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盛唐
来到宋金辽元明清年代
赣榆的名字在
赣榆 与 怀仁 之间不断变动
这里面究竟有多少故事呢
◎ 歌曰
南宋没落国势微,金国入主驱建炎。
赣榆男儿多慷慨,仗剑凭风出边关。
茂老上疏谏八事,瘦马迎雪歌阳关。
亘古男儿一单公,崖山蹈海赴国难。
元废海州呼海宁,赣榆属之建多变。
洪武海宁复海州,安东卫所御倭患。
君遂两使也先国,泽被异国名播远。
三公治水民钦敬,从此县治洪波蠲。
清兵入关刀兵起,明将封谥天下安。
知县建塔启文运,选青原来出状元。
更有许氏人杰出,实业救国惠故园。
◎ 史诠
五代十国以后,封建社会进入了宋朝,史称北宋。960至976年,设淮南节度使,领怀仁县。977年,设海州领怀仁县,因自该年起,各州直接隶属于京师,节度使无州郡可节度。978至984年,海州归淮海国和淮南节度使辖,怀仁归海州辖。985至993年,海州直接隶属于京师,辖怀仁县。993至1072年,设淮南道辖海州,海州领怀仁县。1072至1127年,设淮南东路辖海州,海州领怀仁县。
南宋初期,即1127至1130年间,设淮南东路节海州,海州领怀仁县。1130至1137年间,也即伪齐年间,海州隶京师,领怀仁县。1137年赣榆沦入金国政权统治之下,至1167年,金国设山东东路辖海州,海州领怀仁县。1167至1234年,山东东路将海州所辖怀仁县改成赣榆县,消失了538年之久的赣榆县名复重见于世。1140年南宋与金国交争,宋将兵峰推过了淮河,收复了赣榆以北诸多区域,赣榆又回到了宋。南宋政权恢复对赣榆的统治后,把被金国人改为赣榆的县名重新改称怀仁县。金改怀仁为赣榆,宋改赣榆为怀仁,这一来二去,虽然表面上只是改改名称,实际上反映的是统治者那种丈夫塌前岂容他人酣睡的一种排异和独裁心理。
1231至1262年蒙古人南下,占领了赣榆周边的区域,设益都行省辖海州,把海州属下的怀仁县又改成了赣榆。1262至1275年,南宋政权又打回了赣榆,设淮南东路节西海州,西海州辖东海郡,东海郡领赣榆县。这次还好,南宋政权在重新收复赣榆后,没有重复上次改名的恶习,而是沿用了赣榆县名。也许是南宋皇帝把赣榆县名改来改去,自己也觉得无趣,倒不如就这样叫得了;另外估计皇帝还有一个不好意思说的想法,就是觉得一旦过些日子北方的蒙古兵又杀回赣榆还要改怀仁为赣榆,所以索性就不改了,顺其自然吧。因此真正确立大赣榆版图并锁定赣榆县名的时代应该是金人,金人于1167年统治赣榆期间,恢复秦汉时期的县名,并且这个赣榆包含了今天的东海全境和周边县部分版图,面积相当于今两个半大的赣榆,因此是名副其实的大赣榆。因此,从赣榆地名的变换历史来看,真正对赣榆名称有感情的还是北方政权或曰异族政权,因此金时代的赣榆建置在赣榆历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如南宋皇帝所预料的那样,没过多久,蒙古铁骑不仅打回来了赣榆,而且在全中国建立起了第一个全覆盖的异族统治的封建王朝——元。
元建立之初,于1275年设淮东元帅府辖西海州,西海州下领赣榆县。由于元朝在行政区划体制上采用行省、路、府、州、县两虚三实行政体制,这与前朝有很大的区别,制度创新明显,所以元建国后不久就按照两虚三实体制重新调整行政区划。1276年,元设淮东行省,辖淮安路,淮安路辖海宁州,海宁州领赣榆县。这里要提的是,元在淮安路下设立的海宁州就是原来的海州,可能是元的统治者觉得海宁寓意四海安宁、社会长治久安,这比单纯称海州更有深刻的寓意,所以就改了。1276至1278年,元设江淮行省节淮安路,淮安路辖海宁州,海宁州领赣榆县。1278至1283年,元在江淮行省下设淮东道宣慰司,司下辖海州总管府,府下直接领赣榆县。
1283年,元在江淮行省下设淮安路,淮安路辖海宁州,海宁州领赣榆县。1284年,元在江淮行省下设淮东道,淮东道下设淮安路,淮安路辖海宁州,海宁州领赣榆县。1285至1286年,元设江浙行省辖淮安路,淮安路辖海宁州,海宁州领赣榆县。1287至1291年元复置江淮行省节淮安路,淮安路辖海宁州,海宁州领赣榆县。1291年元设山东宣慰司辖海宁州,海宁州领赣榆县。1292至1330年元设河南江北行省节淮东道,淮东道辖淮安路,淮安路辖海宁州,海宁州领赣榆县。1331年,元置武宁国辖海宁州,海宁州领赣榆县。不久武宁国改称郯国,郯国辖海宁州,海宁州领赣榆县。1352至1364年元置淮南江北行省节淮安路,淮安路辖海宁州,海宁州领赣榆县。1364至1367年元淮南淮北义兵都元帅王宣父子直接统治赣榆县。
明王朝建立后,于1367至1368年,江南行中书省节淮安府,淮安府辖海州,海州领赣榆县;1368至1403年明设直隶淮安府辖海州,海州领赣榆县;1403至1645年设南直隶淮安府辖海州,海州领赣榆县。明王朝把元朝的海宁州又改回为原来的海州,这又表现了统治者今朝不与前朝同的狭隘心态。
明朝灭,清朝立。1645至1660年,清设江南布政使司辖淮安府,淮安府辖海州,海州领赣榆。1660至1665年,清设江南左布政使司,辖淮徐道,淮徐道辖淮安府,淮安府领海州,海州领赣榆县,1663年淮徐道改为淮海道,其他隶属关系不变。1665至1667年,清设江南省江宁巡抚节淮海道,淮海道辖淮安府,淮安府辖海州,海州领赣榆县。1667至1724年,清设江苏省布政使司节淮海道,淮海道辖淮安府,淮安府辖海州,海州领赣榆县,其间在1670年将淮海道改为淮扬道,其他隶属关系不变。
1724至1760年,清在江苏省布政使司下改设淮扬道,淮扬道下辖海州直隶州,海州直隶州辖赣榆县,其间在1743年将淮扬道更名为淮徐海防道,其他隶属关系不变。1760至1903年清设江宁布政使司节淮徐海防道,下设海州直隶州,海州直隶州领赣榆县,其间于1765年将淮徐海防道更名为淮徐道,又于1860年将淮徐道更名为淮徐扬海兵备道,其他隶属关系不变。1903至1905年,清设江淮巡抚节淮徐扬海兵备道,下设海州直隶州,海州直隶州领赣榆县。1905至1911年,清置江北提督节淮徐扬海兵备道,下设海州直隶州,海州直隶州领赣榆县。
宋元明清期间,赣榆的版图已经趋于稳定,从宋开始,县名主要以怀仁为主,疆域涵盖今天的赣榆,同时包含今东海和连云港部分土地。北方金蒙元等异族政权统治者倾向于用赣榆这个古地名来取代怀仁,而南宋政权倾向于用怀仁来取代赣榆县名,盖因南宋政权国势已微,很想通过怀柔政策来凝聚民心徐图大业。但是经过反复的南北交争,南宋政权也厌烦了反复更换名称,于是赣榆县名在此后的700多年间基本没有变动,只是在1945至1950年这五年间更名为竹庭,但很快又恢复了赣榆县名。
赣榆的疆域从唐开始将两郡八县入怀仁后,怀仁北至纪鄣城,南至洛要镇,西南至羽山、尧水。金元时代赣榆北至狄水,南到临洪镇,西至云末、夹谷,长约70千米,宽约36千米。明朝赣榆南以临洪、上庄二镇接海州,北以汾水与日照为界,西至沂州小福村,西北以黑林与莒州三界首为界。至清朝末期,赣榆疆域无大变化。县城设在今赣马镇城里村。
北宋时海州辖怀仁等四县,计有54830户,99750口人。元朝淮安路辖赣榆等12县,有91022户,有547377口人。明朝赣榆人口最多年份为嘉靖二十一年(1542),县内有6923户,有81111口人。清朝宣统年间赣榆有64411户,计364989口人,其中妇女约为14万人。
明清两朝,注重交通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明时的赣榆驿站驿道四通八达,交通非常便捷,特别是明朝赣榆县对玉带河和大石桥河的成功治理使赣榆化水患为水利;到了清朝赣榆县曾四治青口河、五浚朱稽河、十治大沙河,这些水利工程给赣榆的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宋元明清时代,战争依然给赣榆社会造成很大的创伤。南宋以后,赣榆长期处在金辽蒙元等异族政权同汉族政权争夺的边缘地区,明朝的倭患给赣榆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清朝末年幅军、捻军等农民起义军在赣榆发动的一次次战争也加重了赣榆的社会动荡和财富损失。战争在给赣榆带来创伤的同时,也造就了赣榆人强悍的民风和尚武的习俗,出现了胡松年这样的抗金名将,也出现了刘守良和单公选、刘肇基等这样的高风亮节的民族英雄,还有民国时期威震上海滩的闫秀五、精忠报国的武将马继增等。到了清末,一大批志士仁人投入变革社会、富国强兵的探索实践之中,这其中有出自选青书院的南通籍的清末状元张謇、赣榆青口的许鼎霖等,他们以实业救国的理念,探索着救国图存的道路。
◎ 事件与掌故
张纶治盐
张纶,字公信,宋代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少倜傥任气。举进士不中,补三班奉职,迁右班殿直。四川王均起义,朝廷遣军镇压,张纶主张“晓谕召抚”。张纶出任江淮制置盐运副使,改革盐税旧制,增设盐场,使盐课扭亏为盈。张纶在担任江淮湖荆制置发运使期间,建成了海州洛要、板浦、惠泽三个盐场。
后张纶代知泰州,三次上表,请修海堰,率民工修海堤75千米,使当地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受到百姓拥戴,为他建生祠以表敬重。张纶富有同情心,在江淮道上见到流离失所的难民,他愤叹曰:“此乃有司之过!”遂取奉银置衣,发给受冻难民。
刘忠起兵据怀仁
南宋建炎三年(1129)正月,山东出了个叫刘忠的大盗,占据了怀仁县。当时怀仁县一部分在今之赣榆,一部分在今之山东境内,刘忠在此一带活动,甚为猖獗。当时范琼正好驻扎在京东,就派遣统制张仙去平定。刘忠诈降请张仙到大营里喝酒,然后在酒席四周布下伏兵,当张仙等人大醉之时,刘忠的刀斧手齐出,将张仙乱刀砍死。范琼闻讯后大怒,亲自出马讨伐刘忠,但是刘忠诡计多端,致使范琼屡屡败北。范琼此时刚刚被建炎帝封为庆远军节度使、湖北制置使,在朝廷也算是重臣,而今一败再败于刘忠手下,感觉很没面子,为了向皇帝谢罪,就自己用针在脸上纹了一些罪己的文字,并把自己的名号改为“花面兽”,但是这个“花面兽”并不吓人,怎么也奈何不了刘忠。
此时韩世忠听说刘忠打败了范琼,就奉命去讨伐占据蕲阳白面山的刘忠。刘忠因为占据了白面山,就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白笠翁”,这个名字比范琼的“花面兽”显得更朴实更有档次。
韩世忠赶到白面山下,并不急于发起进攻,而是先下棋饮酒,坚壁不动,暗里却派出侦察员侦察,掌握了敌人的大量情报。一天夜里,韩世忠令部将率精兵200人埋伏在白面山下,约定待刘军与官兵大部队交战时,攻进敌中军,夺下敌观察台。伏兵开拔出去后,韩世忠即率全军向刘军发起了正面进攻。由于战前官军没有透露出一点儿将进攻的迹象,刘忠遭到官军的突然袭击,将他的全部人马都调出去对付韩世忠。这时真是千载难逢的时机,伏兵见刘忠后方空虚,立即攻入中军,迅速地控制了观察台,插上了官军的旗帜,并齐声呐喊。与官军正战得激烈的刘军士兵,听到观察台上官军的喊叫,知道大势已去,无心恋战,一齐逃散,各奔生路去了。刘军大败,于是就向北投奔了金国。
建炎三年秋冬之交,刘忠把金军引入了怀仁县,金军入城后,任命刘忠为齐、登、莱、沂密都巡检使,驻扎在怀仁县。1135年,刘忠的部下王林因不满其降于金国,另加其他事情和刘忠产生了很多矛盾,就设计把刘忠杀死。王林和手下一起谋事的93人,把刘忠的人头装在一个匣子里,连夜投奔南宋而去,四月丁卯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受到了南宋建炎皇帝的隆重接见,并把王林一行93人全部封了官。
魏胜怀仁战金兵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魏胜渡淮侦察,发现金主完颜亮到海州、涟水一带活动,聚集粮草、制造器械,并在各地征兵,准备大举南侵。于是,魏胜自告奋勇,聚集了300名自愿参战的义士,对他们说:“现在金人一心想打咱们,而绝不会想到咱们也会去打他们,这正是我们收复失地的绝好机会!”魏胜率领三百义士连夜渡过淮河,一举占领了涟水城。魏胜这一招类似于抗战时期我第一一五师在山东根据地的翻边战术,八路军的兵道正与古人暗合。
占领涟水城后,魏胜严令部下:不准擅杀一人。他对城中百姓说:“涟水本是大宋的国土,你们原是朝廷的百姓。自从淮北被金侵占后,大家饱受金虏蹂躏。我的家乡宿迁比涟水沦陷还早,深知做亡国奴的痛苦,现在金主背信弃义,又要南侵,难道你们不要回归朝廷,和我一起收复失地吗?”百姓听了以后,万分激动:“我们做梦都想回归大宋,给金人当奴隶的滋味早就尝够了!”当下,就有数百人参加了魏胜的忠义军,在涟水人民的支持下,忠义军直向海州进发。
海州的守臣叫高文富,是一个死心塌地投靠金国的汉奸。他听说魏胜占领了涟水,便派兵前往收捕。当进兵到离海州南40千米的大伊山时,只见魏胜挥舞大刀,一马当先,其余战士紧随其后,奋勇冲杀。高文富于是拨马而逃,退入城中。魏胜派人到海州各城门向守城百姓宣传:“金人弃信背盟,无名举师,欲犯淮南。你们原本都是大宋子民,朝廷念你们饱受金人摧残,派我等来此解放百姓,收复失土,惩治汉奸,你们可速开城门,协助我等共擒高贼,忠义军绝不扰民。”守城百姓喜从天降,立即打开城门迎接魏胜,并自动充当向导,直向州衙发动攻击。忠义军勇士以一当十,把高安仁及其爪牙全部消灭,活捉了汉奸高文富。忠义军拿下海州后,魏胜权知州事。他派人告谕朐山、怀仁、沭阳、东海诸县,各地望风归顺。于是蠲租税、释罪囚、开仓库、济贫民、犒战士。忠义军军纪严明,深受百姓拥戴。
小人书《红旗魏胜》
魏胜自兼都统制,广募忠义,以图收复失地,旬日间便有数千壮士应募。他把部队分为五军,为了解决兵器问题,左军统制董成准备攻打沂州。魏胜使人侦探后告诫董成:“我们现在器甲未备,而金兵又有数万人开往沂州,将军不要轻举妄动。”董成性急,率领1000多人袭击沂州,经过激烈的巷战,斩敌3000余人,并得器甲数万。金主完颜亮听到魏胜攻陷海州、夺取军械的消息以后,派海州同知蒙恬镇国率万余金兵攻打海州。魏胜得知后,设伏兵于险隘之处,自率精兵进抵离海州10千米的新桥迎敌,与金兵展开殊死战斗。金兵凭借人多势众,步步紧逼,魏胜佯败且战且退。
正当金兵得意之际,突然后队伏兵大发,金兵一下子乱了阵脚。魏胜率队杀了个“回马枪”。蒙恬措手不及,被魏胜一刀斩下马来。金兵失去主帅,更加慌乱,被斩千人,降数百,其余仓皇逃遁。这一仗取得胜利,魏胜军威益振。金兵吃了大败仗后,又发20万兵攻海州,把海州包围起来修营垒,绝河道,企图困死魏胜。然而魏胜积极出击,并和援军一起里外夹击,打得金兵大败。
魏胜用他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品德,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信任,开创了南宋时期又一个抗金斗争的大好局面。
红袄军收复赣榆县
金大定七年(1167),改怀仁县为赣榆县,仍然隶属于山东东路海州。金贞祐五年(1217)十二月甲寅,金海州经略使提控韩璧在赣榆县盐仓城与宋军展开一场大战。结果宋军打败,金军占领赣榆县。庚午,红袄军首领李全见赣榆落入金人之手,于是自东海县发兵攻打金人韩璧,占领了青州、莒州,韩璧从赣榆败走,赣榆等县由李全占据。
潍州农民李全,人称李铁枪,与兄李福等起义,响应杨安儿,攻打临朐,进取益都。刘庆福、国安用、郑衍德、田四、于洋、于潭等农民军,都归李全指挥。杨安儿败死后,刘全、杨妙真等率余部万余人与李全军合。李全与杨妙真结为夫妇,合兵攻打完颜霆军。李全战败,率部众保东海,刘全分军驻堌上。金贞祐五年,杨安儿部下季先率领李全部下5000人投附宋朝。李全分兵攻破莒州,擒金守将蒲察⑩李家。于洋攻下密州。李福攻下青州。金兴定二年(1218)正月壬午,李全举其所占各州县归顺宋。宋朝授给李全京东路总管的称号。
贞祐六年四月,金招抚副使黄掴阿鲁答又夺回密州,李全军战败。阿鲁答又败李全军于莒州。九月,金邳州行省候挚上言:海州民户不满屯军数量过多,而邳州仅800户,却有军队上万人。邳州和海州之间民不聊生,恐怕会因为饥饿而啸聚山林,请求把这些流离失所的难民招募为兵丁,给其粮食,且战且耕,亦兵亦农。金宣宗准奏,然九月,李全反攻密州,破密州城,获得大胜,擒黄掴阿鲁答、夹谷寺家奴,进而攻破寿光、邹平、临朐等县。红袄军继续壮大。
次年八月,海州等地在李全的带领下回归南宋政权,赣榆县复名怀仁县。
单公选南海殉国难
南宋祥兴元年(1278),元兵与南宋军队在广东崖山进行了一场决战,结果南宋军战败,丞相陆秀夫等人觉得再无回天之力,于是决定带着幼帝赵昺自杀,免得再受到靖康之耻。
跟随幼帝自杀的人当中有一个叫单公选,他是今赣榆县黑林镇单店村人,从小天资聪慧,乡里的就学儿童无人能比,当时教他的老师、族人单公说:这孩子聪明,不同凡响,将来定能成就大事。果然,单公选在南宋宝祐四年(1256)五月中进士,为自隋唐实行科举取士制度以来,赣榆县第一个考中进士的读书人。而在同一个时代,即景定元年(1260),江苏建湖县也有一个读书人考取了进士,这个人名叫陆秀夫。陆秀夫(1236—1279),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祥兴元年(1278),幼帝赵昺逃至广东新会县南崖山,单公选跟随左右。二年(至元十六年,1279)初,官拜参知政事。二月六日,宋军被元将张弘范等击败,南宋王朝再也无力回天了。一天晚上,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之间不能相辨,张世杰派小船到宋主那里,想要奉宋主到他的船上,策划乘机突围。但陆秀夫害怕被人出卖,或被俘受辱,固执着不肯带宋主上船。待后崖山被攻破,而张世杰、苏刘义则各自逃生去了,陆秀夫考虑到难以逃脱,于是将自己的妻子儿女赶下海去,自己驮起幼帝说:“国家已经到了这个份上,臣等已经无力回天,在这国之将破的时候,陛下应当为国家而死,万万不可被元军俘获而使国家和陛下蒙受耻辱。”
崖山之战
当时单公选就在小皇帝的身边,见同殿称臣的老乡陆秀夫决心赴死国难,就说道:“我等受君恩多年,未曾报效国家恩典于万一,今敌人进犯,国之将亡,公选理应陪陛下一死,以报国恩,断不能贪生怕死苟活于世上。”
于是,陆秀夫背着小皇帝,单公选托起皇帝的龙袍紧跟其后,往海里走,面对滔天大浪,君臣几人毫不畏缩,直到消失在南海的茫茫海水里。
单公选南海酬国恩,慷慨赴死,后人感其忠,谥忠毅公,入忠义祠,有八面柱形之“忠义公单公选故里”碑在单家店村北。
宋金辽元明清时期故事
未完待续
图文编辑:佳祺
素材来源:人文赣榆(九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