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新中国的军人们迎来了一场规模盛大的庆典——授勋、授衔仪式,从此,浴血奋战数十年的中国军人们开始与世界接轨,有了相应的军衔,开国将帅由此诞生。
首次授衔,是综合了许多因素而评定的,是资历、战功以及其他贡献的体现,是山头派系的代表性,也受1952年评定的军队级别的影响。
就军队级别来说,十大元帅级别相当,自大将以下,每一阶军衔内部级别都不尽相同,十大将前八位都是军委委员级或相当于军委委员级,后两位王树声和许光达则是正兵团级。
而根据1952年评定的军队级别,我军高级军事干部中,共有三十六位被评为正兵团级,正兵团级什么概念呢?像大名鼎鼎的韩先楚和贺炳炎两位上将,也仅仅是副兵团级和准兵团级,可见这一军队级别的分量有多重。
1955年评衔,正常情况下依据军队级别,正兵团级将领是可以全部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但是也有例外,上文说过,王树声和许光达两位正兵团级将领,一个是代表了红四方面军,一个代表了红二方面军,一个对位徐向前元帅,一个对位贺龙元帅,所以,他们跻身十大将的行列。
剩下三十四位中,徐立清是负责评衔工作的干部之一,为了便于工作,于是发扬高风亮节的品质,主动申请降低自己的军衔,故此徐立清成为唯一的正兵团级中将,后被誉为第一开国中将。
剩下的三十三位一起被评为了上将军衔。
这三十六位正兵团级将领军衔不尽相同,但综合排名却不仅仅是看军衔高低,如果综合各方面因素,排出前五位,都是谁会入围呢?
首先,有着第一开国上将之称的萧克一定在列,资历在那,单凭红军时期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和抗战时期的八路军120师副师长这个职务,即使十位开国大将都不具备这样的履历。
第二位就是王树声,红军时期实力、规模最为强大的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许世友、陈再道等悍将都是他的下级。
第三位李克农,唯一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开国上将,虽然在战场上没有见过他的身影,但是他在没有硝烟的阵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情报领域,他是我军的“特工之王”,凭借卓越的能力,多次情报甚至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胜负走向。
第四位邓华,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司令部内部职务排名高于陈赓,在彭德怀司令员回国后接过帅印,指挥百万志愿军作战,难得的帅才。
第五位李达,李达一生辅佐过五位开国元帅,被一致高度赞誉,以参谋长的职务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几乎是博闻强识,过目不忘,行军打仗,他就是军中的活地图。
这五位分别代表了资历职务、派系代表、隐蔽战线、指挥能力、参谋辅佐等五大方面,综合来看,排名前五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