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杨大章的《额摩鸟图》是一幅极具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的佳作,该作品创作于乾隆年间,具体年份不详,但据相关文献记载,乾隆皇帝对额摩鸟非常感兴趣,并命内廷供奉杨大章绘制此图。
据御制诗及「御制额摩鸟记」得知,乾隆认为此鸟最早由荷兰人于西元一五八七年得之于某海岛,后有人于印度购之送给佛朗机亚(今葡萄牙)国王,国王并命工详图其状。乾隆于三十九年(西元一七七四年)由番舶得之,一一验证驳斥不实传说,并要求画家补绘入鸟谱中。
以额摩鸟为主题,额摩鸟很可能是产于澳洲及新几内亚岛附近的食火鸡(学名Casuarius,英文:Cassowarys),又名鹤鸵,是世界上第三大的鸟类,以其高大的体型和独特的羽毛而著称。
画面以额摩鸟为中心,画家使用连绵而富有弹性的线条塑造额摩鸟形貌,又以短细的笔触刻画出鸟禽坚密光滑的羽毛质感。为了增强立体感,巧妙地吸收了西洋绘画的光影技法。作为衬景的花草、树木,以恽寿平“没骨”法来表现,使得整幅画面层次分明,生动自然。
作品明丽工整,设色明快,充分显示出杨大章扎实的写生功力和对色彩的敏锐把握。
通过对额摩鸟羽毛、眼神等细节的精心刻画,使得这只珍禽栩栩如生,仿佛跃然纸上。
在保持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技法的同时,巧妙融入西洋绘画的光影技法,使得画面更加立体生动,展现了杨大章开阔的艺术视野和深厚的绘画功底。
作为乾隆年间的宫廷画作,《额摩鸟图》不仅见证了乾隆皇帝对珍禽异兽的兴趣和追求,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与海外国家的文化交流情况。
作品中所描绘的额摩鸟(食火鸡),作为一种外来物种,被引入中国并受到皇室的关注和赞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