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类风湿关节炎(RA),不少人似乎都很“懂”它:
🎙️ “类风湿就是老毛病,最重要的是保养好”;
🎙️ “变天时关节痛,多捂一捂,吃点止痛药”;
🎙️ “与其吃那么多药治疗关节,还不如保护好胃”……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想法,咱只能说你确实小看了类风湿关节炎!
作为一种累及全身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初期患者关节会肿胀疼痛,如果不控制病情,可导致关节畸形,丧失正常的功能,甚至残疾。
近年来,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预后
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规范治疗
有些掏心窝子的话
想告诉你——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工作组将具有类风湿关节炎风险的人群分为无症状人群、无临床关节炎症状人群、早期临床关节炎人群三大类,并提出了每类人群相应的核心风险因素(见表1)。
不同风险因素与不同人群相关。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工作组还设定了一组临床特征,定义为“临床疑似关节痛”(clinically suspect arthralgia,CSA)(见表1)。这其实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症状和体征,概括了类风湿关节炎前期的特征性症状及体征,可帮助医务工作者识别风险的人群。
CSA包括7个指标:
(1)近期出现的关节症状(持续时间<1年);
(2)存在掌指关节症状;
(3)晨僵持续时间≥60 min;
(4)晨起症状较重;
(5)直系亲属患有RA;
(6)握拳困难;
(7)掌指关节压痛。
出现≥3个指标提示具有发生类风湿关节炎风险的关节痛;出现≥4个指标提示具有类风湿关节炎高特异性的关节痛。
也就是说,类风湿关节炎不论病症轻重,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患者要承担相应的风险,需要尽早开展规范化治疗。
病程长可诱发全身症状,
致残率高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把身体正常的关节组织当做威胁,并且对其发动攻击,导致软骨、滑膜、韧带和肌腱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许多人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个误解,认为它是一种老年病;但实际上,这种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80%的患者发病于35-50岁,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
图源:腾讯医典
据我国RA直报项目(CREDIT)显示,目前约有500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从出现症状至明确诊断平均时间2年以上,其中约40%的患者处于高疾病活动状态。
患病久了,患者的手脚可能会严重变形,变得跟“鹰爪”一样,每天还被剧烈的疼痛折磨得“要死”。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手 图源:腾讯医典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致残率高,病程5-10年的致残率为43.48%,10年以上完全残疾率高达30%-40%,15年以上致残率达61.25%。
除了给关节带来不可逆的破坏,类风湿关节炎亦可对全身多个器官都造成损害,比如并发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及抑郁症等。严重的疾病负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了严重影响。
给不同人群的防治建议
预防的首要原则是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避免个体从无症状阶段发展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系统性自身免疫阶段的干预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体重指数、饮食结构、牙周炎等)。
重点关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影像学检出的临床疑似关节痛和/或亚临床滑膜炎的人群。
处于妊娠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在妊娠期间防止疾病复发。
对有生育计划的育龄期女性,每次就诊时应与医生讨论妊娠计划,亦可联合风湿免疫科医生和产科医生共同问诊,评估疾病和妊娠时机。
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禁用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前及用药期间应注意避孕。如服药期间意外妊娠,应立即与风湿科医生讨论,调整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血压、血脂和血糖,加重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和/或糖皮质激素可能进一步加重上述副作用。
对合并症的管理,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尤其合并心血管疾病的RA患者,应严格控制疾病活动度。
定期复查原发疾病,对存在合并症的患者,选择低疾病活动度的治疗目标更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