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惯了泥塑、铁铸、石刻
不如来看看这尊金代土雕大佛
▼
△
点击音频收听
二进院
到访时,净因寺的部分建筑有围挡处修葺中,而大佛阁依崖而建,坐西朝东,台基高一米左右,面阔三间,重檐歇山顶,整体建筑目测十米有余
宝塔脊刹
戗兽
螭吻
清式重昂五踩斗拱
一侧的枣树
这时枣花开的正是时节,想起苏东坡那句“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大佛阁垂带踏跺下两侧残存兽身,似是早期雕刻
金代遗物?亦未可知
匾额
大佛阁大门两侧分别置碑两通,西侧为“菩提善果芳名碑记”,落款为“康熙三十年 二月初五”
东侧有明碑《净因禅院金粧碑记》一通,落款为“明天启三年”
天下之胜景,往往为天下圣境;天下圣境,不过为人心之灵境。《净因禅院金粧碑记》
覆盆莲瓣柱础
转角斗拱
进入阁内
可见大佛阁前为木构二层建筑,后为土窑洞,洞周砖砌,形成“前阁后洞”的结构
左右皆有古碑若干,多数是清朝重修洞宇时所立
碑文中有记布施人姓名以及一些关于大佛的传说
土堂大佛
再往里走,可见大佛阁内现存有三尊佛菩萨造像,即佛教里的“西方三圣”。北壁正中为阿弥陀佛,高约十米,非泥塑,也非石雕,而是“土就”,大佛结珈跌坐,慈眉,袒胸,耳垂肩,双肩披饰,神态安详。大佛位居大佛阁深处的土龛之中,主体由背后土山雕凿而出,再对形似佛像的土丘加以雕刻、泥光、着色而成,独具特色。素有晋阳第一阿弥陀佛之美誉,大佛前面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分侍左右。
发髻
结跏趺坐
披肩
衣纹
束腰
三层仰莲座承托
明代观音菩萨立像
大势至菩萨立像
大佛阁山面
三进院
韦陀殿
进入三进院落
??韦陀
观音殿
观音殿面阔三间,硬山顶建筑,殿内彩塑造像有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
主尊为水月观音,龙女善财分侍左右,立于座石之上,观音菩萨背后墙壁绘有紫竹、山石等内容,此处为当代作品,听管理员说原塑在太原市博物馆?
地藏殿
地藏殿面阔三间,跟观音殿呈对望之势,整体上看与观音殿都有大幅度修葺痕迹,门口围栏也未能进去
根据《地藏十轮经》载,地藏菩萨的名号来历于“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辩犹如宝藏”。作为四大菩萨之一,他当时在九华山修行时发大誓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故在所有的菩萨当中,地藏王菩萨是愿力第一。
大雄宝殿
三进院中趣味最高的还是大雄宝殿,明代建筑,面阔三间,上布灰瓦,琉璃剪边,明间施两攒补间斗拱,次间单补,遗憾未开门。殿内情况只能从门口宣传画报窥知一二
从图中可见,殿内置砖质“亞”字形须弥座佛台,上置仰莲瓣台,台上塑有三世佛及两尊胁侍菩萨,三尊塑像均为结跏趺端坐,双目微微俯视,面露微笑,慈祥而又肃穆。三尊塑像服饰均为红色衣里外贴金色,唯有手势不同,虽是图片依然可见明代塑像的精美
前廊
和窦大夫祠戏台做法相似,柱头上饰有吞口,上施单昂三踩斗拱,昂平出斜向下,壁内重拱,且拱眼壁有残存龙腾祥云彩绘
柱头斗拱里转
补间斗拱,做法同柱头斗拱
土堂怪柏
大雄宝殿前,有怪柏一对,即“土堂怪柏”,是古太原“晋阳八景”之一。
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曾隐居此处,著《土堂怪柏》图一幅,题辞说:“土堂怪柏,历历崖巅,殊不怪也。”
近前发现,两株怪柏已枯死,上面藤蔓攀附,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大雄宝殿一侧可以上山,山中有一朝阳洞,内有吕洞宾像
关于土堂大佛的传说甚多,流传最广的是:汉代,崛山有樵夫与牧童,日日常经此地,闻有呼“快放我出来”。初以为戏言,未在意。一日,牧童与樵夫争执后,独坐石上,再闻呼声,怒而应之:“想出便出!”山中竟回:“快躲开!”牧童急告樵夫。二人至,山中又呼:“我要出,快躲!”二人应:“出吧!”随即山石崩裂,大佛显现,伴以祥云异象,后山怪柏成龙凤形。事毕,樵夫与牧童坐化。因佛自山塌而出,故佛堂半嵌崖中。
这就是“山崩佛现”的故事,但传说多有夸张之意,真实性不得而知,其中趣味只有自己慢慢去体会。
-
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东魏) -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宋代) -
山西太原·净因寺土堂大佛(金代) -
山西太原·窦大夫祠(元代) -
山西太原·唱经楼(明代) -
山西太原·纯阳宫(明代) -
山西太原·大关帝庙(明代) -
……(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