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月8日,周日,旅行第七天。

       从这张地图上看,这一天从哈马马特(黄圈)前往凯鲁万(红圈),晚上将入住托泽尔(篮圈)(拍摄于旅游书)

  2、↑  凯鲁万(Kairouan)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神圣无比的圣城,一座充满神奇的梦幻之城。它的建造要追溯到1300多年以前。它位于突尼斯中部偏东地区,北距首都155公里,距苏塞只有67公里的路程。说它神圣无比,是因为它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之一,(伊斯兰四大圣城:沙特麦加、沙特麦地那、耶路撒冷和凯鲁万)在北非阿拉伯人理念中,去凯鲁万朝圣七次即可等同于去麦加朝圣一次。

           图片为凯鲁万城市风貌,拍摄于《地中海明珠-突尼斯》一书。

  3、↑  凯鲁万拥有著名的凯鲁万大清真寺、阿格拉比德大蓄水池等古建筑, 1988年,大清真寺连同凯鲁万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们突尼斯旅行第二个世界遗产。(董班长拍摄制作凯鲁万观光图)

  4、↑ 早上9点离开哈马马特酒店,大约1.5小时车程抵达凯鲁万。

          凯鲁万是个缺水地区,当地人早在公元862年修建了15个蓄水池解决吃水难。现有供人参观的是被称作阿格拉比特水池的是一大一小两个水池。

         第一个景点:“阿格拉比特大蓄水池”,为了能看到全景,来到当地一座可以登高观看蓄水池的大楼前。  

  5、↑  大门口两侧各摆放一门古炮

  6、

  7、

  8、↑ 

  9、↑ 需购票参观

  10、↑ 再登上三楼观景台

  11、↑ 登上三楼平台可以欣赏1200年以前建造的蓄水池

  12、↑  眺望前方,有一大一小两个蓄水池。

  13、↑  阿格拉比特蓄水池在阿拉伯统治时的突尼斯至关重要。阿拉伯当年入侵突尼斯,以凯鲁万为基地,但是这里缺水,于是他们建起了大大小小的蓄水池,用以收集雨水。每个蓄水池都分为大小两个,大的蓄水池都是用羊皮骆驼皮盖住的,小的则用来收集雨水,通过沉淀后从两个蓄水池中间的小孔(红圈)流入大的蓄水池,解决人们的饮水问题。

  14、↑ (团友拍摄)

  15、↑  突尼斯国旗是长方形,旗面红色,中央有一白色圆底,圆底中有一弯红色新月和一颗红色五角星。为突尼斯共和国的象征,也是伊斯兰国家的标志。

  16、↑ 我与突尼斯国旗留影,一位柏柏尔老人突然闯入镜头里。

            网友介绍这位老人是等候我们将去参观的西迪·撒哈卜陵里面的一位”召唤人“,老人通过话筒召唤伊斯兰教徒做礼拜。他二楼礼品店是做义工。

          听到他用中文推介突尼斯玫瑰香皂,“一个一美金”。

  17、↑  这位老人喜欢与游客拍照,在网上看到不少中国游客与他留影的照片。这是七年前的照片,那时还满口白牙,现在门牙缺失好几颗。(网图)

  18、↑  第二个景点:西迪·撒哈卜陵墓。

          西迪是圣人的意思,西迪·撒哈卜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亲密朋友和门徒。西迪撒哈卜在年轻的时候便跟随穆罕默德传教,成为了首批信徒之一。他不仅是一个虔诚的信徒,还是一位富有智慧和学识的人。他跟随穆罕默德游历多地进行传教,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还经常的为穆罕默德提供建议和帮助,被誉为圣门弟子中杰出人物。

   19、     西迪·撒哈卜同时还是位理发师,他经常为穆罕默德修剪胡须,并且还保留了他三根胡须。在穆罕默德去世以后,西迪·撒哈卜回到了故乡突尼斯,除了带回了大量的经文。还把他保留先知的三根胡须带了回来。在他去世以后,这三根穆罕默德的胡须也跟随他一起下葬,所以西迪·撒哈卜陵也被称为”胡须陵“、”圣人墓“等。

           西迪·撒哈卜陵墓也是凯鲁万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

  20、↑  西迪·撒哈卜陵也是一座清真寺。据说很早的时候这里除了是圣人的陵墓,还是个经学院,是当地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建立起来以后,孩子们才不在这里学习,这里还是当地穆斯林实行割礼的地方。

  21、↑ 从这个楼梯走上去

  22、

  23、↑ 地导阿信在介绍西迪·撒哈卜陵精美的墙面

  24、

  25、↑ 伊斯兰风格的墙面,我们在伊朗和乌兹别克斯坦看多了,看到审美疲劳

  26、↑ 遇到一个欧洲老年团也在听导游介绍

  27、

  28、西迪·撒哈卜陵是以陵墓为中心的一个小建筑群,建筑风格和装饰风格秉承阿拉伯特有的文化,罗马柱的的拱形回廊和色彩艳丽的墙壁贴砖

  29、

  30、↑ 

  31、

  32、↑  前往门口人最多的地方

  33、↑ 里面放着西迪·撒哈卜的棺木,非穆斯林不能进入(团友许先生拍摄)

  34、↑ (团友许先生拍摄)

  35、↑ 西迪·撒哈卜保存先知穆罕默德的三根胡须,在穆斯林们眼中,如同佛教徒眼中的佛牙和舍利子。听到很多女人在门外”吆、吆“叫

  36、

  37、↑ 阿信带大家去看当年做经学院的地方

  38、

  39、↑ 西迪·撒哈卜清真寺还是当地穆斯林实行割礼的地方。

          割礼的习俗源自远古,据说先知穆罕默德认为男孩在青春期前施行割礼,标志他从此成为穆斯林大家庭中的一员,同时,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卫生措施。

        突尼斯割礼只限于男孩。割礼可以在出生后第七天进行,也可等他长到7岁后进行,可单独进行,也可集体进行。割礼当日,有被施行割礼的孩子家里如同过节一般。施行割礼的孩子要穿新衣戴新帽,并且被事先交给爷爷或叔叔,做父母的宁愿选择避开这种场合。

        即将离开西迪撒哈卜陵时遇到当地人带着孩子做完割礼。(此图至第42图为董班长拍摄)

  40、↑ 割礼完成后,孩子由亲人抱上事先备好的马车,浩浩荡荡地回到自己家里。此时,乐师们吹吹打打,邻居的妇女们见状发出“吆吆”的尖叫声,庆祝“男子汉”的归来。 我们刚才在西迪·撒哈卜陵墓外听到女人在“吆吆”叫,其实是来参加割礼。

       据介绍,随着时代的前进,如今在突尼斯医院免费由外科医生施行割礼,卫生又安全,但是很多民众还是信仰来这里行割礼。

  41、↑ 刚做完割礼的小男孩痛得哇哇大哭

  42、↑  这位做完割礼的小男孩低头哭,被家长抬起下巴拍照

  43、↑ 走出西迪·撒哈卜陵

  44、↑ 迎接做完割礼的人们

  45、↑ 

  46、↑ 做完割礼的男孩将乘坐盛装马车回家

  47、↑ 第三个景点:凯鲁万奥克巴清真寺,要求女士要佩戴头巾。  

            奥克巴清真寺,又称为“大清真寺”,它不仅是北非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而且是与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齐名的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为了突出其伊斯兰属性,该寺最初的设计和建造者奥克巴亲自确定了清真寺的朝向,将它的大门朝向了伊斯兰圣地麦加。站在十几公里之外,就可遥见大清真寺高耸入云的尖塔,它已成为凯鲁万的特殊地标。

  48、↑ 奥克巴是阿拉伯第三次远征军的统帅,他骁勇善战,还是一位富于谋略的军事指挥官和深谙治国方略的总督。他意识到要治理北非的蛮荒民众,除了行政的统治外,还必须利用宗教。从精神上和思想上去控制和教化他们。因此,他在创建凯鲁万城之初,就决定建两个机构:总督府和清真寺。公元836年,齐亚德·阿拉亲王又下令在它的原址上进行了扩建,使它成为了伊斯兰文化壮丽无比的杰作,并正式命名奥克巴清真寺。时至今日,它再也没有经历过重大的变故。正因拥有此寺,凯鲁万才被誉为伊斯兰四大圣地之一。

  49、↑ 凯鲁万大清真寺是非洲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其巨大的大理石柱,据说来自罗马迦太基的废墟。

  50、↑ 环绕大院四周的拱形连廊,670根罗马柱整齐排列

  51、↑ 在阿信带领下观看,每一个柱头还都不一样

  52、↑ (团友拍摄)

  53、↑ 阿信特别提醒往上观看,这个柱头里还藏有一个十字架图案(红圈),说明当年有的柱子是来自教堂。在这个大清真寺里有两个十字架图案柱头。

  54、↑ 各式各样的罗马柱头

  55、↑ 前往祈祷大厅

  56、祈祷大厅不允许非穆斯林进入,旅行者可以站在雕花木门外欣赏拍照。

  57、↑ 大厅被400多根大理石柱支撑着,几百条地毯将整个礼拜堂地面铺展的严严实实,中厅上方悬挂着的一排尖塔型吊灯。祈祷大厅可容纳2000人做礼拜

  58、↑ 在祈祷大厅门口遇到德国客人,董班长与德国游客交谈(团友拍摄)

  59、↑ 董班长与德国游客留影(团友拍摄)

  60、↑ 我们也与德国游客留影,其中穿黑色上衣的男生会说中文“你好”(团友拍摄)

  61、↑  祈祷大厅对面,北面的围墙上,矗立着一座宣礼塔,塔分上下三层。

  62、↑  阿信做介绍,礼拜堂的大门外这块大的四方庭院,地面铺设的大理石向中心边缘倾斜,目的就是为了让雨水顺势流入位于中央的水窖。(团友“一凡”拍摄)

63、↑   个中心水窖口设计也是非常讲究,半圆弧形的连环口一层叠一层。据说,这种设计是为了让雨水在下流中将水中的杂质充分过滤。

  64、

  65、↑ (明英拍摄)

  66、↑ (明英拍摄)

  67、↑ 中心水窖旁是一个类似日晷的古代计时设备,地面上有标志。伊斯兰教义明确规定,教徒要在每日清晨、中午、下午、黄昏和傍晚分5次做礼拜。而这个古代计时设备就是为了提醒教徒做礼拜。每当太阳的阴影线与礼拜时间重合时,清真寺的宣礼塔就会向整座城市发出召唤。

  68、↑  此时中午11点半,气温升至31度,在户外蛮热的

69、↑  在日晷旁遇到一群可爱的老外游客

  70、↑ 在清真寺连廊走一圈

  71、↑ 

  72、↑ 

  73、↑ 

  74、↑  告别奥克巴清真寺,前往老城午餐

  75、↑ 老城街道很窄,大巴进不去,下车后步行去餐厅

  76、↑ “Restaurant” 一个不起眼的餐厅门口

  77、↑  大门走入,里面像个四合院(团友“一凡”拍摄)

  78、↑ 再从这扇门进去

  79、↑ 经过一个大厅

  80、↑ (团友拍摄)

  81、↑  走进用餐的地方,“哇”,好漂亮啊

  82、↑  这是一家私人住宅改造的餐厅

  83、↑  带花纹的餐巾纸(上图),落座后先上一份汤,类似罗宋汤(下图)

  84、↑ 

  85、↑ 有没有在王宫里用餐的感觉(团友许先生拍摄)

  86、↑ 第二道是蔬菜沙拉

  87、↑  

  88、↑ 第三道是:“古斯古斯”,里面有小麦+羊肉+葡萄干+鹰嘴豆。羊肉没有羊膻味很好吃。

         “古斯古斯”(cous-cous) 是北非摩洛哥、突尼斯一带以及意大利南部撒丁岛,西西里岛等地的一种特产,它是用杜兰小麦制成的外形有点儿类似小米的食物,简单的煮熟之后在颗粒状的主食浇上炖煮的蔬菜和肉类,类似我们中国的盖饭。

         “古斯古斯”是北非地区最著名的传统美食,也是突尼斯国菜。

  89、↑  享用美味的“古斯古斯”(团友拍摄)

  90、↑ 餐后甜点是西瓜和香瓜

91、↑ 最后老板为每人送上一杯薄荷茶。

          圣城凯鲁万半日游,丰富的景点+美食,意犹未尽,餐后将乘车前往托泽尔。

           (图片摄于2024.09.08,除署名外,其余为我与先生拍摄,部分文字摘自旅游书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