于日本,韩国。我国平均风险人群的结肠镜筛查率仅约2%,也低于澳大利亚的6%。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中,中国结肠镜筛查率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绝大多数的结直肠癌是从息肉逐步演变而来,超过95%的结直肠癌的病理分型为不同等级的腺癌。在各种息肉的类型中,超过60%的息肉为腺瘤性息肉。腺瘤到癌为多大数结直肠癌发生模式:小息肉→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癌变,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5年。

图片

我国结直肠癌发生率及死亡率逐渐增加,极大的危害我国国民健康。早期检出肠息肉并采取治疗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

图片

肠镜检查相比其他检查方法是更有效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结直肠镜筛查,发现息肉尤其是对腺瘤性息肉进行切除,是预防结直肠癌的有效途径。而规范化的诊疗离不开患者的管理和高质量的肠镜检查。

图片

患者规范化管理及治疗

由于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发生的隐匿性,使得人们不太容易重视,再加上我国民众普遍缺乏早筛意识,导致我们国家有80%病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近半数的患者生存期不超过5年。正是由于忽视了早期的防治,导致患者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根据北京协和医学院等机构公布的一项统计,在所调研的肠癌患者中,有97%的人在患病前从未做过结肠镜筛查。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指出,在适龄人群中进行有效分层和精准初筛,在充分浓缩的高危人群中进行规范化的结肠镜检查,不断提高受检者的依从性并加强规范化治疗,是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策略。

图片

针对结直肠癌筛查的危险人群根据亚太结直肠筛查评分(APCS)分为三类:低风险人群,中等风险人群,高风险人群。其中评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体重指数等。

内镜医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人群给予规范化治疗,在日常工作中更应该针对不同的风险人群给予检查指导、着重方向、术后管理、随访期限及健康宣教等建议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图片

图: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管理指南:欧洲肠道内窥镜学会(ESGE)2017

高质量结肠镜检查的指标

评估高质量结肠镜检查的首要指标就是腺瘤检出率,还包括:肠道准备是否充足、盲肠插镜率、退镜时间以及退镜技术等。

01
腺瘤检出率(ADR)

美国一项回顾性结直肠间期癌质量改善项目,研究纳入2003~2015年共19万余例经结肠镜检查的参与者。随着腺瘤检出率增加,结直肠间期癌发生率及发生风险率明显下降。来自荷兰 Messter 为首的团队就 ADR 的差异性和结直肠镜的终生受益情况作了研究,并发表在近期的 JAMA Surgery 杂志上。该项研究结果认为,高 ADR 会带来终身结直肠癌风险和死亡率的降低,且不会因此导致高额的治疗费。虽然ADR会受多种因素干扰,但日常操作中内镜医师深入认识ADR至关重要。常规监测,正规记录ADR不仅有利于提升自身内镜水平,还能让更多受检患者受益。

02
肠道准备是否充足

肠道准备是肠镜真正的开始,一个好的肠道准备更利于检查者发现病变,而肠道准备不足也会导致病变漏诊,增加重复操作等。目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评价多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波士顿(BBPS)评分或渥太华肠道准备评分量表(OBPS)。2015 年美国胃肠内镜学会(ASGE)指南中提到临床医生应注意在所有结肠镜检查报告中记录肠道准备的充分性,并强调了使用经验证的评分系统记录肠道准备质量的重要性,推荐肠道准备不充分的患者应在 1 年内重查结肠镜。所以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宜的肠道清洁剂以及对患者检查前的宣教和检查前的饮食注意尤为重要,每一份肠镜检查报告中必须记录肠道准备的效果评价。

03
盲肠插镜率

没有到达回盲部的结肠镜检查是不完整的,除去梗阻、活动性IBD、肠道准备欠佳等因素后回盲部插进率应大于或等于95%。

04
退镜时间

即进镜到达盲肠开始到退镜至退出肛门的实际时间,这其中并不包括行染色检査或发现腺瘤、对息肉进行活检等额外操作的时间。国内外各大指南均建议结肠镜退镜时间应大于等于6分钟;随着退镜时间的延长,阳性检出率也会相应增加。

05
退镜技术

及时冲洗吸引粪液、充分扩张肠腔;螺旋式反复进退、吸气保证质量;特殊部位如直肠、升结肠的倒镜观察;必要时改变患者体位;色素内镜的应用;活检钳或透明帽的辅助等。

转自:医学科普在线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