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史说星语的第359篇原创文章

话说,秦国崛起,商鞅当属头功。他本是卫国人,辗转入秦,得秦孝公赏识,进而高居大良造之位,主持变法,将秦国从西方一隅拉到了与其他六雄主并驾齐驱的位置,甚至屡次打败战国首强魏国,夺回了河西之地。

此前笔者已经分析过商鞅两次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崛起,以及他主张的战争观,其一便是战法必本于政胜,缘法而治、全民皆兵、一民于战,更是将战、农并列发展。将农业作为战争胜利,甚至是国家兴盛的根本。

国家兴盛为本,战争的胜利更离不开战略决策的正确性。这一篇笔者就来跟你聊聊商鞅主张的战略与战争的关系。

进入战国后,由于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战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有时甚至同时存在两个战场,战争全局和局部的区分逐渐清楚。战争的战略决策和战争的作战指挥之间的差别也开始为人们所了解,商鞅对此有相当可贵的认识。

他非常重视战略的作用,认为带有全局性的战略决策,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他说:“若兵敌强弱(双方力量相当),将贤则胜(将帅指挥才能高的一方战胜),将不如则败(将帅指挥才能差的一方战败);若其政出庙算者(如果战略决策是根据对战争全局权衡后作出的),将贤亦胜,将不如亦胜(将帅指挥才能差一些也能获胜)。”

他还认为所谓权衡战争全局,就是对敌我双方总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他说:“兵起而程(衡量)敌,政不若者勿与战,食(军粮储备)不若者勿与久(持久战),敌众勿为客(敌军数量占优势不要进攻它),敌尽不如,击之勿疑(敌各方面都不如我军,则毫不迟疑地向它攻击)。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先知也。”

此外,在《商子》中,还保存有商鞅有关城邑攻防战法和军队编成等部分言论,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的一些战术思想。在当时他是被看作为优秀的军事家的,如荀况就将他和田单、乐毅、庄等名将并提,说他们“皆世俗之所谓善用兵者也。”

因而,太史公司马迁便给予了商鞅高度评价“秦所以强六世(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庄襄王、始皇)而并诸侯,皆商鞅之谋也。”足见商鞅对秦国的影响,甚至是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势,皆因商鞅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