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始终未曾停止探索史前文明的脚步,但由于时代过于遥远,当时的真相不得而知,后人只能通过化石、文物、古文记载等回溯史前文明的灿烂图景。

例如在2021年初,考古学家在三星堆遗址上再次挖掘出6个祭祀坑,祭祀坑里许多文物带着强烈的特征,好像那些被青铜器记录下来的生物并不属于人类文明。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对奇书《山海经》中一些神鬼之谈,二者有高度相似性,难道说史前地球真的存在未知文明?

三星堆与《山海经》的联系

作为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先秦小说,《山海经》和其他历史传记又有很大不同,它的记叙文字虽然只是描写山川地貌、奇珍异兽,但话语间总是给人透露一种难以名状的诡异。

别的不说,如果《山海经》真是古人所撰写,那他们是如何在3000年前就准确记录全国各地的地理风貌呢?那时候可没有卫星,老百姓甚至不知道国家版图有多大。

至于三星堆遗迹就更奇怪了,根据科学家的考证发现,三星堆遗迹的前身大约发生在4800-3100年前的古蜀文化中。在诸多被出土的三星堆文物中,青铜器毫无疑问是最主要的考古作品,这些青铜器制作精美,让人由衷地赞叹古青铜时期先辈的璀璨文化。

但如果细看我们会发现,三星堆所描述的文明似乎和人类文明有很大出入,例如最著名的“千里眼、顺风耳”,他们在面部构造上和现代人根本不一样,也不是按照古猿的比例铸造而成。

它们不仅体型庞大、眼球突出,关键那一双耷拉的耳朵宛如兽耳,这哪里有半点人类的模样呢?

如果不是古人畅想的神话传说,那三星堆所描绘的文明很可能不是人类文明,而是另外一种已经消失在历史遗迹中的灿烂文明

该文明有着和人类相似的外表,即便是在千年前就已经掌握了青铜工艺制作技术,如此才能铸就精美的铜像并流传至今。

不过你知道吗?《山海经》实际上和三星堆遗迹是有联系的,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或许二者的神秘在于双方描绘的都是同一文明,只是该文明不被后来的人类熟知罢了。

比如在三星堆众多出土的文物中,除了栩栩如生的青铜像外,最珍贵的无疑是那颗高达396厘米的青铜神树了。

青铜神树共有三层,全树有9只鸟,站立在向上果枝的果实上,一条龙沿着主干旁侧而下,宛如蓄势待飞。

科学家不知道青铜神树的含义是如何,更不知道它起源于哪里,但这些信息却在《山海经》中有被些许提及过,这些信息的足够我们去怀疑《山海经》与三星堆文明的联系。

二者看似相隔千年,但实际上记录的都是同一件事。

三星堆和奇书《山海经》的记载高度相似,难道真有未知文明

未知文明到底是什么

山海经有言:“汤谷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这里提到的扶桑,很明显和青铜神树能对上号;青铜神树只是后来人类给它起的名字,说不定人家本身就叫扶桑,九日说的是九只神鸟,这和青铜神树上的种种可以一一对应起来。

此外,《山海经》还记录过这样一段话:“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

我们再来看看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千里眼”,它的眼球明显龅出眼眶之外,这段话仿佛就是对“千里眼”的描写。那这“千里眼”到底是什么呢?又是谁记录了《山海经》?

从只言片语中我们很难找到关键线索,这里我们直接借鉴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细梳三星堆文明大致兴盛于商朝,而衰落于周朝,虽然三星堆文明不属于中国正统王朝,但它们的文化在当地有着广泛传播。可惜由于巴蜀地理位置的封闭性,那些传出来的文化都是以碎片化的方式被保存记录。

这和《山海经》的诞生也不冲突,《山海经》成书于公元前602年——前360年,该时期正值周王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时期。

在此期间中,周王朝势必要收集史料对商王朝有个系统化的记载,对于那些已经没法考证的文献肯定不能记载于正史中,但却给了《山海经》这样的非正式小说发挥空间。

很多人认为《山海经》记录的是史前文明的图景,还有人猜测它可能和外星文明有关,毕竟书中记录的信息太过诡异。

但实际上,《山海经》更像是一部非官方式的小说,虽然其内容波谲云诡,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都能找到一些对应之物,只是这需要其他文献来佐证,过程并不容易。

三星堆文明要兴盛于周朝之前,其文明内容被《山海经》记录倒也不奇怪。只是我们始终难以理解,为何在商朝时期人类就拥有了如此可怕的青铜工艺技术,他们的传承从哪里来呢?

与其讨论《山海经》是否为一部“外星小说”,倒不如探讨三星堆文明的种种表现。

结语

一个璀璨的青铜文明瞬间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连只言片语都未曾留下,这更让后世的我们感到好奇。

如果说三星堆文明不曾断绝一直发展到今天,那他们的文明程度将到达何种地步?后人根本无法想象,那或许对我们来说是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