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故垒

前几天看颜正卿的纪录片(纪录片《颜真卿》五集:烈烈鲁公,赫赫其事(附颜真卿碑帖全集)),绕不过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中,有一个插曲,马嵬坡之变,这里引出一首诗《长恨歌》和一套图,就是沈周的《马嵬八景图卷》。

在赏图之前,有两个疑问,

一个是马嵬这里发生了什么?

二是沈周这个活动范围不出江南的文艺宅男,怎么会画处在陕西咸阳的马嵬八景?

大唐的国运,在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农历十一月初九这一天,改变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白居易《长恨歌

战鼓起,盛世破碎。安禄山以清君侧,诛杀杨国忠为借口,发动兵变。

在盛世的幻影下,面对真实的叛乱,竟然毫无抵抗力。第二年六月十三日,叛军破潼关后直驱长安,玄宗李隆基抛弃大部分文武百官和长安百姓,带着杨贵妃,杨国忠,高力士、太子等一干人,仓皇出逃。

六月十四日,一路灰土土脸到达马嵬驿。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白居易《长恨歌》

这个时候,将士哗变,玄宗面临着要江山还是美人?

发生在马嵬坡的这场惊心动魄的兵变与抉择,引得文人墨客为之感怀,吟咏!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马嵬这一地点就交待到这里。下面,回到沈周的《马嵬八景图》。

下面要解决一个疑问,为什么是沈周?

《马嵬八景》册页共八开,每开描绘一景,依次为“马嵬故垒”、“杨妃荒冢”、“地涌双泉”、“园栽丛韭”、“金城古迹”、“宝寺晨钟”、“北原春意”、“南亩秋成”。每幅画作题名后均有“沈周”二字落款,并钤有“启南”一印,每页还有姚绶的题诗。引首有明代左赞题写的“马嵬八景”四个隶体大字。卷末还有钱溥题跋:《马嵬八景诗序》。

这里出现了四个人,沈周,左赞、姚绶和钱溥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有竹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沈周传》:平淡的一生,晚年封神

左赞(1424-1489)字时翊,号桂坡,明代江西南城人。学书于程南云,以词翰名于时。天顺元年(1457)进士历任吏部主事,成化(1465至1487)中为广东右布政、历浙江参政,官至广东布政使。著有《桂坡集》《桂坡遇录》。能诗文,精于隶书。有《桂坡集》传世。书法兼诸体,而尤精于隶,得二蔡笔意。《书史会要》、《椒丘文集》、《江西通志》均有记载。

姚绶(1422—1495)明代官员、书画家。字公绶,号谷庵,又号仙痴、丹丘生、谷庵子、云东逸史,汉族,浙江嘉兴大云寺人。顺八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钱溥(1408—1488),字原溥,号遗庵,华亭(今上海市)人,擅书法,明朝官吏、目录学家。

四人年龄相差不大。这幅图的促成,与这四个人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要参看卷末的一份题跋了。

明代钱溥题跋:《马嵬八景诗序》

《马嵬八景诗序》

天下山水有因人而显,亦有因人而污者。使受污而非贤达生其间,为之赋咏,搜奇而阐隐,撷芳而振华,则亦终焉而已,尔曷显名于天下哉?此马嵬坡所以有待其乡令浙藩大方伯阎公八景之咏也。

坡在陕城西百里,有县曰兴平,去县西北又二十五里,昔有姓马名嵬者,筑城避难于上。唐玄宗遭玉环之祻,万里播蜀而同驻其地,杜甫诗所谓:军中有妇人,其名为不祥,所以其将陈玄礼,请诛之。而后行,血渍其土,遗锦袜,为父老得,以致富。坡下旧有泉,国初又旁涌一泉,园丁汲以灌韭,居民赖之以为生计。坡有金城公主所创禅院,遗址尚存。半坡有宝云寺, 钟声足以警晓。坡北有原,其平如砥,春草茸茸,然可踏青眠醉,以衬其游。南有田,秋则刈禾满场,家具黄鸡、白酒以乐其成。

公既厘为八景,每景赋七言一律,见故垒志。马嵬洁冠之功,不可泯也。蕉塚志玉环,祻水之足戒也。双泉丛韭为恒,产以代耕也。古迹晨钟见僧寺,或亡而或存也。春意秋成,见居民耕牧得其所也。观斯景也,咏斯诗也。而使马嵬受污之名,一旦因公而始显,闲来乞余序之,昔荀乡恶子,游之在圣门,尝讪其为东吴好奢侈、嗜饮食之徒,紫阳朱夫子则谓千载之下,岂无贤达?一洗其陋,令马嵬本有功于斯土,遭其污蔑,已及千载,而得贤达,如公者崛起甲科,荐登华要, 而至今职骎骎,有入拜台省之望,则马嵬岂非待公而始显耶?虽然溪以愚名也,柳宗元咏之,而不愚泉以贪名也。吴隐之、酌之而不贪,地因人而显,如公之于马嵬之咏也,益信。故为序。

成化十八年(1482年)壬寅冬十有一月廿四日戊午,资善大夫南京吏部尚书、前翰林侍读学士、国志抚裁直、文华殿赐一品服,东吴钱溥书于敕赐归荣所,时年七十又五。

这里提到一个重要的线索,那就是“此马嵬坡所以有待其乡令浙藩大方伯阎公八景之咏也。这就是马嵬坡这个地方,有待于当地县令即浙藩大方伯阎公来吟咏它的八景的原因啊。

浙藩大方伯阎公”何许人也?阎铎也。

阎铎(1431年-1518年)字文振,兴平马嵬人,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一生历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六朝五帝,擅诗善书,尤工刊行。

现在真相慢慢浮现,就是这个马嵬本地人,他是最为关键的人。

他做了什么事呢?

公既厘为八景,每景赋七言一律,见故垒志。

阎公已经把这里划分为八处景色,并且为每一处景色都赋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这些诗作都被收录在了《故垒志》中。

现在谜底解开了,“公既厘为八景,每景赋七言一律,见故垒志。”这是沈周画马嵬八景图的最为重要的素材。

沈周与左赞、姚绶和钱溥的交情如何呢?

这一点,还有待追查。可能与一个关键人物有关,那就是吴宽。吴宽在京城,与这几个人交往的可能性比较大。

整个事情发生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十一月之前。

成化十一年吴宽回到苏州,守丧三年,成化十五年回到京城,一直到成化十八年都待在京城。

可以做一个推测,在成化十一年到十五年间,吴宽与沈周谈到了他的朋友,谈到了马嵬八景诗。之后沈周画了这套马嵬八景图,送给了在京城的吴宽,吴宽在成化十八年,为此图搞了一场雅集,前来的友人在上面做了题跋。这只是一种可能。

哈哈,侦查破案工作就到这里。那就好好欣赏画儿吧。

第一景:马嵬故垒。

避难曾捄土筑城,昔年前月照孤营。

时移莫泯相传迹,身死长留不朽名。

睥睨倾颓春草徧,乌鸦飞散暮云平。

公令屏翰当清世,山甫功何愧此生。

嘉禾姚绶。

玄宗逃难的时候,曾经用土筑起了一座城池,那时候的月光,也同样照耀着这座小小的营地。时光流转,但我们不应忘记那些流传下来的事迹,即使人已经逝去,但依然留下了不朽的事迹。

城墙上的瞭望台已经倾颓,春草长满了四周,乌鸦在傍晚时分飞散,与平展的暮云相接。您如同朝廷中的重臣,是国家的屏障和辅翼,在这个清明的时代,您的功绩与仲山甫这样的贤臣相比,又有何愧呢?

坡北有原,其平如砥,春草茸茸,然可踏青眠醉,以衬其游。南有田,秋则刈禾满场,家具黄鸡、白酒以乐其成。(钱溥《马嵬八景诗序》

沈周所画的图景,还是他一贯的风格。不觉悲凉与伤感。

第二景:杨妃荒冢。

孤冢空埋彼美姬,骨因不发怨王师。

贪欢侍宴凭谁心,云鬓花颜到此危。

地下只遗千古恨,生前曾费万家赀。

年年芳草清明节,断凄苍烟细雨时。

嘉禾姚绶。

那座孤独的坟墓里,静静地埋藏着那位美丽的女子,她的遗骨因未得发掘而似乎对君王充满了怨恨。她曾贪恋欢愉,侍奉宴席,这究竟是谁的心意呢?如今,她那如云的秀发、娇艳的面容都已化为尘土。

在地下,她只留下了千古的遗恨,而在生前,她的奢华生活曾耗费了无数的财富。每到清明节,那芳草萋萋的墓地,在苍烟细雨之中,都显得格外凄冷、荒凉。

第三景:地涌双泉。

初疑坡下有灵渊,陆羽茶经第几泉?

一脉分流穿厚土,双飞虹影喷漱涓。

到池铺练番番白,溅石跳珠颗颗圆。

不独园丁资灌溉,洗心终日爱清妍。

嘉禾姚绶。

起初,我疑惑这山坡之下是否藏有深邃的灵泉,它是否是陆羽《茶经》中所记载的某处名泉?泉水从地底一脉分流,穿透了厚重的土层,两道彩虹般的水影在空中飞舞,喷涌出的水柱细如涓涓细流。

水流到池塘中,如白练般铺展开来,泛起层层白色的涟漪,水石相溅,水珠跳跃,颗颗晶莹剔透,圆润无比。这泉水不仅滋养了园中的草木,供园丁灌溉之用,更让终日在此的人们心生喜爱,陶醉于它的清丽美好之中。

坡下旧有泉,国初又旁涌一泉,园丁汲以灌韭,居民赖之以为生计。(钱溥《马嵬八景诗序》)

这是沈周作画的依据之一。

第四景:园栽丛韭。

未数瓜畦与芋田,园栽丛韭已多年。

饤参蒲笋胜野蔌,市易锱铢供酒钱。

客到剪尝当夜雨,春来盘簇属初筵。

也知民俗归勤俭,龚遂遗风似宛然。

嘉禾姚绶。

并未去计算那瓜田与芋田的面积,但在这座园中,丛丛韭菜已栽种了多年。将矴参(野生菌)、蒲笋等珍贵食材与韭菜搭配,其美味胜过那些山野间的粗疏之食。在市场上换取一些钱财,以供买酒。

每当夜幕降临,细雨绵绵之时,若有客人到访,我便会剪下新鲜的韭菜招待。而当春日来临,宴席初设,盘中簇拥的韭菜更是为宴席增添了别样的风味。也深知,民风的淳朴与勤俭是根本,龚遂那勤俭治民的遗风,似乎在这里得到了传承。

龚遂:人名,西汉官吏,初为昌邑国郎中令,辅佐昌邑王刘贺。刘贺登基后,担任中尉。刘贺被废,汉宣帝继位后,他担任渤海太守,平定盗匪,劝课农桑,政绩斐然,卒于任上。

双泉丛韭为恒,产以代耕也。(钱溥《马嵬八景诗序》)

第五景:金城古迹。

闲将崖迹问田更,荒草寒烟此严城。

禅院都随尘劫尽,唐宫久共野云倾。

菜畦日暖飞黄蝶,花坞风微语飞莺。

回笑琅琊曾种柳,攀枝惆怅不胜情。

嘉禾姚绶。

闲暇时探寻着山崖上的古迹,询问种田的老者,只见这座严整的城池,如今已变得荒芜,被荒草和寒烟笼罩。禅院已随着尘世的劫难而消逝无踪,昔日的唐宫也早已与野云一同倾颓。

在阳光温暖的菜畦上,黄色的蝴蝶翩翩起舞,花坞中微风轻拂,飞莺在欢快地低语。回想起桓温折柳的历史典故,如今攀折着枝条,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惆怅与感慨。

金城:指唐景龙二年(708年),唐中宗李显之女、时年13岁的金城公主远嫁吐蕃进行和亲,皇室人员送至马嵬驿,在此饯别。马嵬驿当地有金城公主所创禅院,至明朝时,遗址尚存。

琅琊曾种柳:指桓温折柳的历史典故。咸康元年(335年),桓温二十多岁,出任琅琊内史,他在治所金城外,种植了几排柳树。某年,桓温率军北伐,路过金城,他看着当年自己种的柳树已经长的粗壮,不禁感慨:“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说完,桓温又忍不住上前折断柳枝,追怀往事,悲怀流涕。

坡有金城公主所创禅院,遗址尚存。(钱溥《马嵬八景诗序》)

第六景:宝寺晨钟。

宝峰正住马嵬偏,晨度踈钟月在天。

嵩寺春残惟听讲,枫桥夜半却惊眠。

几回云卧成深省,百八潮鸣伴老禅。

门外行人侵曙发,曾和清磬破苍烟。

嘉禾姚绶。

宝云寺所在的山峰在马嵬之旁,清晨时分,稀疏的钟声在空中回荡,而月亮仍高悬于天际。寺院高耸,春色已残,我只得聆听僧人们的讲经说法,而到了枫桥边,夜半时分,我却因惊梦而醒来。

多少次,我在云间卧眠,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伴随着老禅僧那悠长而深沉的诵经声,是潮水百八次的轰鸣。门外,行人们在天色微明时便已启程出发,他们曾伴随着清晨的磬声,穿透了那苍茫的烟雾。

半坡有宝云寺, 钟声足以警晓。坡北有原,其平如砥,春草茸茸,然可踏青眠醉,以衬其游。南有田,秋则刈禾满场,家具黄鸡、白酒以乐其成。(钱溥《马嵬八景诗序》)

第七景:北原春意。

春来芳草满高原,自此天涯丝亦连。

细雨和秋青掩冉,孤烟入望翠绵芊。

依林只合承花落,近水何堪藉柳眠。

霁月光风周茂叔,一庭意思正无边。

嘉禾姚绶。

春天来临,高原上长满了茂盛的芳草,自此以后,天涯海角仿佛都被这绿意相连。细雨绵绵,与秋日的青翠相互掩映,更显生机盎然,远望孤烟升起,那翠色如同绵延不绝的丝绸。

依偎在林间,只适合承接飘落的花瓣,而靠近水边,又怎能忍心借柳树来安眠呢?就像那周茂叔在月光清风中悠然自得,这一片光景,所蕴含的意趣正无穷无尽。

坡北有原,其平如砥,春草茸茸,然可踏青眠醉,以衬其游。(钱溥《马嵬八景诗序》)

第八景:南亩秋成。

竟亩黄云一望同,村村社鼓报年丰。

万邦周颂埽今日,七月幽绮重古风。

大有特书知帝力,西成足食念农功。

醉扶落日桑林外,从此仓箱不畏空。

嘉禾姚绶。

一眼望去,田野上黄云密布,仿佛每一亩田地都如此相似,村庄里,社鼓声声,传递着丰收的喜悦。今日,万邦共庆,如同《周颂》所吟唱的那样,而七月之时,又让人想起了那古朴的《幽风》。

在丰收的年景里,特别记载下这一切,以彰显帝王的恩泽,西边的田野里,粮食满仓,让人不禁感念农夫的辛劳。醉意朦胧中,扶着落日余晖下的桑林,从此以后,仓库里粮食满满,再也不必担心空仓之虞。

南有田,秋则刈禾满场,家具黄鸡、白酒以乐其成。(钱溥《马嵬八景诗序》)

整幅图卷欣赏

好,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