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秦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统治者,秦王子婴虽然诛杀了赵高,但却无法挽救已经崩溃的秦国,最终被迫投降了已经攻入关中的刘邦。而这位在位仅四十六天的秦君,留给我们最大的疑问,却是关于他的出身。

虽然《史记》中对于子婴的身份也算有所交代,但由于史料本身的冲突,再加上史料记载没有标点符号,导致后世对其理解出现偏差等原因的影响,子婴的身份至今仍然是个谜。那么,秦王子婴到底是何出身,他跟秦始皇、扶苏、成蟜又是什么关系呢?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说法一:秦始皇之子,成蟜之侄,扶苏之弟

这种说法的依据,源于《史记·六国年表》中的记载,其中言道,“(赵)高立二世兄子婴”。然而,这种说法看似有理有据,实际上却很难站得住脚,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首先是《史记》记载冲突,一方面,《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另一方面,《史记·李斯列传》则记载,“乃召始皇弟,授之玺”。这两处记载虽然也有冲突,但显然均不符合秦始皇之子、胡亥之兄的说法。

其次是当时的环境,根据《史记》的记载,秦二世胡亥即位之后,为了稳固统治,对兄弟姐妹们痛下杀手,包括扶苏在内,共计有二十三个兄弟、十个姐妹惨遭杀害。如果子婴真的是秦始皇之子,那么在这次灾难中,他绝无幸免之理。

如果子婴是秦始皇之子、胡亥之兄,那么他就是成蟜的侄子,扶苏的弟弟。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子婴基本不可能是秦始皇之子。

说法二:秦始皇之侄,成蟜之侄,扶苏之堂兄弟

这种观点认为,《史记·六国年表》中的“(赵)高立二世兄子婴”,应该断句为“(赵)高立二世兄,子婴”,而《史记·李斯列传》中的“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则应该断句为,“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

按照这种说法,“子婴”应该是秦始皇兄长的儿子,也就是秦始皇的侄子。学者李开元、马百非等人持此种观点,并认为子婴很可能是成蟜的儿子,他们推测成蟜大约出生于前256年,子婴则大约出生于前240年,因此当成蟜于前239年奉命领兵出征时,由于子婴太过年幼,因而并未随同出征,最终被留在了秦国。同时,根据《释名释长幼》的记载,“人始生曰婴”,因此“子婴”中的“婴”,有初生儿、年幼儿的含义。

而根据《史记·蒙恬列传》的记载,胡亥在屠杀兄弟姐妹和朝中大臣时,子婴非但性命没有受到威胁,反而曾对胡亥进行劝谏。因此,可以断定的是,子婴不仅对胡亥的皇位没有威胁,而且极可能是胡亥的长辈或者比胡亥年长。

这种说法虽然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仍然有冲突,但相对来说还算比较合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乃是秦庄襄王嬴异人的长子,因此如果子婴是秦始皇兄长的儿子,那么子婴的父亲也绝不可能是嬴异人之子,而应该是嬴异人兄弟的孩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堂兄弟之子。

因此,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子婴应该是秦始皇和成蟜的侄子,公子扶苏的堂兄弟。

说法三:秦始皇之(堂)弟,成蟜之(堂)兄弟,扶苏之(堂)叔父

这种观点主要源自于《史记·李斯列传》中“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的记载。

这种观点认为,子婴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弟弟、胡亥的叔叔。杨善群、王蘧常等人认为,以子婴的遭遇、才干和影响力来讲,远非秦二世及其同辈所能及,且胡亥叔叔的身份也的确能够使其免遭胡亥的毒手,且《李斯列传》中记载了子婴与其子处死赵高的事件,而以秦始皇儿子们的年纪来看,秦始皇的孙子们显然不可能做到这点。

不过,这种说法不仅与《史记·六国年表》和《史记·秦始皇本纪》存在明显冲突,而且史料中明确记载的秦始皇弟弟,仅仅只有三人:其中成蟜早在秦始皇举行冠礼前后便已经叛逃赵国,而嫪毐与赵姬所生的两个儿子,则全部被秦始皇杀死。至于秦始皇是否有其他兄弟,目前根本无法得知。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子婴是秦始皇的堂兄弟,即秦庄襄王嬴异人兄弟之子。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子婴要么是秦始皇和成蟜的兄弟,扶苏的叔父,要么是秦始皇和成蟜的堂兄弟,扶苏的堂叔。

说法四:秦始皇之孙,成蟜之侄孙,扶苏之侄

这种观点认为,《史记·六国年表》中的“高立二世兄子婴”,应该断句为“二世兄子、婴”。而《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则应该断句为“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虽然这种记载同样与《史记·李斯列传》有冲突,但从东汉班固到近现代,均基本采用了这种说法,甚至连近些年修订出版的《辞海》和《辞源》,也采用了这种说法。甚至有观点直接认为,子婴就是公子扶苏的儿子。

不过,个人认为,子婴即使是胡亥兄长的儿子,也不太可能是扶苏之子。原因在于,在秦始皇的诸多儿子之中,扶苏对于胡亥的皇位威胁最大,这也是胡亥最先要处死扶苏的原因,而如果子婴是扶苏之子,那么他基本不可能逃过胡亥的毒手。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子婴就应该是秦始皇的孙子,成蟜的侄孙,扶苏的侄子。至于有没有可能是成蟜的孙子,由于史料并未明确记载成蟜是否有儿子存世,因此这种可能存在,但应该不会太高。

如上,由于《史记》记载的冲突,以及关于史料断句的争议,导致子婴的身份根本无法断定,而在以上四种流传最广的说法中,目前流传最广的,便是第二种和第三种。

那么,大家认为哪种说法最为靠谱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