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济桥 图/黄春平
安济桥始建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为旧时炎陵城西门户通道,是县内尚存修建年代最早的石拱桥,至今仍跨越在溪流之上,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桥长17米、宽4.8米、高4.7米,一墩两孔,用麻石、石灰、桐油砌筑而成。桥面平铺石板,两侧以麻石作护栏。
同治版《酃县志》记载了元朝县令李达撰写的《安济桥记》。其记云:“酃治西郭外有溪焉,厥流甚细。当大雨时,行山泉汇溢,奔腾汹涌,行者苦之。先是,邑人都统陈公康叔,字平宁,于绍定三年凿石鸠工建桥,以利行旅,工未蒇而没。经百余年,间有踵事之人终成道旁之筑。公孙屈甫妻、节妇江氏,追念先志,思有以继成之。不吝重金,数月竣工,更结亭其上,以资小憩,举向所废坠者成于一旦。”
史记,乾隆壬戌年(1742)、嘉庆十四年(1809)、道光三年(1823)、咸丰六年(1856),安济桥先后得以维修加固。道光四年,酃县知县、书法家沈道宽隶书“安济桥”三大字,镌石竖碑其上。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出资对桥身进行了修葺。如今,桥上亭子及碑刻已不复存在,但桥体坚固如初,安静地聆听着今人匆匆的脚步。
位于城西的接龙桥为双孔石拱桥,横跨草坪河,桥之左右由两座山峰相护,左为湘山,右为天河山。
▲接龙桥 图/黄春平
接龙桥于清咸丰元年(1851)冬,由县人罗绍颜、罗廷明修建,用麻石和桐油、豆汁、石灰混合砌筑,桥长28米、宽4.2米、高6.1米,设1墩2孔,大孔跨径13.1米,小孔跨径6.2米,桥面用条石护栏。石桥两端原置有高80厘米、宽50厘米长方形青石碑各一块,正中楷书“接龙桥”三字。
接龙桥最显赫的身世,是1928年4月中旬毛泽东领导的接龙桥阻击战。1928年4月中旬,毛泽东率部从湘南回到炎陵县城。毛泽东在洣泉书院住下不久就接到报告,追击朱德部队的吴尚第八军张敬兮团和罗定“攸县清户团”、罗绍志“茶陵挨户团”正从炎陵西乡大道向接龙桥方向窜来。毛泽东立即召集指战员进行战斗部署,并率部前往城西,利用接龙桥周边有利地形,以两个营的兵力打垮敌人多次进攻,敌人在遭受重创后向茶陵方向溃逃。这次战斗,有力掩护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部队的转移,接龙桥也因此名留史册。2011年,湖南省政府公布“接龙桥战斗旧址”为第9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碛脑桥位于大院农场境内,桥长20米、宽3.1米、高15米,单孔,跨径14米,两端有石阶,桥面无护栏。桥无碑记,乡民皆称其为清代所建。如今,碛脑桥既是炎陵县海拔最高,也是桥面离河床最高的石拱桥,还是距县城最远的古桥。
▲碛脑桥 图/黄春平
大院人所谓的“碛”指的是山间高瀑,“碛脑”意指高瀑上面的地方,“碛脑桥”就是高瀑上面的一座桥。大院碛脑桥下游不远处,就是呈三叠凌空飞泻、落差高达235米的东坑瀑布(神农飞瀑)。
碛脑桥以青灰色的四方形花岗岩石块砌筑,单拱拱圈由两排石块组成:第一排石块横向排列,第二排石块成纵向铺设,两排石块构成的拱圈牢固地承受压力,并且可以均匀地将压力分散到桥两端的石壁之上。桥身基本上都是纵向浆砌的长方形花岗岩石块,在拱圈的顶部,也就是桥的正中央部位,桥身的石块只有一层。
碛脑桥东北通江西荆竹山,南通大院,全长20公里,附近是深山老林,渺无人烟。可以想象在修建过程中,建桥的取材与运输之艰难。此桥古为江西茨坪一带民众来大院贸易之要道,也是当年红军往来于江西井冈山与湖南炎陵大院、黄挪潭等老苏区的重要通道。
画眉桥地处县城南隅,横跨草坪河,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一座由广东石匠倡建的石拱桥。画眉桥设2墩3孔,每孔跨9.5米,全长36.5米,高6.5米,宽5米,两边有石栏杆,高1.2米。桥两端各有两个威武雄壮的石狮,桥侧立有一块建桥石碑。
▲上世纪80年代的画眉桥 资料图片
石桥竣工落成后,工匠凿有石雕鸟笼,内雕画眉鸟,悬挂桥中拱顶下面,故名画眉桥。越年洪水,漂浮物将“鸟笼”撞碎,不复遗存。县人戏称,画眉桥是炎陵会飞的桥、最“轻”的桥。
1958年修建106国道,画眉桥被加固为公路桥。随着县城神农大道的延伸,以及草坪河风光带的修建,画眉桥完成了作为106国道公路桥的使命,成为两岸居民休闲漫步的幸福桥。
+
与自然时序同呼吸
文字|黄春平
图片|黄春平
微信编辑|王琳(实习生)
往∣期∣回∣顾
一个老口子眼中的长沙美食
湖南有个神秘的地方,只能走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