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溪云

武肃王钱镠墓的秘色瓷,人们纷纷翘首以盼,等待观赏五代越窑秘色瓷的精彩。临安博物馆的王陵秘色开展可能还有月余,小麦通过先得的《王陵秘色—钱镠墓越窑青瓷》一书,有多个观察。

钱镠卒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于应顺元年(934年)正月归葬于钱王陵墓。其中东侧墓室未遭盗掘,该室为其夫人墓室。

书和预计陈展的器物为2019年被盗掘的钱王陵的141件越窑青瓷,包括碗、盏、盘、碟、盆、钵、杯、盏托、水盂、唾壶、执壶、皮囊壶、罐、瓶、盒、委角套盒、熏炉、砚、枕、罂等,其中绝大部分可以认定为秘色瓷。

钱镠于乾宁四年(897年)正式接受镇东军节度使的任命,控制了浙东和浙西,到长兴三年(932年)去世,终年八十一岁。钱镠主政二浙、中国东南其他地区三十五年时间,以及923年开始册封新罗、渤海等海外诸国,越窑在此时期取得技术的重大发展并保持了高度繁盛。

图片

吴越钱武肃王钱镠

钱镠母亲水丘氏墓中有很大比例为白瓷,钱镠墓中瓷器全部为越窑,也很能说明越窑的繁荣。

小麦从器型、装烧和工艺变化等方面分享几点对钱王秘色瓷的观察。

少见的器型

钱镠墓出土的越窑中,一些是首次出现或很少见的器型,极为精美。

细颈盘口瓶

细颈盘口瓶釉色呈湖绿色,釉面莹润,五代此类器型为首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图片

越窑细颈盘口瓶 钱镠墓出土 临安博物馆藏

口径、最大腹径、底径、高:10.1、16.8、8、33.8厘米

花瓣口海棠杯与海棠形盘

图片

越窑青瓷海棠杯与海棠形盘 钱镠墓出土 临安博物馆藏

海棠形盘口长、高:24.9厘米、5.2厘米

花瓣口海棠杯口径长、高:17.2、7.7-8厘米

四曲海棠形盒

图片

越窑青瓷四曲海棠形盒 钱镠墓出土 临安博物馆藏

通高6.1厘米

图片

越窑青瓷砚 钱镠墓出土 临安博物馆藏

砚面前宽、后宽、长、高:9.6、14、18.4、3.1-4.4厘米

夹耳带流盖罐

图片

越窑青瓷夹耳带流盖罐 钱镠墓出土 临安博物馆藏

通高17.4厘米

图片

越窑青瓷枕 钱镠墓出土 临安博物馆藏

面长、宽、底长、宽、高:15.3、9.5、13.9、8.4、7.3厘米

钱王家族墓出现的少见器型

兽头足熏炉

兽头足熏炉和钱镠母亲水丘氏墓出土的褐彩云纹熏炉很近似,由于底架没有发现,通高58.9厘米,低于后者。

图片

兽头足熏炉

通高58.9厘米

图片
图片
图片

还有钱王家族龙纹罂等,均是不同时期钱王家族墓中出现的器物种类。

壶的品种较多

皮囊壶

图片

越窑青瓷皮囊壶 钱镠墓出土 临安博物馆藏

通长、通宽、足径、高:17、14.5、9、21.6厘米 

图片

长颈圆腹执壶

图片

越窑青瓷长颈圆腹执壶 钱镠墓出土 临安博物馆藏

口径、最大腹径、足径、高:9.2、13.1、7.4、21厘米

流口釦银

葫芦形执壶

图片

越窑青瓷葫芦形执壶 钱镠墓出土 临安博物馆藏

口径、圆球形口部最大径、最大腹径、底径、

高:3.2、6.2、12.5、7、21厘米

垂囊形执壶

图片

越窑青瓷垂囊性执壶 钱镠墓出土 临安博物馆藏

口径、最大腹径、底径、高:5.9、12.4、6.4、17.8厘米

保持有瓷质匣钵和釉密封装烧

钱镠墓出土一件撇口盆,直径达到36厘米,应该是采用了瓷质匣钵并用釉密封,方能达到如此纯净如湖绿的釉色。

五代早期后,细瓷质匣钵开始减少,较多为粗瓷匣钵和陶质匣钵,钱镠墓出土器中多件秘色瓷可以说明,对于最高品质的器物,贡窑依然保持了瓷质匣钵、釉密封和匣钵底施釉的装烧方法。

钱镠在位时期,一般认为贡窑为上林湖窑场。在吴越国晚期,东钱湖窑场和窑寺前窑场开始承担贡窑任务。

图片

越窑青瓷盆 钱镠墓出土 临安博物馆藏

口径、底径、高:36、15.6、9.6厘米

图片

器底有一周垫烧泥点痕

出土器中盆、钵类基本为平底内凹,没有卧足底器,可以推测卧足底为五代后期出现,在北宋开始成为高品质器较多采用的器底形式之一。

越窑青瓷罂工艺变化

罂的工艺和价直大

从中唐、晚唐到五代时期罂的装饰变化,从贴塑到剔刻和刻划纹饰的工艺变化

粮罂又称罂、罂瓶、粮罂瓶、食瓶、五谷囊。《颜氏家训》载:“至如蜡弩牙、玉豚、锡人之属,并须停省,粮罂明器,故不得营,碑志旒旐(liuzhao,弥在言外。” 说明了粮罂的属性为随葬明器。皇家贵族和平民百姓“丧家棺敛,柩中必置粮罂者”(《事物纪原》)

由于罂的工艺较为复杂,钱王家族粮罂的规格代表了越窑的最高工艺之一,民间柩中粮罂也是远高于一般青瓷,价格较高,有越窑罂铭文“元和十肆年四月一日造此罂价直一千文。”

钱王陵的线刻龙纹罂,体现了罂的纹饰工艺的过渡变化,可以观察从唐、五代到北宋早期审美和工艺变化。

唐代罂以贴塑工艺为主

唐代罂装饰以贴塑工艺为主,宁波小洞岙窑址有贴塑龙纹标本。

唐代早期罂四耳较小,后逐渐演化成四鎜,龙塑造在鎜上。

图片

越窑青瓷四系盘龙罂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嵊州市出土

图片

越窑青瓷蟠龙罂 唐大和八年(834年)嵊州市甘霖镇出土

 高39.2厘米

图片

越窑青瓷蟠龙罂 唐 浙江省博物馆藏

龙塑在四鎜上

唐代少量器物刻划纹饰。

图片

越窑青瓷荷纹碗 唐 大英博物馆藏

唐代越窑也有刻划龙纹罂。

唐末五代初罂的褐彩装饰

五代初开始使用褐彩装饰罂,由于没有龙纹贴塑,鎜变小。

图片

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罂 五代 

临安板桥公社如龙大队钱氏五代墓出土

五代中期罂的刻划和剔刻工艺

五代中期时期钱王家族墓出土罂以刻划和剔刻工艺表现龙纹

钱镠墓的龙纹罂,器盖顶部置空心宝珠纽,器身浅盘口,长颈、圆肩、鼓腹,下腹斜收,圈足,颈部至肩部贴双泥条状条形曲形复鋬,肩腹部划四爪盘龙一条,脚踩三朵如意祥云。

器身为明火裸烧。

此罂龙纹为线划

图片

越窑青瓷龙纹罂 钱王墓出土  临安博物馆藏

盖:口径、高25.4、14.8厘米;

罂身:口径、最大腹径、足径、高:21.4、27、14.2、47.3厘米

通高:61.7厘米

图片
图片

肩腹部划四爪盘龙

1965年杭州钱元瓘墓出土龙纹罂,主要以剔刻工艺为主,钱元瓘乃钱镠第七子,为吴越第二代国君。

图片

越窑龙纹罂青瓷  942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1965年杭州钱元瓘墓出土

北宋早期以细划花为主也采用剔刻

审美变化对工艺产生很大影响,从唐的贴塑和刻划到五代刻划和剔刻,再到北宋早期越窑工艺上主要以细划花为主,部分器外壁剔刻莲瓣纹或蕉叶纹。

图片

越窑对凤凰纹外剔刻莲瓣纹青瓷盘 北宋早期 大英博物馆藏

图片

外壁剔刻莲瓣纹

五代中期使用垫圈类垫烧

钱镠墓中部分器物采用垫圈类间隔具垫烧,确认了五代中期开始使用垫圈类间隔具垫烧并和足端泥点垫烧并存。

晚唐秘色瓷使用垫圈较为普遍,北宋早期才开始以垫圈间隔为主,垫圈与器物及匣钵采用泥点。

五代中期泥点和垫圈同时使用

器物中使用垫圈的器物有碗、盏、盒等,同时这些器物也采用足端泥点间隔沿袭唐代越窑的间隔方法。

  • 垫圈间隔

图片

越窑青瓷双耳瓜棱腹盖罐 钱镠墓出土 临安博物馆藏

图片

罐外底留有6个泥点,为垫圈垫烧

  • 泥点间隔和垫圈间隔并存

五代中期泥点间隔和垫圈间隔并存

泥点间隔和垫圈间隔并存

图片

泥点间隔

图片

垫圈间隔

钱王陵墓出土碗器底部

图片
图片

垫圈垫烧

花口碟 

越窑青瓷花口碟 钱镠墓出土 临安博物馆藏

晚唐秘色瓷间隔具丰富

晚唐时期,秘色瓷各式垫饼类垫具非常丰富,保证了秘色瓷在烧制中的稳定、器体可以不用过多考虑足墙所承受压力以及器的受热均匀等。

图片
图片

瓷枕垫具

晚唐秘色瓷垫具

北宋早期普遍采用垫圈等各式间隔具垫烧

五代中期采用垫圈,承重从足墙到器底,使得坯体特别是器底和圈足可以变薄,到北宋早期基本采用了垫圈垫烧方式。

图片

北宋早期越窑的垫圈

右边为垫圈直接粘连在匣钵底

装烧变化

从晚唐、五代到北宋早期,呈现晚唐秘色瓷烧制中采用各种间隔具装烧,一般器物以泥点间隔,到五代中期时,垫圈类间隔具开始使用,并和泥点垫烧并存,到北宋早期时,基本采用垫圈等各式间隔具垫烧。

盒子的使用

钱镠墓出土了一个捧盒,口径达到15.6厘米,还有一个夹层盒。

图片

越窑青瓷捧盒 钱镠墓出土 临安博物馆藏

盒盖口径、高:15.6、5.8厘米

盒身口径、底径、高:14.2、6.8、6.6厘米

通高:11.9厘米

图片

捧盒底

五代时,男性也使用盒子,钱镠墓出土的夹层盒子,大约主要用于个人装扮需要,以及放置丸类吧。

图片

越窑青瓷夹层盒 钱镠墓出土 临安博物馆藏

通高3.6厘米

图片

唐代盒子男性使用较多,各种材质都有,如下图的蚌盒,五代时男性依然对容貌关注,保持使用盒的习惯。

图片

蚌盒外有朱砂等漆痕 唐

图片

蚌盒内留有香粉  

有少量器物明火裸烧

四系罐

四系罐为明显的明火裸烧。

图片

口径、最大腹径、底径、高:12.9、21.4、9.4、28.9厘米

虽然钱王陵的停柩安葬时间有二年,瓷器烧制时间较为充裕,少量青瓷为明火裸烧,说明有些较大器型由于体型过大,并难以分体烧制,只能明火裸烧。

小结

钱王陵的141件青瓷,总体体现了五代中期越窑的顶级工艺和高超的审美水平,在器型变化、工艺变化和装烧方式上呈现了越窑从唐到北宋时期的过渡性。

由于器物为整体呈现,小麦预计陈展开放后,将对越窑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并将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告诉人们越窑的秘密。

小文也表示对吴越钱武肃王钱镠的恭敬

参考:

郑建华等《王陵秘色-钱镠墓越窑青瓷》

浙江省博物馆编 《青色流年-全国出土浙江纪年瓷图集》

图片
图片
图片

炭火岩红茶来自富春江畔古村石舍

700米岭顶野茶园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