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有文化素养测验,要不要试试?
话说村里有个老爷子,一天他给孩子们出了个谜语:“我是万虫之首,尾藏利刃,一刺见血。”孩子们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着。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能猜到吗?
详解该字
读音:“万、虫”这个组合字的正确读音是“chài”,对应的汉字是“虿”。
含义与用法:
本义指的是一种毒虫,蝎子。后来意思有所扩展,泛指古书里提到的蝎子、蛇等这些有毒的爬虫。
如,“虿芒”指的是毒刺,而“虿尾”则特指蝎子的尾部,通常是最危险的部分。虿盆:古代的一种刑罚,将人投入养有毒虫的坑中,极其残忍。
引申义上,它常用来形容尖锐、危险、心狠手辣的人或者事物。
字源与演变:
这个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形状像一只蝎子,有着长长的尾巴和毒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形状在金文、小篆、隶书中都有所变化。
在《玉篇》中,“虿”被归类为螫虫,即能够螫人的虫子。

《诗经》中提到“虿”,如“彼君子女,卷发如蠆”,这里的“蠆”通“虿”,用来形容女子头发卷曲的样子,类似于蝎子的尾巴 。
《左传》(《左传·僖二十二年》)中记载“蠭蠆有毒”,“蠭” 同“蜂”,蠭蠆被用来指代具有毒性的昆虫,尤其是指那些能够螫人并造成痛苦的昆虫,如蜜蜂、黄蜂和蝎子等。用以比喻小人的阴险和毒辣 。
在《魏志·华佗传》中,提到了“虿螫”,即被蝎子螫伤的情况,说明“虿”字在医学文献中也有应用,用来描述由毒虫引起的伤害。
水虿 shuǐ chài
是蜻蜓的幼虫,属于昆虫纲蜻蜓目。通常生活在淡水,如池塘、河流等,以捕食水中的小型生物为生,尤其是蚊子的幼虫“孑孓”( jié jué 就是蚊子的幼虫)。
据统计,一只水虿在羽化成蜻蜓之前,可以捕食大约3000只蚊子的幼虫,因此它们是蚊子的天敌。
此外,水虿在一些地区被视为美食,被大量捕捉,话说这个事,确定不是广东人干的?
“虿盆”
“虿盆”是古时候中国的一种特别残酷的刑罚,这个名字来源于古时候对蛇、蝎这些有毒虫子的叫法“虿”。
执行这种刑罚的时候,就是把犯人扔进一个坑里,坑里头全是毒蛇、蝎子这些有毒的虫子,让犯人被这些虫子咬,慢慢受苦最后才死掉。
关于“虿盆”的记载,主要是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里,说是商纣王的宠妃苏妲己搞出来的。
妲己出了个主意,让纣王在摘星楼前面挖个大坑,然后把各种毒蛇、蝎子啊什么的都放进去,接着把不听话的宫女扔进去,让她们被这些毒虫活活咬死。
“虿盆”特别残忍,因为它让受害者在极度的恐惧和痛苦中慢慢的死去,是对犯人身体跟精神的双重璀璨。
文化底蕴与内涵
虿字,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也反映了古人对文字的创造和想象。
在中华文化中象征着危险与警惕,提醒人们要小心潜在的威胁。
文化素养测验:你知道下边的成语吗?评论区见。
#artContent img{max-width:656px;}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