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
侯博 副研究员:
鸡滑液囊支原体流行与致病性研究
侯博 博士/副研究员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十四五”动物支原体病防控青年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概述
一、禽支原体研究背景
禽致病性支原体主要有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MG)和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 MS)。MG主要引起家禽慢性呼吸道疾病,不同地区MG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差异大,给临床防控增加了难度。研究山东省某规模化鸡场9株MG分离株基因分型、耐药情况及致病力。7株MG属于ST97基因型、2株MG属于ST16基因型。分离株对目前常用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菌的耐药性相关的23S rRNA基因V结构域、L4和L22蛋白基因发生了突变。动物感染试验表明不同基因型菌株存在不同致病力。气管攻毒组相比点眼攻毒组,鸡在整个感染过程中气管黏膜增厚情况更为严重,气管中的MG载量更高。
MS田间自然感染的鸡可以表现出脚垫肿大、脚垫中有炎性渗出物,胸骨囊肿、胸骨囊肿中有炎性渗出物。MS人工感染的SPF鸡可表现出气囊炎、胸骨囊肿、脚垫肿大。MS存在垂直传播。MS感染引起蛋鸡产蛋量下降,鸡蛋重量也下降,可以导致产蛋蛋壳顶端异常,表现为蛋壳变薄、易破。
包括MG在内的许多支原体都有多个免疫球蛋白结合和酶解蛋白。结合蛋白会捕捉IgG,并利用蛋白酶裂解IgG,从而灭活免疫球蛋白,因而可能会干扰体液免疫。
二、鸡滑液囊支原体的流行情况
1988年我国就有文献报道在国内养鸡场分离到MS。目前,MS在国内广泛流行,特别是流行于多日龄混养的中国本土种鸡。有研究报道MS在种鸡鸡胚中感染率高达16.29%。开展福建省2018年~2020年非免疫鸡群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部分鸡场2019年未免疫鸡群MS抗体检测的总阳性率达到82.51%;2018年~2020年蛋鸡MS抗体检测总阳性率为64.09%、肉鸡MS病原检测总阳性率49.62%;蛋鸡群开产前MS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大于75%。肉鸡群上颚裂拭子MS病原PCR检测阳性率随日龄增加而增加。选取2个鸡场,定期1个月采样(血清、上颚裂拭子)检测。结果显示采用上颚裂拭子进行MS病原检测阳性率大于血清MS抗体感染阳性率。健康鸡群和发生呼吸道疾病的鸡群均有MS感染,其中发生呼吸道症状的鸡群MS感染率最高,PCR检出率为89%;而疑似健康或亚健康的鸡群MS的感染率PCR检出率也在30%-40%之间。MG在采样检测中,检出率相对较低。通过对上颚裂拭子和气管拭子的PCR检出率进行比较,发现MS和MG分离样品采集宜采集气管拭子进行分离,支原体检出率最高。上颚裂拭子的PCR检出率较低,不适合支原体的分离和检测。
三、鸡滑液囊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建立实验室MS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液体分离培养、PCR鉴定、固体平板纯化的流程。利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MS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发现多重耐药菌普遍存在,并发现1株高度多重耐药菌,对沃尼妙林、林可霉素、多西环素、金霉素、泰妙菌素、大观霉素、泰乐菌素均表现出高度耐药性。
四、鸡滑液囊支原体对SPF鸡的致病性初步研究
选取不同MS分离株,通过点眼滴鼻途径感染7日龄SPF鸡,并设置同居对照。结果证明MS可发生水平传播。气管样品相比上腭裂样品更适合MS的检测和分离,感染7天后能在气管中分离到MS。血清抗体转阳需要较长时间,攻毒后21天开始产生抗体。剖检显示,感染14天,气囊增厚、透明度下降,感染21天,气囊表面有大量气泡;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气管纤毛和黏膜上皮从脱落变化到水肿以及黏膜上皮中炎性细胞浸润。
MS以不同感染途径感染56日龄SPF鸡,结果显示以不同途径感染SPF鸡后临床表现和发病率差异较大,爪垫注射和胸部皮下注射可导致100%的鸡发生爪垫肿大或胸部囊肿,而单次或连续3次气管注射可引起33%−50%的鸡发生严重气囊炎,点眼感染途径基本不能引起临床症状。研究表明建立感染发病模型,点眼感染途径和气管注射途径以气管病原再分离作为主要指征,辅以气囊炎进行评价,而胸部皮下注射和爪垫注射途径分别以胸部囊肿和爪垫肿胀作为主要病理指征进行评价。
五、鸡滑液囊支原体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协同感染
MS与IBV两种病原共感染较单一感染对鸡的致病性更强,气囊炎的发病率更高、发病更快、发病周期更长,气管粘膜增厚持续时间更长,病理损伤更为严重。
MS与IBDV两种病原共感染较单一感染对鸡的致病性更强,导致更为严重的气囊炎,对SPF鸡的增重影响更大。
听课笔记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徐彬副研究员记录整理,冯志新研究员审核。
特别说明:个人听课理解,未经专家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