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2夜

剧照

文 / 哈哈呆呆

日本影片《完美的日子》(Perfect Days)即将于11月15日在国内上映。

这部电影从去年上映至今,在豆瓣有近7万人打出了8.5的分数,日本评分网站Filmarks也给出了4.2(约为豆瓣9分)的高分。想必在国内上映之后,还将引发不少的关注。

《完美的日子》乍看上去是一部典型的日本电影,不但邀请了役所广司担任主演,表现的也是身为厕所清洁工的主角在东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不过,它的导演却是一位德国人,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这给影片带来了完全不同的视角和观感。

导演文德斯其人

爱看文艺片的观众对文德斯的作品不会陌生。他曾执导过黑白影片《柏林苍穹下》(1987),讲述两个天使和一位凡间女子的爱情故事,这是战后德语电影中少有的文艺佳片。苏菲·玛索主演的情色片《云上的日子》(1995)也出自文德斯和安东尼奥尼导演之手。此外,他还是尼古拉斯·凯奇和梅格·瑞恩共演的爱情片《天使之城》(1998)的编剧。论知名度和影响力,说文德斯是当代电影大师不足为过。

 导演文德斯近照

文德斯另一个为人所知的标签,是小津安二郎的忠实粉丝。据说,文德斯在纽约的一次放映活动中看到了小津的作品,感受到了「心灵的震颤」。1980年代,文德斯为了追寻小津的足迹,特意来到日本,以日记的手法记录对东京这座城市的感觉,还邀请了笠智众等多位小津御用演员,拍摄出一部名为《寻找小津》(原名《东京画Tokyo-Ga》)(1985)的纪录片。

时隔40年,文德斯再度把目光投向东京这座城市。这次他不是孤身前来,而是和东京的一项公益项目合作,致力于为涩谷区(东京最繁华的街区之一)的公共卫生系统做宣传推广。

 影片涉及的17个公共厕所(网图)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个以东京厕所清洁工为主角的影片,倒不如说它的主角是东京都的公共厕所。文德斯要在这个特定的委托主题下,再度把他对当代东京的感受记录和呈现出来,于是就有了《完美的日子》这部影片的诞生。

内外逢源的东京故事

从观众反应和主流电影界反应上,《完美的日子》无疑是成功的。上面提到,它不但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日影少见的高评分,还获得了2023年「电影旬报十佳」日本电影的第二名。注意,日本电影界向来保守,旬报专设有日本电影十佳和外国电影十佳。在百年评奖史上,文德斯是第二个获得日本电影单元十佳的外国导演,可见作品深得日本专业影评人的认可。

 《完美的日子》剧照,主人公的家

如果说索菲亚·科波拉的《迷失东京》(2003)里,东京是一个制造孤独、充满文化隔阂、「光怪陆离」的庞大都市巨怪的话,文德斯镜头下的东京则更加幽静恬淡、禅意十足,又以东京生活的本地人进行第一人称的叙事,这种「正面」刻画无疑更迎合日本观众的审美和国民心理。

清扫厕所、东京与禅 | 哈哈呆呆·早茶夜读

此外,如果是对东京这座城市感兴趣的外国观众,也能从本片中看到许多东京地标,感受到导演努力营造的「东方之美」。

 《完美的日子》剧照,变色玻璃洗手间

身为厕所清洁工的主角(役所广司饰演)住在东京的老城区,隅田川东岸,就在紧邻浅草和晴空树的位置。而他工作的地方,则是位于城中心(略偏西侧)的涩谷区。于是,每天他开着破烂的小面包车,走高速穿过半个城市,开始日复一日的厕所清扫工作。这个过程中,主人公居住的下町——那些低矮的民房、身后高耸的天空树、浅草等地生活气息十足的小餐馆、澡堂,和主人公工作的城中心——林立的高楼、公园绿地、摩登设计设施现代的公共厕所等场景相互切换。新老东京在这种交融下,毫无违和地穿插变换。

 木漏れ日的解释

另外,在故事设计上,导演刻意用白描的镜头,展示了一个「扫地僧」似的东京职人,在周而复始、单调的工作生活节奏里,带有「禅意」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影片最后,升华成一个点睛之词——木漏れ日(こもれび,komorebi),这个日语专有的词汇,是指阳光从树林间撒下形成的斑驳光影,这些都是特别典型的东方之美。

所以,不难想象,无论是对于素来倚重西方评价的日本观众,还是以游客身份欣赏东京的外国观众,这部电影都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来重温一种温情脉脉的「东京之味」。

虚幻飘渺的东京之梦

夸了那么多,话说回来,但凡对东京和日本有进一步了解的人,可能会嫌这部片子「不够味」。

首先,导演的视角过于「游客范儿」。就像是一个初次来访东京,只认识役所广司这个家伙的老外,每天就跟着他的脚步,用他几近善意、质朴、超脱世外的眼光,去感受一个如梦一般纯粹的,以自然景致、城市景观、文艺生活方式为主的观光景点——东京。

 《完美的日子》剧照,主人公用于日常记录的照相机

无疑,这背后是导演对于东京、对于小津赤诚的爱,是倚重饱含深情的创作。如果是作为日本的观光宣传片,这些影像的遴选没问题,但它也注定不可能更深层次去展现这座城市的真实面貌,以及居住于此的东京人的真实生存境况。

举个例子。以东京高昂的高速费和停车、养车费用,主角每天开车走高速上下班,现实是他刷厕所一天的工资可能都不太够支付这部分支出。去过东京的朋友知道,有车一组通常是中产及以上的阶层专属,普通的工薪阶层、零工人士日常通勤几乎都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哪怕是因为有清扫工具要带,开车上班也很罕见——柄本时生扮演的那个年轻人骑电驴上班的设定或许更符合现实。虽说可以从主角的身份设定上做一些解释,说他本身不差钱,就是找点事干,但总让人觉得违和,让役所广司塑造的角色缺乏实感。

 《完美的日子》剧照,东京城内高速

另外,不少豆友和我有着同样的观影困惑。或许是看了太多日本当代的电影和纪实作品的缘故,一看到主角这样上了年纪的零工体力劳动者,就不由得担心疾病、医疗、照护和孤独死问题。看到公园里独自拉着婴儿车、险些弄丢孩子的母亲,更担心她的育儿处境和全职母亲的育儿困难。主人公亲戚家的小女孩离家出走,第一反应也是她是否遭受校园霸凌,接她回去的家庭是否有足够的温度让她恢复身心,等等。

 《完美的日子》剧照,东京城内高速《完美的日子》剧照

当然,我知道这些社会议题和主人公的美好生活日常在现实中是可以共存的。展现阳光和美好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影片单单去拍摄生活的A面,并把它上升到人生哲学、上升到禅意的高度,不能不让人去怀疑,是不是导演根本不了解这个复杂的异域社会,看不到或有意忽视东京在木漏れ日的阴影下,那个令人不安和停不下来的B面。

总之,看完《完美的日子》,我默默地想,它只是一场有关东京的梦境。电影可以只是一场梦,可以不用醒,至于看完电影,是否要从梦中醒来,是否要长久地停留在对于一个遥远城市的幻梦中,那就是观众自己的选择了。

本期编辑: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