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柳林青龙古城传说

吕梁柳林县青龙城在华北晋省,中部西缘吕梁山麓,距州境(指州治离石)六十里,东达宁乡,南联古隰(今蒲县一带),北通赤岭(三川河发源地,地势雄险),西界黄河。据明万历《汾州府志》记载,明代万历年间山西柳林青龙名为青龙镇堡宁乡县10堡寨之一,在建城之前已是永宁州重镇。

历史背景:明朝从15911602年,叛乱、战争、天灾罕见,国力衰退,边备松驰时任宣大山西三镇总督的杨时宁,按朝廷要求,于万历三十年(1602 年)组织文武将吏对宣府、大同、山西三镇进行实地调查,图画条说各镇的形胜、要害、边防情况之际山西巡抚白希绣为防俺答(鞑靼)南下及金榜还愿,请旨在青龙镇建展翅型防御工事,定于万历癸卯(1603年)孟夏(农历四月)由永宁州知州李橘督工,鸠工集匠,测景辩方,筑城凿池,建楼垒垛,做到了稳农、安民、筑墙皆顾周全白希绣不仅在18月内将青龙城墙完成竣工1604年岁秋之九月),而且同彭国光、张悌《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卷下:山西镇后序这项工作于1603 年12月结束)乡民建祠堂塑像,永宁州府李橘亲撰《青龙镇白中丞生祠记》碑石。

白希绣许愿“建城隍保一方”

      据传万历(公元1572―1620)时期,御史中丞山西巡抚白希绣,本籍陕北延安府清涧县。早年一领青衫上京科考,驾一叶扁舟进人三川河谷道。见川面平坦,水流清缓,渠畦纵横,禾苗青绿。天色向晚,来至村镇,背依雄岭,满山松柏青郁;俯临清流,沿河鸟雀喧闹。镇内栋宇林立,瓦厦连云,好一派繁华景象,询得镇名叫青龙。心中暗想,“他日如有寸进,当鼎建城隍,以保一方”。

       履升巡按请旨建青龙城垣

      白希绣履升至山西巡抚,为防鞑靼南下及金榜还愿,经青龙镇堡登高远眺。见此镇,距州境(指州治离石)六十里,东达宁乡,南联古隰(今蒲县一带),北通赤岭(三川河发源地,地势雄险),西界黄河。观宝宁山,其两翼山体如凤凰双展翅,若左右向南环包筑墙,可坐镇秦晋通衢,屏障水陆咽喉,拱卫京城,保地方安宁。请旨建展翅型防御工事,由永宁州知州李橘督工,定于万历癸卯(1603年)孟夏(农历四月)集匠兴工,测景辨方,垒垛筑建。

      筑墙与稳农安民难以周全

      古代,锄沟、青龙、柳林三镇在清河哺育下,河东拜父,河西有子,昼渡锄沟青龙,夜归柳林各地,行差教读,通商访友,日常活动往来摆渡,三镇乡民虽然血脉相连,情浓于血的历史悠久, 但因当时管辖范围、人口密度、城建规格、行文过程、形势紧急等因素,三镇未能同时大规模统筹建城垣,以致锄沟和柳林两地无城墙防御。其次求全“凤凰展翅飞翔”地理结构,占用大量城建等级规格土地,致使青龙镇北临河乡民实用地暴露于城墙之外,以“凤凰压翅不得飞”的说词,令青龙城内部分乡民搬迁。有人担心北方俺答(鞑靼)南下掠夺和三地民商起早贪黑进出青龙城带来不便而惊恐不安,初始皆顾方案欠妥。

      武举身义官谏言复议方案

      巡按建城垣征用青龙镇北临河乡民土地,产生不同意见。有一位青龙城义官(武举人)认为,“当下虽瓦厦连云禾苗青绿,但青龙城地处狭窄沟壑,人丁逐增耕田商粮有限,近年寒旱蝗疫此起彼伏历史罕见,内有改革废止税赋增加,外涉北虏南倭勒取侵扰,各地已有灾民食不果腹,通商外运之粮岌岌可危,若再让乡民弃田远耕不利安农。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根基,筑墙应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与拓耕积粮,稳农安民皆顾。”武举人以义官之职陈明利弊,自愿腾出部分土地,让外围乡民迁居入城,知府敏觉“一箭之地”事关重大(一箭200米,长宽各200米=40000(平方米),约60亩:产300–400斤粮食,青龙河坝横向耕地面积不止200米,涉及粮田之多。)周全考虑后,同意双方复议建城方案。

       全镇宅地商铺悉数入城围

       巡按觉悟,高度重视,搁置“凤凰压翅不得飞”的思想,以民为本,修改方案,最终决定,乡民付出部分田亩北岸筑墙设北门。按知府应允,武举身义官以税田优待制,免征400亩土地出城开拓新地,协助安置外围青龙镇乡民迁入城内。锄沟和柳林城垣虽不便周全,鞑靼若南下来犯,乡民可提前进入青龙城避难,并放宽乡民早晚进出青龙城时辰。只有择此上策,才能求得筑墙、稳农、安民统筹皆顾。次年,民期如愿,大事终成,全镇民宅、商铺、土地悉数入围城墙之内。青龙城墙竣工历时18月(1604年9月),乡民建祠堂塑像,永宁州府李橘亲撰《青龙镇白中丞生祠记》碑石。

        屹立风雨数百年饱经沧桑

       县志记载,明代青龙古城周方九里三步(折合5405米)。墙外原砌青砖,内实黄土。砖长40厘末,块重10公斤左右。黄士每17厘米一层,水洒石夯,结构坚固,层次分明,城墙依山盘谷而建,左右节节升高,分别跨上城后两山,形如凤凰双展翅。北城墙在临清河岸并设北门。遗憾的是,青龙城墙在经历明清更替日月沧桑,罕见特大天灾日军枪打炮炸水土流失资源匮乏,城墙砖块大部分被挖去利用,历经420年的墙体早已破烂不堪。其中守护了270年的青龙城北城墙于光绪元年(1875年),终被极端强力洪水击裂冲毁, 现仅存南部二公里残墙断壁见证昔日辉煌。

县政府重建柳林三镇繁荣昌盛

       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城墙防御工事,在热兵器面前逐渐失去军事价值。目前,锄沟、青龙、柳林三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县政府的统筹部署安排下,军事防御措施全面细致,各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时刻保护城中人民群众安全。柳林县政府破除旧制旧风俗1971年建县后,新建现代化柳林县城,规模空前之大,科学合理规划城内居民区其中307 国道、太原-绥德高速公路、侯马-月山铁路、孝义-柳林铁路、中南铁路、太-中-银高速铁路从县区通过,公路交通便利,物资充足,经济繁荣,商户往来络绎不绝。

      护民慧民的水利事业也飞速发展,全长168公里的清河,在柳林县政府综合治理下,劈山改河,引流灌溉,扩建造地,用钢筋混凝土修建两岸排污河坝,优化坝上环境,建坝上公园,建成市民休闲去处的清河文化雕塑园,加筑可升降橡胶堰坝控制洪峰量,拦河蓄水,节省反复取土筑堰的劳力及费用,而且水可从堰顶溢流,保持河道清洁和周边空气湿润等,现代化多功能柳林河坝,既达到了美化城区环境,而且提升了县城品位的目的。2022年的财政收入为53.0亿元,超过了孝义市,位居全市第一。

州志民传记录历史痕迹

收集资料有待历史爱好者完善

网民1“青龙城墙建成后,有明朝大臣奏本曰:山西巡按到任以来不理政务,不察民情,私建城垣,心怀不轨,有谋反之意,万历皇帝听信后,圣旨金牌急调白希秀入京,兴师问罪,白希秀自知谋反是灭门之罪难逃一死,便吞金自尽”资料有待考证。

网民2:青龙城墙修筑完毕后,锄沟和柳林乡民因被暴露于城墙之外而心情非常不悦。也有人说:若在形势紧急之下,有城墙防护比无城墙防护或晚防护要好。

网民3:根据网络传说,清朝人把清光绪元年六月十五日青龙北城墙被洪暴冲毁的责任以质量问题推给了271年前的明朝人。先不说朝代更替之恨,从16041875年经历了271年的时间,中间战争连年,人为破坏、地震、风雨剥蚀、水土流失、历经多次特大洪水灾害,因各种因素长久无法维护的城墙,遇到极端洪水城墙被冲毁的现象,在历史上好多省份都发生过(如:北京北部长城、河北抚宁九门口、石筑的喜峰口城和喜峰口长城,历史上多次被滦河洪水冲垮等)。遇到这种情况,胜利者无奈拿前朝说事了!

网民4:有白氏网站页发表《青龙城的来历》内容中提到“明朝在朝官宦的两家府宅为私利吞夺北城墙和北城门(依据不足根据史料记载,明朝当时的武举人与其他家户都腾出土地修了城墙和北门,并协助城外乡民迁居入城围、聚东西贤士重修玉虚宫、申请土地开拓新村,大胆为民出声争辩利弊等

民间传5:青龙城墙修筑完毕后,有过破坏结构挖墙脚的现象。

历史背景:四百年前小冰河期,明朝各种天灾此起彼伏历史罕见,粮食减产改革废止,财政赤字逐年升高,国力衰微,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后金日强、鞑靼(俺答)叛乱(1591)、援朝抗日(1592始共7年)、杨应龙造反(1596始共4年),边界战争不断,耗尽军力财力。山西又遇大旱(1601年6月),赤地数千里,民不聊生,草木皆尽,剥及树皮 ,次年5月雨雹如鸡卵。北边三镇宣府、大同、山西内屏京师外抗强敌的战略位置边备松驰。时任宣大山西三镇总督的杨时宁,一方面顺应边疆史地撰述大量涌现的潮流,另方面按朝廷的要求,于万历三十年(1602 年)组织文武将吏对宣府、大同、山西三镇进行实地调查,图画条说各镇的形胜、要害、边防情况。(杨时宁主持编修《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卷上:宣府镇;卷中:大同镇;卷下:山西镇。后序由彭国光、张悌、白希绣撰。这项工作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 年)十二月结束。)明朝普遍习惯以工代赈,兴水利、筑城墙,既解决官府困难,又能赈济饥民,同时提高防御外敌能力,一举三得。

      天灾情况统计:据历史学家邓拓统计,明代灾害之多,竟达一千零十一次,这是前所未有的纪录。最多的是水灾,共一百九十六次;次为旱灾,共一百七十四次;又次为地震,共一百五十六次;再次为雹灾,共一百十二次;更次为风灾,共九十七次;复次为蝗灾,共九十四次。1875年,柳林洪水来势迅猛,河段位实属希遇,湫水河洪峰流量为7700m³/s,薛村后大成洪峰流量为5600m³/s。1601年6月,山西大旱,民不聊生,草木即尽,剥及树皮。因此土地、粮食一直稀缺珍贵。

         农业经济情况:明朝农业税收从朱元璋时期的3000万石降至明朝中后期不到2300万石,税收倒退23%。开销却从来没有减少,甚至越来越大。政府官员从朱元璋时期的不到三万曾超至8万人之多。公元1603年明朝经济危机,财政赤字升高。

        危机战争记录:明代1598年——1619年北有蒙古残军鞑靼和满族壮大勒取威胁,南有倭寇袭扰爆发过十次大战役。1938年2月日军对柳林区发动第一次攻击,次年,在飞机轰掩护下,部队进驻柳林,在宝宁山设第三分哨。柳林刘廷奎著《柳林三镇溯源》记载永宁、石州明代受俺答(鞑靼)两次寇惊,知州殉难,州治焚毁。

         明朝五大强敌:一、缅甸东吁王朝 。明缅战争万历十二年(1584年)五月:从嘉靖到万历年间的明缅战争,前前后后持续了半个世纪,最后以明朝割地平息。二、宁夏哱拜。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万历二十年(1592年):费帑金二百余万;三、日本丰臣秀吉。朝鲜之役:(公元1592至1598年),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四、苗疆土司杨应龙。播州之役(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朝发兵二十余万人,费帑金二三百万;五、后金努尔哈赤,萨尔浒之战(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结果惨败,筹备一年的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城隍:道教中守护城池之神。城隍信仰在南北朝时期兴起,清代在原白公祠西廊建建城隍庙。

        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73—1620年在位),年号万历。

        杨时宁:杨时宁(1537—1609)字子安,号小林,号小林,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市)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曲沃知县。后曾任宁夏巡抚,宣大、山西总督,官至兵部尚书。主持编修《宣大山西三镇图说》。

        白希绣:字惟锦,民籍,陕西延安府肤施县,陕西乡试第26名,会试第230名,于公元1577年获第三甲第101名)。与彭国光、张悌撰《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后序。

        武举身义官:青龙城万历年义官《永宁州志》《汾州府志》武举附有记载其名,(义官职责包含治安维护,确保地方秩序、公共道义、义务和公正。)玉虚宫有石碑记载,万历31年,举人聚青龙东西雅士贤能,广筹善款,重塑玉虚宫。

         青龙驿名称:明洪武十九年(1386),陕籍马汉杰进士,逢国家大移民,奉命迁驻石州青龙驿。要比白希秀建城还要早21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