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到434年,这一年匈奴帝国迎来了一位改变历史的领袖,他就是阿提拉。
早年获得领导地位的阿提拉非常有雄心壮志,深知祖先被驱逐出中国国境便是因为军事力量上的不足,所以阿提拉可谓是卧薪尝胆十余年,打算吞并欧洲数十个小国后,待国家强盛后,再东扩,不过阿提拉的人生愿望最终没有实现,自己也倒在了远征的马蹄之下。
Image
阿提拉能被称之为上帝之鞭主要还是得益于他的两个军事策略,第一就是彻底击败罗马的各派势力,这其中还包括了哥特人和日耳曼人所组成的部落,第二就是向南,企图并吞小亚细亚,以稳固自己战略根基。
这在军事上可谓说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阿提拉在征战中是没有改变匈奴以往的只为掠夺的习惯,于是阿提拉即便击败了对手,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可在政治上阿提拉却始终没有取得胜利,这让他通过一生的征战没有让对手真正臣服,仅仅换来了一个上帝之鞭的外号。
Image

通过掠夺崛起的庞大帝国

没有改变匈奴以往的掠夺本性,这让阿提拉在对外军事扩张中是换汤不换药,即便是围困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可在拿到钱财后,便迅速退兵,没有深刻的考虑过攻陷君士坦丁堡所带来的政治影响。
当时西罗马帝国尽管已经灭亡,可是继承者高卢和德意志以及意大利等国都非常关注东罗马帝国的战事情况,阿提拉率领大军可谓是长驱直入从两面开始围困君士坦丁堡,这让东罗马帝国危在旦夕,一旦灭亡东罗马帝国,那么在精神上就宣告了罗马帝国的彻底覆灭,加上后来阿提拉又入侵了德意志和意大利半岛,完全可以组建一个政治上同一个的大帝国。
阿提拉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可是在政治上却依旧延续了匈奴人的传统,没有在意政治影响,只看重经济上的掠夺,这让阿提拉依靠对外战争获得了大笔财富,很快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Image
依靠军事掠夺和军事威慑,阿提拉建立的匈奴帝国在当时的欧洲可谓是人人畏惧,各国都纷纷讨好匈奴帝国,可是阿提拉却在这时没有关注国内的政治建设,甚至连继承人都没有明确下来了,这也为日后匈奴帝国陷入分裂埋下了伏笔。不重视国内的政治建设,阿提拉在一味的军事扩张中,一度占领米兰,开始逼近罗马城,这让整个欧洲都开始为之恐慌。
不过最终阿提拉因为补给线过长的问题,放弃了进攻罗马城,从这里也能看出其中匈奴军队在军事补给上一直存在问题,不注重农业发展。一贯靠掠夺或者征收高额商业税来维系国家财富的匈奴帝国。
Image
到了战争中很快就会因为战争补给困难的原因,陷入了不得不退军的地步,这也是匈奴军队在军事上少数弱点之一。可就是这样一个弱点被当时的不少欧洲国家抓住了,开始纷纷通过焚毁粮食,切断补给的方式来阻碍匈奴对本国的入侵。
没有了急需的补给,阿提拉在军事上的行动就无法正常展开,对此他也非常清楚自己军队的一个弱点,为此他还专门允许成立了一支负责后勤补给的部队力量。这一支部队更是专门负责打劫,抢掠农产品和必要的粮食,于是始终将掠夺奉为军事目标的阿提拉自然也被自己的这种计策蒙蔽了双眼,没有看到自己国家的真实国力。
Image

不经营本国光靠对外掠夺的方式,很显然时满足不了匈奴帝国长期发展的需要的,所以在阿提拉执政晚期,匈奴帝国就因为在经济上的颓势,不得不收敛自身对外扩张的军事行动了。

没有创造让匈奴帝国可持续的发展渠道,依旧习惯于掠夺,这让阿提拉在执政时期的经济发展上无疑是失败的。另外在政治上,没有一个稳定的国家系统,依旧还是依靠曾经匈奴部落的血亲关系来统治国家,这让匈奴帝国在政治上非常脆弱,于是在阿提拉突然逝世后,一场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便拉开了序幕。
因为阿提拉没有留下明确的继承人,所以有资格继承领导人选的人基本都站了出来,这让匈奴各部之间的矛盾瞬间激化,最终让国家以分裂而告终。其实阿提拉看似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匈奴帝国,有着令人胆寒的军队,可是这些终归属于阿提拉个人。
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整体是无法让一个国家长远的走下去的,于是阿提拉在军事上的成功和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失败也永远成为了一个历史教训,警戒着后世的政治家。
Image
在欧洲历史上被称之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是一个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个人,依靠着武力建立起了庞大的匈奴帝国,却让匈奴帝国转瞬而亡。军事上的成功和政治,经济上的失败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不能够单单依靠武力,更是要在全面的角度去建设一个国家,这样才能让国家长远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