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苏州著名学者朱长文的墓表有四绝,一绝米芾书法,二绝米芾散文精品,三绝清晰记载朱长文人物生平,四绝见证宋代顶尖文人的珍贵友谊。米芾生性高傲乖张,游走四方。朱长文品行温厚待人和善,常驻苏州。两人性格不同习惯各异,却能相知相交,朱长文更是将身后之名交于米芾之手,可见情谊深重。朱长文视米芾为知己,米芾也不负所托,化深情为文字,全情投入在墓表之上。
《吴郡乐圃朱先生余稿》附编补遗 (清) 朱长文撰 刻本
《宝晋英光集》卷七“乐圃先生墓表” (宋) 米芾撰 四库全书本
岁月流转,碑刻依旧,其高1.3米、宽0.6米,共392字,全文如下:(上下滑动查看)
乐圃先生,吴郡朱氏,名长文,字伯原,光禄公之子。十九岁登乙科,病足不肯从吏趋,築室居郡乐圃坊,有山林趣,著书阅古乐尧舜道,久之名称,蔼然一邦向服。郡守监司莫不造请谋政所急。
士大夫过者必奔走乐圃,以后为耻,名动京师,公卿荐以自代者甚众。天子贤之,起为本郡教授,以为末广也,起为太学先生,以道授多士。未几擢东观仍兼枢府属。元符元年二月丙申遘疾不禄,享年六十。子耜,杭州盐官尉,耦、耕举进士。以六月葬至德乡,从光禄之莹。
先生道广,不疵短人,人亦乐趣先生,势不在人上,而人不敢议,盖见之如麟凤焉。方擢欲使大施设,而命不假,朝野惜之。
著书三百卷,六经有辨说,乐圃有集,琴台有志,吴郡有续记,又著《琴史》,其序略曰:方朝廷成太平之功,制礼乐以比隆商周,则是书也岂虚文哉。此先生志也。至於诗书艺文之学,莫不骚雅造古。死之日,家徒藏书二万卷。天子知其清,特賵缣百匹。呜呼,先生可谓清贤矣!余昔居郡,与先生游,知先生者也。
表曰:“穷达有命,出处有时,司出处者,非命而谁。时与命违,士能不出;出而无命,熟谂於时。”升公之堂,理公朱丝,清音不改,乐圃松悲,呜呼哀哉!
《琴史》六卷 朱长文著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曹寅扬州使院刻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长文病足,米芾狂癫
朱长文(1039—1098年),字伯原,号乐圃(音pǔ,意指菜园),苏州吴县人。他是方志学家、书法理论家、金石学者,一生著述颇丰,如《吴郡图经续记》涵盖苏州地理、户口、风俗等各方面内容;《墨池编》《续书断》是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理论著作。其著述是研究苏州历史与地理绕不开的资料。
《吴郡图经续记》三卷 宋 朱长文撰
宋绍兴四年孙佑苏州刊本 宋刻本
朱长文生于官宦世家,自小聪慧好学,师从名儒孙复,对古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年方十岁已能代替父亲书写文章,到了十五岁更是能够替人写信而文辞流畅。嘉祐二年(1057年),年仅十八岁的朱长文便以卓越的成绩,考中进士,被授以“秘书省校书郎”。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入职不久朱长文便不幸坠马,腿脚落下残疾,从此远离官场,回乡著书。腿脚的残疾不影响工作,朱长文为何一定要离职呢?
汇总宋代官方制度文件的典籍《宋会要辑稿》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曾下诏规定,身患废疾者(指聋哑、侏儒、智力障碍等)不得科举,至于残疾且症状不严重的仍可参与科举,譬如南宋理宗淳祐十年状元方梦魁,尽管他右足跛行,左目失明却仍得以脱颖而出成为一代状元。
《宋教授乐圃朱公象碑》(复刻)现存苏州中学碑廊
朱长文离职的原因可能与其追求完美的性格有关。宋朝在选拔官员时,个人相貌是一大参考要素,身材魁伟、仪表堂堂的人比较容易被选中,身体残疾的朱长文注定在政治上前途有限,不能攀升到顶点。偏偏乐圃先生是一个有大毅力、大抱负,极为好强的人,仕途上的遗憾,让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藏书著述,沉醉于书法、音乐之研究,以获取精神上的大满足。
史书记载,朱长文多年苦读,学问为世人仰望,凡是来苏州游历的士人都争相与之结交,后起之秀的米芾因此与他结缘。
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湖北襄阳人。他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在绘画和收藏方面也有杰出贡献。
米芾自画像石刻拓片
艺术成就很高的米芾在官场上处境尴尬,其母阎氏是宋神宗的乳母,靠着这层关系,他早早踏上仕途,同时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这种精神上的压力,让米芾行为怪诞,比如他有严重的洁癖,甚至会洗破手皮;对书画抱有极强的占有欲,甚至愿抱画投江而死。他的这些异常往往会让世人联想到其尴尬的出身,从而滋生出强烈的自卑感,加重日常举止的狂癫,形成恶性循环。
朱长文因足疾而困守姑苏三十余载,通过不断教书育人结交名士,最终被举荐入太学。米芾则因与皇帝的关系,被打上“幸佞”(xìng nìng,指因谄媚而得宠)标签,靠着在书法上的默默耕耘,走出别样人生。二人表面看似圆满,实则各有伤心经历,他们在灵魂深处相知相契,一旦相遇便能成为彼此的知己。
君子之交,和而不同
《书论书》米芾 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二人见面所谈内容今日没有保存,根据二人经历与成就,书法必定是其中重点,因米芾一生痴迷书法,朱长文则在书法理论上颇有建树。两人身为书法大家,自然会探讨书法原理。米芾在墓表中却未留下此类记载。其在叙述朱氏一生著作时,记载如下:
著书三百卷,六经有辨说,乐圃有集,琴台有志,吴郡有续记,又著《琴史》,其序略曰:方朝廷成太平之功,制礼乐以比隆商周,则是书也岂虚文哉。
朱长文是宋代著名的书学理论家,撰写了《续书断》《墨池篇》等书法理论专著,对当时及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张景修在为其作墓志铭时,专门记载其书法成就:“朱长文善长颜体书法,藏有诸多名家字帖与古人碑刻,对书法有深刻理解,编写了书法理论专著《墨池》《阅古》。”
《墨池编》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就闲堂刻本 长春市图书馆藏
米芾不谈朱氏书法理念就显得颇为微妙。他在表文中隐而不述,很可能两人书法理念不同。
朱氏对前人书法采取继承褒扬的态度,他在《续书断》说道,书法在两晋至隋唐间不断发展达到顶点,当时的士人专心于书法研究与创作,开辟出各种各样的流派,后世之人看到他们的书法作品应该以虔诚的态度顶礼膜拜,认真学习。
米芾对前辈乃至同辈书法家皆有所批评。他深感前人之书法束缚过多,缺乏创新精神。故而米芾注重汲取古人精华,借鉴传统书法风格,大胆创新自成一家。在《寄薛绍彭》一文中,他如此评价唐代书法家:
公权丑怪恶札祖,从兹古法荡无存。张颠与柳颇同罪,鼓吹俗子起乱离;怀素猲獠小解事,仅趋平淡如盲医。
《草书古诗四帖》(局部)张旭 唐 辽宁省博物馆藏
张旭怀素并称“颠张狂素”,是数一数二的草书大家,柳公权则是四大楷书大家之一,三人却被米芾毫不留情的痛骂。对于书圣王羲之,他也毫不客气,用“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通过扬弃吸收二王风格,欲开创出新路,走出自己的书风,突破前人藩篱,为后世指明方向。
米朱二人对颜体的见解更是大相径庭。朱长文在《续书断》中对颜真卿推崇备至,列为神品(书法至高境界)之首,并盛赞其书法技艺能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抗衡。他还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中蕴含秦汉时期的篆书笔意,把颜体楷书夸到天上。
《快雪时晴帖》王羲之 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对颜体书法颇多微辞,甚至痛骂道:颜鲁公(颜真卿)行字可教,真便如俗品……大抵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米芾认为颜真卿的书法过于庸俗,把其贬成“丑书鼻祖”的地步。
朱、米二人对前人书法的态度迥异,势必引发书法理念的碰撞与交融。米芾本人对朱长文充满尊重与敬意,故而在墓表中无法直言两人在书法上的分歧,要他违心赞同对方的书法理念,更是难以从命。米元章只能将这份复杂的情感深藏于心,以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方式,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
《祭侄文稿》颜真卿 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两人在琴的理念上颇为相同。《乐圃先生墓表》中有“琴台有志”“又著《琴史》”,两处提到琴,甚至还谈到《琴史》序略,《朱长文墓志》特意提到:
(朱长文)尝谓:书画事,昔人犹多编述,而琴独未备。元丰中,作《琴史》。其叙曰:“方当朝廷制礼作乐,比隆商周,则是书也,岂虚文哉!”
可见朱长文本人对自己首作《琴史》感到非常骄傲自得,视为平生一大快事。作为知己的米芾自然也会大书特书对方在琴理论方面的贡献。
《宋诗纪事》卷三十四(清) 厉鹗撰 刻本
米芾也是一个极为爱琴知琴的人,对琴亦深有研究,甚至作《琴诗》:
澹乎无味中,指下清音发。
□□□□□,空山堕凉月。
“海月清辉”琴 南宋 清宫旧藏
开篇以“澹乎无味”来形容一种极至的淡泊与宁静,似乎是在描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指下清音发”则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仿佛能看到悠扬的琴音从指尖流淌而出。结尾以“空山”为背景,以“堕凉月”为画面,构建了一个静谧而深远的夜晚景象。“堕”字的使用,既赋予了月亮动态感,又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性,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
《听琴图》(局部)赵佶 北宋 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与朱长文的友谊,如一幅精致的画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他们超越了普通的情谊,在书法艺术的殿堂里,相互欣赏相互启迪。两人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着相近的见解,更在人生理念上相互认同,互为知己。
清音不改:米芾与朱长文的苏州友谊
朱长文去世后,米芾身在外地,次年亲自为其撰写墓表。按照常理,家属应当尽快料理丧事,不该拖到第二年才请人撰写表文。以朱家累世官宦的势力,邀请地位权势超过米芾的名士高官也非难事,没必要苦等米元章。故此推测,乐圃先生应该在生前吩咐家人,务必要米氏执笔写文。
米芾也未令朱长文失望,他用饱满的笔触写下《乐圃先生墓表》。在文章开头点明了乐圃先生的身份和背景,通过对其家世和早期经历的叙述,使人对他有初步的了解,随后详细描绘其因病足而不愿从吏,转而筑室于乐圃坊,过着半隐居半读书的生活。这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态度,彰显出朱氏高尚的人格魅力。
米芾通过列举朱长文的著作、讲学经历以及被公卿推荐等事迹,展现了其卓越的才学和广泛的社会认可度,同时通过描述朱氏与人交往的态度和行为,进一步凸显其人格魅力。即使朱长文地位不高早已远离官场,人们也不敢轻易议论他,足以看出他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此外,米芾还通过描述乐圃先生去世后的情况,进一步体现了他的影响力和人们对他的怀念。他的著作被广泛传颂,他的藏书数量之多也让人惊叹。天子因了解他的清廉而特赐绢百匹,这既是对他生前品质的认可,也是对他一生贡献的褒奖。
《吴郡乐圃朱先生余稿》附编补遗 (清) 朱长文撰 刻本
“清音不改”是在肯定乐圃先生在琴史上的贡献,更潜藏着两人的友谊。米芾似乎用弹琴的方式抚慰朱氏地下之灵魂。
“乐圃松悲”用夸张的文字,表达朱长文品德高尚,以至乐圃园林中的松树都发出悲痛的声音。用风吹过松叶间发出的“沙沙”声,当成松树哭泣之音。
“穷达有命,出处有时”,更是极富哲理韵味,既是在惋惜朱长文因病足而退隐,也是在感慨自己凭母幸进而一生坎坷。“时与命违,士能不出”隐含反问,当时机与命运相违背时,有才能的人难道不打算出来吗。乐圃先生养望三十年,被公卿推荐,皇帝知名,米元章也以实心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表明违命逆时,力争上游的决心。
米芾的表文被朱家人刻成碑,竖立在苏州吴县至德乡。岁月流转,乐圃先生之墓迁至灵岩山东北麓,静卧于青山绿水之间。此碑也历经风霜,字迹已渐模糊,可辨识者不足百二十字。幸赖历代文人墨客之传抄篆刻,表文得以广泛流传,未致湮没无闻。
《乐圃先生墓表》宋代刻石 米芾撰并书 苏州碑刻博物馆藏
在探讨米芾《乐圃先生墓表》的书法艺术时,不得不提及李根源先生。他对这部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字势飞动控纵,为余所见米书第一。余走遍吴山,元以前碑碣从未一见,况此宋原刻耶。
字体的走势如同飞动一般,既有控制又有放纵,是其所见到的米芾书法中的第一等作品。李根源先生遍游吴山,都未能找到更好的作品。
朱乐圃墓碑(李根源重刻)
《乐圃先生墓表》碑见证了千年前两位顶级文人的友谊,其上飘逸洒脱的文字既展现了米芾的高超书法水平,又是米、朱两人君子风范的象征,讲究和而不同,搁置争议寻找共同点。
结 语
朱长文与米芾的友谊,始于二人皆身处逆境,命运多舛。他们在书法理论上各持己见,和而不同,相互尊重。他们更以琴音为媒介,调和差异,追求共同理念。米芾最终倾注心血,以精湛的笔法撰写墓表,为这段深厚的情谊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1. 朱薇君:《米芾父子写在苏州的两块碑》,《东南文化》,1997第1期。
2. 王友良:《冒风踏雪作清游——米芾与苏州的情缘》,《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0第12期。
3. 刘文秋:《朱长文<续书断>书学思想研究》,吉林大学2004届硕士论文。
4.【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
5.【清】徐松:《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版。
6.【宋】米芾:《海岳题跋》,丛书集成本。
7.【宋】米芾:《宝晋英光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
8.【宋】朱长文:《续书断》,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8. 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9. 邓小南:《朱长文家世、事历考》,《北大史学》,1997第4期。
10. 刘文秋:《篆籀·义理——朱长文所论颜真卿书法“合篆籀之义理”探究》,《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11. 章华英:《宋朱长文家世及生卒年新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3第2期。
原创:王廿浦
吴文化博物馆公众号 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