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杭伟

石洞书院     叶适

好泉好石入君庐,雾锁云封未敢居。若挹风光当豪馔,岂同经史作寒菹。

庭中蓍老易无过,畹内兰滋诗有余。只此尽知贤圣乐,世间青紫亦空虚。

注释:

经史:泛指古代典籍。周朝士大夫的能力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对“六艺”进行了整理形成“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只包括“六艺”中的礼和乐,就是“德“的方面。诗即《诗经》用于记载各地的诗歌;书即《尚书》则是重要政治文献的结集;礼是生活礼乐规则,是对社会中的礼仪和乐理进行学习和研究;易即《易经》是研究世界运行规律;春秋即《春秋》是通过历史来探讨社会规则;《乐经》已经失传,所以六经就变成了人们熟知的五经。儒家讲究经史合参,了解相关的历史才能正确理解经典。可见南宋时期石洞书院的教学内容很扎实,讲究经世致用。

六艺

寒菹:zū,鱼腥草,又名折耳根,生长在阴湿地或水边,分布于西北,华北,华中及长江以南。《名医别录》载:“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鱼腥气,故俗称鱼草”。

另说为腌酸菜。东汉王充《论衡·福虚篇第二十》中的《楚惠王吞蛭辩》: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入选医古文时解为腌酸菜。我认为里面有水蛭不符合常识,采用流沙河发表在四川日报的考证:“寒”字作凉解,“寒菹”即凉拌折耳根

如今浙江菜篮子少有折耳根,我就是在四川才吃到了这个菜,这首诗说明南宋时期折耳根是浙江的常见菜。

寒菹,即折耳根

蓍:shī,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棱,叶子披针形,羽状深裂,花白色,结瘦果,扁平,全草入药,茎、叶含芳香油,可做香料。古代用它的茎占卜。《易经》是群经之首。易无过,语出《论语》: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阳明先生对此的理解更为易懂:”蓍固是《易》,龟亦是《易》”。又有:问:“《易》,朱子主卜筮,程《传》主理,何如?”先生曰:“卜筮是理,理亦是卜筮。天下之理孰有大于卜筮者乎?只为后世将卜筮专主在占卦上看了,所以看得卜筮似小艺。不知今之“师友问答,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类,皆是卜筮。卜筮者,不过求决狐疑,神明吾心而已。《易》是问诸天,人有疑,自信不及,故以《易》问天,谓人心尚有所涉,惟天不容伪耳。”

蓍草

青紫:本为古时公卿绶带之色,借指高官显爵。典出《汉书》卷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列传·夏侯胜》: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试译

石洞书院校园有清冽的山泉,有奇妙的石景,整个山谷云雾缭绕,这个地方真是不敢居住啊。如果把这么好的风光比做一桌子美食的话,经史子集就是那最鲜嫩清香的蔬菜了吧。校园内蓍草已经老了,用来打卦学易可以明天地之理避免过错。庭院里兰花长得很茂盛,看得人诗兴勃发。只说这几点你就能知道书院里贤人的志向和乐趣:他们在石洞书院从教和学习,这世间的官职对他们不一定有吸引力啊。

参考资料:

① 语出《传习录》。圣学既远,霸术之传积已深,虽在贤知,皆不免于习染,其所以讲明修饰,以求宣畅光复于世者,仅足以增霸者之藩篱,而圣学之门墙遂不复可睹。于是乎有训诂之学,而传之以为名;有记诵之学,而言之以为博;有词章之学,而侈之以为丽。若是者,纷纷籍籍,群起角立于天下,又不知其几家,万径千蹊,莫知所适。世之学者如入百戏之场,讙谑跳踉、骋奇斗巧、献笑争妍者,四面而竞出,前瞻后盼,应接不遑,而耳目眩瞀,精神恍惑,日夜遨游淹息其间,如病狂丧心之人,莫自知其家业之所归。时君世主亦皆昏迷颠倒于其说,而终身从事于无用之虚文,莫自知其所谓。间有觉空疏谬妄,支离牵滞,而卓然自奋,欲以见诸行事之实者,极其所抵,亦不过为富强功利五霸之事业而止。

②本诗收录于《石洞軼芳集》。石洞书院位于浙江东阳,南宋1148年郭钦止创办,师出二程名门却不固守理学,聘请叶适、朱熹、吕祖谦、魏了翁、陈亮、陆游等讲学,濂洛之学、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等等在此交锋,并渐趋合流。其教学不以科举为目的,注重实学,精思论辩、躬行实践,注重经济之具,探求富国强兵之道。朱熹称誉为“霍然其变豪杰之窟,焕乎其辟礼仪之场。”,成为事功学派的中心,可用兼容并蓄,经世致用来概括其理念。事功学派极大解放了南宋的思想,促进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石洞书院2006年

③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官员。生于瑞安,后居于永嘉水心村,世称水心先生。

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浙商创业精神的思想源头。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至今台湾嘉义县东石乡先天宫奉叶适为叶千岁,香火鼎盛。

《叶适年谱》相关记载:庆元三年(1197年),叶适为御史胡纮所劾,降两官后罢职,主管冲佑观,差知衢州,叶适推辞,由镇江归永嘉。十二月,朝廷立《伪学逆党籍》,名单上共有59人,叶适在其中。庆元五年(1199年)夏,叶适得异疾。庆元六年(1200年),叶适在永嘉。四月,岳父高子莫病逝于永嘉,叶适因病不能执丧。嘉泰元年(1201年),叶适起为湖南转运判官,带病赴任。

庆元三年(1197年)到嘉泰元年(2101年),叶适受郭钦止之子郭津邀请在石洞书院掌师席,其间写下此诗。其背景是宋宁宗庆元年间韩侂胄借伪学逆党之禁打击政敌,史称庆元党禁,打击目标是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实际上并非朱熹一派的陆氏心学传人也受到了打击,甚至连反对朱熹一派的永嘉学派主要代表也被列入党籍而遭禁。这首诗描写了南宋时期石洞书院的旖旎风光和群贤毕至培养国家栋梁的盛况,鲜明体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叶适

南宋时,书院的著名景点 有清旷亭、月峡、小烂柯、 高壁岩、壶中阁、石井、 飞云、玉佩、笙鹤亭、药 圃、倚剑、倾月、玉泉等。

以学易游,而不以物乐厚其身;以众合独,而不以地胜私其家

石洞书院的历史

石洞书院位于浙江东阳,为南宋绍兴十年(1148)郭钦止创办。郭钦止,字德谊。浙江 东阳郭宅人。从横浦张子韶游,轻财好施。宋绍兴十八年(1148)独力创办石洞书院,创东阳民间兴学之新风。捐田数百亩和石洞之山为书院产业,以家中藏书充实书院。延聘叶适主师席。

朱熹、吕祖谦、魏了翁、陈亮、陈傅良、陆游等相继来此讲学交游。叶适《石洞书院记》称钦止“以学易游,而不以物乐厚其身,以众合独,而不以地胜私其家”。东阳县学创建藏书阁, 钦止捐财赠书助其成。朱熹撰《郭钦止墓志铭》。

陈亮称其父子3人为“东方学者”,是“学之初兴”的有力创导者。 郭钦止创办的“石洞书院”是当时全国“五大名院”之一。当时许多著名学者都曾经来石洞 书院讲学,并为石洞题词。魏了翁执教石洞书院时,即有《题石洞》诗。书院学生来自鲁、赣、 皖、苏、湘及省内各地,一时石洞书院成了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中心。有说法是集中了全国一半的学术力量。

保护书院于危难之际

书院保护

2017年6月14日因为我在郭宅初级中学的恩师郭望嵩老师去世,同时东阳拆危如火如荼,我出生并住到小学的老房子也被拆除,深感文化和物理传承行将彻底断裂,将来只留在传说和数字空间里!危机之下发动长衢文化复兴,
试图一己之力能做一点是一点。张罗了微信群开始只有5个人,每天发乡村保护和特色小镇文章,极力鼓励乡民收集长衢郭宅的历史传说,风俗和家谱等等,征集尊师重教的事迹,讨论振兴乡村的方法,慢慢增长到200人。

8月份偶然机会得知浙江省政府关于省级传统村落评选还有4个工作日截止,我感觉这是借助浙江省政府文件延缓拆屋的机会,天无绝人之路,只看是否有胆量上!在群里反复疾呼,得到少部分乡亲的言语支持,我们凡共十三人夜以继日,在最后截止日完成所有申请文件,千方百计得到郭宅三个村/东阳市/金华地区的全部盖章送达省里。

2017年9月,浙江省传统村落获批,可获得补助资金350万,一村一档省政府保护;①

2018年11月,中国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获批,这是最后一批的国家级传统村落。第一步补助资金500万;我们拿到了最后一张门票!②

泪奔!我们自动自发、自力更生的举动终于赶上了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的末班车,无愧于当初一念要挽救长衢文化,无愧于两人通宵紧密互动修改文件,亦无愧于零散几个志愿者面对1000倍人数的不解和嘲讽,无愧生于斯长与斯的乡土!

石洞书院是长衢文化复兴的亮点。陈傅良在《送郭希吕》一文中写道:“美人从何来,崎岖亦幽寻。亦于冰雪中,而和南风琴”,指出郭希吕(郭钦止之子)的品格,我更深刻认识到石洞书院背后为儒学续绝存亡的担当精神③是东阳,浙江乃至全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石洞书院全景

2017年6月14日因为我在郭宅初级中学的恩师郭望嵩老师去世,同时东阳拆危如火如荼,我出生并住到小学的老房子也被拆除,深感文化和物理传承行将彻底断裂,将来只留在传说和数字空间里!危机之下发动长衢文化复兴,试图一己之力能做一点是一点。张罗了微信群开始只有5个人,每天发乡村保护和特色小镇文章,极力鼓励乡民收集长衢郭宅的历史传说,风俗和家谱等等,征集尊师重教的事迹,讨论振兴乡村的方法,慢慢增长到200人。8月份偶然机会得知浙江省政府关于省级传统村落评选还有4个工作日截止,我感觉这是借助浙江省政府文件延缓拆屋的机会,天无绝人之路,只看是否有胆量上!在群里反复疾呼,得到少部分乡亲的言语支持,我们凡共十三人夜以继日,在最后截止日完成所有申请文件,千方百计得到郭宅三个村/东阳市/金华地区的全部盖章送达省里。

2017年9月,浙江省传统村落获批,可获得补助资金350万,一村一档省政府保护;①

2018年11月,中国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获批,这是最后一批的国家级传统村落。第一步补助资金500万;我们拿到了最后一张门票!②

泪奔!这中间没有得到村/镇/县/地区/省/国家各级政府一分钱一个人工的支持,全是自愿自费自力更生,只有我们的初心,应着国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振兴乡村的呼召而发!无愧于当初一念要挽救长衢文化,无愧于两人通宵紧密互动修改文件,亦无愧于零散几个志愿者面对1000倍人数的不解和嘲讽,无愧生于斯长与斯的乡土!先民在长衢已经1142多年,在1148年朝廷禁道学高潮时,郭钦止捐田地独立建书院延请名师以教子弟,遂成全国学术中心,是何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怎么忍心让它彻底湮灭?石洞书院是长衢文化复兴的亮点。陈傅良在《送郭希吕》一文中写道:“美人从何来,崎岖亦幽寻。亦于冰雪中,而和南风琴”,指出郭希吕(郭钦止之子)的品格,我更深刻认识到石洞书院背后为儒学续绝存亡的担当精神③是东阳,浙江乃至全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既批,落地却无从谈起。人事纠葛,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我单纯的想法是志愿者把申请完成,交接棒就交给跟村镇去保护,结果没人重视,也没人愿意站出来。认识到农村必先有产业植入,于发展中才能谈保护。于是想到我工作24年的微电子产业。打破物理围墙,以无边界书院的形式,继承和发扬石洞书院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各种形式提升企业家和产品人心性,增强产业战斗力,直面当下的中美贸易战来谈文化传承发扬,落在实处。通过产业反哺书院实体,与时俱进地复兴石洞书院。

千年石洞,彰显旧时风流

一砖一瓦,点亮传统文化

我在2017年为IT业的朋友组建了沃视沙龙,提倡说真话交流行业和技术。两年下来,已经有工信部,科技部,中关村管委会,大基金,投融资机构以及芯片各原厂,代理商,方案商,电子整机,软件,仪器等企业家和骨干400余人。大家都觉得沃视沙龙对他们有帮助。另外工作之余讨论孩子/自己的教育学习,又有了哲学沙龙330余人,包括60多个教授和30多个心理咨询师。还有一个武术沙龙100人。2018年12月开始把以上沙龙升级为石洞书院科技部电子社区,石洞书院社科部哲学社区/武术社区,并组建了以海内外高校研究所领导和教授和科技相关部委为成员的科技部专家团,学科包括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微电子、电子/电力/医学等工程学科。同时组建海内外儒道释/心理学领导专家同道为成员的社科部专家团。这些社区每天有传统文化的讨论和哲学思考,包括《论语》等经典的分享;

2019年2月份,有东阳市人大代表联系我,让我写一个石洞书院保护的提案以他的名义交给人大。无所谓以谁的名义,这是一个借助政府落地的机会。在我写提案的过程中,社科部专家团中浙江师范大学的陈教授告知她是金华人大代表,可以同步提交到金华市人大。就这样,完成了提案递交东阳和金华两级人大。

两年来的志愿者路上体会到了从阳明心学到心想事成的感觉!只要对别人有帮助,那就努力去做,最终不会吃亏。工作要踏踏实实去做。这是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恩师夏宇闻教授反复叮嘱我的。

如今除了工作相关的工信部,中关村管委会,已经有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等海内外高校研究所的相关学科的领导和前列教授,以及和国内微电子/电力的企业家在石洞书院科技部。有教育部,劳动人事部,以及各省厅的朋友,还有儒释道/心理学的海内外前列专家同道在社科部。在科技部和社科部顶层大交叉之下,科技部内部又有基础学科和工程学科的小交叉。产业实践为主体,社科部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反过来产业也帮助了社科部和政府部门落地。产学管三方联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我最朴素的想法。

2017年以来,我查阅了国内关于书院的研究论文,书院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为农耕社会培育了江南地区的秀才和进士,持续提升了人文和社会文明水平。今天科技席卷了各行各业,我们打破书院的物理围墙,坚持有教无类和独立教育把传统文化普及出去,提升科技人员的人文素质,促进产业升级。

回顾两年多的志愿者行动,当初出发为了长衢,不专业没资金没人手,只管努力,契合了国家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的政策,取得了省级和国家级传统村落的通过。如今无边界的石洞书院要在科技产业界有教无类去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产品人的心性,促进产业发展。同样地面对各种困难,我就按照王阳明说的去做:“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④期待各位领导专家同道,支持石洞书院。在石洞书院与时俱进的重光和发展中,每位领导专家能得到裨益,产业公司基业长青,魅力乡村振兴,力助中华复兴!

石洞书院的石洞