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下午,想到今年还没到那个以向日葵为特色的花吉村去看过葵花,便赶紧出发,驱车前往。

  向日葵倒是在开着花呢。但稀疏得很,没什么精神。

  绕着那一大片的葵花田走了小半圈,看到小河的对岸,有人在采摘柿子,就赶紧过去看看热闹。

  那棵柿子树真的是丰产高产的。远远望去,一树红红柿子高出院墙。“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陆游《秋获》)

  这几年,曾在周边的乡村看到过不少的柿子树。结出这么多柿子的,没见到过。

  树下还掉落了不少成熟透的柿子。妻拣了几只,摆放在石头上。

  这一只,还是带有树枝的。应该是刚才采柿子的人弄掉下来的。

  我从小就喜欢吃柿子。但一直到进入了新世纪,到了新的校区工作,才在食堂和操场旁边见到了三四棵柿子树。那是征地拆迁后,建设校园的时候特意保留下来的,原居民家长的果树。这让我有机会连续几年仔细观察过柿子从开花到结果,果子由青绿变黄转红的过程。

  秋季的水果中,柿子是独特的,是小众。

  在植物分类学中,它是单独的一科——柿科。在中国,柿科下面只有一个属——柿属。柿子品种倒是很多,有近60种呢。难怪我们小时候吃到的柿子,有扁的,还有椭圆体的。老人们说,椭圆的叫“和子”,扁的叫“柿子”。无论是哪一种,在我上大学离开家乡之前,吃过的柿子加起来,也没有我一个秋天里吃过的梨子多。我们家门前就长了四五棵梨树。

  柿子是落叶乔木。通常能高达20米。但作为果树种植的柿子树,都已经过矮化了的。我重阳节下午看到的那一棵,应该也有三五米高的。像上面这张照片中的柿子,我真担心主人有没有什么好办法采摘下来。

  柿子的花也特别。

  柿子花色几乎接近于叶子的颜色。不细看,不容易发现有花。而且,柿子花是雌雄异株,稀雄株有少数雌花,雌株有少数雄花。

  在中国,种植柿子树除了作为果木,秋天里收获柿子,加工成柿饼,还有吉祥的寓意。

  宋人昉等奉宋太宗的命令集体编纂的大型类书,专门收集自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太平广记》引《西阳杂俎》中的记载:

  俗谓柿树有七德:一寿;二多阴;三无鸟窠;四无虫;五霜叶可翫;六嘉实;七落叶肥大。

  柿子树的树龄长,柿树的叶子大而密能让人夏天乘凉,没有鸟儿在上面筑窠做窝,在树下吃饭、做事不用麻烦。不生虫,秋天的叶子可供把玩,柿子好吃,落叶宽大。

  柿子树也会发生虫害的。主要有柿蒂虫、尺蠖(huò,音如“或”)、小叶蝉等。柿蒂虫是当前柿子种植中最常见也是为害较大的虫害,主要为害柿子果实,导致柿子果实在成长早期阶段外体发红,整体质量变软后脱落。

  树叶也有虫害的。这是我们小区里柿子树叶。明显是被什么虫子吃过了。

学 书

宋·陆游

九月十九柿叶红,闭门学书人笑翁。

世间谁许一钱直?窗底自用十年功。

老蔓缠松饱霜雪,瘦蛟出海拏虚空。

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

  陆放翁在诗中说,柿子叶红了,我也可以关起门来在家学书了。这用到了唐人郑虔用柿子叶写字的故事。

  宋代欧阳修、宋祁编撰的《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中·郑虔》:

  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

  好家伙!他收集了不止一屋子的柿叶呢。足见下了功夫了。郑虔的事迹在宋代扬州人马永卿的笔记《懒真子》中也有记录。

  十多年前,读到这个故事后,秋冬时节,我特意在校园的柿子树下捡拾了好几片柿叶,想验证一下,柿叶上能不能写字。也讲给学生听过,还曾有学生在作文中用到了这个材料的呢。也是个励志故事吧。

  写好上面的文字,恰好在“南京玄武湖景区”公众号上也看到了新推出的关于柿子的文章。几张动图可爱。借用一下。

  有兴趣,你也去看看全文:《玄武湖的柿子去哪儿了,是它们干的!

   

 相关文章:

重阳节,陶渊明和他的外公有故事

木芙蓉: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长江边赏“拒霜”,说说“木芙蓉”

识花故事|棉花:花非花,花是棉

校园识花:木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