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一双小脚,却有超前100多年的思想,是中国最不受限制的女性。

她48岁才上学,54岁去到法国留学,60岁回国创业。她让“男女平权”这四个字首次写进宪法,为无数女性争取权益。

她说好学不分性别,有志不论年龄。

她是革命烈士蔡和森的母亲,“潇湘三女杰”之一——葛健豪。

“人这辈子,得自己成全自己”——葛健豪

1865年,葛健豪出生在湖南双丰县荷叶村的一个书香门第大户家庭,原名葛兰英。

父母给她取这个名字,原本希望她贤淑温雅,但偏偏小兰英不爱红妆爱武装,自幼聪明伶俐而且极有悟性的她喜欢玩男孩子的游戏,爬树、捞鱼、捉虫、打架,无所不通。好在父亲甚是疼爱和包容这个“调皮”的女儿。

幸福的时光没有持续多久,在她三岁那年,父亲在有关太平天国的战事中去世了。

到了哥哥们上学的年龄,小兰英提出她也要跟哥哥一起去私塾。在那个封建的年代,上学这件事情在奶奶和妈妈眼中,仅仅是男人的专利。为了给自己争取学习的机会,小兰英使出看家本领,跪倒在父亲牌位前不断哭诉,才勉强得到奶奶和妈妈的让步。

“人这辈子,得自己成全自己”——葛健豪

即便这招让小兰英为自己的人生争取到了第一次主动权,但她仍然逃不脱旧式女子包办婚姻的命运。

16岁那年,葛兰英奉父母之命她嫁入当地一家富户,丈夫是蔡寿富之子蔡蓉峰。

蔡蓉峰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整日无所事事,不求上进,在上海一个机器局的小职员岗位一待就是很多年,挣来的薪水不足养家糊口不说,还吃喝玩乐,抽烟,养小妾。

婚姻初期,葛兰英也曾尝试与丈夫沟通,劝他向好。但大男子主义的丈夫怎会懂她的内心世界和好言相劝。

时间一久,葛兰英就把精神寄托在了家附近的藏书楼,除了做贤妻良母,她还热爱读书,并且十分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人这辈子,得自己成全自己”——葛健豪

蔡荣峰不仅自己不上进,甚至打起了儿女的主意。他安排儿子蔡和森去亲戚家的店铺当学徒,这样就省下了一笔生活开销。

葛兰英坚决不同意,她卖掉了母亲留下的手镯,支持蔡和森去省会长沙读书。

这期间,蔡家又几番变故;大女儿因丈夫去世而被婆家欺辱,她把大女儿和外孙女接回了家;蔡荣峰为了500银元,打算把年仅13岁的女儿蔡畅卖给地主家当童养媳,这样就能维持自己舒适的生活。

1914年,蔡和森写信给母亲,信中提到:

长沙新办了一所 “女子教员养成所” ,这所学校是为了培养女教员而设,通过入学考试就可以入学,而且学膳费全免。

这一消息,犹如黑夜中的一束光,令葛兰英看见了希望。她先让蔡和森接妹妹蔡畅到长沙读书。 用“逃婚”的方式来打破封建“包办婚姻”的枷锁。

随后,她带着长女蔡庆熙、外孙女刘昂从湘乡到长沙读书。当时的蔡家祖孙三代5人进省城求学,一时在省城传为佳话。

“人这辈子,得自己成全自己”——葛健豪

48岁的葛兰英也报了名,她坚信,自己的命运,会因此而改变。

但是学校认为她已经到了“抱孙子”的年龄,不适合入学。这事若发生在旁人身上,或许就被考官的态度劝退了。但她却一气之下让儿子写了状纸告到了县衙。

状纸字字犀利、凛然大义,县官大为震撼,批示“奇志可嘉”,破格同意了她入学。

从此,她把自己的名字从“葛兰英“改成了“葛健豪”,’健’是要做改造社会的健将,’豪’就是要做打倒封建的豪强。

她成为了“女子教员养成所”最老的学生,被当时的新闻界誉为二十世纪“惊人的妇人”。

在长沙求学期间,由于葛健豪年纪较大,基础较差,她比其他人都要更用功。最早起床最晚睡觉,还要兼顾照顾儿女和外孙女的生活。

“人这辈子,得自己成全自己”——葛健豪

1919年,蔡元培和李石章等人发起了留法俭学会,计划在五年内组织3000人去法国勤工俭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活得有意义,我们现在去留学,将来回国就可以干一番事业”,想进一步升华眼界和思想的葛健豪在子女们的鼓励下,下定决心远渡重洋。这一年她54岁。

在法国留学期间,葛健豪仅用了9个月时间,就能熟练掌握法语。为了回国创办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帮助更多的女性实现经济独立,她决定学习工艺美术,因为这个专业可以与女红技能结合起来。

没想到她极具中国特色的作品不仅得到了导师赞赏,令她顺利完成了学业,她还凭借自己的手艺资助了生活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渡过难关。

“人这辈子,得自己成全自己”——葛健豪

几年后,葛健豪回到了祖国,继续为女权而奋斗。

1924年,葛健豪、唐群英等人倡议恢复了湖南女界联合会,开创了宪法收录“男女平权”的先河。

1925年,葛健豪办起了平民女子职业学校,并被推举为校长。学校招收贫民妇女为主,教授她们技艺,培养她们自食其力、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她们达到经济独立之余,思想政治上的解放。

不仅如此,她还将儿女一个个培养成革命志士。

1928年至1932年间,葛健豪的丈夫、二儿子、小儿媳和小儿子陆续去世;大女儿和小女儿蔡畅害怕年事已高的母亲受不住打击,并没有将蔡和森牺牲的消息告诉她。

晚年的葛健豪,在老家种了几亩地,带着大女儿、孙子、外孙女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儿女牺牲后,她又将孙子孙女送上革命的道路。

“人这辈子,得自己成全自己”——葛健豪

1943年,78岁的葛健豪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知小儿子蔡和森已过世的真相,她写了信给小儿子,鼓励他为了民族大业,继续斗争。

葛健豪逝世后,毛泽东为她亲赋挽联:

“老妇人,新妇道;

儿英烈,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