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1296篇原创文章,作者:Behemoth

作者简介:Behemoth,江苏南京人,2014年起开始创作,现已发表、出版近70万字。

全文共4162字,配图13幅,阅读需要14分钟,2024年10月8日首发。
本文收录于作者“behemoth”专辑,欢迎持续关注。
更新换代的需要
作为在海军航空兵领域的先行者之一,日本海军不仅装备了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凤翔”号,还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建立起了完整的飞行学员(即所谓的“若鹫”)培养体系。由于在航空母舰上进行舰载机起降难度远大于在陆地机场起降,因此培养出精干的飞行员队伍就必须配备性能优良的教练机。早期日本海军为了积累经验而直接采用“拿来主义”,从英国引入了阿芙罗-504系列教练机。从1920年起日本海军以购买整机方式获得了68架504K陆上起降型机和10架504L水上飞机改型,之后通过特许生产(陆上起降型由中岛飞行机生产,而水上飞机改型则由爱知航空机生产)方式总计又获得222架飞机,成为日本海军在20年代的主力教练机。
图片图1. 日本海军霞浦航空队装备的一架阿芙罗504型陆上起降型教练机
到了1928年,日本海军开始寻求一种纯国产教练机,最终由横须贺海军工厂拿出了新机的设计,并于1930年1月正式投产装备,定名为三式初级教练机(日语名称:三式陸上初歩練習機,编号为K2Y)。相比起原有的阿芙罗504,该机不仅实现了全面国产化,性能也有一定提升(安装的日本国产瓦斯电“神风”二型空冷星型七缸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了160马力,最大速度达到了162千米/时),从1930年到1940年,该机(包括陆上起降型和水上飞机改型)共计生产约360架,不仅被日本海军使用,还成为日本准军事组织“日本学生航空联盟”的训练用机。

图片

图2. 正在进行地面整备的一架日本海军三式初级教练机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世界航空业经历了一轮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很快三式初级教练机就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有鉴于此日本海军提出了研发新型中级教练机的需求,这一任务又被赋予了横须贺海军工厂。最初他们拿出的设计是九一式中级教练机(日语名称:九一式中間練習機),该机于1931年完成首飞,采用金属和木质混合框架结构和布质蒙皮设计,虽然爬升性和续航性都较强,尤其是速度可与侦察机相媲美,但高性能所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难以驾驭,尤其是其水平稳定性表现较差,因此未被采用。
不过,考虑到该机依旧具有发展潜力,因此在1931年11月起由川西航空机与海军航空技术厂(该厂于1932年作为横须贺海军工厂航空机部门独立而成)对其进行改进,不仅改进了上层机翼的安装位置,并对主翼和尾翼的翼型形状进行了改动。新机原型机1933年12月完成,经过试飞确定其性能优良,之前的稳定性问题也得到了较好解决,因此该机被定名为九三式中级教练机(日语名称:九三式中間練習機,编号为K5Y)投入生产服役。该机结构简单易于大量生产(总产量达到5770架),虽然性能并不起眼(最大时速仅为214千米/时,武器也仅为2挺7.7毫米航空机枪),但成熟可靠且机动性较好,深受飞行学员和飞行教员喜爱,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并在战后被新生的印度尼西亚独立派武装所使用。

图片

图3. 飞行中的一架九三式中级教练机,盟军代号“维洛”(Willow)

随着时间推移,以零式战斗机、九七式舰载轰炸机和九九式俯冲轰炸机为代表的新一代高性能舰载作战飞机开始入役,九三式中级教练机已经无法满足培养需要,为此日本海军提出了对新一代教练机的需求。由于日本海军之前曾于1938年引入美制北美NA-16-4R(NA-37,日军编号KXA-1)和NA-16-4RW(NA-47,日军编号KXA-2)等型号的教练机并对其评价不俗,因此决定由国内厂商在美制教练机基础上进行仿制改进,而最终这一项目最终落在了渡边铁工所(后更名为九州飞行机)名下,作为当时日本国内尚属名不见经传的一家航空制造商,该公司之前曾参与三式初级教练机等机型生产并研制出九六式小型水上飞机等一些侦察、教练机,选择该公司研发新型中级教练机不仅能发挥其专长,也能为当时忙于研发生产各种主力作战飞机的大厂“减负”,由此新机从1940年1月起开始开始投入设计。

图片

图4. 渡边铁工所研制的九六式小型水上飞机,该机由潜艇搭载,盟军代号“斯利姆”(Slim)

由于有了参照机型,因此新教练机的研发工作进展非常快,很快就渡边铁工所的技术人员就拿出了代号为14试陆上中级教练机(日语名称:14試陸上中間作業練習機)的设计。到了1941年4月第一架原型机生产完成。然而在试飞阶段该机却暴露出纵向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之后技术人员通过加大垂直尾翼面积等一系列改进方法大致解决了稳定性问题,最终该机于1942年初正式投产并交付日本海军,定名为二式中级教练机(日语名称:二式陸上中間練習機,编号K10W)。
总体设计
由于该机在设计中参考了NA-16系列教练机,因此该机从外表上看非常富有美式作战飞机的设计风格。不过如果细细分析,就会发现该机在本质上依旧属于充满因陋就简思想的日系设计。

图片

图5. 二式中级教练机三视图

该机为单发下单翼加倒T字形尾翼布局,机体全长8.6米,翼展11.16米,机体空重15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033千克,从尺寸上看与NA-16系列并无太大出入。相比起其预定替换机型九三式中级教练机,该机整体设计更具有现代感,虽然依然采用了固定式后三点式起落架,但机体结构已经升级为全金属结构,同时各种飞行设备等也更加先进。
考虑到该机的机体容量和性能定位等原因,该机搭载的发动机为最大功率600马力的中岛“寿”2型改2型气冷星型9缸发动机,并配用一副木质双叶螺旋桨。作为日本在战前投入生产的综合性能最好的发动机之一,该系列发动机曾被日本陆海军作战飞机大量使用。在其驱动下,二式中级教练机最大速度可达295千米/时,最大航程可达1095千米。

图片

图6. 中岛“寿”1型发动机设计图

图片

图7. 一张较为模糊的二式中级教练机实机图,注意其机头的木质双叶螺旋桨

二式中级教练机装有一挺九七式7.7毫米航空机枪(日语名称:九七式七粍七固定機銃),这也是该机唯一的固定武器。作为英制维克斯E型航空机枪的仿制改进型,该机枪全长1.054米,全重11.5千克,枪口初速745米/秒,射速950发/分(实际射速由机枪射击协调器而控制在600~700发/分)。二式中级教练机装备的机枪主要用于飞行学员的射击训练,一般不作为战斗武器使用。

图片

图8. 博物馆中展示的一挺九七式7.7毫米航空机枪原品

型号一览
1、一一型
编号为K10W1,批量生产型,也是全系列唯一投入生产的型号。
2、二一型
编号为K10W2,由于战争中后期日本国内出现金属原材料短缺等问题,为了节省资源九州飞行机提出了二式中级教练机的全木质化设计,不过由于需求量有限等原因,最终并未投入原型机制作。
装备使用
从1942年起,该机开始进入日本海军服役,除了作为教练机使用之外,该机还被广泛用于联络、拖靶等用途。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机通常担负二线作战任务,同时其造型与同时期盟军使用的T-6等型号飞机颇为相似,因此为了防止被地面部队误伤,部分飞机采用了上绿下橘的双色识别涂装。虽然该机在太平洋战场上并不活跃,但盟军情报机构在了解到该机存在后依然赋予其代号“橡树”(Oak)。

图片

图9. 1944年日本海军大井航空队的一架二式中级教练机上绿下橘涂装示意图,该部驻地为静冈县牧之原机场

虽然二式中级教练机性能不俗,在日本海军飞行教员和飞行学员中也受到较好评价,然而当时日本海军正处于新旧机型换代阶段,大量旧式作战飞机诸如九六式舰载战斗机甚至早期型零式舰载战斗机(包括零战21型等型号)被转交训练部队改造成教练机或是直接充当单飞教练机使用,同时九三式中级教练机由于保有量大而无法在短时间内被全部替换(通常作为初级教练机使用),这些都大量挤压了二式中级教练机的应用空间,加上日本国内航空企业大量转产前线战损率较高的几种主力作战机型,因此留给二式中级教练机的生产资源非常有限,最终产量仅为180架,其中30架由九州飞行机生产(一说九州飞行机产量为26架,总产量176架),剩余150架由日本飞行机生产。

图片

图10. 日本海军某机场训练图景,近处可见一架九六式舰载战斗机和一架零式舰载战斗机,远处则为一架二式中级教练机

图片

图11. 1945年6月6日,正在进行起飞前整备的一架隶属于日本海军大井航空队的二式中级教练机

图片

图12. 日本比例模型玩家根据上图制作的二式中级教练机情景模型,机身双色涂装清晰可见

随着战事发展,美国海军潜艇部队开始活跃在日本近海,导致日本海军舰艇尤其是各种运输船只(包括征用的民间舰船)大量损失,为了维持脆弱的海上交通线,日本海军开始引入航空反潜战术,将大量的二线作战飞机投入海上巡逻,由于飞机数量不足,连二式中级教练机都曾“客串”上阵,不过该机并没有取得可以认定的击沉或击伤战果。

图片

图13. 日本战败时残存的一架隶属于日本海军海上护卫部队的二式中级教练机,机头螺旋桨已被卸下,表示解除武装

由于战损和事故损失等原因,截止到日本战败,二式中级教练机仅有78架幸存,战后美军调查人员在对旧日本海军装备进行评估时曾对该机进行考察,不过并没有对其产生深刻印象,仅仅认为该机是对美国机型的拙劣模仿,此后剩余机型大部分被拆解,所得原材料被回收后重新利用。
– 全文完,敬请期待下一篇!-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