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在上海你可以

吃到许许多多驰名各地的馄饨

砂锅馄饨、泡泡馄饨、宣纸馄饨、麻辣抄手…

大馄饨重馅,必须紧实而饱满

小馄饨重皮,必须飘逸而轻盈

有时候,相比较吃山珍海味

不如一碗汤汤水水来得舒服

图片

图片


  上海打着小馄饨旗号的店不少,这家店却是最有故事,也最让人服气的 。没有一位老饕会没听过这家初代网红,店面不大,来头不小。从静安别墅的小摊头开到威海路上的正规军,阿跷老板30多年的坚守,将一碗小馄饨做成了上海最火的一块招牌。

  馄饨现点现包,从不进冰箱  

图片
图片

阿姨们每天亲手新鲜现包,手法利落,客人点多少她们就包多少,从不进冰箱。门口一口大锅滚煮,煮好馄饨,会痛快地撒上一把蛋皮和香菜~大家吃馄饨都习惯先将馄饨捣几下,让汤底化开,但是在这里如果你这么做的话……那你就要听到上海滩最有个性的老板——阿跷的大嗓门了。

图片

  鲜肉小馄饨

图片

在这里吃馄饨,捣两下是大忌!因为这里的馄饨皮都是阿跷精心挑选的。定制的馄饨皮到店里还要进行二次加工,先将皮子擀薄,再一切二,要薄到可以透光才算合格。除了馄饨皮,在阿翘的眼中,一碗正宗的砂锅馄饨,一定是一大勺猪油,再配上紫菜、蛋皮。讲到蛋皮,市面上大部分店家用的都是鸡蛋皮,但是阿跷用的却是鸭蛋制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一碗热腾腾的馄饨开始,江南人对馄饨的偏爱,深入骨髓,尤以皮薄透馅的「绉纱馄饨」为甚。因其包法特别,造型“气鼓鼓”,还被冠上写实派“爱称”——泡泡馄饨!在上海少见的馄饨!来自安徽江浙一带,有种馄饨从小摊担子上开始流行,逐渐成为地区代表,寄托无数人的乡愁。

  泡泡馄饨

  泡泡虽小,大有讲究 

  皮,又「透」又「薄」

馅,虽「小」但「精」

图片

图片

因其薄皮如纱,被称为「绉纱馄饨」,还有种更可爱的叫法是「泡泡馄饨」。煮熟后的「泡泡馄饨」,漂浮在汤面上,圆滚滚、轻飘飘,外皮剔透,内里肉馅泛着微红,喷香的猪油渣与葱花,将鲜味吊起,1碗下肚,美得眉毛都要掉下来了。皮子都是手工擀制,包法也区别于小馄饨,先挑起1点肉馅,抹在馄饨皮子的一角,看似随手一捏,但恰恰也最考验手上功夫,既要包裹住肉馅,又要留足空气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现在能在市区找到或者吃到一碗砂锅馄饨已经是难以登天的事情了! 阿麟是最有烟火气的一家。每次想到这家店,脑海中都会自动蹦出两个词:市井、老卵(上海老话里“厉害”的意思)。炒菜会讲究镬气,阿麟馄饨,要的是沸腾的锅气。6个搪瓷小锅长年累月地烧着,一刻都不停歇……

  自主选汤料是在阿麟吃馄饨的独有仪式 

图片

自选汤料,是在阿麟吃馄饨的独有仪式颇有种吃自助的错觉——紫菜虾皮一大桶、白糯的猪油好大一盆、香菜、葱、鲜辣粉、盐、味精……基本你能想到的汤料,这里都有,而且全部随便加 。

“随便放!敞亮放!就是要敞亮!”

煮馄饨的爷叔是小店的灵魂人物,非常热情,满口老道的上海话。

隐藏VIP汤料,是猪油渣。要是出现了,千万别错过,要加!

图片

图片

图片

原来在江西中路上的这家馄饨店,开了有四十几年,算得上馄饨界里的“高龄”了。四方桌、长条凳,到饭点还得拼桌,人气特别旺。店里的大馄饨有能半个拳头大,还有能直接加进馄饨里的浇头,每次吃都能过足瘾!动迁之后的新店沿袭了老店传统,传承了原来的口味。

  菜肉大馄饨 + 辣肉

图片

招牌菜肉大馄饨,自制的碱水面皮硬而不厚,有嚼头;汤底是拿猪骨高汤和酱油调制,汤鲜味浓,不够还能免费续;推荐加份辣肉,拌进馄饨一起吃。肉馅大而爽口,口感相对紧致,符合上海人的口味。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名鼎鼎的「耳光馄饨」,是上海馄饨界的一块金字招牌。最初它还是家开在肇周路的简陋小摊,主要是做夜宵,最红火的时候1晚上能卖出3000只馄饨,不少明星也专程前来打卡。由于名气太大,还差点被人把“耳光馄饨”的招牌抢走。在做馄饨的27年里,老板坚持真材实料、薄利多销,收获了很多食客的认可。

   干拌馄饨

图片

干拌的冷馄饨是他家首选,一年四季都供应,秘制麻酱包裹每只馄饨,麻酱的浓稠度很好,不糊嘴,调味也是恰到好处。一份黑鸡枞菌拌馄饨,咬一口,菌菇的鲜香四溢,好吃!如果喜欢吃汤馄饨的话,推荐他家的特色荠菜肉馄饨~

 聊一聊 

你喜欢吃哪家的馄饨?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我是小馋猫超人,一个热爱上海,更热爱上海美食的上海小囡。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和收藏,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